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玲;张一鸣
皮肤衰老现象主要缘于日光照射后产生的紫外线(UV)对皮肤组织结构,如胶原组织和弹性纤维的破坏。同样,皮肤表面的改变受基因、人体内在因素以及疾病变化(如酒糟鼻等)的影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皮肤也逐步失去弹性。许多人在日常生活和娱乐中长期暴露于日光下,随着臭氧层的变薄和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群中也出现了因年龄、损伤或病变引起的可见斑记。我们发现年龄阶段在20~30多岁的人便有日光性弹力纤维病、毛细血管扩张、雀斑以及皱纹,而老年人和长期暴露于日光下的人,这些病变更为显著。 在过去的十年里,嫩肤术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初是采用磨削法和化学深层脱皮,进而是激光深层去皱(resurfacing)术。尽管在治疗皮肤光老化的某些方面,这些术式有一定疗效,但病人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停止工作,同时也伴有某些副反应。病人在受益于剥脱CO2激光、铒激光去皱和其它激光在治疗血管性病变和色素性病变便利的同时,也有许多人难以忍受激光手术带来的疼痛、潜在的副反应和因停工造成的收入损失。 现在,新一代非剥脱疗法能够对因年龄增长、光损伤和内在病变引发的面部斑记产生显著疗效。不仅风险小,更重要的是无需“停止工作”。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皮肤移植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整形重建外科技艺突飞猛进发展的一个颇为惊人的序幕,是整形外科目前的常规治疗方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是整形外科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对皮肤移植发展的国外历史做了简短回顾。为新一代医生的继续努力提供借鉴。1.皮肤移植的起源 相传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对犯人的惩罚是割鼻,那时就可用皮肤移植修复缺损的鼻子、耳朵、嘴唇等。手术是由印度Brahmin Koomes Caste和Tilemaker家族执行,供区用木板拍打至充血肿胀后,按所需形状切取皮肤,与清创过的缺损面缝合固定进行移植,再涂以一种促进愈合的神秘油膏。几天后移植物成活。这种全厚皮肤游离移植早记载被称为已失传的“古印度方法”〔1,2〕。公元750年~800年,印度外科之父Sushruta详细记载了颊部皮瓣推进修复鼻缺损的手术过程——被称为“印度方法”〔3〕。
作者:郑少萍;郭树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美容外科服务的对象不同于其它患者因疾病而被迫求医,受术者与术者之间不是单纯的被动关系,而是一种参与关系,况且美容手术成功与否并无固定的评判标准,除了受术者本人的评判外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故受术者的心理障碍对美容效果的确影响颇大。我科自1989年至今,对来科行美容手术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 本组心理障碍28例,男3例,女25例,年龄20岁~63岁,其中期望值过高8例,恢复期心理障碍12例,缺乏主见3例,神经质3例,老年患者心理障碍2例。
作者:翁秀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颏部充填26例的临床体会,寻找一种理想的整形填充材料。方法: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与多种药物混合成可推动状态,行颏部注射。结果:26例颏部充填患者,经随访3个月~2年,效果满意。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颏部充填,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痛苦小、外表不留瘢痕等优点。
作者:刘开东;高远;董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术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优缺点。方法:用Mckissock垂直双蒂法进行乳房缩小术,乳头、乳晕垂直皮下蒂移植,重塑乳腺实体。结果:术后乳房外形较好,乳头、乳晕成活良好,伤口大部分愈合良好。结论:运用此方法进行中、重度肥大及下垂乳房的缩小,效果满意。
作者:唐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当今社会,由于车祸及其他机械性外伤数量猛增,皮肤撕脱已成为整形美容外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表明[1],皮肤撕脱伤所致的皮肤血管损伤和坏死,除与皮肤血管的直接损伤有关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继发性血栓形成。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简称VEC)凋亡的加速可能是又一个不可忽视的血栓形成因素。细胞凋亡是指一定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自身内部特殊基因程序发生了改变,出现了程序性细胞死亡。因此,正确地理解VEC凋亡的发生发展规律,对寻找保护血管内皮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VEC的凋亡综述如下。
作者:李向东;鲁开化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面部爆炸粉沉着症美容效果较好的方法。方法:对148例面部爆炸粉沉着症患者用XH超高频皮肤整形仪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成功。有5例病人经二次修复。病变完全去除,皮肤平坦,颜色在3个月左右逐渐恢复正常。结论:XH超高频皮肤整形仪治疗面部爆炸粉沉着症美容效果良好。
