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面中部及鼻唇沟的应用解剖

李灵敏;朱星红

关键词:面中部, 鼻唇沟, 国内, 中年人, 形象美, 年轻人, 除皱术, 综述, 皱纹, 美容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自己的形象美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中年人甚至是年轻人都开始注意脸上的皱纹了,因此国内对除皱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鼻唇沟的去皱一直是美容界的一个难题,本文就此将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做以综述.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皮下乳腺切除同时行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

    目的:探讨皮下乳腺切除后同时行乳房美容手术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共为7例(1 3只乳房)患者按常规行皮下乳腺切除术,酌情应用内窥镜辅助,于胸大肌下植入乳房假体,行乳房重建手术.结果:所有患者伤口Ⅰ期愈合,术后外观良好,医患双方均感满意.结论:对某些患有乳腺疾病需行皮下乳腺切除手术的患者,同时行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具有操作方便,效果明显,痛苦小等诸多优点,值得推荐.但皮下乳腺切除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何俭;陆肖玮;丁云;毛锦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眼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眼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的病理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按照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设计手术切口.将脱垂的泪腺复位于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然后酌情去除上睑松弛皮肤和部分眼轮匝肌,以及疝出之眶隔脂肪,并形成满意的重睑形态.另取上睑组织作组织学检查.结果:自2001~2004年,共治疗15例(30只眼),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重睑形态满意.2例(3眼)残留部分泪腺脱垂.组织学检查显示病变区皮下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弹力纤维断裂崩解.结论:眼睑松弛症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关,治疗重点是通过手术泪腺复位和行重睑成形术改善眼睑形态.

    作者:李薇薇;王玉荣;孙家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颌面骨缺损预塑形技术的研究

    目的: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对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进行预塑形,探讨其在治疗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1 0只成年杂交犬,均拟行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颌面骨缺损实验研究(下颌骨节段缺损,颅骨全层缺损),螺旋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按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模拟手术,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快速成型机制造骨缺损三维实体模型,据此制作阴模,填充磷酸三钙高温烧结后制成多孔支架,复合骨髓基质细胞后回植,螺旋CT检测组织工程骨和骨缺损完全匹配情况.结果:10例均按预设计制备骨缺损三维实体模型,据此制备个性化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手术回植和骨缺损完全匹配.结论: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可对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进行预塑形,对未来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复杂性颅颌面骨缺损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柴岗;张艳;袁捷;胡晓洁;王敏;刘伟;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脂肪细胞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与人体脂肪分布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脂肪细胞雌激素受体在人体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人体脂肪分布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4例成人腹部皮下脂肪和腹腔内大网膜脂肪细胞中雌激素受体蛋白的定量表达情况.结果:成人脂肪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蛋白表达阳性;在女性腹腔内大网膜脂肪细胞中雌激素受体表达明显高于男性,在皮下脂肪中二者无明显差异.结论:人体脂肪细胞核内有雌激素受体蛋白的表达,脂肪细胞可能是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人类脂肪分布的性别差异可能与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作用相关.

    作者:赵文燕;董耀;仇树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皮肤光老化、活性氧簇与抗氧化剂

    皮肤长期反复暴露于日光紫外线(UV)下可导致皮肤光老化.近年来研究表明活性氧簇(ROS)在UV致皮肤光老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UV可在皮肤中诱生高浓度ROS,这些具有一个或多个未配对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如不能被皮肤抗氧化系统及时清除则会和皮肤中的核酸、脂质、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并影响相关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和基因表达,导致皮肤光老化发生,使用抗氧化剂清除ROS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光老化防治策略.

    作者:杨斌;郝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西安地区骨性Ⅱ类面型青年颅面部三维测量值研究

    目的:对西安地区汉族骨性Ⅱ类面型青年进行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将该年龄组的骨性Ⅱ类面型颅面部各器官之间的三维测量值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Farkas的颅面部软组织表面测量方法,对西安地区面部形态为凸面型的60名汉族青年进行54项测量,将测量结果与司新芹用同法测量的正常面型青年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值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抽样调查发现,西安地区西安籍骨性Ⅱ类面型青年相对正常面型青年在三维方向的特点是:上颌相对下颌前突,颏下点相对后缩(中面1/3弧>t-gn-t下面1/3弧,P<0.01);面下1/3较窄(下颌宽:骨性Ⅱ类面型<正常面型,P<0.01).结论:西安地区西安籍骨性Ⅱ类面型青年相对正常面型青年面部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作者:王菲;周洪;司新芹;任敏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鼻尖畸形的分类与整形体会

