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首次入院的食管癌患者是否选择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

吴齐飞;杨晓梅;耿东红;张广健;陈健;付军科;张勇

关键词:食管癌, 手术,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入院的食管癌患者是否选择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11日至2015年12月23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食管癌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入院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时间、入院科室、并发疾病、是否有局部转移、是否有远处转移、肿瘤家族史、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结果:首次入院科室为外科的手术几率远较非外科的要高(OR=76.998,95%CI:27.614~214.697).手术患者发现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非手术患者高7倍(OR=7.245,95%CI:2.807~4.099).如果发现远处转移,则更倾向于选择非手术治疗(OR=0.142,95%CI:0.051~0.4).非手术患者组有肿瘤家族史的较手术患者组多(OR=0.419,95%CI:0.18~0.972).结论:有远处转移及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更倾向于非手术治疗,入住外科的患者更倾向于手术治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疆博州地区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新疆博州地区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分别选取220名近5年(2011年8月至2016年8月)在第五师医院和博州人民医院就诊的有恶性肿瘤切除术史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和同期已证实为良性乳腺疾病的患者,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肥胖(OR=3.144,P=0.009)、性格内向(OR=1.823,P=0.011)是博州地区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OR=0.715,P=0.031)、初潮年龄晚(OR=0.663,P=0.000)、体育运动频率高(OR=0.288,P=0.024)、生活满意度高(OR=0.367,P=0.000)是博州地区乳腺癌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新疆博州地区乳腺癌的发病与患者体质状况、精神心理、文化程度、生理状况和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杜娟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胃癌组织中NDRG3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控基因家族(N-myc downstream-regulated gene,NDRG)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研究NDRG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NDRG3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在细胞核中也有少量表达.在60例胃癌组织中,42例高表达,阳性率为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显示NDRG3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且NDRG3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NDRG3在胃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相关,提示NDRG3与胃癌转移机制密切相关,为胃癌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黄俊刚;赵克勤;王健生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骨髓微环境调控白血病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随着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手段的进步和完善,白血病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得以延长,但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c stem cells,LCSs)的微小残留依然是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重要进展之一是在骨髓微环境对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的调节研究基础上,发现白血病骨髓微环境不仅有利于白血病干细胞增殖,而且能够招募正常造血干细胞并转化为白血病干细胞,成为白血病复发的研究新热点.现将骨髓微环境与白血病干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综述如下,也许能为未来新的治疗指明方向.

    作者:刘姚姚;杨福军;刘超;冀虹霞;孔邵繁;杨向东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高三尖杉酯碱加阿糖胞苷诱导治疗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维甲酸联合高三尖杉酯碱加阿糖胞苷诱导治疗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9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7例高危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全反式维甲酸剂量、高三尖杉酯碱及阿糖胞苷的中位平均剂量分别为27.2(10~60)mg/d、1(0.2~3)mg/d及50(10~200)mg/d;支持治疗包括连续输注纤维蛋白原、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或单采血小板悬液.观察凝血功能状态对细胞毒药物化疗效果的影响.结果:17例患者中14例(82.3%)达完全缓解,缓解中位时间30 d,2例(11.8%)患者因脑出血而早期死亡,1例(5.9%)患者在维甲酸诱导治疗4 d后自动出院.结论:个体化剂量与疗程的维甲酸联合高三尖杉酯碱加阿糖胞苷是治疗高危APL的有效措施;化疗时的凝血机制改善是高危APL诱导治疗成功与否关键因素.

