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颞筋膜岛状瓣修复右颊萎缩畸形一例

官纯平

关键词:颞筋膜, 岛状瓣, 面颊部, 凹陷, 周围皮肤, 术后, 病例介绍, Ⅰ期愈合, 先天性, 软组织, 颅面骨, 充填术, 转移, 专科, 整形, 外形, 伤口, 检查, 畸形, 复查
摘要:1.病例介绍 某女,38岁,因“先天性右面颊部凹陷畸形”人院要求整形。专科检查:右面颊部有一3.5cm×3cm区软组织明显萎缩凹陷,中央部低于周围皮肤约1cm,左面颊正常,拍颅片示颅面骨无异常。1998年11月在全麻下行“右颞筋膜岛状瓣转移充填术”,术后6天拆线,伤口Ⅰ期愈合,右面颊部凹陷消失,术后右面部稍肿胀,半月后来院复查,肿胀消退,两侧面颊对称,外形良好,如图1。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美容外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文章总结了使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临床经验。方法:从1997年10月到2000年4月,采用这种新型软组织填充材料矫正乳房、面颊、颞部、下肢、臀部和外生殖器等,共2279例。结果:填充前后比较,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总体并发症1.97%,经处理痊愈。结论:近期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使用方便,说明所应用的操作技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莫建民;金宝玉;刘东升;李衍江;候颖;曹孟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额部扩张皮瓣半鼻再造术

    目的:介绍应用额部扩张皮瓣进行半鼻再造的体会。方法:总结9例采用扩张后的额部皮瓣转移后作为再造鼻的皮肤覆盖,局部翻转皮瓣作为鼻腔衬里,移植肋软骨或耳甲软骨重建鼻支持组织的手术方法。结果:9例中8例获得满意效果,再造半鼻与健侧基本对称。1例额部扩张皮瓣远端淤血坏死。结论:应用额部扩张皮瓣进行半鼻再造是可行的。

    作者:濮礼臣;朱光辉;金惠玲;田奉宸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强脉冲光子治疗皮肤光老化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采用强脉冲光子(IPLTM)技术可用以改善光老化皮肤。 Patrick H.Bitter,Jr,博士在美国激光医学和外科学会年会上报告了由他本人开发并命名的FotoFacialTM技术治疗的关键:包括进行全面部治疗、系列治疗次数、以及所采用的“温和”的治疗参数。这些参数“不产生紫癜、红肿和水疱,而只出现轻微的、短暂的面部发红现象。”彼特医生介绍说,“这种治疗是非介入性的,而且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照常工作和社交。”彼特医生个人设立并从医于加州Campbel“Advanced Cosmetic Center”,“光损伤皮肤不仅仅是皱纹”,“而是一幅满是色素沉着斑、皮肤松驰、毛孔粗大、皱纹和毛细血管扩张的画面,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光子治疗得以改善”。光损伤皮肤的活组织切片检查显示,组织结构的改变为典型的日光损伤,包含非典型的角质化细胞、炎性浸润、毛细血管扩张以及胶原改变的区域。“仅进行系列强脉冲光子治疗而无需进行其它治疗,从第五次治疗后进行的组织切片您便会看见光损伤的组织结构已得到明显改善。”博士说。强脉冲光子治疗一般为5次,每次治疗间隔3周,所采用的光源为宽谱线,位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波长介于550nm~1200nm之间。彼特博士说:“这一治疗的研究,选择性地去除了那些由于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非正常的病变,如毛细血管扩张、面部发红和雀斑等”。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眼袋整形的术式选择和治疗体会

    我科1995年~1998年施行两种入路眼袋整形手术共203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203例中男51例,女152例,年龄27岁~67岁,随访3个月~3年,17只眼术后发生轻度睑外翻,其中16只眼于术后1个月~3个月恢复正常,1只眼于术后半年恢复正常,3例4只眼外观改善不佳,无角膜损伤、球后血肿发生。

    作者:冯晓玲;张一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改良真皮帽双环法乳房悬吊术

    目的:总结改良真皮帽双环法乳房悬吊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传统的双环法乳房悬吊术切口,但在其深部皮下组织深面剥离时,保留乳晕深部组织的完整,形成真皮帽,外环以外组织在皮下组织深面、乳腺腺体表面进行剥离直至乳房周围基底部,将乳腺腺体下极内翻缝合,并将去表皮的真皮脂肪帽向乳腺基底部牵拉缝合固定塑型,采用单股涤沦线荷包拉拢缩小外环皮肤切口,5-0单股尼龙美容线缝合内外环皮肤切口,术后乳房塑型包扎。结果:术后随访乳晕周围皮肤皱褶两个多月之后基本消失,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比较满意。结论:改良真皮帽双环法乳房悬吊术对于矫正轻度和中度乳房下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郭树忠;杨力;栗勇;雷永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颞筋膜岛状瓣修复右颊萎缩畸形一例

