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aspin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宁海丹;杜杨君;梁科庆;温伟;莫秋荣

关键词:Maspin, Ki67, 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和子宫内膜癌中Maspin和Ki67的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aspin和Ki67在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4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和72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中,Ki67表达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 =0.043;P =0.020),Maspin表达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 <0.05);Ki67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和分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Maspin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Maspin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r=0.231,P =0.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Maspin和Ki67的表达提示两者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子.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的免疫吸引作用

    虽然肿瘤是免疫逃逸的结果,但肿瘤中也经常发现肿瘤相关性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各种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可以攻击肿瘤.肿瘤吸引免疫细胞主要通过肿瘤新抗原、肿瘤体、肿瘤外泌体和肿瘤细胞死亡等方式来实现.理解肿瘤免疫吸引作用可以改变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强调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的重要性.

    作者:张百红;岳红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凋亡诱导因子的作用机制及在结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作为一种氧化还原酶类,不仅参与线粒体的能量代谢,还能诱导不依赖天冬半胱氨酸蛋白激酶(caspase)的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AIF可能参与了肿瘤形成的不同阶段.通过AIF诱导癌变细胞凋亡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综述通过总结归纳AIF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作用机制及其在结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更深入的了解AIF的功能,为结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

    作者:鲁梦甜;赵相轩;蒋珊;唐浩杰;任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肺腺癌中PD-L1表达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肺腺癌中PD-L1的表达与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Smac、Livin表达的相关性及各自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PD-L1+的肺腺癌患者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运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肺腺癌组织中PD-L1和Survivin、Smac、Livin的表达.结果:在肺腺癌组织中,PD-L1、Survivin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Smac表达水平与预后正相关,Livin表达水平与预后未见显著相关.PD-L1表达与Smac和Survivin显著相关,并且在PD-L1+的患者中,Survivin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Smac、Survivin与肺腺癌预后有关;Survivin表达水平与PD-L1+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有望成为进行PD-1/PD-L1免疫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价指标.

    作者:张锋;杨春鹿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基于疼痛评估表的癌痛医护评估不一致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癌痛医护评估不一致的原因.方法:以疼痛评估表为基础设计查检表,查检我科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新人院患者共48例在癌痛部位、类型、性质、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共六方面医护评估不一致情况;针对评估不一致集中的主要方面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查检结果显示医护癌痛不一致主要表现在癌痛持续时间、频率、强度方面(分别为50.00%、50.00%、47.92%);评估不一致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医护人员对于癌痛评估不重视、培训不够、医护人员代替患者进行评估、评估量表内容不熟悉、患方不能准确表述、患者疾病知识的缺乏、对于患者的癌痛宣教不够、患者床旁癌痛宣传资料欠缺、患者意识状态异常及医护患缺乏有效的沟通.结论:由于多方面原因,癌痛在医护评估上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以护士为主体的评估存在片面性,医护共同评估能够更好的反应患者的真实情况,而加强医护培训,提高患者的知晓率及依从性是准确评估的基础.

