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

薛筑云;骆丹;陈斌;吴迪;时素英;曹筱东

关键词:强脉冲光, 寻常型痤疮
摘要:目的:观察强脉冲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应用光子痤疮治疗仪治疗31例面部寻常型痤疮患者,病情Ⅱ~Ⅲ级(炎性和非炎性皮损总数分别为31~50个和51~100个),治疗波长415nm,每周2次,治疗4~6周,观察记录临床反应,每周拍摄皮损图像.结果:31例患者总有效率61%,皮脂溢出减少率55.7%.治疗期间,未发现刺激、皮炎等不良反应.结论:强脉冲光(415nm)照射治疗痤疮疗效较好,疗程较短,治疗过程安全,可以作为治疗Ⅱ~Ⅲ级炎性痤疮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不能耐受内服或外用药物治疗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热压膜透明联冠保持器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综合评价热压膜透明联冠保持器的临床应用特点及疗效.方法:将通过固定矫治技术完成矫治后的各类错(牙合)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用热压膜透明联冠保持器,对照组用改良式Hawley's保持器,观察时间6个月.观察指标:①对保持器的主观认同感;②保持疗效;③因保持器本身问题的复诊率;④技工室、临床操作时间、操作工序比较.结果:①主观认同感方面无论是对美观、发音的影响,还是戴用舒适度、保持器固位情况、及取戴难易程度方面,二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②临床、技工室制作所需时间,二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③因保持器本身问题的复诊率及保持疗效方面,二者虽有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热压膜透明联冠保持器较改良式Hawley's保持器无论在患者认同感,还是临床、技工室操作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越性,且保持疗效确切,适宜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周嫣;方志欣;黄敏方;陈世稳;成荣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异丙酚麻醉下无痛共振脂肪抽吸

    目的:探讨无痛下高效快速的脂肪抽吸技术.方法:从2001年5月开始引进瑞士VAUS0N共振脂肪抽吸系统,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对680例患者行不同部位的脂肪抽吸.结果:共振吸脂量大,吸脂部位平整,手术时间短,平均45min,患者术后即可清醒,恢复快.经6个月的随访,638例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无痛脂肪抽吸技术是安全高效、创伤小、恢复快的脂肪抽吸新技术.

    作者:周茂华;姚飞;王吉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脂肪细胞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与人体脂肪分布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脂肪细胞雌激素受体在人体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人体脂肪分布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4例成人腹部皮下脂肪和腹腔内大网膜脂肪细胞中雌激素受体蛋白的定量表达情况.结果:成人脂肪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蛋白表达阳性;在女性腹腔内大网膜脂肪细胞中雌激素受体表达明显高于男性,在皮下脂肪中二者无明显差异.结论:人体脂肪细胞核内有雌激素受体蛋白的表达,脂肪细胞可能是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人类脂肪分布的性别差异可能与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作用相关.

    作者:赵文燕;董耀;仇树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126例

    雀斑以往多采用液氮冷冻、皮肤磨削术、多功能电离子及激光等方法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不可避免地遗留有色素沉着或瘢痕形成等不足.自2003年2月~2004年12月笔者应用强脉冲光子嫩肤仪治疗雀斑12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维芳;郑丽娜;樊彦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侧枝发芽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发芽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探讨端侧吻合后神经侧支发芽再生的机制.方法:SD大鼠共32只,建立胫腓神经端侧吻合模型,随机分为1周、2周、4周和8周组,切取吻合近端和远端神经纵切片标本,进行神经生长因子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进行反应强度的半定量分析.结果:端侧吻合后近端神经NGF表达未见显著增强,而在远端的表达则显著增强.结论:端侧吻合远侧端NGF在神经侧支发芽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旭东;蒙喜永;季正伦;何清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酸蚀时间对临床托槽粘结效果的影响

    目的:比较10s和60s酸蚀后临床托槽脱落率的差异,从而探讨正畸临床适宜的牙釉质酸蚀处理时间.方法:选择年龄为10~18岁的正畸患者30名,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按不同牙位分别进行两种时间的酸蚀.酸蚀后常规粘结托槽,每次复诊时分别记录两组托槽脱落数,连续记录6个月.结果:10s酸蚀组总脱落率为8.4%,60s酸蚀组总脱落率为3.2%,前牙托槽脱落数明显少于后牙,易脱落的托槽为第二前磨牙.结论:建议正畸临床上粘结前牙可使用10s的酸蚀时间.第二前磨牙及腭向错位侧切牙宜适当延长酸蚀时间.

    作者:罗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临床体会

    皮肤光化性老化表现为皱纹、淡黄或黄色的皮肤变色、毛细血管扩张、高色素和低色素斑以及日光性和皮脂溢出性角化病[1].笔者应用强脉冲光子技术治疗285例不同类型的面部光老化患者,临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正鹏;程燎原;严爱群;杨一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脉冲CO2激光与美容外科手术治疗睑黄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超脉冲CO2激光与美容外科手术治疗睑黄瘤的美容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美容外科手术和超脉冲CO2激光治疗106例(161个)睑黄瘤,其中手术治疗65例(98个),激光治疗41例(43个).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6~9个月,根据伤口愈合后的残存瘤体、瘢痕增生、色素异常三个指标进行评分比较.结果:美容手术组的复发率和瘢痕增生低于激光治疗组(均为P<0.05),而术后色素异常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及6~9个月的总满意率分别为:激光治疗组71.43%,65.22%;美容手术组90.82%,93.10%.激光治疗组与美容手术组的总满意率比较:3个月x2=8.9848,P<0.05;6~9个月x2=4.7519,P<0.05.同组病例在不同时期的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美容外科手术比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睑黄瘤更能使近期美容疗效达到佳的效果.