    作者:舒汨汨;梁蓉;董宝侠;白庆咸;张涛;顾宏涛;高广勋;王一苇;杨岚;陈协群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血清CysC、Cr及LDH水平变化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伤的价值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伤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肌酐(Cr)及乳酸脱氢酶(LDH)变化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参加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检者的血清CysC、Cr及LDH水平,并分析其诊断及联合诊断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两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ysC、Cr及L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ysC、Cr及LDH阳性率分别为62.5%、42.5%、6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诊断效能对比,CysC、Cr及LDH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可达到95.0%.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伤患者血清CysC、Cr及LDH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升高,且三者联合诊断灵敏度高,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宋斌;陈雁;张荣耀;李娜;耿伟;郭秀;张王刚;万楚成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肿瘤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肿瘤放化疗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情况.方法:以2017年1月至10月肿瘤放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筛查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暂无营养风险者,每周重复筛查.比较不同年龄和不同肿瘤类别患者间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的差异.调查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和营养支持方式,比较不同营养风险患者间营养支持率的差异.结果:符合标准的369名患者中,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分别为45.3%、30.6%.不同年龄患者间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类别患者间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率39.8%,其中肠外、肠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占比分别为97.3%、0%、2.7%,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中全合一和单瓶输注占比分别为59.9%、40.1%.不同营养风险患者间营养支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放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但营养支持率较低,且营养支持存在不合理性,规范化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陶新;刘睿;张德华;陈艳萍;周强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Sirtuin 4和Sirtuin 5蛋白在代谢性疾病与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沉默调节蛋白(Sirtuin,Sirt)是一类具有多种代谢调节酶活性的蛋白质家族,Sirtuin家族成员共有7个(Sirt 1~7),其成员中Sirt 4蛋白具有NAD依赖的蛋白脂酰胺酶、ADP-核糖体转移酶和赖氨酸去酰基酶的活性,而Sirt 5蛋白具有NAD-依赖的赖氨酸去丙二酰酶、去琥珀酰酶和去戊二酰酶的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Sirt 4和Sirt 5广泛参与到细胞生存、衰老和代谢等生物学过程中,在生物体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肿瘤发生和能量代谢等众多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在癌症、糖尿病、肥胖、帕金森和阿尔兹海默病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一定潜力.本文归纳了Sirt 4和Sirt 5在代谢途径中的重要作用,并归纳了其与代谢性疾病及癌症的关系,希望能够为开发相关癌症的靶向药物、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李佳峰;孙宇哲;李庆昌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奥拉西坦胶囊防治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胶囊防治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2月至2016年10月在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行术后辅助化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胶囊(2粒/次、3次/日,化疗期间及化疗间歇期间均坚持服用),于化疗第4周期入院时及第6周期结束后(1~2周内)分别接受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分.结果:第6周期化疗结束后,实验组MMSE评分的降低幅度均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DL评分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可以改善化疗相关性认知障碍,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运用.

    作者:齐创;向东华;周作枝;李银枝;崔雁飞;张昕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MAP2K6-FP和紫杉醇对上皮性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靶向融合肽MAP2K6-FP(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6-fusion protein)、紫杉醇单独和两者联合对上皮性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卵巢癌HO8910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予生理盐水5 ml/kg腹腔注射治疗)、MAP2K6-FP组(予0.25 mg/kg MAP2K6-FP腹腔注射治疗)、紫杉醇组(予15 mg/kg紫杉醇腹腔注射治疗)、联合用药组(予0.25 mg/kg MAP2K6-FP+15 mg/kg紫杉醇腹腔注射治疗),比较4组裸鼠的移植瘤生长速度、体积、裸鼠体质量;TUNEL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移植瘤中细胞凋亡情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以及Bcl-2、Beclin 1蛋白的表达.结果:联合用药组裸鼠移植瘤体积(90 mm3),小于MAP2K6-FP组(324 mm3)、紫杉醇组(215 mm3)和空白对照组(804 mm3)(P<0.05).联合用药组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28.88±2.03)%,高于MAP2K6-FP组(14.36±0.56)%、紫杉醇组(15.78±0.87)%以及空白对照组(4.78±0.87)%(P<0.05).联合用药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0.14±0.06),低于MAP2K6-FP组(0.32±0.10)、紫杉醇组(0.29±0.08)及空白对照组(0.78±0.14)(P<0.01);联合用药组PCNA表达水平(18.4%),低于MAP2K6-FP组(32.3%)、紫杉醇组(29.8%)及空白对照组(81.4%)(P<0.05).联合用药组Beclin 1/Bcl-2比例较单一用药组高(P<0.05).结论:MAP2K6-FP联合紫杉醇能够显著抑制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袁金;康佳丽;王小霞;帅蓉;邓翠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CXCL16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转移和侵袭是癌症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趋化因子CXCL16在恶性肿瘤中以两种不同的形式结合其受体CXCR6,在细胞的迁移、侵袭及肿瘤微环境中发挥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对恶性肿瘤中CXCL16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寻找作用靶点,成为肿瘤的临床诊治中的新策略.本文就CXCL16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鞠桐;张大昕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放疗开始时间对远期生存的影响

    目的:分析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放疗开始时间与手术间隔的时间对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卡氏评分60~90分;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30~74岁,中位年龄55岁;鳞癌13例,腺癌23例,其它6例;切缘阳性17例,阴性25例;术后放疗开始时间与手术间隔的时间13~120天,放射治疗采用常规放疗或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剂量40~66 Gy,所有患者均行2~6疗程以铂类为主的双药联合化疗.结果:术后放疗开始时间与手术间隔时间长者(43~120天)5年生存率好于间隔时间短者(13~42天)(P=0.040),手术与术后放疗开始时间的间隔对手术切缘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结论:对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早放疗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若术后计划行放化疗,放疗在手术后1个半月后开始可能效果更好.

