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ET/CT显像诊断间质瘤合并肝转移1例

王姝;李亚明;李娜;杜补林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肝转移,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摘要:患者女,31岁,无诱因腹痛半个月,向脐周及左腰部放散.实验室检查:CA125 56.44 U/ml.PET/CT:左肾前方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大横截面积约94 mm×66 mm,SUVmax为6.6,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图1);肝脏弥漫多发瘤状低密度影,大者大径约88 mm,部分FDG摄取增高,SUVmax为5.5(图2).综合分析考虑小肠浆膜下恶性病变伴肝内转移可能性大.行CT引导下左肾前方肿物穿刺取病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门静脉支架同步125I粒子条植入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

    目的 探讨门静脉支架同步125I粒子条植入联合TACE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先行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支架同步125I粒子条植入术,再行TACE治疗,随访并计算其累积生存率和支架通畅率.结果 对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门静脉支架及125I粒子条,未出现穿刺道出血、胆汁瘘及急性肝肾衰减等严重并发症.对全部患者共行38次TACE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3例存活,12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肺转移,6例死于肿瘤进展致肝衰减.术后3、6、9、12个月累积生存率和支架通畅率分别为100%、60.0%、46.7%、20.0%和100%、73.3%、40.0%、20.0%.结论 采用门静脉支架同步125I粒子条植入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安全、可行.

    作者:单长胜;王松;于春鹏;谭好飞;李舰;李健;李子祥;孙成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肾脏平滑肌瘤2例

    病例1,患者女,5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肿物10天”入院.CT:平扫示右肾上极一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直径约5.20 cm,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增强后动脉期肿块边缘呈不规则轻度强化(图1),静脉期边缘呈中度强化.CT考虑为肾癌.MR检查:肿块T1WI呈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其内见条索状稍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肿块边缘不均匀斑片状强化,静脉期肿块强化呈向心性,范围扩大,延迟期肿块呈全瘤均匀强化;肿块包膜平扫呈稍低信号,增强后延迟强化.MRI考虑为嗜酸性细胞腺瘤.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平滑肌瘤.

    作者:江肖松;李雪华;黄斯韵;杨旭峰;郭燕;李子平;孙灿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腮腺肿瘤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在腮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85例腮腺结节患者(共96个腮腺结节)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常规超声和UE检查,回顾性分析超声特征、弹性评分及病理结果.结果 96个腮腺结节中,经术后病理诊断良性53个,恶性43个.弹性评分>3分、诊断为恶性者47个,弹性评分≤3分、诊断为良性49者.弹性评分≤3分者中,良性病灶所占比例(46/53,86.79%)高于恶性病灶(3/43,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52,P<0.05),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1%(7/53) vs 6.98%(3/43),x2=0.988,P>0.05].采用UE诊断腮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超声(P均<0.05).结论 UE在一定程度上可区分良恶性腮腺结节.在评估腮腺结节性质时,需结合常规超声、病史及临床表现综合评估.

    作者:杜启亘;苏雁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能谱CT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

    目的 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技术对临床常见的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腮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50例,恶性肿瘤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颈部能谱CT扫描.采用GSI Viewer软件获取病变组织碘浓度值、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绘制ROC曲线,得出佳诊断阈值及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平扫期碘浓度、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腮腺良性肿瘤分别为-1.41×100 μg/ml(-2.25×100 μg/ml,0.16×100 μg/ml)、-0.10(-0.31,0.12)、7.25(7.17,7.40),腮腺恶性肿瘤分别为-1.13×100 μg/ml(-1.46×100 μg/ml,1.44×100 μg/ml)、1.01(-0.19,2.04)、7.17(7.13,7.4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脉期碘浓度、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的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腮腺良性肿瘤分别为9.65×100 μg/ml(4.29×100 μg/ml,18.37×100 μg/ml)、0.69 (0.31,1.59)、7.89(7.71,9.15);腮腺恶性肿瘤分别为18.04×100 μg/ml(12.5×100 μg/ml,20.98×100μg/ml)、1.56(1.29,2.65)、9.22(9.11,9.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273、-2.43、-3.01,P均<0.05);静脉期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动脉期碘浓度>18.90 μg/ml、曲线斜率>1.247、有效原子序数>9.05为阈值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91.7%、75.0%0、91.7%,特异度分别为79.5%、71.8%、82.1%.结论 能谱CT增强扫描动脉期多参数成像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靳晓媛;刘斌;李红文;吴兴旺;汪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儿童甲状腺病变MRI诊断

    目的 观察儿童甲状腺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临床病理确诊的儿童甲状病变MRI表现.结果 49例甲状腺病变中,单纯甲状腺囊肿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甲状腺腺瘤9例、甲状腺脓肿13例、桥本甲状腺炎2例、甲状腺癌18例,淋巴瘤累及甲状腺3例.MRI表现为甲状腺体积无显著增大或局限性、弥漫性增大,腺体内可见囊性、实性或囊实性混杂结节样信号.良性病变中92.86% (26/28)T1WI信号、100% (28/28)T2WI信号均较恶性病变信号略高.80.95%(17/21)的恶性病变DWI呈中等信号,略低于甲状腺脓肿壁DWI信号、且略高于甲状腺腺瘤信号;15例(15/28,53.57%)良性病变DWI信号较恶性病变略低.恶性病变中转移性淋巴结DWI呈高信号.结论 儿童甲状腺病变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DWI序列可协助鉴别良恶性病变.

