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非;燕飞虎;唐洁冰;陶冀
乳腺癌患者基本特征情况的差异会造成各类需求的差异,本文依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乳腺癌患者及配偶的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合理可行的支持方案,满足乳腺癌患者及配偶需求,为患者提供差异化支持服务,并提出支持现状的不足之处及对未来的展望.
作者:万永慧;唐燕青;邱艳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22例对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具体用药:紫杉醇脂质体1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铂AUC 5,静脉滴注,第1天,21天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2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获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0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0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8例,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4例,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45.5%,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81.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5.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9.5个月,1年生存率36.4%.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培美曲塞和顺铂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李烜;寇露露;刘海霞;刘沈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通过总结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经会阴途径前列腺癌(PCa)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及病理特征,提高对PCa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TRUS引导下经会阴途径PCa穿刺活检患者101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PSA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进行总结.结果:PCa患者年龄多大于60岁,多伴有泌尿系统症状与直肠指检异常、血清PSA常超出上限;影像学表现为病变区域图像改变与血流信号异常;镜检特征主要表现在细胞异型、结构异型和浸润性生长,镜下特征性结构与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PCa的诊断.结论: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PCa的金标准,在熟练掌握其病理特征与免疫组化表达的同时,注意结合PCa临床表现与临床相关检查的特点,对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磊;蒋淑婉;杨家佳;戚庭月;李念芬;施燕芸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检测并比较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血浆代谢产物的含量差异,分析化疗前与化疗后食管癌代谢物的特异性的改变.方法:收集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后清晨空腹血液标本,共71例,采用核磁共振法测定血浆标本中代谢产物的含量,用正交偏小二乘判别法(OPLS-DA)分析化疗前后血浆代谢产物含量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放化疗后与放化疗前相比,血浆中乳酸盐、血肌酐、脂类、甘油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P<0.05),甲酸、天冬氨酸、三甲胺、胆碱含量减少(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血浆中代谢产物明显不同,基于核磁共振法的代谢组学可以很好的反映放化疗前后代谢产物的差异.
作者:麦麦提江·阿布杜克热木;玛依努尔·艾力;郑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评价全身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c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显像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 显像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143例患者中,PET/CT诊断脑胶质瘤10例、脑膜瘤7例、淋巴瘤2例、病变性质不明或其它类型肿瘤16例.脑转移瘤108例,确诊原发灶96例,未明确原发灶12例,原发灶检出率为88.9%,其中原发灶为肺癌的65例,占67.7%,消化系统来源恶性肿瘤17例,占17.7%,生殖系统来源恶性肿瘤3例,占3.1%,不同来源脑转移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人18F-PET/CT显像可有效发现脑内病灶和脑转移瘤中的原发灶,并可大致区分原发灶类型,脑转移瘤来源于肺恶性病变居多.
作者:黄勇;杨斌斌;郭坤;张微;魏熤鑫;王俊燕;康熠;魏龙晓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lncRNA RP11-554D14.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NSCLC细胞功能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用于检测lncRNA RP11-554D14.7在NSCLC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水平;CCK8、集落形成实验检测RP11-554D14.7对NSCL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RP11-554D14.7对NSCLC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研究RP11-554D14.7对miR-21的调控.结果:RP11-554D14.7在NSCLC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下调,上调RP11-554D14.7的表达抑制NSCLC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miR-21可直接结合到RP11-554D14.7的序列中.结论:下调的RP11-554D14.7在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是一个抑癌基因,可作为NSCLC一个候选的治疗靶点.
作者:刘志利;茅卫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之一,其临床特点表现为病程缓慢,沿神经侵袭性进展,并伴有远处转移,预后较差,远期生存率较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曾在多种肿瘤中被高表达检出,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存在密切关系,为未来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目标靶点.