    作者:李能平;杨志雄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利用网络分析预测As2 O3治疗结直肠癌的靶基因

    目的:探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 2 O3)作用于结直肠癌的靶基因.方法:利用pharmGKB数据库和drugbank5.0数据库分别提取三氧化二砷的直接靶基因,利用STRING10.5数据库筛选与三氧化二砷已知靶基因互相作用的蛋白,利用webGestalt数据库对互作蛋白进行通路分析和GO注释,运用cBioProtal数据库和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对重点通路的核心基因进行变异和表达分析.结果:pharmGKB数据库和drugbank5.0数据库共提取出11个直接靶基因,STRING10.5数据库筛选出384个互作蛋白,webGestalt数据库的GO注释这384个靶基因主要集中于19类分子功能,在前10条通路中筛选出3条与结直肠癌有关的通路,3个核心基因在结直肠癌中存在点突变和基因缺失,其中NF-κB1和REL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结论:三氧化二砷可能通过N F-Bκ信号通路治疗结直肠癌.

    作者:柏金;于若曦;宋慧聪;吕飞;邓明明;陈洋;邹丹;隋丹;郑新宇;张晔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HIP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亨廷顿蛋白相互作用蛋白1(Huntingtin interacting protein 1,HIP1)基因和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5例食管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HIP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该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IP1基因和蛋白在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IP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8%(78/85),显著高于食管癌旁组织(5.9%,5/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统计分析发现,HIP1在病理分级组间差异显著(P=0.03),而在性别、年龄、TNM分期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发现,与食管癌旁组织相比,HIP1基因和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结论:HIP1蛋白可能是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蛋白,可能是食管癌新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张亚斌;孙盈;孙蕾;孙琳;宋立军;崔光彬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高频超声诊断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分析其误诊的原因,以期提高高频超声诊断腮腺肿瘤的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10例Warthin瘤病例的高频超声特点,分析并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性质、解剖部位、内部回声,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肿块内部血流的丰富程度.结果:高频超声诊断1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中,诊断为多形性腺瘤6例,正确诊断率为50%,误诊为淋巴结炎2例,误诊为血肿1例,诊断为混合性占位、性质待定3例,误诊率50%.应用高频超声诊断10例Warthin瘤患者时,诊断为Warthin瘤4例,正确诊断率为40%,误诊为多形性腺瘤3例,误诊为淋巴结炎1例,诊断为混合性占位、性质待定2例,误诊率60%.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回声强度无差异,P>0.05;后壁回声增强、血流信号强度分级有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典型的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有各自的声像图特点,非典型的多形性腺瘤类似于Warthin瘤.高频超声检查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鉴别诊断过程中,有较高应用价值.通过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后壁回声增强情况,并运用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内部血流情况,结合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魏云;周静;陈静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食管癌术前超声内镜T、N分期与术后病理T、N分期的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食管癌术前TNM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超声内镜的T、N分期与术后病理学的T、N分期,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比较两种分期的一致性.结果:食管癌术前EUS检查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50%和47.53%,其中T为55.35%、N N0、N 1为83.35%、T 2为82.65%、T 3为82.32%、T 4为84.45%,N 0为74.63%、N 3为25.27%.EUS的T分期与病理T分期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24,P<0.05);EUS的1分期与病理N 0、N 1分期结果一致性较好,而N 2、N 1为72.75%、N 3的一致性则相对较差,但总体一致性比较仍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408,P<0.05).结论:EUS判断食管癌T、N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术前治疗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