    作者:胡迪;于彤;刘志敏;段晓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能谱CT基物质成像评估卵巢切除术后患者腰椎钙(水)密度

    目的 应用能谱CT基物质成像技术评价卵巢切除术后腰椎钙(水)密度变化特征.方法 对29例50~60岁卵巢切除术后患者(卵巢切除组,手术≤1年11例、手术>1年18例)及31例同年龄段绝经后患者(对照组)进行腹部能谱CT检查.由2名放射科医师测量L1~3椎体中心层面的钙(水)密度,分析2名医师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腰椎不同位置钙(水)密度的组内差异及两组间钙(水)密度差异.结果 2名医师的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0.97~0.99);卵巢切除术后组、对照组的L1、2、3椎体相邻椎体间的钙(水)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卵巢切除术后≤1年和>1年患者腰椎的钙(水)密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切除术后患者腰椎的钙(水)密度较对照组下降约15%.结论 CT能谱成像对卵巢切除术后腰椎钙(水)密度监测具有一定意义,卵巢切除可使绝经后女性腰椎的钙(水)密度进一步下降.

    作者:孙利飞;董越;陈靖;刘爱连;程凡容;蔡宁;王茹欣;刘义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Meta分析

    目的 应用Meta分析评价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Natur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关于甲状腺结节剪切波弹性成像的中英文文献,根据诊断性试验研究的纳入标准纳入和排除文献,应用Meta-Disc1.4软件对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终纳入5篇文献、共586个甲状腺病灶,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结节481个,恶性结节105个.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0.84[95%CI(0.75~0.90)],特异度0.86[95%CI(0.83~0.89)],阳性似然比6.35[95%CI(2.64~15.24)],阴性似然比为0.20[95%CI(0.13~0.31)],诊断比值比31.21[95%CI(12.40~78.53)],诊断试验的S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7(Q*=0.8353).结论 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能够作为甲状腺结节的无创诊断方法.

    作者:李维芝;吕晓玉;柳莉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肾透明细胞癌伴肉瘤样癌的病理和超声造影特征

    肾脏肉瘤样癌是由Farrow于1968年首次发现并命名的少见肿瘤,指一种特殊的、具有肉瘤样成分的癌,其来源于上皮组织,但形态上存在上皮与间叶两种分化成分[1].肾肉瘤样癌比肾癌更具侵袭性且更易发生远处转移,其预后极差,生存期仅为9~19个月[2].

    作者:徐超丽;魏淑萍;傅宁华;杨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相位信息的乳腺超声图像水平集分割

    目的 基于相位信息改进距离正规化水平集演化(DRLSE)模型的速度收敛项,改善对乳腺肿瘤超声图像的分割效果.方法 首先,利用Log-Gabor滤波器组对图像进行频域滤波,得到一组基于相位信息的特征图.其次,在相位一致性的基础上,求出乳腺超声图像经高斯噪声补偿后的大方向能量相位PC(M),并采用细节保留各向异性扩散滤波(DPAD)模型对PC(M)降噪,减少斑点噪声的干扰.后,选用Sigmoid函数,将滤波后的PC(M)作为其自变量,以替换DRLSE模型中的速度收敛项.结果 采用改进后的模型对多幅临床乳腺肿瘤超声图像进行分割,分割结果显示基于相位信息的正规化水平集演化(PB-DRLSE)模型在相似性(SI)、真阳性(TP)和假阴性(FN)方面均优于原始DRLSE模型(P均<0.05).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分割方法较之原始模型对乳腺肿瘤超声图像的分割更为优越.

