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牙铰链式分段义齿的设计与制作

逯宜;安钢;白乐康;白林;刘越胜;周秦

关键词:分段义齿, 插销锁, 可摘局部义齿
摘要:目的:改进常规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不足,增进固位、稳定.方法:采用两段式义齿结构、两个就位方向和插销锁连接固定.结果:义齿的固位、稳定效果明显提高.结论:铰链式分段义齿是对常规可摘局部义齿的一种补充与改进,对组织倒凹过大、固位要求高的患者,能够明显改善修复效果.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膨体聚四氟乙烯植入整复腮腺术后凹陷畸形

    目的:探讨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植入腮腺切除术后凹陷畸形和预防味觉性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11例因肿瘤行腮腺浅叶或深浅叶切除的男女患者立即在术区植入ePTFE补片并追踪观察其整复术区凹陷畸形的美容效果和防止术区Ffey综合征效果.结果:11例患者的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经24~79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腮腺术区均无明显凹陷畸形,无一例发生Frey综合征.结论:ePTFE植入整复腮腺切除后凹陷畸形的美容效果良好,防止术区出现Frey综合征的效果良好.

    作者:郭锡久;阮兴朝;冉红兵;姜定祥;赵大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超声波辅助肿胀吸脂120例

    2001年3月~2004年12月,笔者应用超声波辅助肿胀吸脂塑形120例,术后获得了良好的减肥塑身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计玉强;张树功;陈双;张丙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牙合)成人与国内美貌人群颅颌面结构的差异比较

    目的:研究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牙合)成人与国内美貌人群颅颌面形态结构的差异.方法:从西安市11所大学2098名新生中选取符合标准的101名安氏Ⅰ类错(牙合)样本,男53名、女48名.拍摄头颅定位X线片,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头影测量软件测量,将测量结果与国内美貌人群颅颌面的相应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美貌人群比较,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牙合)成人呈现:①下中切牙、(牙合)平面及腭平面倾斜度均大,而下颌突度及上中切牙相对HP平面的倾斜度则较小;②在前面部垂直线距方面,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牙合)成人没有美貌人群发育好,尤其是面下1/3不够丰满;各项测量均值的标准差均大,并且越接近面下1/3变异也越大.结论:与美貌人群相比,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牙合)成人颅面结构呈现下颌在矢状方向与垂直方向发育欠佳的特点.

    作者:蔡留意;丁寅;解邦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NK1受体在大鼠牙髓及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NK1受体在大鼠牙髓及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和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K1受体在大鼠牙髓及牙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K1受体在大鼠牙周及牙髓组织内分布广泛,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成牙骨质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均呈强阳性表达;在牙髓成纤维细胞和牙槽骨细胞呈弱阳性表达;在牙齿根髓和冠髓内可发现染色阳性的血管样条索.结论:P物质可能直接作用于牙髓和牙周组织,细胞在牙髓及牙周炎症、修复反应中发挥作用.

    作者:侯玉;段银钟;孙应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创面愈合是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临床上尤以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颇为棘手,人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从大体深入到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1],临床上可见到各类的生长因子已开始应用,如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但是临床试用的效果并不好,其主要原因为慢性难愈性创面中有大量的包括金属蛋白酶在内的蛋白酶存在,后者分解了伤口细胞分泌的内源性生长因子和加入的外源性生长因子,从而导致伤口愈合速度减慢或停止[2,3];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很高,以自分泌的形式对组织修复起抑制作用,成纤维细胞产胶原作用减弱,创面细胞凋亡增多[4];然而,千百年来,祖国医学的中药外用对创面愈合却具有独特的疗效.因此,充分发挥外用中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的特长,探讨生肌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郝剑;易成刚;陶谏;刘宾;郭树忠;茹战锋;陈长安;钟德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眶隔重置在睑袋修复术中作用的探讨

    睑袋的形成是眶周衰老的表现,临床上以皮肤肌肉眶隔松弛型[1]为多见.睑袋修复术是美容外科中常见的手术之一[2],它对面中1/3的年轻化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眶隔松弛薄弱是导致睑袋形成的主要原因[3],因此,正确处理眶隔组织能有效提高睑袋修复术的临床效果.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传统的睑袋修复术中简单的眶隔脂肪剪除改为眶隔剪开、眶脂释放,眶隔缩紧连带眶脂缝合固定于眶缘以填充眶下缘前方的凹陷区,使眶隔得以重置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盛建辉;胡滨;杨晓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先天性鼻窦道的诊断和整形修复