    作者:赵娜;龙志国;瞿春霞;吴蕾;冯广加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麝香保心丸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科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使用含阿霉素的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次,每天3次,温水吞服,化疗期间及化疗间歇期间均坚持服用),于化疗第3个周期结束后及第6个周期结束后分别接受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舒张早期与晚期充盈速度比值(A/E)、肌钙蛋白(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尿钠肽(B-BNP)检测.结果:第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观察组的LVEF、FS、A/E的降低幅度均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TnⅠ、CK-MB、B-BNP值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以明显减轻阿霉素的心脏毒性,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作者:齐创;周作枝;王荧;张昕;向东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18F-FDG 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45例皮肌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病理学和/或随访结果,探讨18F-FDG 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5例皮肌炎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率为33.33% (15/45),平均年龄为58.33岁,男∶女为2.1∶1.18F-FDG PET/CT发现恶性肿瘤的灵敏度、误诊率、特异度、漏诊率、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13.33%、86.67%、0、91.11%、78.95%、100%.肌肉/皮肤1sF-FDG弥漫性代谢异常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6.84%(7/19),肌肉/皮肤18F-FDG局部异常代谢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28.57%(2/7),肌肉/皮肤18F-FDG代谢无异常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1.58% (6/19).三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肌炎伴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5%(3/20),无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48%(12/25).两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肌炎是否伴有肌肉/皮肤代谢异常和恶性肿瘤发生率无关,对年龄较大且无间质性肺病的男性皮肌炎患者,18F-FDG PET/CT对于肿瘤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杨艳;程佑;王明华;谢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长链非编码RNA H19对外阴鳞癌细胞A431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外阴鳞癌细胞系A431、人正常表皮细胞Hacat中的表达,及沉默H19表达后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变化.方法:采用qRT-PCR方法检测A431细胞中H19的表达水平;用siRNA瞬时转染A431细胞,采用CCK8法、Transwell小室及Annexin V-FITC/PI双标记实验分别检测H19对A431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结果:H19在外阴鳞癌细胞系A431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人正常表皮细胞Hacat,A431细胞中H19的表达下调能够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并且促进凋亡.结论:H19-siR-NA下调H19的表达,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促进凋亡,提示H19在外阴鳞癌中可能发挥促癌作用,其异常表达可能与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程蓉蓉;赵晓宇;欧阳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肾透明细胞癌阴道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肾细胞癌阴道转移临床少见,肾细胞癌阴道转移的常见途径是泌尿系统、淋巴循环,血行转移少见.转移部位多见于肺、脑、肾上腺等,阴道转移罕见.本例肾癌术后1年余发现阴道转移,且病理类型与术前基本相似,主要为透明细胞癌,考虑应为血行转移.我院2015年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51岁,既往于2014年6月主因查体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10天来我院求治,既往发现糖尿病病史2年,血糖控制尚可.行CT检查示:左肾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根据强化方式考虑肾癌.大小约5 cm×6 cm.B超检查示:左肾中下极可见大小约5.0cm×6.2cm,向包膜外突起,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其内可见短条状血流信号.遂在全麻下行经腹腹腔镜下左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回报示:左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核分级1-2级,癌组织未侵及肾被膜.

    作者:付强;高闫尧;毛天赐;王禾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远端胃切除术后影响胃排空延迟的多因素分析及生活质量评价

    目的:探讨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DGE)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对两种胃肠吻合方式的术后短期生活质量初步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后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后DGE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采用EORTC QLQ-C30对患者短期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25例患者术后发生DGE,发生率为23.5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体重指数、胃肠吻合方式、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术后并发症与DGE的发生相关;按吻合方式进行分组,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在功能领域和症状领域均有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胃空肠吻合方式(OR=2.997,95%CI:1.010~8.896,P=0.048)、有无糖尿病史(OR=5.687,95% CI:2.004~ 16.141,P=0.001)均为远端胃切除术后DG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后DGE的发生率较高,积极的围手术期准备、治疗、科学合理的控制血糖可有效预防术后DGE的发生以及提高患者短期生活质量.

    作者:王奇龙;王明;王森;吕铁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CTEN促进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质转化及迁移侵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CTEN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以及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Lipofectamine 2000将CTEN高表达质粒pcmv-CTEN和对照质粒pcmv转染至A549细胞,分别为高表达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TEN、TGF-β1和EMT标记分子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应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应用Lipofectamine 2000将TGF-β1高表达质粒pcmv-TGF-βl和对照质粒pcmv转染至A549细胞,分别为高表达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和EMT标记分子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应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应用Lipofectarnine 2000将TGF-β1干扰质粒siTGF-β1和对照质粒siNC转染至A549细胞,分别为干扰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中TGF-β1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然后再分别应用Lipofectamine 2000将CTEN高表达质粒pcmv-CTEN转染人两组细胞,分别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TEN和EMT标记分子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应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表达CTEN组的TGF-β1表达升高,上皮标记分子表达下降,间质标记分子表达升高,促进EMT的发生,细胞迁移和侵袭至下室的细胞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高表达TGF-β1组的上皮标记分子表达下降,间质标记分子表达升高,细胞迁移和侵袭至下室的细胞数明显增多;在A549细胞中干扰TGF-β1后再过表达CTEN,其促进EMT的作用明显减弱,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增加也明显减弱.结论:CTEN具有促进NSCLC细胞A549的EMT和迁移侵袭的作用,其发生机制可能与TGF-β1有关.

