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与DSA引导下平阳霉素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对比分析

闫妍;钱林学;袁莉;张睿;李雪晶;孙伟

关键词:血管瘤, 肝动脉, 栓塞, 治疗性, 超声检查, 平阳霉素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PYM)瘤体内注射与DSA引导下PYM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0例肝血管瘤患者,对其中26例(超声组)行超声引导下PYM瘤体内注射治疗,24例(栓塞组)行DSA引导下PYM肝动脉栓塞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时间、费用、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超声组治疗时间[(10.54土3.33)min]及治疗费用[(2250.00±244.15)元]均明显低于栓塞组[(55.56士15.56)min及(12 555.56士2069.0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3、0.012).超声组术后发热[15.38%(4/26)]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9.23%(5/26)]均低于栓塞组[70.83%(17/24),50.00%(1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术后肝区疼痛发生率[61.54%(16/26) vs 54.17%(1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5).共59个肝血管瘤中,超声组31个,栓塞组28个.术后12个月,超声组及栓塞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31/31,28/28).超声组瘤体平均缩小率[(93.10士6.85)%]明显高于栓塞组[(68.81土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效果均可靠,但超声引导下PYM瘤体内注射治疗肝血管瘤在治疗时间、费用、术后并发症及瘤体缩小率方面更具优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低管电压与低流速对比剂联合迭代算法在下肢动脉CTA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低流速对比剂、低电压扫描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下肢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0例接受双下肢动脉CTA检查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低管电压(80 kV)扫描,对比剂注射速率3.3 ml/s,迭代算法重建图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注射速率5.0 ml/s,使用滤波反投影法进行图像重建.扫描结束后记录容积剂量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腹部至小腿8个ROI及周围肌肉组织的CT值和标准差(图像噪声),计算CNR及S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比较2组的辐射剂量、碘注射量、血管CT值及图像质量.结果 实验组的CTDI和DLP分别为(3.57土0.64)mGy和(429.26士97.60)mGy·cm,对照组分别为(7.23±0.86)mGy、(918.15±173.53)mGy·c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实验组平均碘注射量为(22.49士2.03)g,对照组(33.48±2.9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5).实验组8个ROI的平均血管CT值和图像噪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CNR、S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80 kV管电压、3.3 ml/s对比剂注射速率联合迭代算法行双下肢动脉CTA检查,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和碘注射量.

    作者:李佩玲;陈娇;赵宇;赵丽;李松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评估乳腺密度、诊断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乳腺密度是预测乳腺癌风险的一个指标,致密型乳腺与乳腺癌具有相关性,随着乳腺密度的增加,乳腺癌诊断敏感度下降,尤其是致密型乳腺,极大地降低了放射医师的阳性诊断率.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可提高致密型乳腺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本文综述了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密度的评估及乳腺癌诊断率的影响.

    作者:胡从依;柳杰;刘佩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T诊断十二指肠间质瘤及对病变危险度的评估

    目的 探讨CT对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及其对病变危险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平扫(12例)及增强(14例)CT表现并与其危险度的分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1例患者中,低度危险6例,中度危险2例,高度危险13例.大径≤5 cm多为低度危险,>5 cm多为高度危险.十二指肠间质瘤的液化坏死、瘤内气体、与胰腺关系(胰腺受压或界限不清)在不同危险度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形状、生长方式在不同危险度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均呈中度到明显强化.3期肿瘤实质与腹主动脉、肝门静脉的CT值差值的比值在低、高度危险性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病变危险度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玉玲;刘吉华;杨志涛;陈静静;郭健;李颖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EUS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CEUS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BM和CNKI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CEUS诊断卵巢肿瘤的文献资料.采用诊断性实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QUADAS)评价文献质量.应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合并效应量,并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使用Deeks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合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89(0.85~0.92)、0.92(0.90~0.94)和103.33(55.79~191.39);SROC曲线下面积为0.97(SE 0.01).Deeks漏斗图未见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CEUS对卵巢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作者:吴莹;彭鸿灵;赵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声触诊组织量化鉴别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良恶性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在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VTQ技术测量经病理证实的101例患者共129个甲状腺实性结节及周边甲状腺组织剪切波速度(SWV),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绘制SWV诊断甲状腺实性恶性结节的ROC曲线,获得结节SWV诊断恶性结节的佳截点.结果 甲状腺实性恶性结节的SWV[(3.15±1.91)m/s]大于良性结节[(2.06±0.54)m/s,P<0.01].以SWV=2.43 m/s为截点诊断甲状腺实性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80%(40/59)、91.43%(64/70).甲状腺恶性结节与周边甲状腺组织SWV比值(1.56士0.86)大于良性结节与周边甲状腺组织SWV比值(1.00±0.29,P<0.01).结论 VTQ技术可量化甲状腺结节硬度,对鉴别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荣;王兴田;侯金香;鹿皎;侯秀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4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癌1例