    作者:陈雨羲;刘奇;黄韫栀;张劲;何凌;邓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诊断直肠癌前哨淋巴结

    目的 探讨CEUS在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6例直肠癌患者中,选取接受直肠癌手术,且术中CEUS定位检测SLN的患者42例,观察SLN增强情况.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测所有淋巴结,并与CEUS结果比较.结果 CEUS对SLN的检出率为91.30% (42/46),CEUS判定直肠癌SLN的敏感度87.50% (21/24)、特异度90.47% (38/42)、准确率89.39%(59/66).结论 CEUS定位直肠癌SLN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增强方式可初步判断其是否发生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学茹;王文;崔海欧;王福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CT表现

    目的 观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胸部CT表现.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42例,根据胎龄和吸入氧浓度分为轻、中、重度,均接受64层螺旋CT扫描及薄层重建,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胸部CT表现.结果 胸部CT多表现为囊泡影(27/42,64.29%),双肺透光度减低、呈广泛或局部磨玻璃样改变(26/42,61.90%),条片状致密影(23/42,54.76%)及条索状、网格状、蜂窝状(16/42,38.10%);胸膜增厚4例,胸腔积液2例.囊泡影发生于双肺上下叶者15例(15/27,55.56%),其中10例发生于右肺中叶;仅发生于肺下叶者8例;仅发生于肺上叶者3例(3/27,11.11%);发生于双肺下叶及右肺中叶者1例.轻、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中,囊泡影检出率分别为53.33%(8/15)、57.14%(8/14)、84.62%(1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累及肺叶数(中位数)分别为1.0、1.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常见的CT征象为囊泡影、局部或广泛磨玻璃影、致密影、条索状、网格状、蜂窝状影.囊泡影可发生于双肺,以肺下叶居多,胸膜下多见;囊泡影累及肺叶数越多,提示患儿临床表现越严重.

    作者:陈明井;何玲;徐晔;冯川;陈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成人心脏纤维瘤超声心动图表现1例

    患者男,48岁,因自觉胸闷、心前区不适约半年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脉搏、呼吸及血压均正常.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于后间隔基底段与中间段位置见一上下径约4,5 cm,左右径约4.8 cm,前后径约4.6 cm的稍高回声团块,内部回声不均质,边界欠清,未见明显活动;该团块致左心室流出道轻度狭窄,血流速度增快,峰值流速2.24 m/s,峰值压差20 mmHg(图1).

    作者:蔡晓红;熊云涛;曹礼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原发性气道唾液腺型肿瘤的CT表现

    目的 观察原发气道唾液腺型肿瘤[包括腺样囊性癌(ACC)和黏液表皮样癌(MEC)]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气道ACC和23例MEC患者的CT表现.结果 病变部位:ACC位于气管及主、叶支气管,以气管多(12/22,54.55%),MEC位于段及以上各气道,以主支气管多(9/23,39.13%).ACC形态:气管腔内外肿物10例,气道壁弥漫增厚5例,肿物截断主支气管者4例,腔内宽基底肿物3例.MEC形态:气道腔内肿物20例,腔内外肿物2例,肿物截断主支气管者1例.密度:ACC平扫CT值24~35 HU、低于邻近胸壁肌肉,多轻度强化(14/19,73.68%);MEC平扫CT值40~60 HU,4例伴少量钙化,多明显强化(16/20,80.00%).结论 气道唾液腺型肿瘤CT表现具一定特点,CT影像能较准确的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作者:晏颖;李娴;陈淮;曾庆思;邓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乳腺网状血管内皮瘤1例

    患者女,45岁,因“发现右乳无痛性肿块半年”就诊.专科检查:两侧乳房对称,右侧乳房内上象限触及一大小约2.0 cm×1.5 cm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好.左侧乳房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右侧乳腺12~1点方向、距乳头6 cm处见2.7 cm×1.4 cm×2.2 cm等回声,呈非椭圆形,边缘尚光整,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图1A),后方回声增强,病灶内部及周边见稍丰富血流,以周边为主,频谱呈低阻型,RI:0.59(图1B).

    作者:王美文;胡兵;胡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颈部及腋窝淋巴结硬度

    目的 探讨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测定的颈部及腋窝淋巴结弹性模量值鉴别诊断正常与恶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颈部及腋窝恶性淋巴结患者72例以及80名正常人,分别纳入恶性及正常浅表淋巴结各100个,其中颈部淋巴结各60个,腋窝淋巴结各40个,于术前进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获取淋巴结弹性模量值,分析比较颈部及腋窝正常、恶性淋巴结间弹性值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绘制并分析采用颈部、腋窝淋巴结弹性模量平均值诊断恶性淋巴结的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颈部正常淋巴结的弹性模量平均值为(18.94±5.20)kPa,恶性淋巴结为(25.48±5.36)kPa,腋窝正常淋巴结的弹性模量平均值为(11.68±2.27)kPa,恶性淋巴结为(19.71±3.93)kPa,颈部正常、恶性淋巴结的弹性模量平均值均分别高于腋窝正常、恶性淋巴结(P均<0.01),同一部位(颈部、腋窝)的恶性淋巴结弹性平均值均高于正常淋巴结(P均<0.01).应用颈部淋巴结弹性模量平均值诊断恶性淋巴结,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以19.15 kPa为诊断界值时,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65.0%.应用腋窝淋巴结弹性模量平均值诊断恶性淋巴结,AUC为0.98,以13.95 kPa为诊断界值时,敏感度为97.5%,特异度为87.50%.结论S WE弹性模量平均值可以为颈部及腋窝正常与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程慧芳;王学梅;李银燕;姜镔;陶春梅;张义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肝脏胆汁肿并发胆道-支气管瘘1例

