温小鹏;高山;李硕;付军科;张广健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观察和分析2例卵巢原发甲状腺肿类癌病例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的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例1卵巢类癌伴有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成分,例2为单纯甲状腺肿类癌,类癌成分呈岛状与小梁状生长,甲状腺滤泡成分与类癌相互混杂.类癌的细胞比较一致,胞浆嗜酸性,染色质均匀,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2例类癌成分CK(+),CK19(+),CD56(+),NSE(+),Syn(+),TTF-1和TG散在阳性,甲状腺成分TTF-1(+)、TG(+).卵巢甲状腺肿类癌应与甲状腺癌鉴别,甲状腺癌的肿瘤细胞有高分裂活性,没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细胞岛状或梁状分布不明显.结论: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
作者:汪颖南;顾依群;王爱春;谢俊玲;孙云飞;卢利娟;王荔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DGE)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对两种胃肠吻合方式的术后短期生活质量初步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后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后DGE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采用EORTC QLQ-C30对患者短期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25例患者术后发生DGE,发生率为23.5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体重指数、胃肠吻合方式、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术后并发症与DGE的发生相关;按吻合方式进行分组,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在功能领域和症状领域均有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胃空肠吻合方式(OR=2.997,95%CI:1.010~8.896,P=0.048)、有无糖尿病史(OR=5.687,95% CI:2.004~ 16.141,P=0.001)均为远端胃切除术后DG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后DGE的发生率较高,积极的围手术期准备、治疗、科学合理的控制血糖可有效预防术后DGE的发生以及提高患者短期生活质量.
作者:王奇龙;王明;王森;吕铁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作为一类独立的疾病在解剖、发病率等方面与胃其他部位的肿瘤存在明显差异,对其定义、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方而的研究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外科治疗的手术路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等问题长期以来各学派意见不一.本文就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复习并加以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
作者:弥海宁;李兴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验证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钛合金肋骨假体的力学性能和应力分布,探讨个性化肋骨假体在修复胸壁多发肋骨缺损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胸部CT三维重建数据构建骨性胸廓模型,模拟截骨修复过程,设计出肋骨假体的三维数据并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采用钛合金粉末打印出与缺损肋骨完全匹配的假体,进行强度测试;后进行手术植入完成胸壁缺损的修复.结果:假体模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显示,肋骨假体等效应力分布均匀.3D打印钛合金肋骨假体的屈服强度为(950±14) MPa,极限强度为(1 005±26)MPa.假体植入重建术精确复原了胸廓的几何形态及解剖外形,随访期间植入物与周围骨性结构固定牢靠,与周围组织相容性良好,无排异反应发生.结论: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能够制作出高精度个性化钛合金肋骨假体,材料性能满足临床植入物的标准,个性化肋骨假体对胸壁重建塑形效果好,手术操作简便,此方法是肋骨缺损修复的可靠技术保证.
作者:温小鹏;高山;李硕;付军科;张广健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外阴鳞癌细胞系A431、人正常表皮细胞Hacat中的表达,及沉默H19表达后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变化.方法:采用qRT-PCR方法检测A431细胞中H19的表达水平;用siRNA瞬时转染A431细胞,采用CCK8法、Transwell小室及Annexin V-FITC/PI双标记实验分别检测H19对A431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结果:H19在外阴鳞癌细胞系A431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人正常表皮细胞Hacat,A431细胞中H19的表达下调能够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并且促进凋亡.结论:H19-siR-NA下调H19的表达,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促进凋亡,提示H19在外阴鳞癌中可能发挥促癌作用,其异常表达可能与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程蓉蓉;赵晓宇;欧阳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和子宫内膜癌中Maspin和Ki67的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aspin和Ki67在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4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和72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中,Ki67表达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 =0.043;P =0.020),Maspin表达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 <0.05);Ki67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和分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Maspin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Maspin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r=0.231,P =0.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Maspin和Ki67的表达提示两者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子.
