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柳国胜
目的 评价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MBIR)优化低管电压儿童胸部CTA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胸部低管电压(80 kVp)CTA的儿童患者41例,对原始数据进行MBIR、30%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与70%滤波反射投影(FBP)混合及FBP重建,评价图像整体质量及细小血管显示能力,测量降主动脉、同层面背部肌肉和脂肪噪声值,计算降主动脉SNR和CNR.结果 MBIR图像整体质量评分和细小血管显示能力评分为均明显优于30% ASiR与70%FBP混合图像及FBP图像(P均<0.05);MBIR图像中各组织噪声值明显低于30% ASiR与70% FBP混合图像和FBP图像(P均<0.05),降主动脉SNR和CNR(28.30±7.85、24.61±7.52)明显高于30% ASiR与70% FBP混合图像(15.80±5.73、14.19±4.22)和FBP图像(12.06±3.66、10.59±3.53,P均<0.05).结论 MBIR用于处理儿童低管电压胸部CTA图像,图像质量明显高于ASiR及FBP图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记航;于彤;段晓岷;王冬潜;胡迪;洪天予;彭芸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患者女,34岁,因“停经2个月,阴道流血7天”入院,既往剖宫产1次,流产2次.实验室检查:血β-hCG 105.2 mIU/ml;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MR检查:子宫底肌层间见一约66 mm×44 mm×61mm类圆形包块,边界较清,T1WI以等信号为主(图1A),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图1B),内见小片状坏死、囊变及出血信号,DWI及ADC提示病变弥散受限,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轻度强化(图1C),邻近结合带结构不清.行腹式子宫肿瘤剥除术+全子宫切除术,肿物大体实性,质硬,表面部分浆膜欠完整,切面灰红色淤血样,中间夹小片状黄色坏死灶.
作者:朱洪章;杨有优;刘明娟;丁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CT定量分析手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血管变化的识别能力,分析COPD患者肺小血管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121例COPD患者,其中48例患者有2次扫描结果,间隔时间超过1年.肺气肿定量以-950 HU密度以下低衰减区体积占总肺体积的百分比(%LAA-950)表示,单位面积内肺小血管的数量反应肺小血管的改变.分析各级二维平面内血管数量与%LAA-950的相关性.结果 右肺上叶尖段路径第5级支气管与全肺%LAA-950呈明显负相关(r=-0.87,P<0.01).对比48例COPD患者的2次扫描结果,发现吸烟者(P=0.02)较既往吸烟者(P=0.07)单位面积内血管数量减少更明显.结论 CT定量分析COPD患者肺小血管数量的改变,具有直观、可量化的优点.COPD患者肺小血管的改变受吸烟状态和肺气肿的影响.
作者:于楠;金晨望;李艳;马军超;辛晓敏;高俊刚;郭佑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组织学分型胸腺上皮性肿瘤(TET)的MS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TET的术前CT表现,并与2004年WHO分型标准比较,探讨不同组织类型TET的CT特征.结果 108例中,A型胸腺瘤3例,AB型30例,B1、B2、B3型分别为15例、29例、9例,胸腺癌22例.合并重症肌无力(MG)者32例(32/108,29.63%).合并MG患者中,B型胸腺瘤者明显高于其他分型[45.28%(24/53) vs 14.55%(8/55),x2=12.23,P<0.001].胸腺癌大径>5 cm者多于胸腺瘤[72.73%(16/22) vs 44.19%(38/86),x2=5.708,P=0.017].A、AB、B1型胸腺瘤多呈圆形或卵圆形,B2型多呈分叶状,胸腺癌形态多不规则(x2=32.917,P<0.001).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坏死囊变发生例数分别为6例和10例,明显高于其他胸腺瘤[51.61%(16/31) vs 24.68%(19/77),x2=7.322,P=0.007].与B1、B2、B3型相比,A、AB型、胸腺癌强化程度以中度强化为主[58.18%(32/55) vs 30.19%(16/53),x2=11.820,P=0.001].胸腺癌影像分期多为Ⅲ期,与其他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55%(12/22) vs 13.95%(12/86),x2=38.958,P<0.001].影像分期与临床分期有相关性(r=0.548,P<0.01).结论 不同组织类型TE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可在一定程度预测TET组织学类型,提示临床分期及预后.