    患儿男,7岁,阵发性头痛半个月,伴喷射状呕吐,呕吐后头痛缓解,伴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查体:闭目难立征(+),余阴性.CT:4脑室见一稍高密度肿块影,约4.2 cm×3.8 cm,内见小点状钙化灶.MRI:4脑室可见一占位,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肿块内见散在T1WI更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周围水肿不明显,双侧侧脑室及3脑室积水扩张(图1A、1B),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C).DWI肿块为稍高信号.

    作者:胡钰;方进;邓达标;邹亚妮;周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的MRI表现

    目的 观察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MRI资料,观察双侧大腿肌群脂肪沉积与炎性水肿情况,采用4分法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患者大腿肌群MRI均可见脂质沉积和炎性水肿性改变.不同肌肉间脂肪沉积(x2=75.596,P<0.01)与炎性水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1.368,P<0.01),双侧大腿肌群间脂肪沉积与炎性水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患者大腿肌群MRI信号特点及分布具有一定特征,MR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作者:梁志刚;笪宇威;康瑞莹;李坤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诊断胰腺病变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诊断胰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胰腺病变患者104例,均于超声引导下用20 G自动切割针行经皮穿刺活检.104例患者中16例以手术后病理做终诊断,88例以活检病理结合影像学检查及随访结果做终诊断.评价穿刺活检取材满意率,诊断符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04例患者中胰腺局灶性病变97例(97/104,93.27%),其中实性病变84例(84/97,86.60%),囊实性病变13例(13/97,13.40%),弥漫性病变7例(7/97,6.73%).104例患者共接受112次穿刺活检,97次取材满意并得到病理诊断,其中实性病变取材满意率(89/97,91.75%)高于囊实性病变(8/15,53.33%),优势比为9.973.97例取材满意标本中得到的病理诊断与终诊断相符者89例,8例诊断不相符者均误诊为胰腺炎.活检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75%(89/97)、90.12%(73/81)、100%(16/16).患者活检后7例发生并发症,均为轻-中度腹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胰腺病变安全、有效,其对胰腺实性病变取材满意率优于囊实性病变.

    作者:庄博文;徐明;周路遥;王伟;谢晓燕;刘明;吕明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颈枕部复杂异物影像诊断1例

    患者男,60岁,树枝刺伤左侧颈部自行拔出后到外院就诊,给予清创、缝合术,放引流条处理;术后3天撤引流条,随后切口处间断流脓2月余,于我院就诊.查体:左侧耳后乳突下2 cm处见一直径约2 cm大小包块,局部皮肤红肿、破溃,伴黄色脓液,压痛,有窦道形成,初步考虑有异物残留并感染.外科探查窦道深约4.0 cm.颈部平片该区域软组织密度略增高,未见明确异物.将无菌纱布条经碘水浸润后,填塞入左颈枕部窦道行CT扫描:左颈后部枕骨下见斜行窦道影,距枕骨约0.8 cm,窦道深度约4.3cm,宽度约0.8cm,相邻肌肉脂肪间隙消失,肌群密度增高(图1、2),周围见少量渗出,累及范围约3.4 cm×4.0 cm×4.5 cm,窦道周围未见大血管,未累及颈髓及枕骨;CT重建后见窦道末端呈蜂窝状,隐约见条片状低密度,怀疑有异物.

    作者:尹涛;温毅;张瑞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左心室松弛时间常数(Tau)无创测算的现状及前景