    作者:钟永军;殷国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Q开关755nm激光治愈后太田痣复发病例分析

    1 病例资料某女,年龄22岁,出生后即发现左侧下眼睑区域有直径约2cm大小片状黑褐色斑,10~15岁时,色斑逐渐增大且颜色加深.1997年8月患者来我院皮肤科激光美容中心就诊,体检发现:左侧上、下眼睑呈片状黑褐色斑,颧部、面颊部见黑褐色斑点,约米粒至黄豆大,境界清楚,皮损总面积约20cm2,眼睛巩膜、上腭、鼻粘膜未见色素斑(图1见中插11),诊断为左侧面部太田痣.

    作者:林孝华;邵笑红;杨毅;蔡剑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聚羟基丁酸酯复合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

    目的:探讨以聚羟基丁酸酯(PHB)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使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后接种于PHB支架上,植入兔下颌角骨缺损中,以单纯缺损、单纯植入材料、植入新鲜骨髓加材料作为对照.4、8、1 2、24周分别处死各组家兔2只,行大体标本、X线摄片、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新骨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24周大部分材料被骨性组织取代,修复骨缺损效率较对照组高.结论:PHB可以作为组织工程材料中的一种来修复骨缺损.

    作者:伍锦华;艾玉峰;刘丽萍;艾卫兵;杨清芳;董兆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及淋巴管瘤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平阳霉素8mg溶解在2ml生理盐水中,再加入2%利多卡因2ml及地塞米松1ml(5mg),对瘤体进行分点注射,每次3~5ml,间隔时间7~10天,直至瘤体完全或大部分消失为止.结果:本组36例患者,治愈28例(占77.7%),好转8例(占22.3%),无效0例,所有患者未出现过敏、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囊性淋巴管瘤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贾保军;陈发明;黄征难;邓玲玲;雷鸣;吕新海;刘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化妆品的皮肤不良反应--皮肤老化与化妆品系列讲座八

    随着生活中各类化妆品的广泛使用,化妆品导致的不良反应也有逐年增多趋势.化妆品不良反应不仅是涉及健康医疗的问题,同时也是与消费者及有关化妆品厂商的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有关化妆品安全性的问题已开始成为国内医界、商界、化妆品研制机构、政府及消费者的关注热点.

    作者:刘仲荣;杨慧兰;吴燕虹;罗晓艳;李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带蒂瘢痕皮回植在烧伤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带蒂瘢痕皮原位回植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的应用、适应证及其优缺点.方法:沿瘢痕纵轴在瘢痕内切口,手术刀锐性剥离,形成0.8~1.2mm厚的瘢痕皮,切除瘢痕皮下的瘢痕组织,将瘢痕皮原位回植,适当加压包扎.5~10天拆线,应用肤康霜或硅酮霜3~6个月.结果:本组28例(52处),其中27例(51处)瘢痕皮均Ⅰ期愈合,局部症状消失,外观满意.其中21例随访4个月~2年,瘢痕未复发,瘢痕皮质地柔软,色泽与正常皮肤颜色相近,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带蒂瘢痕皮原位回植,减少了供皮区副损伤及瘢痕,色泽与正常皮肤颜色相近,不失为烧伤后续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缺点是适应证相对较窄.

    作者:程天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太田痣180例

    自1999年6月~2003年9月,笔者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太田痣18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军;蒋婷;任军;蒋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病理性瘢痕中Langerhans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探讨Langerhans细胞与病理性瘢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法)观察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中S-100蛋白和CD1a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这三种组织中的Langerhans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对S-100蛋白和CD1a免疫反应阳性的Langerhans细胞较正常皮肤中明显增多.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电镜下表皮细胞层中Langerhans细胞核形多不规则,胞质中等电子密度,有较多线粒体和溶酶体,扁平囊泡较多.结论:Langerhans细胞在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明显增多,且功能活跃.

    作者:王少华;吕世军;王燕华;吕建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液供应与病理性瘢痕发生的关系

    在分析病理性瘢痕发生机制的诸多因素中,血管因素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是由于瘢痕组织血管生成过多、血供丰富支撑了瘢痕的过度增生,还是瘢痕组织中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诱发了病理性瘢痕的发展?

    作者:李荟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现代激光美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现代激光仪虽然依据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进行美容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治疗安全性高等优点.然而因病例选择不当和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各种术后并发症却时有发生;另外,在某些病种上如鲜红斑痣、黄褐斑等采用现代激光治疗疗效尚欠佳.减少激光治疗的副作用和提高疗效的对策包括:严格掌握激光治疗的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把握安全的治疗终点,术前、术后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等.

    作者:孙林潮;高天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颌后切口入路治疗髁突骨折

    目的:探讨髁突中、低位骨折开放复位手术入路.方法:采用颌后切口入路解剖复位、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结果:本组21例(23侧)经5~52个月随访,并发症发病率低,切口瘢痕不明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颌后切口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切口.

    作者:李东润;姜虎泉;李克义;牛怀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早期注气扩张法在颈部软组织扩张术中的应用

    颈部软组织扩张术,常用于修复颌面等邻近部位的瘢痕或组织缺损.通常采用早期注液的方法,使扩张器充分舒展.但该方法易导致扩张器下滑、卷曲、移位,影响扩张效果.我们应用早期注气扩张这种改良方法治疗患者9例,避免了上述弊端,效果满意.

    作者:胡太平;徐和平;李志刚;苏晓利;张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美容医学知名专家--系列报道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