    目的:提出先天性鼻窦道的概念,并探讨先天性鼻窦道的诊断标准和手术修复方法.方法:自1993年以来笔者对11例特殊的先天性鼻畸形从发病原因、畸形特点、CT扫描、组织病理、术前设计、手术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鼻唇沟皮瓣移植、窦道切除、鼻腔内中鼻道再造重建筛窦开口、鼻背浅表肌肉腱膜瓣移植等综合手术方法一期整形修复.结果:11例术后均双侧对称,鼻窦炎症状消失,外形满意.结论:应用鼻唇沟皮瓣移植、窦道切除、鼻腔内中鼻道再造重建筛窦开口、鼻背表浅肌肉腱膜瓣移植等综合手术方法,一期整形修复先天性鼻窦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仇树林;张培培;李兵;韩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保留乳头的乳腺癌根治术即乳房重建术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头的改良根治、即期硅胶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早期乳腺癌极少侵犯乳头、乳晕及皮肤的特点,切除病灶及其上方部分皮肤后行皮下乳房切除+腋淋巴结清扫术,并与硅胶假体植入术有机结合,达到一期重建乳房的目的.结果:对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上述术式重建乳房后客观评价效果优良和尚好者达94.4%,主观评价效果优良和尚好者达100%,术后随访12~36个月,所有病例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保留乳头的非定型式乳腺癌根治与即期硅胶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是治疗Ⅰ期及部分Ⅱ期乳腺癌安全可行的方法.

    作者:吴厚琴;金宗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早期微创性磨削治疗面部深Ⅱ度烧伤

    目的:探讨面部深Ⅱ度烧伤治疗的佳方法.方法:选择140例成人烧伤总面积2%~48%(儿童1%~10%)、头面部以深Ⅱ度烧伤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试验组于伤后2~3天行磨削、搔刮、削痂综合治疗,覆盖异体皮保护创面;对照手术组同期行单纯削痂,0.5%碘伏油纱包扎创面;对照换药组用SD-Ag霜进行换药治疗.分别观察手术去除坏死组织和消除肿胀、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情况等,并随访观察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患者血容量是否充足的指标、有无并发症的产生,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试验组在去除坏死组织和消除肿胀方面,与传统削痂术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出血量方面,每1%TBSA的出血量试验组(8.1ml±6.4ml)较对照手术组(1 3.9ml±11.5ml)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 3.32±1.57)天,较对照削痂组(22.37±5.39)天及对照换药组(36.89±5.32)天均明显缩短(P<0.05),试验组在愈合质量及瘢痕增生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削痂组和对照换药组(P<0.05).结论:磨、刮、削痂综合治疗面部深Ⅱ度烧伤,不受面部凹凸处的限制,磨削痂的深浅度易掌握,既有效清除坏死组织,又大程度的保留间生态上皮,比传统削痂术损伤轻,符合整形外科微创手术的技术要求,瘢痕增生明显减少,色素沉着少,提高了创面愈合质量.

    作者:张逸;瞿勋;蒋平;胡克苏;张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

    目的:评估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术,使用小型钛板内固定,保留骨折线上的牙齿.结果:52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51例恢复到术前咬合关系,有1例固定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经颌间牵引后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所有患者钛板均未取出.结论:小型钛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缩短了颌间固定的时间,可早期恢复张口运动,对骨折线上牙齿可以保留,是一种较好的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作者:裴浩;夏冬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皮肤扩张过程中p63和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特征及意义

    目的:初步观察皮肤扩张术对表皮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Wi star大鼠制作扩张动物模型,将72个扩张器埋于36只wi star鼠背部浅筋膜下,利用表皮干细胞特异表达p63和角蛋白19及短暂扩充细胞表达角蛋白14的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owervi sion+M二步法检测扩张过程中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差异.结果:扩张皮肤表皮层增厚,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在棘层和颗粒层可见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的阳性表达.结论:皮肤扩张术能诱导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表皮干细胞在扩张过程中对机械应力和创伤修复的响应机制可能是其主要的生物学基础.

    作者:刘洋;李建福;付小兵;孙同柱;郭建军;李海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铁皮刷打磨为主综合治疗面部浅表瘢痕

    目的:探讨高速钢轮去表皮后铁皮刷打磨结合切除缝合等综合措施治疗面部浅表瘢痕的疗效.方法:针对近两年来,我科运用高速钢轮去表皮后铁皮刷打磨结合切除缝合等方法综合治疗的57例面部浅表瘢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经一次治疗后患者面部浅表瘢痕明显改善,并发症较少,患者较满意.结论:高速钢轮结合铁皮刷打磨方法治疗面部浅表瘢痕,方法简便,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敬德;邢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浅层脂肪抽吸术后皮肤质量的改变

    目的:探讨浅层脂肪抽吸术对抽吸区皮肤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头家猪进行浅层脂肪抽吸手术,分别于术后2周、4周、2个月、4个月收集术区以及对照侧全层皮肤标本,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包括皮下脂肪厚度变化、组织学变化、真皮内的成纤维细胞的数量变化、真皮及皮下组织中的纤维变化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大体标本显示抽吸区皮下脂肪厚度降低,抽吸区的皮肤收缩;HE染色显示手术区与对照组脂肪细胞形态无改变,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脂肪组织结构于术后4个月恢复正常;胶原VG染色显示术区胶原沉积且排列紊乱,网状纤维及弹力纤维于术后2个月显著增生,于4个月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浅层脂肪抽吸术通过破坏真皮下脂肪,损伤、刺激真皮收缩而引起皮肤显著收缩;浅层脂肪抽吸术后皮下脂肪内抽吸隧道形成新的纤维网,皮肤重建在真皮层产生新的胶原,使皮肤收缩.

