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PL治疗面部色斑、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肤衰老108例

王志刚;荣美玉;杨海江;熊立红

关键词:IPL, 色斑, 毛细血管扩张,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IPL对面部色斑、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肤衰老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IPL-Queen皇后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色斑、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肤衰老108例.结果:IPL-Queen皇后光子嫩肤仪可以有效地去除面部色斑、毛细血管扩张,改善皮肤衰老状态,总有效率98%.结论:IPL治疗面部色斑、毛细血管扩张及改善皮肤衰老状态有效、安全,且能量、脉宽、脉冲、脉冲间隔的应用影响治疗效果.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正畸修复前患病原因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及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逐渐提高,作为颜面美观之一的牙齿更是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修复与正畸是关系到牙齿美容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有些情况下二者必须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满意的牙齿美容效果.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38例修复前正畸患者的患病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李玉如;徐芸;张晓;宋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黑色素细胞痣的整形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多种整形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皮肤黑色素细胞痣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痣的部位及大小,分别采用直接切除缝合法、切削术、植皮术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切除106例患者的144处皮损.结果:切削法术后外观基本接近正常,其余噜141个黑色素细胞痣终全部切除,痣面积小为2.0mm×2.5mm,大为200mm×350mm.通过1~5年随访,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整形外科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皮肤黑色素细胞痣较为实用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于丽;王佳琦;栾杰;张志宏;杨宇;赵莉;胡守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侧枝发芽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发芽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探讨端侧吻合后神经侧支发芽再生的机制.方法:SD大鼠共32只,建立胫腓神经端侧吻合模型,随机分为1周、2周、4周和8周组,切取吻合近端和远端神经纵切片标本,进行神经生长因子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进行反应强度的半定量分析.结果:端侧吻合后近端神经NGF表达未见显著增强,而在远端的表达则显著增强.结论:端侧吻合远侧端NGF在神经侧支发芽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旭东;蒙喜永;季正伦;何清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126例

    雀斑以往多采用液氮冷冻、皮肤磨削术、多功能电离子及激光等方法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不可避免地遗留有色素沉着或瘢痕形成等不足.自2003年2月~2004年12月笔者应用强脉冲光子嫩肤仪治疗雀斑12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维芳;郑丽娜;樊彦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病理性瘢痕中Langerhans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探讨Langerhans细胞与病理性瘢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法)观察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中S-100蛋白和CD1a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这三种组织中的Langerhans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对S-100蛋白和CD1a免疫反应阳性的Langerhans细胞较正常皮肤中明显增多.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电镜下表皮细胞层中Langerhans细胞核形多不规则,胞质中等电子密度,有较多线粒体和溶酶体,扁平囊泡较多.结论:Langerhans细胞在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明显增多,且功能活跃.

    作者:王少华;吕世军;王燕华;吕建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皮下乳腺切除同时行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

    目的:探讨皮下乳腺切除后同时行乳房美容手术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共为7例(1 3只乳房)患者按常规行皮下乳腺切除术,酌情应用内窥镜辅助,于胸大肌下植入乳房假体,行乳房重建手术.结果:所有患者伤口Ⅰ期愈合,术后外观良好,医患双方均感满意.结论:对某些患有乳腺疾病需行皮下乳腺切除手术的患者,同时行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具有操作方便,效果明显,痛苦小等诸多优点,值得推荐.但皮下乳腺切除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何俭;陆肖玮;丁云;毛锦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乳晕微创切口分块切除乳腺治疗男性乳房肥大

    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针对临床上逐年增加的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在非手术治疗无效而选择手术治疗的方案上,以整形外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挑战传统意义上的手术切口,将美容与治病相统一,应用乳晕小切口微创技术分块切除乳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小风;赵达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度先天性鼻上唇正中裂伴副鼻畸形修复一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0岁.自出生后即发现鼻畸形,因家庭条件所限,一直未治,家族中无遗传病史.专科检查:头部发育正常,双眶距略宽,鼻背宽大,鼻下部正中可见一纵行凹陷,致使鼻头缺如,双鼻孔分开约2cm(图1,见中插9).鼻背正中处可见一直径为3mm、深约1cm的圆形凹陷,内有黑色毛发,同鼻腔不交通.呼吸通畅,X线片示各鼻窦发育良好.人中沟较宽,约15mm,唇珠正中凹陷,深约2mm.入院后诊断:先天性鼻上唇正中裂伴副鼻畸形.

    作者:李琳;赵辑;孟祥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体会

    先天性上睑下垂依据患者提上睑肌的肌力或上睑遮盖角膜程度分轻、中、重三度.本组病人均为重度上睑下垂,我们采用单一重睑切口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54例,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石桂梅;许宏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美容医学知名专家--系列报道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液供应与病理性瘢痕发生的关系

    在分析病理性瘢痕发生机制的诸多因素中,血管因素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是由于瘢痕组织血管生成过多、血供丰富支撑了瘢痕的过度增生,还是瘢痕组织中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诱发了病理性瘢痕的发展?