    鼻尖是鼻的突出部分,为引人注目,是鼻整形术中需注意的部位,同时也是难以解决的部位.软骨缝合法往往由于东方人软骨发育薄弱,难以取得足够的鼻尖抬高和鼻尖改形效果;自体软骨植入法由于要增加自体软骨供区的额外创伤,难以让国内的受术者接受[1].因此,需要根据东方人的鼻解剖特点和美学要求,探讨适合东方人的鼻尖整形术式,我们根据以前自己的一些实验研究情况,对东方人鼻尖畸形的原因进行了划分,并据此设计了不同的手术方法.笔者矫治了17例这类病人,近期效果尚可,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追踪.

    作者:牛永敢;易成刚;黄晓元;钟克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茶多酚单体和黄芩苷对紫外线辐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活性成分茶多酚单体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黄芩苷对紫外线辐射损伤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增殖活性及产生IL-6、TNF-α的影响,探讨其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0mJ/cm2、60mJ/cm2、90mJ/cm2剂量UVB照射体外培养的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以中药单体EGCG和黄芩苷进行干预处理,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受损程度,以甲唑盐比色试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TNF-α、IL-6分泌量.结果:UVB照射引起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态受损,其损伤程度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增殖活性下降28%-44%,其下降程度与照射剂量成正相关(P<0.05),UVB照射后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加入中药单体处理后细胞活性有不同程度恢复(4%~22%),IL-6、TNF-α分泌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GCG、黄芩苷具有光保护性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分泌可能是其减轻紫外线辐射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明亚玲;骆丹;徐晶;吉玺;朱洁;林向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部位切口矫治中老年人上睑松垂

    目的:总结2000年1月~2004年12月中治疗中老年人上睑松垂的临床经验.方法:对年龄在40~81岁的中老年上睑松垂者,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切口行矫治术,即重睑切口、眉上切口、眉下切口.结果:本组791例,402例随访3个月~3年,随访结果表明,术后上睑松垂改善明显.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针对性的矫治上睑松垂和鱼尾纹,美容效果良好.

    作者:李芸;钟文慧;牛克辉;勾庆芬;陈芳;杨喆;田霞;姚翠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病理性瘢痕中Langerhans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探讨Langerhans细胞与病理性瘢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法)观察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中S-100蛋白和CD1a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这三种组织中的Langerhans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对S-100蛋白和CD1a免疫反应阳性的Langerhans细胞较正常皮肤中明显增多.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电镜下表皮细胞层中Langerhans细胞核形多不规则,胞质中等电子密度,有较多线粒体和溶酶体,扁平囊泡较多.结论:Langerhans细胞在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明显增多,且功能活跃.

    作者:王少华;吕世军;王燕华;吕建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太田痣180例

    自1999年6月~2003年9月,笔者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太田痣18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军;蒋婷;任军;蒋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角蛋白酶研究进展

    皮肤真菌与角蛋白有着特殊的亲合关系,往往侵犯皮肤的角质层、甲、毛发等部位.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发现许多微生物能分泌一类具有角蛋白水解活性的酶,称为角蛋白酶,并进行了有关研究,但进展缓慢.近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角蛋白酶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本文就角蛋白酶的生物学特征、研究进展及其在皮肤科和美容领域的可能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赵小东;卢涛;刘玉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126例

    雀斑以往多采用液氮冷冻、皮肤磨削术、多功能电离子及激光等方法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不可避免地遗留有色素沉着或瘢痕形成等不足.自2003年2月~2004年12月笔者应用强脉冲光子嫩肤仪治疗雀斑12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维芳;郑丽娜;樊彦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的临床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人体内构建软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第二代人肋软骨细胞,以细胞浓度50×106/ml与30%Pluronic-F127混匀,注入人耳后皮下或耳屏部位,3~6个月后在二期手术时部分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电镜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新生软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在3~6个月的随访中,观察到注射于耳后皮下的患者皮下有明显隆起,组织学检测显示有软骨陷窝和同源软骨细胞现象为成熟软骨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有特异性的Ⅱ型胶原分泌.结论:采用体外培养的第二代人肋软骨细胞和Pluronic在人体内可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证实了组织工程技术在人体内构建软骨组织的可行性.