    作者:朱桂英;宫昔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CTGF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了解细胞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 sue growth factor,CTGF)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它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11例增生性瘢痕、10例瘢痕疙瘩及1 0例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CTGF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的表达,以了解它们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结果:正常皮肤中CTGF的表达为阴性;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CTGF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TGF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较增生性瘢痕为高,但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TGF在增生性瘢痕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贤金;张一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上中切牙间隙过大金属烤瓷冠的美容修复

    上中切牙(门牙)间隙过大,在口腔门诊中经常遇到,常因影响美观而就诊,根据间隙情况不同处理方法也往往不同.用正畸、复合树脂修补、活动义齿修复、上中切牙烤瓷冠修复等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近十多年来由于烤瓷牙修复的普遍开展,同时许多患者也希望在短的时间内获得理想的美容效果,因此上中切牙烤瓷冠修复得到了医患双方更多的考虑.但对于上中切牙间隙较大者,仅做上中切牙烤瓷冠修复往往会造成上中切牙形体过大反而影响美观;近年来我们采用上中切牙、侧切牙共同分担间隙的方法,修复上中切牙间隙过大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冲华;钟玉修;饶洁芳;陈红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一点双线套缝埋线法行重睑成形术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的方法使埋线法重睑术后疗效更稳定,重睑线不易消失,达到持久而良好的美容效果.方法:在术中每一埋线定点部位埋入相互部分重叠的两根缝线,使需粘连处成为一小短线连接,其余方法同传统埋线法.结果:全组30例患者及医生对重睑效果均满意,术后出现线结外露等并发症经简单处理未影响重睑效果.结论:运用一点双线套缝埋线法使重睑术的力学关系更合理,效果更可靠.

    作者:李荣;陈文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A型肉毒毒素矫正面神经麻痹患者口角歪斜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健侧面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来矫正患者存在或遗留的口角歪斜和鼻唇沟不对称,满足爱美患者的要求.方法:将近几年来在门诊就诊和收治的一部分面瘫患者依据一定标准纳入治疗观察对象,除对照组外将他(她)们随机分为若干治疗组:升降(口角肌)组(含降口角肌、提口角肌、颧大肌和颧小肌)、笑肌组和联合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在健侧面肌相应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5U,2周后观测每个患者双侧口角到门齿中缝的距离差.结果:各治疗组的口角歪斜均得到一定的纠正,其中升降组的效果小一些,但鼻唇沟不对称明显得到改善;笑肌组效果较明显,但表情动作受到的影响较大;联合组效果明显,鼻唇沟变得对称而表情动作受到的影响大.结论:健侧面肌注射一定剂量的A型肉毒毒素可以矫正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口角歪斜和不对称的鼻唇沟.

    作者:刘勇;何国厚;刘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提上睑肌腱膜瓣与额肌腱膜瓣悬吊在重度上睑下垂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保持了提上睑肌的原位附着,使矫治后的上眼睑弧度自然、更接近生理要求.方法:在患侧上睑分离制作提上睑肌腱膜瓣和额肌腱膜瓣,将二瓣重叠缝合.结果:对34例(48只)重度上睑下垂进行矫治.其中,对26例患者,30只眼随访,除4例矫治不足,其余均可达到睁眼时双眼基本对称,睑缘弧度正常.结论:本方法保持了提上睑肌在睑板上的原有附着结构和生理功能,悬吊牢固,睑缘和重睑弧度满意.省去眉上切口,简化步骤,美容效果明显.

    作者:宗艳霞;林茂昌;王金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婴儿血管瘤合并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二例

    1典型病例病例1:男婴,4个月,左胸壁出现鲜红色肿块4个月.2002年5月入院治疗,查体:左胸壁皮肤呈草莓状鲜红色高起斑块,皮下肿块大小20cm×15cm×1cm,质地硬,触之局部皮温较高,有轻度压缩性,血小板3.5× 104.诊断:婴儿血管瘤合并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asabach-Merritt,K-M综合征).MRI检查提示:血管瘤侵及胸壁肋骨以外全层软组织.在静脉麻醉下行栓塞硬化术及激素治疗,用无水酒精3.0ml+得宝松明矾5.0ml.术后1周检查血小板2.0× 105,术后1个月血管瘤表面皮肤变为暗紫红色,触之局部皮温正常,瘤体张力降低.术后6个月血管瘤表面皮肤颜色明显变淡,瘤体变软,2年后视、触诊基本正常.

    作者:刘军;宋建星;邢新;欧阳天祥;杨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口内入路三角块截骨并外板去除和咬肌修薄矫正严重方脸畸形

    目的:应用三角块截骨、外板去除和咬肌修薄联合颏部截骨治疗严重方脸畸形.方法:应用口内入路,改良的下颌骨矢状劈开去除外板、摆动锯去除下颌角和咬肌修薄矫正下颌角咬肌肥大,颏部截骨前下移动,取下的下颌骨块充填固定矫正颏部短小.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严重方脸畸形7例,效果良好,脸型改善明显.结论:三角块截骨、外板去除和咬肌修薄联合颏部整形对矫正严重方脸畸形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勇;陈守正;袁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