作者:张凤艳;聂永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0~18岁正常儿童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率(SrR)参考值,及其与年龄、心率的相关性.方法 获取164名0~18岁正常儿童胸骨旁左心室短轴二维动态图像,采用GE Echo PAC软件分析并得到左心室SrR,比较各节段SrR值,对SrR与年龄、心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二尖瓣水平前间隔基底段与下壁基底段S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乳头肌水平前间隔中间段与侧壁中间段S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心尖水平各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前间隔心尖段、前壁心尖段以外,其余节段SrR与年龄均相关(R2 =0.014~0.206,P<0.05);左心室壁各节段SrR与心率均相关(R2 =0.048~0.237,P<0.05).二尖瓣水平各节段SrR与心率相关(R2=0.066~0.123,P<0.05);乳头肌水平各节段SrR与年龄和心率相关(R2=0.088~0.268,P<0.05);心尖水平各节段SrR与心率相关(R2=0.048~0.127,P<0.05).观察者内、观察者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2%、8.6%.结论 运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儿童左心室局部心肌SrR时需考虑年龄、心率因素.
作者:姜岚;谢明星;王新房;卢晓芳;王蕾;李玉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载10-羟基喜树碱液态氟碳纳米粒的声致相变条件、增强超声显像效果和纳米粒释药特性及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载药液态氟碳纳米粒溶液,观察纳米粒显像的佳功率及佳浓度,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药脂比纳米粒的药物包封率,透析法观察10-HCPT的释放,CCK-8试剂检测载药液态氟碳纳米粒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 在体外经LIFU辐照后,纳米粒的佳显像辐照功率为5W、时间为2 min,佳浓度为8.53×109/ml,当药脂比为1∶10时,其包封率高为(87.03±2.55)%,超声作用后载药纳米粒缓慢释放,载药纳米粒在48 h后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结论 载10-羟基喜树碱液态氟碳纳米粒在合适的条件下可发生声致相变,显著增强超声显像,并能同时缓慢释放药物从而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
作者:徐芬芬;王志刚;李攀;郝兰;曹阳;王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患者男,35岁,多囊肾病史30年,查体发现左侧中纵隔占位1周.体格检查:左侧下胸部听诊呼吸音减弱,叩诊左下胸部呈实音.X线平片:左下纵隔旁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清楚,左肺下叶受压外移.胸部CT:左侧纵隔心缘旁见类圆形混杂密度影,约15 cm×14 cm×12 em,病灶内见局灶性脂肪密度区,CT值约-110 HU,大部为软组织密度区,其内密度不均匀,病灶边界清晰,邻近左肺下叶受压实变、外移(图1A);增强扫描病灶内脂肪部分未见强化,软组织部分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图1B).行纵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块呈灰黄色,约15 cm×15 cm×12 cm,位于左心缘,包膜完整,与周围结构易分离.病灶切面呈灰黄色.镜下见病灶主要由梭形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组成,无脂肪母细胞,可见大量黏液成分及胶原纤维束,并见散在肥大细胞及血管组织(图2).免疫组化:梭形细胞对CD34(+++),对S 100、Desmin(-).病理诊断:梭形细胞脂肪瘤(spindle cell lipoma,SCL).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
作者:王林省;王皆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CEUS技术应用于肝脏的研究已近30年,近10年来随着其在临床应用的普及,其对肝脏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的准确率也显著提高.造影剂及造影技术的不断改进使CEUS在临床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本综述旨在分析Sonazoid与SonoVue这两种造影剂的物理学特征及临床特点,以期为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提供更多重要的信息.
作者:何蒙娜;姜玉新;吕珂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技术在乳腺肿块BI-RADS分类(3~5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5例(共250个结节)手持超声(HUS)诊断为BI-RAD S 3~5类、同时接受ABVS检查的患者.分别应用HUS和HUS+ABVS对乳腺病变进行B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HUS和HUS+ABVS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ROC曲线分析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250个结节中,HUS诊断3~5类乳腺病变的敏感度100%(103/103),特异度69.39% (102/147),准确率82.00% (205/250);HUS+ ABVS的敏感度100% (103/103),特异度80.95%(119/147),准确率88.80%(222/250).ABVS+ HUS诊断BI-RADS 3~5类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大于HUS的0.940(P=0.032).通过“汇聚征”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65.05%(67/103)、95.92%(141/147)、83.20%(208/250).两种方法对乳腺病变卫星灶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8,P<0.05),但对于乳腺肿块内钙化及周围导管扩张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6、1.22,P均>0.05).结论 HUS+ABVS技术在准确判断乳腺占位病变BI-RADS分类、鉴别肿瘤良恶性方面优于HUS.ABVS对于乳腺肿块的钙化、导管扩张及卫星灶的发现具有重要补充作用.
