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东;蒙喜永;季正伦;何清濂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平阳霉素8mg溶解在2ml生理盐水中,再加入2%利多卡因2ml及地塞米松1ml(5mg),对瘤体进行分点注射,每次3~5ml,间隔时间7~10天,直至瘤体完全或大部分消失为止.结果:本组36例患者,治愈28例(占77.7%),好转8例(占22.3%),无效0例,所有患者未出现过敏、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囊性淋巴管瘤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贾保军;陈发明;黄征难;邓玲玲;雷鸣;吕新海;刘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先天性上睑下垂依据患者提上睑肌的肌力或上睑遮盖角膜程度分轻、中、重三度.本组病人均为重度上睑下垂,我们采用单一重睑切口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54例,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石桂梅;许宏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IPL对面部色斑、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肤衰老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IPL-Queen皇后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色斑、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肤衰老108例.结果:IPL-Queen皇后光子嫩肤仪可以有效地去除面部色斑、毛细血管扩张,改善皮肤衰老状态,总有效率98%.结论:IPL治疗面部色斑、毛细血管扩张及改善皮肤衰老状态有效、安全,且能量、脉宽、脉冲、脉冲间隔的应用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王志刚;荣美玉;杨海江;熊立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皮肤光化性老化表现为皱纹、淡黄或黄色的皮肤变色、毛细血管扩张、高色素和低色素斑以及日光性和皮脂溢出性角化病[1].笔者应用强脉冲光子技术治疗285例不同类型的面部光老化患者,临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正鹏;程燎原;严爱群;杨一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头面部点圆状皮肤病变的方法.方法:将环钻套置于病变周边,垂直切透皮肤全层,将病变提起,在真皮下剪除病变组织、压迫止血后,创面涂满湿润烧伤膏,不缝合及包扎,依靠创缘的自然收缩愈合.结果:患者1100例,共计皮损3 000个.病变直径为2~5mm的1 700个皮损创面,术后7天全部愈合;直径为6~10mm的800个皮损,术后15天愈合730个(占91.3%),其余20天后愈合;直径为11~1 5mm的皮损500个,术后3周愈合380个(占76.0%),其余术后5周愈合.结论:环钻切除加湿润法治疗头面部直径在10mm以下的点圆状皮肤病变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轻微、并发症少、经济安全、效果良好的新方法,尤其适合于治疗眉、眼睑、内外眦、口唇、鼻翼、鼻唇沟等部位的皮肤病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龙文;张其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病例资料某女,年龄22岁,出生后即发现左侧下眼睑区域有直径约2cm大小片状黑褐色斑,10~15岁时,色斑逐渐增大且颜色加深.1997年8月患者来我院皮肤科激光美容中心就诊,体检发现:左侧上、下眼睑呈片状黑褐色斑,颧部、面颊部见黑褐色斑点,约米粒至黄豆大,境界清楚,皮损总面积约20cm2,眼睛巩膜、上腭、鼻粘膜未见色素斑(图1见中插11),诊断为左侧面部太田痣.
作者:林孝华;邵笑红;杨毅;蔡剑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在维持表皮的自我更新,保持皮肤正常的表皮结构与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2].目前,在已发现的干细胞中,研究较多以及较深入的还是表皮干细胞.本文对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作以综述.
作者:陈东来;庞晓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对西安地区汉族骨性Ⅱ类面型青年进行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将该年龄组的骨性Ⅱ类面型颅面部各器官之间的三维测量值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Farkas的颅面部软组织表面测量方法,对西安地区面部形态为凸面型的60名汉族青年进行54项测量,将测量结果与司新芹用同法测量的正常面型青年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值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抽样调查发现,西安地区西安籍骨性Ⅱ类面型青年相对正常面型青年在三维方向的特点是:上颌相对下颌前突,颏下点相对后缩(中面1/3弧>t-gn-t下面1/3弧,P<0.01);面下1/3较窄(下颌宽:骨性Ⅱ类面型<正常面型,P<0.01).结论:西安地区西安籍骨性Ⅱ类面型青年相对正常面型青年面部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作者:王菲;周洪;司新芹;任敏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超脉冲CO2激光与美容外科手术治疗睑黄瘤的美容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美容外科手术和超脉冲CO2激光治疗106例(161个)睑黄瘤,其中手术治疗65例(98个),激光治疗41例(43个).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6~9个月,根据伤口愈合后的残存瘤体、瘢痕增生、色素异常三个指标进行评分比较.结果:美容手术组的复发率和瘢痕增生低于激光治疗组(均为P<0.05),而术后色素异常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及6~9个月的总满意率分别为:激光治疗组71.43%,65.22%;美容手术组90.82%,93.10%.激光治疗组与美容手术组的总满意率比较:3个月x2=8.9848,P<0.05;6~9个月x2=4.7519,P<0.05.同组病例在不同时期的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美容外科手术比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睑黄瘤更能使近期美容疗效达到佳的效果.