作者:赵新华;陈辉;张辉;王玉静;郑大雁;陈红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例介绍 某女,38岁,因“先天性右面颊部凹陷畸形”人院要求整形。专科检查:右面颊部有一3.5cm×3cm区软组织明显萎缩凹陷,中央部低于周围皮肤约1cm,左面颊正常,拍颅片示颅面骨无异常。1998年11月在全麻下行“右颞筋膜岛状瓣转移充填术”,术后6天拆线,伤口Ⅰ期愈合,右面颊部凹陷消失,术后右面部稍肿胀,半月后来院复查,肿胀消退,两侧面颊对称,外形良好,如图1。
作者:官纯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环形缝扎术关闭皮肤缺损创面。方法:用不可吸收缝线环绕创缘皮下或皮内缝合一周,收紧缝线打结将伤口缩拢关闭。结果:该法应用于32例共41处创面,术后形成瘢痕短小,外形好。结论:本法封闭创面简便、快速,效果好,可作为整形外科的一项基本技术应用。
作者:卢仕良;谭新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文章总结了使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临床经验。方法:从1997年10月到2000年4月,采用这种新型软组织填充材料矫正乳房、面颊、颞部、下肢、臀部和外生殖器等,共2279例。结果:填充前后比较,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总体并发症1.97%,经处理痊愈。结论:近期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使用方便,说明所应用的操作技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莫建民;金宝玉;刘东升;李衍江;候颖;曹孟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改良真皮帽双环法乳房悬吊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传统的双环法乳房悬吊术切口,但在其深部皮下组织深面剥离时,保留乳晕深部组织的完整,形成真皮帽,外环以外组织在皮下组织深面、乳腺腺体表面进行剥离直至乳房周围基底部,将乳腺腺体下极内翻缝合,并将去表皮的真皮脂肪帽向乳腺基底部牵拉缝合固定塑型,采用单股涤沦线荷包拉拢缩小外环皮肤切口,5-0单股尼龙美容线缝合内外环皮肤切口,术后乳房塑型包扎。结果:术后随访乳晕周围皮肤皱褶两个多月之后基本消失,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比较满意。结论:改良真皮帽双环法乳房悬吊术对于矫正轻度和中度乳房下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郭树忠;杨力;栗勇;雷永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科自1998年开始采用碘伏作面部消毒剂。有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角膜刺激症状,经眼科会诊,诊断角膜脱落,及时对症治疗均获痊愈。1.临床资料 12例中9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小年龄6岁,大年龄63岁。面部或口腔手术采用碘伏消毒,均于术后出现角膜刺激症状,表现为畏光、流泪、刺痛及异物感,单侧10例,双侧2例,均经眼科会诊,裂隙灯下可见角膜上皮剥脱,1例为角膜上皮剥脱并角膜炎,经局部冲洗、消炎、避光及止痛、预防感染等治疗而愈。2.讨论 碘伏消毒剂是由碘和载体络合而成,其杀菌力与杀菌谱与碘酒类似,水溶液对细菌繁殖体、真菌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因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激性而广泛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动物实验证明,低浓度碘伏对眼角膜,结膜无刺激作用,高浓度碘伏可致眼部刺激症状[1]。而我们面部消毒采用0.5%碘伏拭擦两遍,使用不慎有少许渗入眼内仍可导致角膜上皮损伤,应引起注意,我们建议眶周手术时避免使用碘伏及有一定刺激性消毒剂消毒,面部手术使用碘伏时应用护眼膜保护好双眼后再用碘伏消毒,全麻术中还应避免布巾擦伤角膜及角膜暴露时间过长。若术后患者出现角膜刺激症状,应及时请眼科会诊处理。
作者:肖文芝;陈涌;张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进行面部整形的佳方法。方法:对12例面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凹陷畸形(凹陷性疤痕除外)患者根据面部解剖特点。用一点注射法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入欲充填区安全层次内行充填整形术。结果:12例患者中有2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来院补充注射一次,其余患者均一次注射成功。所有病例术后6个月~18个月获随访,效果满意,未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操作正确,应用该材料进行面部充填整形是安全、简便的,并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夏东胜;赵启明;盛玉材;陆新;吴律文;王圣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在TGF-β1刺激增生性瘢痕和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B和NS-FB)合成胶原中的信号转导作用。方法:利用32P掺入底物法测定TGF一β1刺激的HS-FB和NS-FB的PKA活性,3H一脯氨酸掺入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胶原合成能力。结果:NS-FB被TGF-β1刺激后PKA的活性短暂升高后很快恢复,HS-FB则在30~60min降低(P<0.05)。TGF-β1对两种细胞有加速合成胶原的作用(30min后P<0.05),HS-FB的合成能力比NS-FB强(刺激60min后P<0.05)。cAMP有抑制作用(60min后P<0.05),H7则有拟TGF-β1作用(与对照比较时30min后P<0.05),而H7可增强TGF-β1刺激的作用(30~60min时P<0.05)。结论:TGF-β1刺激两种细胞后PKA的活性变化提示cAMP/PKA通道参与介导TGF-β1信号:TGF-β1对HS-FB的短期刺激作用与PKA活性降低有关,但长期刺激作用与PKA通道活性变化无关;cAMP/PKA活化可以抑制FB合成胶原。