作者:邵玉红;张惠;王彬;孔迅;李乾;孙秀明;倪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探讨BOLD-fMRI指导邻近大脑初级运动皮层(PMC)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IMRT)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30例邻近PMC脑胶质瘤术后拟行放疗患者,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BOLD-fMRI检查.获取PMC相关数据并与相应的MRI、CT图像融合,导入放疗计划系统并依此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及PMC,采用IMRT技术分别制定考虑(IMRT-PMC)与不考虑PMC (IMRT-noPMC)剂量保护的两种放疗计划并进行比较.结果 IMRT-PMC与IMRT-noPMC相比较,计划靶区(PTV)的所受大辐射剂量(Dmax)、平均辐射剂量(Dmean)及适形指数(CI)、剂量均匀性指数(H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危及器官的Dmax及D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MRT-PMC计划中患侧、健侧PMC的Dmax及Dmean均明显低于IMRT-noPMC计划(P均<0.05).结论 BOLD-fMRI能够明确PMC的位置及与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的关系,有助于制定保护性放疗方案,大程度减低PMC所受辐射剂量,从而降低放疗后发生放射性损伤的可能.
作者:王明磊;刘子姗;郭艳红;黄雪莹;王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友病性肌骨假肿瘤(HPOM)骨骼变化的影像表现.方法 收集HPOM患者16例,均为男性,其中A型12例为,B型4例;轻、中度分别为1例、15例.凝血四项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均延长,12例凝血因子Ⅷ下降,4例凝血因子Ⅸ下降.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检查.结果 单发骨病变4例,多发骨病变4例,多处肌/骨病变8例.骨质破坏表现为囊样型、囊样膨胀型、纯溶骨型、骨膜增生型、骨皮质受压型.部分病变存在钙化、软组织肿块,骨病变与软组织病变可相连或不连.结论 HPOM患者骨骼影像学变化具有多样性,其CT密度或MR信号改变具有不同时期血肿特征.
作者:于洪存;史浩;丁红宇;刘素兰;李爱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MR PWI鉴别诊断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脑内单发转移瘤患者18例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25例的MR PWI特征.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平扫、PWI及增强检查.分别测量瘤体、瘤周水肿区(瘤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脑血容量(CBV)值,得出瘤体、瘤周水肿区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同时测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肿瘤瘤体及瘤周水肿区的相对峰值(rPH)、瘤体的信号强度恢复百分比(PS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瘤体区的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周区rCBV大于单发脑转移瘤(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及瘤周区rPH均高于转移瘤组(P均<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区PSR大于转移瘤(P<0.05).结论 MR PWI可提供瘤体、瘤周区的血流灌注特征以及瘤体血脑屏障破坏情况,有助于鉴别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
作者:陈杰云;林晓莹;陈向荣;邢振;曹代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儿童交通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CBPFM)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CBPFM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儿均接受X线、消化道造影(GI)及CT检查,其中2例接受CT增强扫描.结果 所有患者均发生在右肺,其中右肺发育不良2例,肺叶内型隔离肺2例,右肺上叶支气管闭锁1例.5例均合并食管气管瘘,瘘口位于T6水平1例,T8、T9水平各2例.X线表现为白肺2例,软组织肿块影2例,肺炎1例.GI可清晰显示瘘口位置、大小及走向.CT检查可显示CBPFM的各种表现及其合并畸形.结论 CBPFM应包含一种或多种气道、肺组织及血管的异常,且合并食管-气管瘘.GI可直接、清晰显示食管-气管瘘.CT检查可显示肺、气道和血管及前肠发育异常情况.CT和GI相结合是诊断本病的佳检查方法.
作者:吴慧莹;徐文彪;田金生;罗源利;张明杰;李建明;周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双心房占位病变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心房占位患者8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相对照.结果 双心房占位的8例患者中,双心房血栓5例,肿瘤3例,其中良性1例,恶性2例.6例表现为活动后胸闷憋气,2例为下肢水肿,1例为右胸痛.双心房血栓占位主要表现为基底部较宽,无蒂,较易附着于心房顶部、心房侧壁心耳开口处及心耳内血流缓慢处.良性肿瘤主要为黏液瘤,表现为多发,瘤体松散,活动度大,有较窄的蒂与心房壁或房间隔相连.恶性肿瘤占位主要表现为向心房壁或间隔壁浸润性生长,位置固定,宽基底并伴中-大量心包积液.结论 应用超声心动图可探查双心房占位的原发病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杨旭;韩建成;刘文旭;张烨;孙琳;何怡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原发甲状腺淋巴瘤(PTL)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TL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对病变的超声分型、形态特点、边界、回声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上述超声表现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8例PTL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9例,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低度恶性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6例,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伴大细胞转化3例.7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超声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累及单侧或双侧,多呈不均匀极低回声,可有条索状强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可伴数目不等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易侵犯颈部淋巴结,还可累及周围软组织、压迫气管.结论 充分认识不同病理类型的PTL超声表现特点、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PTL的超声诊断准确率.