    作者:马跃峰;邢鑫;孔冉冉;马震川;孙良璋;张晋;李少民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lncRNA BCAR4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对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观察肝癌细胞系中长链非编码RNA BCAR4(lncRNA BCAR4)的表达,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肝癌细胞系Huh7、HepG2、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系L02中lncRNA BCAR4的表达.将Huh7细胞系分为BCAR4-siRNA组、NC-siRNA组和Blank组,BCAR4-siRNA组和NC-siRNA组经LipofectamineTM 2000分别转染BCAR4-siRNA序列和NC-siRNA序列,Blank组以PBST为阴性对照.CCK-8法和流式细胞数测定细胞增殖和凋亡,细胞划痕实验测定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肝癌细胞系Huh7、HepG2、SMMC-7721中lncRNA BCAR4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系L02(P<0.05).转染BCAR4-siRNA后,Huh7的lncRNA BCAR4表达下调(P<0.01).CCK-8示:转染72 h及96 h后,BCAR4-siRNA组vs NC-siRNA组的OD 450 nm值分别为0.71±0.07 vs 0.92±0.10(P<0.05)及0.93±0.08 vs 1.37±0.11(P<0.01).BCAR4-siRNA组和NC-siRNA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52±3.21)%和(4.69±1.56)%(P<0.01).BCAR4-siRNA组细胞划痕愈合率为(19.65±2.41)%,显著低于NC-siRNA组的(47.50±5.88)%(P<0.05).与NC-siRNA组比较,BCAR4-siRNA组Cyclin D1、Bcl-2蛋白表达下调,分别为0.27±0.03 vs 1.0±0.05(P<0.01)、0.48±0.04 vs 1.0±0.04(P<0.05),Bax蛋白表达上调,为2.83±0.19 vs 1.0±0.03(P<0.01).结论:lncRNA BCAR4高表达于肝癌细胞系,敲低lncRNA BCAR4的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并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yclin D1和Bcl-2蛋白下调表达,Bax蛋白表达上调表达有关.

    作者:邢宏松;吴国俊;黎建军;江帆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三维超声与MRI联合血清CA15-3、CEA诊断老年乳腺癌

    目的:研究三维超声与MRI联合血清CA15-3、CEA诊断老年乳腺癌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选择方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确诊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9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及90例来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前均进行三维超声、MRI及血清CA15-3、CEA诊断.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三维超声、MRI诊断阳性率,血清CA15-3、CEA水平,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研究联合诊断不同分期乳腺癌阳性率.结果:三组对比,乳腺癌组患者的三维超声、MRI诊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P<0.05),且血清CA15-3、CEA水平亦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P<0.05).三维超声、MRI及血清CA15-3、CEA联合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MRI及血清CA15-3、CEA联合诊断Ⅰ-Ⅱ期及Ⅲ-Ⅳ期乳腺癌的阳性率高于单项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与MRI联合血清CA15-3、CEA诊断老年乳腺癌,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联合诊断阳性率较高,且能有效诊断乳腺癌分期,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刘新唐;李玉柱;张海军;张华;韩龙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普奈洛尔对胃癌放疗敏感性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从体内实验探究普萘洛尔对胃癌放疗敏感性的作用.方法:使用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ALA/C-nunu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利用 β受体阻滞剂干预裸鼠,通过测量胃癌移植瘤重量和体积判断肿瘤生长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研究NF-κB、EGFR、COX-2和VEGF的表达.结果:在裸鼠体内实验发现,在放疗前给予普奈洛尔可以明显减小移植瘤的体积及重量,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促进肿瘤凋亡的作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发现放疗前使用普奈洛尔较单独使用放射治疗,可以降低细胞及组织NF-κB表达,并下调其下游相关分子VEGF、EGFR和COX-2的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及抑制其侵袭转移的能力.而在单独使用相同剂量普奈洛尔进行干预未见上述变化.结论:通过 β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可以加强细胞和组织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从而阻断NF-κB表达,下调核转录因子下游相关分子VEGF、EGFR和COX-2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及抑制其侵袭转移的能力.提示 β受体阻滞剂可作为胃癌的放疗增敏剂,有抗增殖、促凋亡、抑制侵袭和转移能力,为提高胃癌放疗效果提供基础,为探索新的放疗增敏剂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廖新华;车向明;仇广林;樊林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奥滨尤妥珠单抗治疗CD20阳性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由于利妥昔单抗的应用,大部分CD2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得到了提高,但部分患者对利妥昔单抗不敏感,也有部分患者出现耐药而导致复发.奥滨尤妥珠单抗为新一代抗CD20单抗,与利妥昔单抗相比具有高效性、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的特征.本文阐述了奥滨尤妥珠单抗的药物作用机制,在治疗CD20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试验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作者:沈静;杨融辉;杨威;廖爱军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miRNA-203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miRNA-203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认.根据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203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miRNA-203低表达组(n=42)和miRNA-203高表达组(n=78).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20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Cox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累积生存曲线.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miRNA-203表达量与年龄、性别、吸烟史、嗜酒史、组织类型、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有关(P<0.05).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为高分化、TNM分期为IV期、组织中miRNA-203低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危险性因素(P<0.05).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结果显示,miRNA-203高表达组结直肠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miRNA-203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方瑜洁;张明丽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