作者:张选奋;李荟元;鲁开化;郭树忠;李向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索一种巨乳缩小后乳房形态和功能俱佳的手术方法。方法:设计乳晕周围双环切口,采用乳腺基底蒂方法,对乳腺组织作放射状桔瓣样多区段切除进行缩乳整形术。结果:施术10例术后疤痕不明显,保存乳头乳晕的感觉,保留哺乳功能,并获得满意的美学形态。结论:本术式行巨乳缩小塑形效果可靠,方法简便实用。
作者:任森洋;佘雨虹;朱炜;杨佩瑛;杨维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脂溢性角化斑(俗称老年斑)患者,是医学美容科室常见的求美就医者。我们在近期内先后用武汉重光公司出产的CHR-ⅡD型美容手术仪,治疗脂溢性角化斑19例,取得满意疗效。1 治疗过程 1.1 患者取坐式或仰卧式体位;给受术部以75%酒精依次常规消毒;皮损表浅均不作麻醉,如面积大、皮肤受损深,则可以2%利多卡因进行局麻。 1.2 开启电源,功率不宜用过大;将功率调至1~2档位置;根据治疗需要,将电极针前端2~3mm扭弯成40°~60°角,以便作平行操作;将电激针平稳接触患部表面(不插入皮内),以1~2s时速有序移动电极针,务使电极与靶组织间距始终保持一致,以达碳化角化斑组织(靶组织)目的,须严格掌握时速,以免灼伤;
作者:黄敏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颈胸瘢痕挛缩在临床上多由烧、创伤所致,因该区组织弹性强,皮肤较薄弱,深度烧伤后均有瘢痕增生。加之此部位为颅脑与躯体各部联系的枢纽,是大血管、食管及呼吸道和咽喉所在地,也是人体的裸露部位,在人体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对颈部受伤致畸后恢复其及其相关器官的功能和良好的外观非常必要。我们近10年来收治282例此类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恢复原功能及外观,就此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82例,男性159例、女性123例,年龄3岁~65岁,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119例。沸水、粥、肉汤烫伤115例,火焰烧伤112例,化学(强酸、强碱)烧伤34例,其它原因烧伤21例;伤后病程半年以内治疗97例,6个月~2年内治疗的127例,两年以上的54例,有4例长达8年。
作者:张绪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下颌角与咬肌肥大的新方法。方法:针对不同病例外耳后进路切口设计为两种曲线切口。手术均由耳后间隙进入,去除下颌肥大的骨质与咬肌。结果:施术11例,经6个月至4年以上随访,术后疗效满意,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笔者认为耳后进路行下颌角和咬肌肥大畸形外科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相对简单的手术方法,与口外下颌角切口和口内手术相比有较多优点。
作者:孙坚;孙弘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科自1989年建科至今,共完成了万余台次门诊手术及3千多台次住院病人局麻手术,从未因手术室各环节因素造成感染,为医院及科室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手术室的管理工作总结如下。1.整形美容外科门诊手术室的特点 整形美容手术均属无菌切口,患者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病人”,相当一部分是要求“锦上添花”的求美者。因此,手术室各环节的消毒、隔离尤为重要,决不容许切口感染。
作者:汪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采用强脉冲光子(IPLTM)技术可用以改善光老化皮肤。 Patrick H.Bitter,Jr,博士在美国激光医学和外科学会年会上报告了由他本人开发并命名的FotoFacialTM技术治疗的关键:包括进行全面部治疗、系列治疗次数、以及所采用的“温和”的治疗参数。这些参数“不产生紫癜、红肿和水疱,而只出现轻微的、短暂的面部发红现象。”彼特医生介绍说,“这种治疗是非介入性的,而且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照常工作和社交。”彼特医生个人设立并从医于加州Campbel“Advanced Cosmetic Center”,“光损伤皮肤不仅仅是皱纹”,“而是一幅满是色素沉着斑、皮肤松驰、毛孔粗大、皱纹和毛细血管扩张的画面,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光子治疗得以改善”。光损伤皮肤的活组织切片检查显示,组织结构的改变为典型的日光损伤,包含非典型的角质化细胞、炎性浸润、毛细血管扩张以及胶原改变的区域。“仅进行系列强脉冲光子治疗而无需进行其它治疗,从第五次治疗后进行的组织切片您便会看见光损伤的组织结构已得到明显改善。”博士说。强脉冲光子治疗一般为5次,每次治疗间隔3周,所采用的光源为宽谱线,位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波长介于550nm~1200nm之间。彼特博士说:“这一治疗的研究,选择性地去除了那些由于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非正常的病变,如毛细血管扩张、面部发红和雀斑等”。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