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P53蛋白的增殖调控作用

鲁峰;高建华;黎小间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 P53, 细胞周期
摘要:目的:从成纤维细胞增殖调控水平,探讨增生性瘢痕过度增长的细胞生物学机理.方法:取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各6例为标本,通过细胞培养6~10代后,应用流式细胞仪、粘附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P53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主要分布在静止期(G0、G1期)且P53蛋白的表达较高;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p53蛋白的表达较低,大量细胞处于增殖状态(G2期、S期和M期).结论: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的分布及P53蛋白表达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增生性瘢痕有别于正常皮肤呈现过度增生生长的细胞生物学机理之一.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超观察吸脂手术效果报告

    自1995年以来,笔者对38例吸脂患者的吸脂部位皮下脂肪厚度进行了吸脂前后测量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刘娜琳;吕玲;温广慧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中国美容医学界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三次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交流会纪实

    全国第三次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交流会于1999年11月25~29日在广西省南宁市召开,这是我国美容医学界近四年来水平较高的一次学术盛会.

    作者:<中国美容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实验动物黑斑模型的建立及其研究

    目的:为帮助临床和美容科研人员寻找祛斑药物和治疗的实验对象.方法:采用微量定点注射法将黑斑形成液注入动物皮下不同深度,并辅用紫外线照射法.结果:受试动物皮下可形成肉眼可见的黑斑,通过皮肤组织切片染色并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黑斑形成处皮肤组织细胞学结构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区别.结论:实验动物黑斑模型的建立,对推动美容医学色素性皮肤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丁克祥;陈华东;赵莉;何晓宾;罗斌;黄冰;梁碧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减肥:我们是否需要

    对于处心积虑而欲急速减重的人们而言,多半是会付出一定代价的.专家一向不鼓励人们做短期的减肥,而是应该遵守健康的指导原则.

    作者:李玲;鲁雅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复合制剂在医学美容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多种细胞因子制剂观察皮肤光润、舒适感、增白,及治疗皮肤病损的功效.方法:霜王肤康灵外用,对健康皮肤412例护肤作用及病损皮肤798例疗效的临床直接观察.结果:该制剂护肤,健肤、美肤功效显著,无副作用.结论:该制剂是集护肤、健肤、美肤及药疗于一体的多功能化妆品,有推广价值.

    作者:黄继宗;谭晓兴;郭国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面部刮痧美容保健疗法

    我们将刮痧疗法,应用于面部美容,可起到驻颜护肤的作用.我们对某些棘手的面部疾患,用刮痧疗法进行了十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兴苹;莫立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P53蛋白的增殖调控作用

    目的:从成纤维细胞增殖调控水平,探讨增生性瘢痕过度增长的细胞生物学机理.方法:取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各6例为标本,通过细胞培养6~10代后,应用流式细胞仪、粘附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P53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主要分布在静止期(G0、G1期)且P53蛋白的表达较高;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p53蛋白的表达较低,大量细胞处于增殖状态(G2期、S期和M期).结论: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的分布及P53蛋白表达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增生性瘢痕有别于正常皮肤呈现过度增生生长的细胞生物学机理之一.

    作者:鲁峰;高建华;黎小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提上睑肌折叠加强术治疗轻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研究

    1981年Mccord曾提出用提上睑肌折叠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1],但缺少精确可靠的评估方法.1995年之后,我们在其基础上研究了提上睑肌折叠加强术用于矫正轻度上睑下垂,共行手术56例,76只眼,获得了很好的手术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白萍;王健民;赵玉英;王崇山;张美红;杨路勇;郝月军;马秀峰;刘和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激光在美容医学中的应用

    激光(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LASER)学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继原子能、计算机和半导体技术之后的重大科技成果之一.自诞生第一台激光器以后近40年里,激光技术已经渗透到生物、化学、物理、医学领域,形成激光物理学、激光化学、激光生物学和激光医学等许多新的边缘学科.近年来,激光在美容整形及烧伤外科、美容皮肤科中的应用日趋广泛,现将其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作者:潘勇;艾玉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用阴毛作缝线行处女膜修补术30例报告

    处女膜修补术已较常见.但以往的手术方法及缝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需二次拆线、排异反应、外观隐蔽性差等等,使许多人不能接受.为提高手术效果,满足病人的保密心理需要,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自体阴毛作缝线选择性地为30例患者行处女膜修补术,效果满意.