作者:温泉;罗渝昆;李岩密;张艳;张明博;李建如;张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多频域后处理数字胸片图像对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输出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CT证实正常248名受检者的DR后前位胸片和30例有肺结节的DR后前位胸片,并应用Philips UNIQUE软件对其进行高频、低频处理.由2名10年以上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结合CT图像阅读胸片,二人意见达成一致后,在数字化胸片上标记结节位置,保存标记结果并将其作为金标准.然后由CAD系统阅读后处理图像,由2名医师评价CAD系统在后处理图像上肺结节检测的假阳性区域和敏感度.结果 CAD系统在248例低频、常规和高频图像上分别显示了715、585和286个可疑区域,平均每例检出的假阳性区域分别为2.88个、2.36个和1.15个,3组图像检测的假阳性区域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0例DR图像上共有38个金标准结节,CAD系统在低频、常规和高频图像上分别检测到33、30、28个结节,其检测敏感度分别为86.84%、78.95%和73.68%,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670和0.618,3组图像之间检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低频和常规图像模式对CAD系统检测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其在低频、常规和高频图像中检测的假阳性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肺结节检测敏感度有逐步下降的趋势.
作者:徐岩;贺文;王克扬;李娟;马大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可挽救心肌或心肌挽救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策略选择、疗效评价、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计算可挽救心肌的前提是准确评估心肌危险区和梗死核心.心血管磁共振(CMR)能较准确评估危险区及梗死核心.本文将对CMR常用的扫描技术(T2WI、灌注成像、延迟强化等)及新的扫描技术(T2 mapping、T1 mapping、T1ρ等)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区和梗死核心的机制、优势、目前存在问题及研究趋势进行综述.
作者:陈伟;张如志;夏睿;郜发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管电流自动调节扫描和传统方法扫描在儿童腹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接受腹部扫描的患儿分为管电流自动调节扫描组(管电压120 kV,管电流采用预设噪声指数为10的自动管电流,A组,n=30)和传统方法扫描组(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50 mAs,B组,n=30).对两组的腹部图像进行定量评价,并对比两组的CT辐射剂量.结果 A、B两组腹部图像中腹主动脉、竖脊肌、肝实质、脾、肾实质的CT值,噪声及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4.59±0.81) mGy,剂量长度乘积(DLP)为(147.58±35.77)mGy·cm,有效剂量(ED)为(4.42±1.07)mSv;B组的CTDIvol、DLP及ED分别为(6.70±0.001) mGy、(214.24±21.65)mGy· cm及(6.41±0.64) mSv.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64排螺旋CT儿童腹部检查中采用管电流自动调节扫描方法,有利于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有效减低辐射剂量.
作者:程香;何玲;陈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MSCT定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小气道重塑及肺叶水平气肿指数(EI),并探讨小气道定量参数分别与肺功能、气肿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60例COPD患者接受肺功能检查后行吸气相MSCT扫描,应用COPD自动分析软件获得右肺上叶尖段(RB1)、右肺中叶外侧段(RB4)、右肺下叶后基底段(RB10)、左肺上叶尖后段(LB1)、左肺下叶后基底段(LB10)第4~6级平均支气管腔内径(LDmean)、平均管壁厚度(WTmean)及管壁面积占支气管断面总面积的百分比的平均值(WA %mean)并计算同级支气管各参数平均值,同时获得5个肺叶肺气肿指数(EI,EI=每个肺叶CT值低于-950 HU的容积/肺叶容积).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级支气管定量参数与EI、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第4级支气管各定量参数与肺功能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第5、6级支气管的WA%mean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呈负相关(P<0.05),且相关系数随着支气管管径的变小而增加.在右肺上叶水平,第6级支气管WA%mean与右肺上叶EI呈正相关(r=0.66,P=0.02),左肺下叶水平第6级支气管LDmean与左肺下叶EI呈负相关(r=-0.66,P=0.01).结论 MSCT定量成像能有效评价COPD小气道重塑及肺气肿,且肺气肿程度与小气道重塑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管宇;范丽;夏艺;刘士远;姜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患者女,34岁,因“反酸、烧心1年余,上腹痛20天”入院,自述1年前饱食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伴暖气,可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黑便等症状,20天前出现上腹部疼痛.体格检查:腹平坦,全腹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下肿物,考虑平滑肌瘤.入院后行上消化道造影:上消化道未见占位性病变.CT检查:平扫示胃底黏膜下类圆形低密度影,凸向腔外,边界清,约28 mm×20 mm,内密度均匀(图1A),CT值约20 HU,增强后动、静脉期病变均未见强化(图1B、1C),胃周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CT提示:①神经鞘瘤②间质瘤.行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黏膜下,向外隆起于胃壁,未穿透浆膜,切开可见胶冻样内容物.术后病理:胃支气管囊肿(ectopic bronchogenic cyst,EBC,图2).
作者:王素雅;高剑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