    作者:张汀荣;陆向东;赵韬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光动力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应用进展

    光动力疗法是联合应用光敏剂及其相关光源,利用光动力学反应选择性破坏肿瘤组织的治疗方法.目前光动力疗法作为一种新的疗法已经在HPV感染和CIN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对国内外光动力疗法在治疗HPV感染及CIN的临床应用的综述,可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段红霞;沈玉萍;许青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咀嚼口香糖对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咀嚼口香糖对回肠膀胱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科对146例恶性膀胱肿瘤患者均实施了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床上活动的护理方法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实验组在采用床上活动的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在患者手术完毕回到病房后6小时后开始咀嚼口香糖,每天早、中、晚3次,每次2片,每次时间15分钟,直到肛门排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发生腹胀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4.633,P<0.001),实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咀嚼口香糖有助于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咀嚼口香糖是一种价廉、方便的促进肠道蠕动、恢复肠道功能的方法,可作为术后辅助回肠膀胱术患者康复的护理措施.

    作者:许婷;马莉;彭胤琼;钟莉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流式细胞术监测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MRD)对判断儿童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初诊的196例B-ALL患儿,通过流式细胞术监测以上患儿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第12周的骨髓MRD.结果:MRD阳性组中中危和高危分型的比例明显高于标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各时间点MRD,显示MRD水平越高,患儿的复发率越高,3年EFS越低.其中第15天MRD≥10-2组、第33天MRD≥10-4、第12周MRD≥10-3组的患儿预后不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对儿童B-ALL具有重要的临床预后判断意义;需动态监测MRD,第15天MRD≥10-2、第33天MRD≥10-4、第12周MRD≥10-3的患儿预后不佳,需调整危险分层及化疗强度;第12周MRD≥10.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作者:王华;张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miR-146b-5p通过抑制ATR通路诱导肺癌A594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miR-146b-5p对ATR的靶向抑制、诱导A594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对照组、miR-146b-5p类似物转染组和阴性转染组,观察A594细胞增殖和存活能力;TargetScan7.1与miRanda软件预测miR-146b-5p靶向ATR.实时定量PCR检测对照组、miR-146b-5p组和Negative mimics组ATR mRNA表达变化 设计ATR 3'UTR突变序列(ATR-3'UTR-mut)和荧光报告载体实验验证miR-146b-5p对ATR的靶向作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癌细胞中ATR通路蛋白ATR、Chk1、p53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结果: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146b-5p组细胞数降低,克隆形成率从0.98±0.01降低到0.57±0.03,差异显著(P<0.05);Negative mimics组细胞数和克隆形成率0.92±0.03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146b-5p组ATR mRNA表达从0.96±0.02降低到0.38±0.03,差异显著(P<0.05);无义序列组ATR mR-NA表达为0.94±0.02,差异不显著(P>0.05);荧光报告载体实验结果:ATR 3'UTR miR-146b-5p组ATR mRNA降低到0.36±0.03,差异显著(P< 0.05);ATR 3'UTR-mut miR-146b-5p组ATR mRNA表达量为0.96 ±0.02,差异不显著(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146b-5p组ATR、Chk1、p53蛋白表达降低.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miR-146b-5p组细胞凋亡率增加(26±2.18)%,差异显著(P<0.05).结论:miR-146b-5p通过抑制ATR信号通路诱导肺癌A594细胞凋亡.