    作者:李荟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门诊美容外科手术应用咪达唑仑或异丙酚辅助局麻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门诊美容外科手术使用咪达唑仑或异丙酚辅助局麻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 2月门诊美容手术病人使用咪达唑仑或异丙酚辅助局麻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用Ramsay评分评估镇静分级,同时监测HR、SPO2、SBP、DBP、MBP、顺行性遗忘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用药后均很快入睡(P>0.05),用药后5min、1 0min、1 5min监测HR、SPO2、SBP、DBP、MBP稍有波动,但在正常范围,少数病人术后出现轻微恶心,咪达唑仑组顺行性遗忘率(85.7%)明显高于异丙酚组(42.2%)(P<0.05).结论:门诊美容外科手术使用小剂量咪达唑仑或异丙酚安全有效,与异丙酚相比,咪达唑仑具有良好的顺行性遗忘作用.

    作者:张文安;李文;王文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鼻尖畸形的分类与整形体会

    鼻尖是鼻的突出部分,为引人注目,是鼻整形术中需注意的部位,同时也是难以解决的部位.软骨缝合法往往由于东方人软骨发育薄弱,难以取得足够的鼻尖抬高和鼻尖改形效果;自体软骨植入法由于要增加自体软骨供区的额外创伤,难以让国内的受术者接受[1].因此,需要根据东方人的鼻解剖特点和美学要求,探讨适合东方人的鼻尖整形术式,我们根据以前自己的一些实验研究情况,对东方人鼻尖畸形的原因进行了划分,并据此设计了不同的手术方法.笔者矫治了17例这类病人,近期效果尚可,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追踪.

    作者:牛永敢;易成刚;黄晓元;钟克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撕脱头皮的处理及再利用

    头皮撕脱伤临床上较为常见,撕脱头皮可根据与头部是否相连分为全部撕脱与部分撕脱.笔者自1994~2004年利用撕脱头皮进行创面修复37例.报道如下.

    作者:翟晓梅;刘林嶓;秦垦;王喜梅;张建文;陈旻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及淋巴管瘤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平阳霉素8mg溶解在2ml生理盐水中,再加入2%利多卡因2ml及地塞米松1ml(5mg),对瘤体进行分点注射,每次3~5ml,间隔时间7~10天,直至瘤体完全或大部分消失为止.结果:本组36例患者,治愈28例(占77.7%),好转8例(占22.3%),无效0例,所有患者未出现过敏、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囊性淋巴管瘤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贾保军;陈发明;黄征难;邓玲玲;雷鸣;吕新海;刘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面中部及鼻唇沟的应用解剖

    近年来人们对自己的形象美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中年人甚至是年轻人都开始注意脸上的皱纹了,因此国内对除皱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鼻唇沟的去皱一直是美容界的一个难题,本文就此将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做以综述.

    作者:李灵敏;朱星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提上睑肌缩短术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处理

    上睑下垂为眼科常见病,由于眼球不能完全暴露,导致睁眼困难而影响美观.提上睑肌缩短术是治疗先天、后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主要术式之一,而手术成功率常因并发症的发生而降低.因此,通过分析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总结213例(256眼)提上睑肌缩短术的经验,分析影响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报道如下.

    作者:时亚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改良埋藏缝线法重睑成形术1225例

    目的:探索一种既能使埋藏缝线法重睑成形术疗效持久,又尽可能简化手术操作的术式.方法:采用改良埋藏缝线法实施重睑成形术1 225例.结果:术后随访2~14年,一次手术达到满意1 204例(98%).结论:此手术方法能使手术后重睑接近自然重睑的形态.

    作者:关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临床体会

    皮肤光化性老化表现为皱纹、淡黄或黄色的皮肤变色、毛细血管扩张、高色素和低色素斑以及日光性和皮脂溢出性角化病[1].笔者应用强脉冲光子技术治疗285例不同类型的面部光老化患者,临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正鹏;程燎原;严爱群;杨一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的临床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人体内构建软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第二代人肋软骨细胞,以细胞浓度50×106/ml与30%Pluronic-F127混匀,注入人耳后皮下或耳屏部位,3~6个月后在二期手术时部分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电镜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新生软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在3~6个月的随访中,观察到注射于耳后皮下的患者皮下有明显隆起,组织学检测显示有软骨陷窝和同源软骨细胞现象为成熟软骨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有特异性的Ⅱ型胶原分泌.结论:采用体外培养的第二代人肋软骨细胞和Pluronic在人体内可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证实了组织工程技术在人体内构建软骨组织的可行性.

    作者:张艳;柴岗;刘伟;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