    左心室松弛时间常数(Tau)是公认的、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好指标.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的舒张功能指导大纲(2009)推荐了两个无创测算的计算公式,但临床未得到应用.本文详细分析了以上两个无创测算方法及其弊端,并介绍了一组新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新公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作者:白旭芳;温朝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新生儿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中国东北地区正常新生儿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RT3DE检查的93名中国东北地区的正常新生儿,测量左心室16、12节段和6节段的达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和大差值(Tmsv 16-Dif、Tmsv 12-Dif、Tmsv6-Dif),同时测量心率校正的各参数(%R-R) Tmsv.探讨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和心率对各参数的影响.结果 Tmsv 12-SD与Tmsv 6-SD、Tmsv 12-Dif与Tmsv 6-Dif均高度相关(r=0.76、0.80,P均<0.001);Tmsv 16-Dif与Tmsv 12-Dif中度相关(r=0.47,P<0.001);Tmsv 16-SD与Tmsv 12-SD、Tmsv 16-SD与Tmsv 6-SD、Tmsv 16-Dif与Tmsv 6-Dif弱相关(r=0.27、0.23、0.34,P均<0.05).性别、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对各参数无影响,心率与Tmsv-SD、Tmsv-Dif呈负相关,对(%R-R)Tmsv无影响.结论 RT3DE方法测量的16节段Tmsv-Dif和Tmsv-SD可全面、准确地评价正常新生儿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作者:徐敏;胡倩;任卫东;毛健;毕文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定量CT和双能X线吸收评价北京地区老年人股骨近端骨结构的比较

    目的 分析定量CT(QCT)和双能X线吸收(DXA)对股骨近端髋部结构分析(HSA)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北京地区40名男性(53~76岁)和76名女性(48~76岁)社区居民行左髋DXA和QCT扫描,分别测量股骨颈横截面积(CSA)和横截面转动惯量(CSMI),对两种方法测量结果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QCT所测CSA和CSMI均大于DXA所测CSA和CSMI(P均<0.01),两种方法测量CSA差值的中位数为0.97 cm2,CSMI差值的中位数为0.49 cm4.QCT和DXA测量CSA和CSMI均显著相关(r=0.85、0.78,P均<0.01).结论 DXA和QCT对中国老年人股骨颈CSA和CSMI测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用于老年人群股骨近段骨结构诊断.

    作者:徐黎;王玲;张勇;马毅民;刘丹;王满宜;程晓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定量CT和双回波MRI评价骨质疏松

    目的 探讨定量CT(QCT)和双回波MR成像评价骨质疏松的价值.方法 对74名志愿者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分别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和QCT检测腰椎骨密度,MR扫描仪及后处理软件检测腰椎椎体内骨髓脂肪组织.根据腰椎DXA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信号强度比值(SIR)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检验双回波MRI技术所测SIR与DXA的T值及QCT所测骨量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SIR值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结果 骨量正常组SIR值0.41±0.11,低骨量组SIR值0.55±0.12,骨质疏松组SIR值0.62土0.15,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P=0.002),骨量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间、骨量正常组与低骨量组间S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低骨量组与骨质疏松组间S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QCT所测骨量与DXA所测T值呈正相关(r=0.675,P<0.01),SIR值与T值呈负相关(r=-0.587,P<0.01).SIR值与QCT所测骨量呈负相关关系(r=-0.599,P<0.001).采用SIR评价骨质疏松的ROC分析显示,SIR=0.54时,ROC曲线下面积大,为0.833,诊断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75.7%.结论 QCT可直接精确测量骨质密度;双回波MRI技术可透过检测骨髓脂肪组织间接反映骨代谢情况.

    作者:张灵艳;李绍林;郝帅;严杰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成人冠状动脉瘘的CT血管成像特点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瘘(CAF)的CT血管成像特征.方法 分析45例接受DSCT(31例)及256 iCT(14例)成像CAF患者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45例CAF患者的CTCA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需要,平均有效剂量为(12.92±3.73)mSv.CAF起自左冠状动脉23例、右冠状动脉13例、起自两者7例,起自右冠状动脉及支气管动脉1例,起自右冠状动脉及头臂干1例.CAF单一瘘管33例,多发瘘管12例.瘘入右心系统共40例,其中瘘入肺动脉31例、冠状窦4例、右心房3例、右心室1例、上腔静脉1例;瘘入左心系统5例,其中瘘入左心房2例、左心室2例、肺静脉1例.瘘血管可有纡曲、血管丛样、扩张或动脉瘤形成等表现.结论 CTCA检查可无创、准确地显示CAF的部位、走行及并发畸形,可作为临床诊断CAF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马延贺;张洪;徐乃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正常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ET技术评价66例颈动脉IMT正常的脑梗死患者(A组)、111例伴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B组)及83例正常人(C组)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C组比较,A组颈动脉弹性参数β、Ep及PWVβ显著增高(P<0.01),B组β、Ep、AI、及PWVβ显著增高(P<0.01),AC减小(P<0.01);与B组比较,A组Ep和AI降低(P<0.05).结论 ET技术可反映颈动脉IMT正常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降低.