    患者女,40岁,因“阻塞性黄疸介入术后1年,间断咳胆汁样痰伴发热5天”就诊.1年前患者因腹痛、纳差、腹胀伴全身黄染到我院就诊,诊断为“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行“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术后恢复可,带管出院.出院1周后患者出现右腹部疼痛伴发热,体温高达39℃,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肝右叶脓肿,此后间断行肝脓肿冲洗,效果可,体温波动于正常范围内.2个月前患者因“引流管阻塞”到我院复诊,行胆道引流管置换术.

    作者:李磊;韩新巍;李臻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MRI表现1例

    患者女,36岁,发现左乳肿物半年,逐渐增大2个月入院.查体:左乳外下象限触及一大小约6.0 cm×4.0 cm肿物,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可,表面皮肤光滑,未见“橘皮样”改变.超声:左乳囊实性占位,BI-RADS 3类.乳腺MRI:左乳外下象限团块,边界清楚,约6.8 cm×6.0 cm×5.5 cm,FSPGR呈等信号,内见裂隙样低信号区(图1A);脂肪抑制T2WI上呈结节状、片状稍高信号,内见裂隙样高信号区(图1B);Vibrant动态增强呈卵圆形肿块样强化,边界清楚,内部强化不均匀,裂隙样低信号区无强化(图1C),动态增强曲线呈流入型(Ⅰ型);D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b值选择1000 s/mm2,ADC值为1.49×10-3 mm2/s.BI-RADS 3类.

    作者:邓小丽;王绍武;张丽娜;宋清伟;高雪;宁殿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直肠超声造影鉴别诊断直肠癌与直肠间质瘤

    目的 探讨经直肠CEUS鉴别诊断直肠癌与直肠间质瘤的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切除的直肠肿瘤患者44例,根据术前经直肠CEUS检查结果分为直肠癌组29例和直肠间质瘤组15例,另设同种肿瘤周围正常肠壁分别为对照1组和对照2组.观察造影剂在直肠肿瘤患者的充盈灌注情况,并与各自相应对照组比较.以对照组为参照,采用SonoLiver分析软件绘制肿瘤与正常肠壁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并对曲线形态和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及平均渡越时间(mTT)进行比较.结果 与各自相应对照组比较,直肠癌组总体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的高增强模式,直肠间质瘤组表现为“慢进慢出”的低增强模式.直肠癌组IMAX值高于对照1组[(122.42±15.99)%vs100%],而RT[(6.02±1.54)s vs (8.01±1.63)s]、TTP[(8.30±1.59)s vs(10.73±3.03)s]、mTT[(14.40±2.51)s vs(18.77±4.14)s]均小于对照1组(P均<0.05);直肠间质瘤组IMAX低于对照2组[(55.40±8.33)%vs 100%],而RT[(9.73±1.61)s vs (7.50±1.82)s]、TTP[(18.03±1.91)s vs (9.51±1.24)s]、mTT[(20.17±23.10)s vs (17.92±1.81)s]均大于对照2组(P均<0.05).结论 直肠癌与直肠间质瘤的CEUS表现存在明显差异,结合TIC和造影参数,有助于鉴别直肠癌和直肠间质瘤.

    作者:齐旭;唐少珊;金虹;刘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回盲部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

    患者女,63岁,因自觉下腹部钝痛不适4月余就诊.查体:无特殊.肿瘤标志物正常范围.超声:膀胱右侧髂血管左上方探及一不均质偏低回声包块,约6.50 cm×6.20 cm,呈类圆形,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混杂;CDFI: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PW可见低阻动脉频谱,与右侧卵巢关系不密切,双侧正常卵巢显示清晰,子宫直肠窝可见液性暗区,深1.10 cm(图1A).超声提示:①盆腔包块;②盆腔积液.

    作者:于慧敏;唐缨;武洪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320排容积CT低管电压结合低浓度对比剂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CTA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54例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CCTA检查结果,并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术(CCA)结果进行对照.CCTA采用100 kV管电压,对比剂采用270 mgI/ml的碘克沙醇.结果 CCTA显示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50%)及重度狭窄(≥75%)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指数及符合率分别为89.55%、96.08%、78.95%、98.25%、85.63%、96.84%及92.68%、97.24%、76.00%、99.29%、89.92%、95.16%.CCTA与CCA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面的一致性良(Kappa=0.752,P<o.001).CCTA诊断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50%)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结论 应用320排容积CT行CCTA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扫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可行性.

    作者:梁心红;余林;孙戈;陈德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