    1.病例介绍 某女,38岁,因“先天性右面颊部凹陷畸形”人院要求整形。专科检查:右面颊部有一3.5cm×3cm区软组织明显萎缩凹陷,中央部低于周围皮肤约1cm,左面颊正常,拍颅片示颅面骨无异常。1998年11月在全麻下行“右颞筋膜岛状瓣转移充填术”,术后6天拆线,伤口Ⅰ期愈合,右面颊部凹陷消失,术后右面部稍肿胀,半月后来院复查,肿胀消退,两侧面颊对称,外形良好,如图1。

    作者:官纯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传统医药中的美容植物药研究(上)

    国内外医学界近年来均有将植物药用于保健美容和医疗美容实践的趋势,本研究试将国内外传统医药中所应用的美容植物药进行遴选归类分析,以供进一步开发应用。

    作者:金久宁;吴菊兰;谢秀;余穗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皮肤撕脱伤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当今社会,由于车祸及其他机械性外伤数量猛增,皮肤撕脱已成为整形美容外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表明[1],皮肤撕脱伤所致的皮肤血管损伤和坏死,除与皮肤血管的直接损伤有关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继发性血栓形成。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简称VEC)凋亡的加速可能是又一个不可忽视的血栓形成因素。细胞凋亡是指一定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自身内部特殊基因程序发生了改变,出现了程序性细胞死亡。因此,正确地理解VEC凋亡的发生发展规律,对寻找保护血管内皮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VEC的凋亡综述如下。

    作者:李向东;鲁开化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苦参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简称Mat)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Mat以不同浓度梯度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测MTT反应的A0值及LDH值,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at用药前后的细胞核内增殖性抗原(proliferatm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Mat0.25~100mg/m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增殖抑制,但LDH值无明显改变;PCNA的表达,在Mat作用后明显减弱。结论:Mat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而不引起细胞坏死性改变。

    作者:汤苏阳;蔡宝仁;黄高升;艾玉峰;张琳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面部整形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进行面部整形的佳方法。方法:对12例面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凹陷畸形(凹陷性疤痕除外)患者根据面部解剖特点。用一点注射法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入欲充填区安全层次内行充填整形术。结果:12例患者中有2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来院补充注射一次,其余患者均一次注射成功。所有病例术后6个月~18个月获随访,效果满意,未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操作正确,应用该材料进行面部充填整形是安全、简便的,并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夏东胜;赵启明;盛玉材;陆新;吴律文;王圣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现代基因工程产品用于美容应注意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业迅猛发展,不仅给制药业本身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而且也给相关或相邻学科与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变革的契机。为美容业也带来了现代美容观念的改变与技法上革命性的突破,甚至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已远远超过了这类产品的药用价值。已有资料证明,药用类基因重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在美容界的应用,不仅使美容业提出了生物美容甚至基因美容的现代概念,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一定确切疗效。为此,本文仅从生长因子生物学与创面修复(愈合)的角度,就某些基因工程产品(生长因子)应用于美容领域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其目的是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规范有关因子的应用并期望取得更切实际的效果。

    作者:付小兵;李校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HR多功能手术仪治疗脂溢性角化斑

    脂溢性角化斑(俗称老年斑)患者,是医学美容科室常见的求美就医者。我们在近期内先后用武汉重光公司出产的CHR-ⅡD型美容手术仪,治疗脂溢性角化斑19例,取得满意疗效。1 治疗过程 1.1 患者取坐式或仰卧式体位;给受术部以75%酒精依次常规消毒;皮损表浅均不作麻醉,如面积大、皮肤受损深,则可以2%利多卡因进行局麻。 1.2 开启电源,功率不宜用过大;将功率调至1~2档位置;根据治疗需要,将电极针前端2~3mm扭弯成40°~60°角,以便作平行操作;将电激针平稳接触患部表面(不插入皮内),以1~2s时速有序移动电极针,务使电极与靶组织间距始终保持一致,以达碳化角化斑组织(靶组织)目的,须严格掌握时速,以免灼伤;

    作者:黄敏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皮肤环形缝扎术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环形缝扎术关闭皮肤缺损创面。方法:用不可吸收缝线环绕创缘皮下或皮内缝合一周,收紧缝线打结将伤口缩拢关闭。结果:该法应用于32例共41处创面,术后形成瘢痕短小,外形好。结论:本法封闭创面简便、快速,效果好,可作为整形外科的一项基本技术应用。