    作者:王丽妮;朱志祥;张灵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扩张术后九种特殊的并发症分析

    目的:研究9种特殊皮肤扩张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统计8年的皮肤扩张病例829例,将特殊并发症分类,总结处理方法及结果.结果:特殊并发症共58例,占总病例数的7.0%,包括暂时性面神经麻痹、大血管损伤、神经牵拉痛、表皮水疱、炎症样血清肿、骨质增生、片状脱发和皮肤切口裂开,皮肤附件炎.其中,2例终止扩张治疗,14例二次手术处理并发症,1例出现永久性秃发.结论:预防和正确处理并发症是保证皮肤扩张术治疗效果的一个关键环节.

    作者:李江;王标;陈明福;贺忠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美容医学逢新春龙腾盛世庆千年

    乘着千年一遇的世纪风,伴着全世界人民的欢呼,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了,龙年的阳光已普照大地.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迎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代.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鼻部软组织缺损20例修复临床体会

    鼻部缺损由于原因、范围、深度及患者的年龄不同,手术修复方法亦有所不同.我科自1990年~1999年共对20例鼻部组织缺损采用了前额正中旁皮瓣、面部蝶形皮瓣和游离皮片三种不同的术式修复,其中16例Ⅰ期愈合,2例延期愈合,2例坏死脱落,成功率为90%,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胜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部大面积创面的护理

    头部肿瘤和颅骨骨髓炎病灶清除后,多数患者存在较大的创面合并颅骨缺损和硬脑膜外露,部分病人甚至出现硬脑膜缺损[1].由于颅骨缺损面积过大或存在肿瘤及感染复发的可能,常常无法进行一期植骨或肽网移植修复颅骨缺损,因此,游离皮瓣移植常常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唯一选择.我科近年曾先后收治此类患者9例,均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配合细致的术后观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云景;刘丽;戚锐;郭树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食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管神经蒂食指背筋膜岛状皮瓣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食指背侧筋膜蒂岛状皮瓣对10例拇指软组织缺损,2例虎口软组织缺损进行了修复,结果:修复后的拇指或虎口外形较好,功能恢复满意,皮瓣厚薄适中,色泽质地良好.结论:该皮瓣具有多源性血供的特点,不因第一掌背动脉的类型及出现率不稳定而影响手术成败,是修复拇指、虎口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作者:朱云;刘毅;张鲜英;钟晓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胸三角皮瓣修复半侧颜面萎缩的临床研究

    目的:治疗半侧颜面萎缩与面颊部凹陷畸形.方法:采用加长的远端去表皮的胸三角皮瓣充填治疗半侧颜面萎缩与面颊部凹陷16例.结果:16例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除供区有延迟愈合(2例)外,皮瓣无感染坏死现象,外形均获明显改善.结论:这种方法对治疗半侧颜面萎缩与面颊部凹陷畸形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惠;陈强;李容石;蔡群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游离皮瓣移植的护理体会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游离皮瓣移植得到广泛应用,但要获得成功,除手术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外,术前及术后护理也至关重要.我科从1995年至1999年间共为8例患者进行游离皮瓣移植手术,由于我们重视术前、术后及心理护理,对手术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晓凤;刘利华;孜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医用可降解材料的降解机理和应用前景

    可降解材料在医学上的应用带来了治疗技术的巨大进步.生物可降解材料已用于癌症治疗、疫苗培养、制造纳米材料、增加血浆半衰期、自规则药物释放体系、矫形固定装置和器官修复.

    作者:汤苏阳;艾玉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对我国牙科审美学的几点反思

    由牙医学与美学结合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牙科审美学,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迄今这门学科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集中表现在全国性的大型学术活动频繁;专门著作纷纷问世;多种口腔专业杂志及<中国口腔医学年鉴>开辟有关专栏;不少高校设立了牙科审美学课程;对高、中等医学院校的师资培训正在实施.牙科审美学的知识和技术得到广泛的传播.

    作者:张宁宁;潘可风;孙少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皮肤伸展术的研究进展

    皮肤伸展术(亦称皮肤外扩张)与皮肤扩张术(亦称皮肤内扩张),其作用力的形式不同,但基本原理和目的相同,都是通过力的作用增加皮肤软组织面积,用于皮肤组织缺损的修复.虽然皮肤伸展术的理论研究尚不深入,但临床应用有其独特的优点[1、2],受到了比较广泛的重视.

    作者:孙志刚;郭树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