作者:王新宦;宫惠敏;王晓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HSPGs)家族中的一员,它的成员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锚(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连接于细胞表面.GPC3在胎儿肝脏中含量丰富,而在成人肝脏中几乎不表达.值得注意的是GPC3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高表达,同时一些研究结果表明GPC3过表达的HCC患者预后较差.目前,一些关于靶向GPC3免疫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人源化抗-GPC3单克隆抗体,肽疫苗和免疫毒素治疗.因此,GPC3有望成为分子标记物并用于HCC的诊断,可作为靶点用于HCC的干预治疗,也可为判断预后情况提供一项指标.本文总结当前的一些研究,说明在HCC治疗过程中检测GPC3及其靶向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钊;田宇航;孙一欣;程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比较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改良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与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两种胰肠吻合方式术后胰瘘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盛京医院胰腺内分泌外科实施的59例PD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改良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35例,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24例,比较两组术后胰瘘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比较改良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与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两种胰肠吻合方式,发现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胰瘘等相关并发症指标、住院时间、死亡率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与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相比,同样安全可靠,具有操作方便,易于掌握,胰肠吻合严密牢固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胰管直径小的病人,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鑫;吴鑫;孟祥鹏;姚威;王宝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桥本氏甲状腺炎(HT)背景下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101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造影,采用 TomTec 软件进行量化分析,获得造影参数: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和大峰值强度,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HT背景下101个结节中,良性63个,恶性38个.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以不均匀增强、低增强为主,良性结节以环状增强、均匀增强、等增强多见.超声造影参数恶性组与良性组始增时间(AT)、达峰时间(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强度(I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诊断HT背景下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2.1%、95.2%、92.1%、95.2%、94.1%.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提高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李谦;马文琦;李苗;姜珏;周琦;黄丽丽;张红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miRNA的差异表达与人脑胶质瘤预后的关系进行评价.方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超星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等进行检索.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入选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提取文献中相关数据资料,使用RevMan5.2.3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7篇文献,共计901例脑胶质瘤研究对象,统计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QUADAS2 评价标准显示具有较高质量,纳入文献Egger和Begg检验结果显示未出现明显的发表偏倚,脑胶质瘤中miRNA的表达对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合并风险比为1.65(95%CI:1.17~3.49,P<0.05).结论:miRNA的表达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具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张志勇;张晋霞;李林;张宏伟;付爱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音猬因子(Shh)、Smoothened(Smo)基因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m blot检测7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和4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hh、Smo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Shh、Smo mRN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15±0.048、0.638±0.037,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分别为0.341±0.072、0.311±0.051(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hh、Smo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8±0.013、0.521±0.056,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分别为0.281±0.047、0.252±0.064(P<0.05).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Shh、Smo mRNA和蛋白平均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h、Smo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侵犯血管和神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hh、Smo蛋白呈高表达,Shh、Smo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关系密切.
作者:张轲;田珲;刘志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Growth arrest-specific 5(GAS5)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细胞的多柔比星耐药性的调控作用.方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GAS5基因在BUC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将GAS5基因的表达载体转染多柔比星耐药的BUC细胞T24/DOX,实时定量PCR验证转染效果.MTT 法检测T24/DOX细胞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性.应用0.5 μg/ml多柔比星处理T24/DOX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T24/DOX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T24/DOX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CC-HB-2细胞相比,GAS5基因在J82和T24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下调,而其在T24/DOX细胞中表达下调更为显著.GAS5基因的表达载体能够显著上调T24/DOX细胞中GAS5基因的表达.GAS5高表达能够抑制T24/DOX细胞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性.GAS5高表达能够显著促进多柔比星诱导的T24/DOX细胞的凋亡,并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GAS5在BUC中低表达,且与BUC的化疗耐药相关,其过表达能够抑制BUC细胞的多柔比星耐药性.
作者:孙天牧;刘重远;宋永胜;张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complete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CVATS)与辅助小切口肺癌切除术(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肺癌患者(Ia 期10例、Ib期39例、IIa 期47例、IIb 期37例、IIIa期5例),采用完全胸腔镜手术(CVATS组)6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组)76例,对比两组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CVATS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均高于VAMT组,但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置管时间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4天血液炎症因子水平较术前均有显著升高,VAMT组高于CVATS组;术后第1、4天胸腔引流液中IL-6和IL-10水平,VAMT组较CVATS组均高,但CRP水平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8%vs 9.21%,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CVATS或VAMT行肺癌切除,在手术切除率、淋巴清扫、出血及并发症等影响患者安全的主要指标间并无显著区别,仅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等非主要指标略有差异;临床仍应根据术者的习惯、熟练程度及病变的需要选择.