    作者:卢仕良;谭新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术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术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优缺点。方法:用Mckissock垂直双蒂法进行乳房缩小术,乳头、乳晕垂直皮下蒂移植,重塑乳腺实体。结果:术后乳房外形较好,乳头、乳晕成活良好,伤口大部分愈合良好。结论:运用此方法进行中、重度肥大及下垂乳房的缩小,效果满意。

    作者:唐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兔耳岛状皮瓣静脉干滋养系统的活体观察

    目的:探讨浅静脉干滋养血管的分布及其在皮瓣成活中的意义。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每只兔耳形成蒂在近心端的岛状皮瓣2块,按对血管蒂的处理不同分为四组:I组单纯静脉干组;Ⅱ组结扎静脉干组;Ⅲ组动静脉干组;Ⅳ组无血管组。在兔耳的背侧开窗,灌注液连续灌注下,Olympus BH-2型微循环仪连续24小时观察滋养血管的来源、分布及管径变化等结果:可见边缘静脉和中央静脉附近有数条较直的细小血管分布,沿静脉干呈网状分布于静脉干壁,并向远端和静脉干以外的区域分布,与中央动脉及其周围血管相沟通。结论:浅静脉干有自身的滋养血管,其对皮瓣的成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熊明根;罗奇;康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国内基础研究评析

    目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产品虽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合格,但有无细胞毒性,注入体内后组织相容性如何,有无毒副作用需实验研究证实。方法:综合国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国内11篇相关此产品的研究通过对成纤维细胞L929及神经元细胞的细胞毒性实验,注入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兔、香猪体内(皮下、肌肉、神经干周围、乳腺下)后,组织学、免疫学及排出试验等证实无细胞毒性,组织相容性好,较硅凝胶胶原蛋白反应轻微。结论:此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是当前较为安全的软组织充填材料,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鲁开化;周智;曹景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皮肤色素痣的六种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筛选皮肤色素痣的佳治疗方法。方法:用三种物理治疗法(CO2激光器、高频治疗仪、液氮冷冻)和三种外科治疗法(微型环钻切除缝合法、单纯环形切除法、梭形切除缝合法)治疗皮肤色素痣,3个月后随访,比较不同方法的复发率和美学效果。结果:三种物理治疗法治疗色素痣复发率大于66.5%,美容效果差。三种手术疗法治疗色素痣复发率小于2.0%,美容效果优良。结论:三种物理治疗法不宜用于治疗皮肤色素痣。1~3mm的色素痣应首选微型环钻切除缝合法、3~8mm的色素痣应选择单纯环切缝合法或梭形切除缝合法。

    作者:李江;王标;陈明福;贺忠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XH超高频皮肤整形治疗仪治疗面部爆炸粉沉着症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面部爆炸粉沉着症美容效果较好的方法。方法:对148例面部爆炸粉沉着症患者用XH超高频皮肤整形仪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成功。有5例病人经二次修复。病变完全去除,皮肤平坦,颜色在3个月左右逐渐恢复正常。结论:XH超高频皮肤整形仪治疗面部爆炸粉沉着症美容效果良好。

    作者:赵新华;陈辉;张辉;王玉静;郑大雁;陈红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水凝胶注射填充术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体会

    根据文献上的不完全统计,外科手术死亡率大约为0.02%~0.06%,整形美容外科的死亡率为0.008%~0.04%,平均为0.02%,各种并发症发生率5%~18%[1]。整形美容外科常见的并发症繁多,其中几种常见的美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各种原因,高低不一,如:隆鼻8%~11%;重睑10%~40%;隆乳5%~18%;去脂1%~10%[2]。尽管水凝胶填充注射的应用时间较短,统计不全,但仍显示存在较高的并发症,约为1.4%~18%,平均10%左右,高一组病例报告在18.1%左右(262/1432)[3~8]。其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瘀血和感染等15种,少见并发症包括皮肤坏死等5种。现就这些并发症发生原因、预防和治疗,据相关文献统计和笔者的临床体会简述如下。

    作者:朱志祥;陈力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冷冻加激素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瘢痕疙瘩治疗是美容整形科的一大难题,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不十分理想。冷冻治疗在目前常使用的疗法中是首选,特别是损害较小、散在多发的病人有约半数以上损害在治疗后不再复发[1]。我科自1994年5月至2000年2月采用冷冻加醋酸曲安萘德(原名醋酸确炎舒松-A,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局部注射治疗78例瘢痕疙瘩患者89块病变,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周亚萍;文绍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