作者:宁海丹;杜杨君;梁科庆;温伟;莫秋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目的:探讨阻断Hh信号通路活性增敏Let-7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免疫组化(IHC)和免疫荧光(IF)在内的多种生物学实验方法,从临床标本及体外细胞实验的角度探究Let-7增敏TNBC的作用及可能与Hh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结果:阻断Hh信号通路降低了MDA-MB-231及BT-20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增强了Let-7对三阴乳腺癌细胞系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Let-7对MDA-MB-231及BT-20细胞内Cyclin D1水平的影响微弱,但是通过Hh通路的抑制剂环巴胺则有效的增强了Let-7对Cyclin D1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在肿瘤干细胞样细胞亚群中,Hh通路抑制剂降低了MDA-MB-231及BT-20细胞系中ALDH1阳性干细胞亚群的比例,增强了Let-7对乳腺癌干细胞亚群自我更新能力的抑制作用.结论:Hh通路抑制剂通过对Cyclin D1的共抑制可以增强Let-7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牛云霞;张博;王培礼;肖国栋;刘大鹏;蒙锦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45例皮肌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病理学和/或随访结果,探讨18F-FDG 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5例皮肌炎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率为33.33% (15/45),平均年龄为58.33岁,男∶女为2.1∶1.18F-FDG PET/CT发现恶性肿瘤的灵敏度、误诊率、特异度、漏诊率、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13.33%、86.67%、0、91.11%、78.95%、100%.肌肉/皮肤1sF-FDG弥漫性代谢异常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6.84%(7/19),肌肉/皮肤18F-FDG局部异常代谢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28.57%(2/7),肌肉/皮肤18F-FDG代谢无异常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1.58% (6/19).三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肌炎伴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5%(3/20),无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48%(12/25).两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肌炎是否伴有肌肉/皮肤代谢异常和恶性肿瘤发生率无关,对年龄较大且无间质性肺病的男性皮肌炎患者,18F-FDG PET/CT对于肿瘤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杨艳;程佑;王明华;谢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MRD)对判断儿童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初诊的196例B-ALL患儿,通过流式细胞术监测以上患儿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第12周的骨髓MRD.结果:MRD阳性组中中危和高危分型的比例明显高于标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各时间点MRD,显示MRD水平越高,患儿的复发率越高,3年EFS越低.其中第15天MRD≥10-2组、第33天MRD≥10-4、第12周MRD≥10-3组的患儿预后不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对儿童B-ALL具有重要的临床预后判断意义;需动态监测MRD,第15天MRD≥10-2、第33天MRD≥10-4、第12周MRD≥10-3的患儿预后不佳,需调整危险分层及化疗强度;第12周MRD≥10.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作者:王华;张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剂微血管灌注和MR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PSA灰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PSA在4~10 ng/ml的患者120例,先进行MRI检查,再进行超声造影剂微血管灌注检查,后选择MRI和(或)超声造影剂微血管灌注异常区域作为穿刺目标,行10+2点靶向穿刺,MRI和微血管灌注均未发现异常者行常规10点穿刺,病理结果为终标准.结果:前列腺癌MRI检查的诊断特异度72%,灵敏度71%,符合率72%,阳性预测值68%,阴性预测值75%;经直肠超声和超声造影剂微血管灌注(TRUS+CEUS)的诊断特异度74%,灵敏度69%,符合率72%,阳性预测值69%,阴性预测值74%;超声造影剂微血管灌注联合MRI(CEUS+ MRI)的诊断特异度88%,灵敏度87%,符合率88%,阳性预测值86%,阴性预测值89%,CEUS+MRI与MRI、TRUS+ CEU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5),MRI与TRUS +CEU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剂微血管灌注联合MRI能提高前列腺癌(PSA灰区)的诊断水平,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进而减少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盲目性,提高靶向性.
作者:谭伟;丁艳;李霞;赵蕾;刘斌;左云海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索铜川市王益区自然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并通过积极干预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于2013年3月启动铜川市王益区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工作,采用危险因素量化评估问卷调查表调查结合大便隐血试验(FOBT)的初筛和结肠镜检查的复筛结合作为结直肠癌筛查方案.结果:在应参加筛查的48 254人中,实际参加问卷调查29 580人,顺应率为61.30% (29 580/48 254);实际大便检查人数24 672人,顺应率为51.13% (24 672/48 254).初筛确定结直肠癌高危人群5 842人,占筛查人数的19.75%(5 842/29 580).初筛确定结直肠癌高危人群5 842人中有4 214人进一步做电子肠镜检查,顺应率为72.13%(4 214/5 842),检出肠道病变825例,检出率为19.58% (825/4 214).从性别分布情况分析:男性结直肠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x2=248.260,P=0.000);从年龄分布情况分析:各年龄组结直肠病变检出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0.625,P=0.000);从病理类型和部位分布情况分析:病理类型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息肉(50.42%)、管状腺瘤(32.36%)、绒毛状腺瘤(7.15%)、高级别瘤变(6.30%o)、结直肠癌(3.76%);直肠病变分布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乙状结肠(27.64%)、直肠(24.36%)、降结肠(11.88%)、升结肠(10.55%)、横结肠(9.21%)、肝曲(6.30%)、脾曲(5.21%)、回盲部(4.85%).结论:通过开展本次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工作,有助于提高结直肠早期癌变的诊断率,同时也为本市癌症筛查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作者:王秀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Ⅰa1期宫颈癌诊治策略的选择.方法:对云南省肿瘤医院90例病理诊断为Ⅰa1期宫颈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Ⅰa1期宫颈癌35例,符合率为38.89% (35/90).76例患者行冷刀锥切术(cold kinfe conization,CKC),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宫颈癌Ⅰa1期,23例患者年轻、有生育要求,选择密切随访.53例因无生育要求,补充行子宫切除.76例患者中5例失访,其余随访过程无复发证据.14例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后诊断与原诊断均相符,术后补充子宫切除,14例患者中1例失访,其余随访过程无复发证据.结论:阴道镜联合宫颈活检诊断Ⅰa1期宫颈癌存在局限性,宫颈锥切是诊断过程中不可省略的重要部分.CKC对有保留生育意愿的患者是可行、有效的治疗方式,但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无生育要求的Ⅰa1期宫颈癌患者建议子宫切除.对于无生育要求的Ⅰa1期宫颈癌患者,阴道镜联合LEEP可能是取代冷刀锥切,简化诊疗过程的一种尝试.