    作者:崔浩;杜国庆;张蕾;任敏;田家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非典型左心室憩室1例

    患儿男,7岁,因活动后胸部不适1年入院.体格检查:血压80 mmHg/50 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9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I、aVL、V5和V6导联T波低平.超声心动图:各房室腔大小正常,心瓣膜未见异常,主动脉和主肺动脉未见异常,房室间隔完整.二维超声:左心室侧后壁基底部心肌显著变薄(约0.1~0.2 cm),局部室壁轻微膨出,形成一个囊状结构,口较小(约0.8 cm),体部较宽大(约2.5cm×1.5 cm),多个与室壁紧密连结的条索状结构突入囊腔内;收缩时囊腔扩大,舒张时变小(图1A、1B).

    作者:宫坤;王志斌;邢泉生;万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1例

    患者女,29岁,因腰痛、肉眼血尿多年,加重1周就诊.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寒战高热.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检查:红细胞(+++),尿蛋白(+).CDFI:中上腹部经多角度、多切面扫查未见左肾静脉自腹主动脉前方、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汇入下腔静脉,可见其穿越腹主动脉与腰椎之间汇入下腔静脉,腰椎前方左肾静脉明显受压,狭窄处内径约1.5 mm,左肾静脉于腰椎及腹主动脉左侧明显扩张,大内径约8.5 mm(图1A);能量多普勒示左肾静脉内血流信号充盈(图1B),CDFI及频谱多普勒示狭窄处血流色彩鲜艳明亮,流速明显加快,大血流速度86.6 cm/s(图1C),远端扩张管腔内血流色彩暗淡,流速减慢,大血流速度21.1 cm/s(图1D).

    作者:杨裕佳;向茜;唐远姣;邱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与DSA引导下平阳霉素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PYM)瘤体内注射与DSA引导下PYM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0例肝血管瘤患者,对其中26例(超声组)行超声引导下PYM瘤体内注射治疗,24例(栓塞组)行DSA引导下PYM肝动脉栓塞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时间、费用、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超声组治疗时间[(10.54土3.33)min]及治疗费用[(2250.00±244.15)元]均明显低于栓塞组[(55.56士15.56)min及(12 555.56士2069.0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3、0.012).超声组术后发热[15.38%(4/26)]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9.23%(5/26)]均低于栓塞组[70.83%(17/24),50.00%(1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术后肝区疼痛发生率[61.54%(16/26) vs 54.17%(1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5).共59个肝血管瘤中,超声组31个,栓塞组28个.术后12个月,超声组及栓塞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31/31,28/28).超声组瘤体平均缩小率[(93.10士6.85)%]明显高于栓塞组[(68.81土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效果均可靠,但超声引导下PYM瘤体内注射治疗肝血管瘤在治疗时间、费用、术后并发症及瘤体缩小率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闫妍;钱林学;袁莉;张睿;李雪晶;孙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骨健康的影像学评价

    骨骼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完成运动和参与代谢、造血等功能,因此骨骼的健康是维持身体功能的基本保障[1].由于骨骼含大量的钙、密度高,皮质骨和松质骨结构不同,骨与周围软组织都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故非常合适影像学检查.目前,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CT、MR已广泛用于骨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对疾病的检查主要集中在确定有无病变及病变的形态、性质,治疗效果和手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方面.人体骨骼的发育从胚胎开始,至成年达到峰值,之后随着年龄增加骨骼出现丢失,甚至发生骨折.

    作者:程晓光;于爱红;余卫;李绍林;查云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管电压对定量CT骨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管电压对定量CT(QCT)骨密度(BMD)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Toshiba Aquilion 64排CT机,对欧洲标准脊柱体模和QCT校准体模行CT扫描,根据不同管电压分为80 kV组、100 kV组、120 kV组、135 kV组.每组除电压不同外,其余扫描参数相同,重建标准体模影像,并进行BMD测量.结果 4组标准体模平均B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44.32,P<0.05);80 kV组、100 kV组、135 kV组平均BMD值与标准体模BMD真值(116.67 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0 kV组、100 kV组、120 kV组、135 kV组BMD测量值减真值的绝对值分别为(57.22士1.80)mg/cm3、(22.82±0.65)mg/cm3、(0.08±0.27)mg/cm3、(15.94士2.52)mg/cm3.管电压与平均BMD呈负相关(r=-0.993,P<0.05).结论 不同管电压对QCT BMD的测量结果有影响.采用QCT测量BMD时,建议将扫描协议中管电压固定为120 kV.

    作者:王予生;过哲;赵海竹;刘庆华;白荣杰;程晓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