作者:凤雷;秦思达;罗刚;张绪民;任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减量IAG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伊达比星(IDA)+阿糖胞苷(Ara-C)]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及其转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中高危MDS以及AML(MDS转化)患者共20例,应用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减量IAG方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0例患者至少进行2疗程化疗,完全缓解者9例,部分缓解5例,总有效率为70%(14/20).所有患者均出现III-IV级血液学毒性,第1、2疗程粒细胞缺乏及III、IV级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60岁患者粒细胞缺乏时间更长,与年龄<60岁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者疗效佳,预后不良者预后差,患者的年龄、性别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减量IAG方案治疗MDS和AML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控,耐受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光;任婧婧;张韵洁;李罡灿;谢佳;高飞;张晓波;牟佼;王璐;戴进前;刘锋;宋艳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ZONAB基因的RNA干扰对膀胱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用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人类尿路上皮永生细胞系sv-huc-1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系UM-UC-3、T24、5637中ZONAB和E-c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细胞系中ZONAB蛋白表达水平,设计、合成干扰靶点,构建纯化重组慢病毒,感染人膀胱癌UM-UC-3细胞,根据ZONAB基因的抑制率,筛选有效的ZONAB基因RNAi靶序列组,验证ZONAB基因的沉默效果,用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UM-UC-3细胞体外侵袭力的改变.结果: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得UM-UC-3、T24、5637中ZONAB的表达水平高于sv-huc-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Realtime PCR法测得UM-UC-3、T24、5637中 E-c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sv-huc-1(P<0.05).成功构建ZONAB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获得相应的慢病毒,与对照组相比RNA干扰组UM-UC-3细胞ZONAB基因mRNA水平的抑制率为71.4%(P<0.05),蛋白水平抑制率为76.8%,其穿过人工基底膜的平均细胞数为13.1±2.8/HP,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ZONAB在膀胱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慢病毒介导ZONAB基因的RNA干扰能够抑制UM-UC-3细胞侵袭.
作者:许学文;卜仁戈;宋永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HER-2、PCNA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三者及临床病理特征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10例乳腺纤维腺瘤病变中HER-2、PCNA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HER-2、PCNA和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8.57%、64.29%、40.00%,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三者的表达均与临床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目密切相关(P<0.05),另外,HER-2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亦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随着HER-2、PCNA蛋白表达的增多、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加及临床分期级别的增高,患者的生存率均明显下降(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HER-2和临床TNM分期均为乳腺癌患者独立的远期预后指标(P<0.05).结论:乳腺癌中HER-2和PCNA的过表达,及E-cadherin表达的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增殖、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ER-2、PCNA和E-cadherin有助于筛选出具有高复发及转移危险的患者,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谢莉莉;王东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 mRNA结合蛋白3(IMP3)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并分析IMP3和ERK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IMP3、ERK2在30例宫颈炎组织,36例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织、52例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组织,72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IMP3和ERK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IMP3、ERK2在子宫颈鳞癌的表达高于CINⅠ和宫颈炎(P<0.05);IMP3、ERK2在CINⅡ-Ⅲ的表达高于CINⅠ和宫颈炎(P<0.05);IMP3在CINⅠ的表达高于宫颈炎(P<0.05);ERK2在宫颈鳞癌的表达高于CINⅡ-Ⅲ(P<0.05);IMP3、ERK2在子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癌组织浸润深度及淋巴结的转移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宫颈鳞癌组织中IMP3、ERK2表达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MP3和ERK2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IMP3和ERK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两者的表达高度相关,IMP3和ERK2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两者有助于宫颈鳞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吴和刚;张续;李天永;袁森辅;郭宇;朱坤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根治术治疗肺大细胞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133例肺大细胞癌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76例与开胸组5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状况、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状况及血清NSE、CA125和EGF水平.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第5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开胸组,胸腔镜组住院费用显著多于开胸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开胸组患者与胸腔镜组病灶均完整切除,切缘阴性,淋巴结清扫组数、清扫个数、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2年生存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胸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组患者(P<0.05).术后第7天,开胸组与胸腔镜组患者NSE、CA125和EGF水平均有所下降(P均<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EGF水平显著低于开胸组患者(P<0.05),而NSE、CA125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胸腔镜与开胸根治术均是肺大细胞癌的有效手术方式,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术后恢复,并且能够降低血清EGF水平,对于适合胸腔镜根治术的肺大细胞癌患者宜选择该手术方式.
作者:柯昌康;吕峰;康树宏;白峻峰;倪云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鞍区脑膜瘤患者.观察鞍旁型脑膜瘤与鞍上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比较通过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的治疗差异,为鞍区脑膜瘤患者寻找好的治疗方式.结果:在本组所研究的56例患者中,SimpsonⅠ级与Ⅱ级共计39例,全切治疗率为69.64%,Ⅲ级与Ⅳ级分别为13例与4例;鞍上型脑膜瘤24例,鞍旁型脑膜瘤32例,鞍上型脑膜瘤出现视力下降、垂体受压、视野缺损、视神经或视交叉受压例数均高于鞍旁型脑膜瘤(P<0.05);两种入路方式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鞍旁型脑膜瘤与鞍上型脑膜瘤临床特点各异,鞍上型脑膜瘤对视力、视野、垂体受压、视神经压迫的影响比鞍旁型脑膜瘤更大.而在临床治疗中两种入路方式比较无差异,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段国庆;胡文忠;刘强;陈小兵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