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钻切除加湿润法在治疗头面部点圆状皮肤病变中的研究应用

陈龙文;张其波

关键词:环钻切除, 点圆状皮肤病变, 湿润疗法, 头面部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头面部点圆状皮肤病变的方法.方法:将环钻套置于病变周边,垂直切透皮肤全层,将病变提起,在真皮下剪除病变组织、压迫止血后,创面涂满湿润烧伤膏,不缝合及包扎,依靠创缘的自然收缩愈合.结果:患者1100例,共计皮损3 000个.病变直径为2~5mm的1 700个皮损创面,术后7天全部愈合;直径为6~10mm的800个皮损,术后15天愈合730个(占91.3%),其余20天后愈合;直径为11~1 5mm的皮损500个,术后3周愈合380个(占76.0%),其余术后5周愈合.结论:环钻切除加湿润法治疗头面部直径在10mm以下的点圆状皮肤病变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轻微、并发症少、经济安全、效果良好的新方法,尤其适合于治疗眉、眼睑、内外眦、口唇、鼻翼、鼻唇沟等部位的皮肤病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化妆品的皮肤不良反应--皮肤老化与化妆品系列讲座八

    随着生活中各类化妆品的广泛使用,化妆品导致的不良反应也有逐年增多趋势.化妆品不良反应不仅是涉及健康医疗的问题,同时也是与消费者及有关化妆品厂商的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有关化妆品安全性的问题已开始成为国内医界、商界、化妆品研制机构、政府及消费者的关注热点.

    作者:刘仲荣;杨慧兰;吴燕虹;罗晓艳;李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两种入路颧弓整形的治疗体会

    我院自2003年3月~2004年3月共收治颧弓肥大要求整形的病人29例,其中口内入路颧弓整形10例,冠状入路颧弓整形19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特报道如下.

    作者:王磊;李超;张兆伟;刘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角蛋白酶研究进展

    皮肤真菌与角蛋白有着特殊的亲合关系,往往侵犯皮肤的角质层、甲、毛发等部位.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发现许多微生物能分泌一类具有角蛋白水解活性的酶,称为角蛋白酶,并进行了有关研究,但进展缓慢.近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角蛋白酶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本文就角蛋白酶的生物学特征、研究进展及其在皮肤科和美容领域的可能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赵小东;卢涛;刘玉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Q开关755nm激光治愈后太田痣复发病例分析

    1 病例资料某女,年龄22岁,出生后即发现左侧下眼睑区域有直径约2cm大小片状黑褐色斑,10~15岁时,色斑逐渐增大且颜色加深.1997年8月患者来我院皮肤科激光美容中心就诊,体检发现:左侧上、下眼睑呈片状黑褐色斑,颧部、面颊部见黑褐色斑点,约米粒至黄豆大,境界清楚,皮损总面积约20cm2,眼睛巩膜、上腭、鼻粘膜未见色素斑(图1见中插11),诊断为左侧面部太田痣.

    作者:林孝华;邵笑红;杨毅;蔡剑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临床体会

    皮肤光化性老化表现为皱纹、淡黄或黄色的皮肤变色、毛细血管扩张、高色素和低色素斑以及日光性和皮脂溢出性角化病[1].笔者应用强脉冲光子技术治疗285例不同类型的面部光老化患者,临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正鹏;程燎原;严爱群;杨一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眼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眼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的病理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按照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设计手术切口.将脱垂的泪腺复位于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然后酌情去除上睑松弛皮肤和部分眼轮匝肌,以及疝出之眶隔脂肪,并形成满意的重睑形态.另取上睑组织作组织学检查.结果:自2001~2004年,共治疗15例(30只眼),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重睑形态满意.2例(3眼)残留部分泪腺脱垂.组织学检查显示病变区皮下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弹力纤维断裂崩解.结论:眼睑松弛症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关,治疗重点是通过手术泪腺复位和行重睑成形术改善眼睑形态.

    作者:李薇薇;王玉荣;孙家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美容医学知名专家--系列报道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两瓣后推加咽后瓣成形术修复腭裂80例临床回顾分析

    目的:观察两瓣后推+咽后瓣成形术修复腭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腭裂患者行两瓣后推+咽后瓣成形术,术后观察腭咽闭合情况,并进行语音机能评定.结果:本组腭裂修复术后,患侧软腭的长度较术前明显延长,平均延长16.7mm士3.5mm(P<0.01),术后语音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两瓣后推+咽后瓣成形术是一种有效地腭裂修复手术方式.

    作者:王传家;李宇;李国强;许宏权;纪影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在维持表皮的自我更新,保持皮肤正常的表皮结构与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2].目前,在已发现的干细胞中,研究较多以及较深入的还是表皮干细胞.本文对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作以综述.

    作者:陈东来;庞晓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皮肤颜色和部位、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采用无创性皮肤颜色测量技术,研究汉族人肤色特征与部位、年龄及性别的关系.方法:用分光测色仪CM-2600d测量200名健康自愿者额部、颊部、侧胸、前臂伸侧、前臂屈侧及手背皮肤颜色.结果:所测部位间皮肤颜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额部、颊部、前臂屈侧、手背L*值随年龄增加而降低,颊部a*值和b*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大.男性L*值小于女性(P<0.05),a*值大于女性(P<0.05).颊部、侧胸、前臂屈侧,男性b*值大于女性(P<0.05).结论:无创性皮肤颜色测量能比较准确、客观地反映汉族人不同部位、年龄、性别的肤色变化规律.