    作者:张艳;柴岗;刘伟;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豚鼠激素依赖性皮炎模型的建立及皮肤变化动态观察

    目的:建立豚鼠激素依赖性皮炎模型并对该组豚鼠的皮肤病理变化进行动态观察,以期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将80只豚鼠按弱、中、强及超强度激素随机分为4组,按时间梯度外用激素,观察停药后皮肤的外观及病理改变.结果:使用强效或超强效激素15天后停药,局部皮肤出现红斑;用药10天后,外用任何强度的激素都可能使皮肤萎缩.用药1个月未见明显毛细血管扩张及色素沉着.结论:对于激素依赖性皮炎的预防,连续使用同一种强效激素不应该超过15天.

    作者:潘炜华;温海;刘晓刚;李玉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度先天性鼻上唇正中裂伴副鼻畸形修复一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0岁.自出生后即发现鼻畸形,因家庭条件所限,一直未治,家族中无遗传病史.专科检查:头部发育正常,双眶距略宽,鼻背宽大,鼻下部正中可见一纵行凹陷,致使鼻头缺如,双鼻孔分开约2cm(图1,见中插9).鼻背正中处可见一直径为3mm、深约1cm的圆形凹陷,内有黑色毛发,同鼻腔不交通.呼吸通畅,X线片示各鼻窦发育良好.人中沟较宽,约15mm,唇珠正中凹陷,深约2mm.入院后诊断:先天性鼻上唇正中裂伴副鼻畸形.

    作者:李琳;赵辑;孟祥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异丙酚麻醉下无痛共振脂肪抽吸

    目的:探讨无痛下高效快速的脂肪抽吸技术.方法:从2001年5月开始引进瑞士VAUS0N共振脂肪抽吸系统,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对680例患者行不同部位的脂肪抽吸.结果:共振吸脂量大,吸脂部位平整,手术时间短,平均45min,患者术后即可清醒,恢复快.经6个月的随访,638例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无痛脂肪抽吸技术是安全高效、创伤小、恢复快的脂肪抽吸新技术.

    作者:周茂华;姚飞;王吉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热压膜透明联冠保持器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综合评价热压膜透明联冠保持器的临床应用特点及疗效.方法:将通过固定矫治技术完成矫治后的各类错(牙合)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用热压膜透明联冠保持器,对照组用改良式Hawley's保持器,观察时间6个月.观察指标:①对保持器的主观认同感;②保持疗效;③因保持器本身问题的复诊率;④技工室、临床操作时间、操作工序比较.结果:①主观认同感方面无论是对美观、发音的影响,还是戴用舒适度、保持器固位情况、及取戴难易程度方面,二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②临床、技工室制作所需时间,二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③因保持器本身问题的复诊率及保持疗效方面,二者虽有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热压膜透明联冠保持器较改良式Hawley's保持器无论在患者认同感,还是临床、技工室操作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越性,且保持疗效确切,适宜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周嫣;方志欣;黄敏方;陈世稳;成荣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尿道下裂的临床治疗方法和进展

    尿道下裂是男性下尿路及外生殖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据统计,在出生男婴中占0.4%~0.8%,组织胚胎学认为该病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发育过程中尿生殖褶合并不良所致,尿道外口在阴茎下方形成尿道下裂.尿道下裂的解剖学特征主要有:①尿道外口异位;②阴茎下弯;③系带缺如.

    作者:潘勇;郭树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应用光子痤疮治疗仪治疗31例面部寻常型痤疮患者,病情Ⅱ~Ⅲ级(炎性和非炎性皮损总数分别为31~50个和51~100个),治疗波长415nm,每周2次,治疗4~6周,观察记录临床反应,每周拍摄皮损图像.结果:31例患者总有效率61%,皮脂溢出减少率55.7%.治疗期间,未发现刺激、皮炎等不良反应.结论:强脉冲光(415nm)照射治疗痤疮疗效较好,疗程较短,治疗过程安全,可以作为治疗Ⅱ~Ⅲ级炎性痤疮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不能耐受内服或外用药物治疗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薛筑云;骆丹;陈斌;吴迪;时素英;曹筱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