作者:钟永军;殷国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Langerhans细胞与病理性瘢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法)观察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中S-100蛋白和CD1a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这三种组织中的Langerhans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对S-100蛋白和CD1a免疫反应阳性的Langerhans细胞较正常皮肤中明显增多.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电镜下表皮细胞层中Langerhans细胞核形多不规则,胞质中等电子密度,有较多线粒体和溶酶体,扁平囊泡较多.结论:Langerhans细胞在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明显增多,且功能活跃.
作者:王少华;吕世军;王燕华;吕建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鼻尖是鼻的突出部分,为引人注目,是鼻整形术中需注意的部位,同时也是难以解决的部位.软骨缝合法往往由于东方人软骨发育薄弱,难以取得足够的鼻尖抬高和鼻尖改形效果;自体软骨植入法由于要增加自体软骨供区的额外创伤,难以让国内的受术者接受[1].因此,需要根据东方人的鼻解剖特点和美学要求,探讨适合东方人的鼻尖整形术式,我们根据以前自己的一些实验研究情况,对东方人鼻尖畸形的原因进行了划分,并据此设计了不同的手术方法.笔者矫治了17例这类病人,近期效果尚可,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追踪.
作者:牛永敢;易成刚;黄晓元;钟克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现代激光仪虽然依据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进行美容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治疗安全性高等优点.然而因病例选择不当和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各种术后并发症却时有发生;另外,在某些病种上如鲜红斑痣、黄褐斑等采用现代激光治疗疗效尚欠佳.减少激光治疗的副作用和提高疗效的对策包括:严格掌握激光治疗的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把握安全的治疗终点,术前、术后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等.
作者:孙林潮;高天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颈部软组织扩张术,常用于修复颌面等邻近部位的瘢痕或组织缺损.通常采用早期注液的方法,使扩张器充分舒展.但该方法易导致扩张器下滑、卷曲、移位,影响扩张效果.我们应用早期注气扩张这种改良方法治疗患者9例,避免了上述弊端,效果满意.
作者:胡太平;徐和平;李志刚;苏晓利;张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PL)对面部色素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波长为560nm和640nm的IPL Qnautum SR光子嫩肤仪治疗128例面部色素性病变患者,治疗4~6次,每次时间间隔为2~5周,每位患者对比拍照、记录参数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128例患者中各种病变的显效率分别为:雀斑65.9%(56/85),痤疮后色素沉着斑66.7%(12/18),老年斑71.4%(10/14),咖啡斑40%(2/5),黄褐斑效果不明显.结论:IPL对雀斑、痤疮后色素沉着斑、老年斑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沈华;沈尊理;王永春;黄一雄;贾万新;黄燮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人体内构建软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第二代人肋软骨细胞,以细胞浓度50×106/ml与30%Pluronic-F127混匀,注入人耳后皮下或耳屏部位,3~6个月后在二期手术时部分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电镜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新生软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在3~6个月的随访中,观察到注射于耳后皮下的患者皮下有明显隆起,组织学检测显示有软骨陷窝和同源软骨细胞现象为成熟软骨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有特异性的Ⅱ型胶原分泌.结论:采用体外培养的第二代人肋软骨细胞和Pluronic在人体内可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证实了组织工程技术在人体内构建软骨组织的可行性.
作者:张艳;柴岗;刘伟;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索一种既能使埋藏缝线法重睑成形术疗效持久,又尽可能简化手术操作的术式.方法:采用改良埋藏缝线法实施重睑成形术1 225例.结果:术后随访2~14年,一次手术达到满意1 204例(98%).结论:此手术方法能使手术后重睑接近自然重睑的形态.
作者:关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自2003年3月~2004年3月共收治颧弓肥大要求整形的病人29例,其中口内入路颧弓整形10例,冠状入路颧弓整形19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特报道如下.
作者:王磊;李超;张兆伟;刘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发芽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探讨端侧吻合后神经侧支发芽再生的机制.方法:SD大鼠共32只,建立胫腓神经端侧吻合模型,随机分为1周、2周、4周和8周组,切取吻合近端和远端神经纵切片标本,进行神经生长因子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进行反应强度的半定量分析.结果:端侧吻合后近端神经NGF表达未见显著增强,而在远端的表达则显著增强.结论:端侧吻合远侧端NGF在神经侧支发芽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旭东;蒙喜永;季正伦;何清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三苯氧胺(Tamoxifen,TAM)又名他莫昔芬,是非甾体激素拮抗剂,雌激素受体竞争性抑制剂.1971年由Cole先报道其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此后临床证实在治疗晚期复发性乳腺癌、乳腺增生症、卵巢癌、宫体癌等方面均有良好的疗效.近年来,随着对该药物药理作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又发现其具有多项临床治疗作用,其中抗纤维化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京玉;仇树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蓝色LED光源在治疗轻、中度炎性痤疮中的疗效.方法:用415nm蓝色LED光源治疗轻、中度炎性痤疮105例,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4、8周丘疹和脓疱(炎性损害)的数目变化,进行评估并统计结果.结果:使用415nm蓝色LED光源可以明显降低痤疮的炎性损害,且在治疗结束后炎性损害仍可继续减少.结论:应用415nm蓝色LED光源是治疗轻、中度炎性痤疮的良好方法.
作者:胡雪慧;孙林潮;赵荣;李承新;张海龙;高天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