    作者:陈晓;魏立;陈重;李基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以期加强防范,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124例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对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复发等患者从年龄、性别、术前情况、术中情况等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24例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后预后不良有11例,发生率为8.87%.这其中影响因素有肿瘤部位(眶内)、肿瘤性质(恶性)、肿瘤累及范围(深部)、肿瘤边界(不清晰)、开眶方式(改良开眶)、存在合并症、手术时间长(≥3 h)、联合脏器摘除、肿瘤低分化等均有关(P均<0.05);而和性别、年龄、病程、手术入路无关(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部位、肿瘤性质、肿瘤累及范围、肿瘤边界、开眶方式、合并症、手术时间、联合脏器摘除、肿瘤分化是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后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后影响因素较多,术前合并并发症、开眶方式、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联合脏器切除是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李玉红;马凌葵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铜川市王益区自然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索铜川市王益区自然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并通过积极干预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于2013年3月启动铜川市王益区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工作,采用危险因素量化评估问卷调查表调查结合大便隐血试验(FOBT)的初筛和结肠镜检查的复筛结合作为结直肠癌筛查方案.结果:在应参加筛查的48 254人中,实际参加问卷调查29 580人,顺应率为61.30% (29 580/48 254);实际大便检查人数24 672人,顺应率为51.13% (24 672/48 254).初筛确定结直肠癌高危人群5 842人,占筛查人数的19.75%(5 842/29 580).初筛确定结直肠癌高危人群5 842人中有4 214人进一步做电子肠镜检查,顺应率为72.13%(4 214/5 842),检出肠道病变825例,检出率为19.58% (825/4 214).从性别分布情况分析:男性结直肠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x2=248.260,P=0.000);从年龄分布情况分析:各年龄组结直肠病变检出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0.625,P=0.000);从病理类型和部位分布情况分析:病理类型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息肉(50.42%)、管状腺瘤(32.36%)、绒毛状腺瘤(7.15%)、高级别瘤变(6.30%o)、结直肠癌(3.76%);直肠病变分布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乙状结肠(27.64%)、直肠(24.36%)、降结肠(11.88%)、升结肠(10.55%)、横结肠(9.21%)、肝曲(6.30%)、脾曲(5.21%)、回盲部(4.85%).结论:通过开展本次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工作,有助于提高结直肠早期癌变的诊断率,同时也为本市癌症筛查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作者:王秀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miR-489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目的:探究miR-489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探究miR-489对CRC细胞的侵袭迁移的作用.方法:应用Real-time PCR检测miR-489在CR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分析miR-489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Transwell实验探究miR-489对CRC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探究miR-489对CR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iR-489在CRC组织和细胞系中均为显著性低表达(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miR-489的表达量与CRC的静脉浸润、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miR-489能够抑制CRC细胞的侵袭与迁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489能够抑制CRC细胞的EMT.结论:miR-489在CRC中为低表达,其能够通过抑制CRC细胞的侵袭、迁移与EMT发挥其抗CRC作用.

    作者:任莉;冯文科;郝志明;李汉超;赵倩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卵巢原发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观察和分析2例卵巢原发甲状腺肿类癌病例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的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例1卵巢类癌伴有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成分,例2为单纯甲状腺肿类癌,类癌成分呈岛状与小梁状生长,甲状腺滤泡成分与类癌相互混杂.类癌的细胞比较一致,胞浆嗜酸性,染色质均匀,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2例类癌成分CK(+),CK19(+),CD56(+),NSE(+),Syn(+),TTF-1和TG散在阳性,甲状腺成分TTF-1(+)、TG(+).卵巢甲状腺肿类癌应与甲状腺癌鉴别,甲状腺癌的肿瘤细胞有高分裂活性,没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细胞岛状或梁状分布不明显.结论: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

    作者:汪颖南;顾依群;王爱春;谢俊玲;孙云飞;卢利娟;王荔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Survivin与p-mTOR在人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人肠癌组织中Survivin与p-mTOR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方法:首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6例肠癌组织中Survivin与p-mTOR蛋白的表达;然后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4对冰冻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Survivin与p-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免疫组化实验中,肠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p-mTOR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也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Dukes分期无关(P>0.05).不仅如此,Survivin与p-mTOR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密切正相关.在Western blot实验中,肠癌组织Survivin与p-mTO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进一步说明Survivin与p-mTOR在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上升且呈正相关.结论:肠癌组织中Survivin与p-mTOR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参数相关,并且两者表达也密切相关,提示其在肠癌进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探索肠癌诊疗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在昌;胡永伟;朱荣;曹方;丁厚中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超声检查在宫颈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Adler分级法、弹性超声的弹性评分法及两者联合应用在宫颈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三种超声检查方法对140例宫颈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绘制ROC曲线,确定截点值,并分别计算三种超声检查手段的敏感度(Se)、特异度(Sp)、准确度(ACC).结果:140例宫颈占位性病变中良性组63例,恶性组77例.Adler分级法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71.43%,准确度79.29%,曲线下面积为0.84;弹性评分法的敏感度为75.32%,特异度为82.54%,准确度78.57%,曲线下面积为0.85.联合分级法的敏感度为84.44%,特异度为90.47%,准确度87.14%,曲线下面积为0.91.结论:弹性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宫颈恶性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但两者联合应用后的联合分级法的诊断效能优于两者单独应用时的诊断效能.

    作者:冯晓宇;史铁梅;王鑫璐;林琳;姜罗;张浩;董梦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