作者:王应海;张红平;李春琳;卢义函;李航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肺腺癌中PD-L1的表达与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Smac、Livin表达的相关性及各自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PD-L1+的肺腺癌患者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运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肺腺癌组织中PD-L1和Survivin、Smac、Livin的表达.结果:在肺腺癌组织中,PD-L1、Survivin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Smac表达水平与预后正相关,Livin表达水平与预后未见显著相关.PD-L1表达与Smac和Survivin显著相关,并且在PD-L1+的患者中,Survivin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Smac、Survivin与肺腺癌预后有关;Survivin表达水平与PD-L1+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有望成为进行PD-1/PD-L1免疫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价指标.
作者:张锋;杨春鹿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现代医学影像、计算机技术、放射物理学的快速发展使得肿瘤放疗技术不断创新,新技术的出现从理论上可能带来肿瘤放疗增益比的提高.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作为高精度的适形放疗技术,在临床各部位肿瘤开展了应用,其在靶区剂量分布和保护危及器官方面不亚于常规调强放疗技术,同时大大减少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研究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以及临床肿瘤放疗中的剂量学,可以为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更多参考,但未来还需要大量和长期的临床观察来证实新放疗技术是否使肿瘤患者真正受益.
作者:蔡俊涛;陈凡;王财;王晓莉;冯瑞兴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肾切除术前放射学和术后病理学测得肿瘤大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行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的肾细胞癌患者108例为本研究试验对象.放射学肿瘤大小定义为CT扫描测得的肿瘤大直径;病理学大小定义为手术标本或病理检验测得的肿瘤大直径.分析每例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性别、体重指数(BMI)、组织亚型及手术类型等.结果:108例患者肾肿瘤的平均放射学大小显著高于病理学大小[(4.85±1.13) crnvs (4.02±1.04) cm,P=0.04],二者相差0.83 cm.其中,除T2期外,在T1a和T1b期时患者肿瘤的放射学大小显著高于病理学大小.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的肿瘤放射学大小也显著高于病理学大小,但对于肾部分切除术患者这一现象并不显著.34例患者肿瘤降期但其比例在性别、手术方式及组织类型中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与病理检验相比肾细胞癌患者肿瘤大小在放射学测量中易被高估,部分肿瘤T分期降期.但对于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两种方式测量大小无明显差异.
作者:朱江;张生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咀嚼口香糖对回肠膀胱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科对146例恶性膀胱肿瘤患者均实施了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床上活动的护理方法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实验组在采用床上活动的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在患者手术完毕回到病房后6小时后开始咀嚼口香糖,每天早、中、晚3次,每次2片,每次时间15分钟,直到肛门排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发生腹胀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4.633,P<0.001),实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咀嚼口香糖有助于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咀嚼口香糖是一种价廉、方便的促进肠道蠕动、恢复肠道功能的方法,可作为术后辅助回肠膀胱术患者康复的护理措施.
作者:许婷;马莉;彭胤琼;钟莉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以期加强防范,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124例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对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复发等患者从年龄、性别、术前情况、术中情况等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24例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后预后不良有11例,发生率为8.87%.这其中影响因素有肿瘤部位(眶内)、肿瘤性质(恶性)、肿瘤累及范围(深部)、肿瘤边界(不清晰)、开眶方式(改良开眶)、存在合并症、手术时间长(≥3 h)、联合脏器摘除、肿瘤低分化等均有关(P均<0.05);而和性别、年龄、病程、手术入路无关(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部位、肿瘤性质、肿瘤累及范围、肿瘤边界、开眶方式、合并症、手术时间、联合脏器摘除、肿瘤分化是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后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后影响因素较多,术前合并并发症、开眶方式、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联合脏器切除是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李玉红;马凌葵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常见的惰性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发病率仅次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具有易向DLBCL转化、缓解后复发率高等特点.美罗华的问世明显改善了滤泡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但并没有改变FL患者易复发的结局.随着针对FL的治疗新靶点包括Bcl-2、PI3K、PD-1等发现及其机制的进一步阐明,针对相应靶点的新药也开始进入临床试验,为改善FL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新的可能.
作者:杜晓艳;王晶;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还原酶-2(thioredoxin reductase-2,TrxR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手术后NSCLC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TrxR2的表达,分析TrxR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TrxR2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TrxR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是否吸烟、肿瘤组织分级、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随访90例患者发现TⅨR2高表达组的患者预后更差(P<0.05).结论:TrxR2在NSCLC中高表达,有望成为NSCLC转移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卜丽娜;林玉蓉;刘延峰;贾卫红;宋爱玲;刘志燕;杨拴盈 刊期: 2017年第20期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老龄社会的来临,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对肿瘤诊治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肿瘤的诊治的研究也进入了分子水平,CXCL12/CXCR4信号通路对多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对其进行研究也是近年来的热点.本文将对CXCL12/CXCR4信号通路对肿瘤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韦秋业;邹崇祺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