    作者:李艳;李利;蒋小月;李咏;邓次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正畸修复前患病原因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及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逐渐提高,作为颜面美观之一的牙齿更是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修复与正畸是关系到牙齿美容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有些情况下二者必须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满意的牙齿美容效果.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38例修复前正畸患者的患病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李玉如;徐芸;张晓;宋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应用光子痤疮治疗仪治疗31例面部寻常型痤疮患者,病情Ⅱ~Ⅲ级(炎性和非炎性皮损总数分别为31~50个和51~100个),治疗波长415nm,每周2次,治疗4~6周,观察记录临床反应,每周拍摄皮损图像.结果:31例患者总有效率61%,皮脂溢出减少率55.7%.治疗期间,未发现刺激、皮炎等不良反应.结论:强脉冲光(415nm)照射治疗痤疮疗效较好,疗程较短,治疗过程安全,可以作为治疗Ⅱ~Ⅲ级炎性痤疮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不能耐受内服或外用药物治疗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薛筑云;骆丹;陈斌;吴迪;时素英;曹筱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黑色素细胞痣的整形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多种整形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皮肤黑色素细胞痣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痣的部位及大小,分别采用直接切除缝合法、切削术、植皮术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切除106例患者的144处皮损.结果:切削法术后外观基本接近正常,其余噜141个黑色素细胞痣终全部切除,痣面积小为2.0mm×2.5mm,大为200mm×350mm.通过1~5年随访,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整形外科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皮肤黑色素细胞痣较为实用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于丽;王佳琦;栾杰;张志宏;杨宇;赵莉;胡守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五瓣成形结合游离植皮术治疗腋窝蹼状瘢痕挛缩畸形

    目的:应用五瓣成形,配合游离植皮术治疗腋窝蹼状瘢痕挛缩畸形.方法:根据五瓣成形术原理将蹼状瘢痕切开形成五个组织瓣,使其中三瓣位于正常皮肤较多一侧,在充分松解深层挛缩组织后,相互调换皮瓣位置,延长瘢痕纵轴长度,修复腋部创面;尚有的创面游离植皮修复.结果:20例术后皮瓣、皮片均成活良好,腋部形态好.结论:五瓣成形配合游离植皮术治疗腋窝蹼状瘢痕挛缩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朝阳;朱世泽;吴文艺;陈志量;刘祖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异丙酚麻醉下无痛共振脂肪抽吸

    目的:探讨无痛下高效快速的脂肪抽吸技术.方法:从2001年5月开始引进瑞士VAUS0N共振脂肪抽吸系统,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对680例患者行不同部位的脂肪抽吸.结果:共振吸脂量大,吸脂部位平整,手术时间短,平均45min,患者术后即可清醒,恢复快.经6个月的随访,638例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无痛脂肪抽吸技术是安全高效、创伤小、恢复快的脂肪抽吸新技术.

    作者:周茂华;姚飞;王吉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环钻切除加湿润法在治疗头面部点圆状皮肤病变中的研究应用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头面部点圆状皮肤病变的方法.方法:将环钻套置于病变周边,垂直切透皮肤全层,将病变提起,在真皮下剪除病变组织、压迫止血后,创面涂满湿润烧伤膏,不缝合及包扎,依靠创缘的自然收缩愈合.结果:患者1100例,共计皮损3 000个.病变直径为2~5mm的1 700个皮损创面,术后7天全部愈合;直径为6~10mm的800个皮损,术后15天愈合730个(占91.3%),其余20天后愈合;直径为11~1 5mm的皮损500个,术后3周愈合380个(占76.0%),其余术后5周愈合.结论:环钻切除加湿润法治疗头面部直径在10mm以下的点圆状皮肤病变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轻微、并发症少、经济安全、效果良好的新方法,尤其适合于治疗眉、眼睑、内外眦、口唇、鼻翼、鼻唇沟等部位的皮肤病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龙文;张其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乳晕微创切口分块切除乳腺治疗男性乳房肥大

    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针对临床上逐年增加的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在非手术治疗无效而选择手术治疗的方案上,以整形外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挑战传统意义上的手术切口,将美容与治病相统一,应用乳晕小切口微创技术分块切除乳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小风;赵达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提上睑肌与额肌相吻合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目前有关治疗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很多,各种悬吊法各有差异,手术效果不佳或复发时有发生.笔者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提上睑肌与额肌直接吻合的方法治疗重度上睑下垂16例(18眼),效果明显.

    作者:张传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度先天性鼻上唇正中裂伴副鼻畸形修复一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0岁.自出生后即发现鼻畸形,因家庭条件所限,一直未治,家族中无遗传病史.专科检查:头部发育正常,双眶距略宽,鼻背宽大,鼻下部正中可见一纵行凹陷,致使鼻头缺如,双鼻孔分开约2cm(图1,见中插9).鼻背正中处可见一直径为3mm、深约1cm的圆形凹陷,内有黑色毛发,同鼻腔不交通.呼吸通畅,X线片示各鼻窦发育良好.人中沟较宽,约15mm,唇珠正中凹陷,深约2mm.入院后诊断:先天性鼻上唇正中裂伴副鼻畸形.

    作者:李琳;赵辑;孟祥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茶多酚单体和黄芩苷对紫外线辐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活性成分茶多酚单体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黄芩苷对紫外线辐射损伤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增殖活性及产生IL-6、TNF-α的影响,探讨其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0mJ/cm2、60mJ/cm2、90mJ/cm2剂量UVB照射体外培养的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以中药单体EGCG和黄芩苷进行干预处理,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受损程度,以甲唑盐比色试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TNF-α、IL-6分泌量.结果:UVB照射引起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态受损,其损伤程度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增殖活性下降28%-44%,其下降程度与照射剂量成正相关(P<0.05),UVB照射后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加入中药单体处理后细胞活性有不同程度恢复(4%~22%),IL-6、TNF-α分泌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GCG、黄芩苷具有光保护性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分泌可能是其减轻紫外线辐射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明亚玲;骆丹;徐晶;吉玺;朱洁;林向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