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炜华;温海;刘晓刚;李玉莉
目的:探讨无痛下高效快速的脂肪抽吸技术.方法:从2001年5月开始引进瑞士VAUS0N共振脂肪抽吸系统,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对680例患者行不同部位的脂肪抽吸.结果:共振吸脂量大,吸脂部位平整,手术时间短,平均45min,患者术后即可清醒,恢复快.经6个月的随访,638例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无痛脂肪抽吸技术是安全高效、创伤小、恢复快的脂肪抽吸新技术.
作者:周茂华;姚飞;王吉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平阳霉素8mg溶解在2ml生理盐水中,再加入2%利多卡因2ml及地塞米松1ml(5mg),对瘤体进行分点注射,每次3~5ml,间隔时间7~10天,直至瘤体完全或大部分消失为止.结果:本组36例患者,治愈28例(占77.7%),好转8例(占22.3%),无效0例,所有患者未出现过敏、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囊性淋巴管瘤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贾保军;陈发明;黄征难;邓玲玲;雷鸣;吕新海;刘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种整形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皮肤黑色素细胞痣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痣的部位及大小,分别采用直接切除缝合法、切削术、植皮术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切除106例患者的144处皮损.结果:切削法术后外观基本接近正常,其余噜141个黑色素细胞痣终全部切除,痣面积小为2.0mm×2.5mm,大为200mm×350mm.通过1~5年随访,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整形外科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皮肤黑色素细胞痣较为实用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于丽;王佳琦;栾杰;张志宏;杨宇;赵莉;胡守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人体内构建软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第二代人肋软骨细胞,以细胞浓度50×106/ml与30%Pluronic-F127混匀,注入人耳后皮下或耳屏部位,3~6个月后在二期手术时部分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电镜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新生软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在3~6个月的随访中,观察到注射于耳后皮下的患者皮下有明显隆起,组织学检测显示有软骨陷窝和同源软骨细胞现象为成熟软骨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有特异性的Ⅱ型胶原分泌.结论:采用体外培养的第二代人肋软骨细胞和Pluronic在人体内可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证实了组织工程技术在人体内构建软骨组织的可行性.
作者:张艳;柴岗;刘伟;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自2002年1月-2004年1月,笔者采用负压吸疱法联合CO2激光行自体表皮移植治疗不平坦部位白癜风48例,移植表皮314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春玉;金哲虎;王鹏;翟静波;崔艾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药活性成分茶多酚单体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黄芩苷对紫外线辐射损伤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增殖活性及产生IL-6、TNF-α的影响,探讨其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0mJ/cm2、60mJ/cm2、90mJ/cm2剂量UVB照射体外培养的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以中药单体EGCG和黄芩苷进行干预处理,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受损程度,以甲唑盐比色试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TNF-α、IL-6分泌量.结果:UVB照射引起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态受损,其损伤程度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增殖活性下降28%-44%,其下降程度与照射剂量成正相关(P<0.05),UVB照射后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加入中药单体处理后细胞活性有不同程度恢复(4%~22%),IL-6、TNF-α分泌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GCG、黄芩苷具有光保护性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分泌可能是其减轻紫外线辐射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明亚玲;骆丹;徐晶;吉玺;朱洁;林向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在维持表皮的自我更新,保持皮肤正常的表皮结构与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2].目前,在已发现的干细胞中,研究较多以及较深入的还是表皮干细胞.本文对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作以综述.
作者:陈东来;庞晓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前隆乳术后负压引流装置主要有:一次性负压引流器、一次性负压引流球等,但体积较大携带不便,价格也相对较贵,影响临床的使用率,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自行研制了一种携带方便、材料易得、价格便宜的负压引流器,经35例(70侧)乳房硅胶假体乳晕切口胸大肌下隆乳术后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钟盛全;虞守辉;颜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10s和60s酸蚀后临床托槽脱落率的差异,从而探讨正畸临床适宜的牙釉质酸蚀处理时间.方法:选择年龄为10~18岁的正畸患者30名,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按不同牙位分别进行两种时间的酸蚀.酸蚀后常规粘结托槽,每次复诊时分别记录两组托槽脱落数,连续记录6个月.结果:10s酸蚀组总脱落率为8.4%,60s酸蚀组总脱落率为3.2%,前牙托槽脱落数明显少于后牙,易脱落的托槽为第二前磨牙.结论:建议正畸临床上粘结前牙可使用10s的酸蚀时间.第二前磨牙及腭向错位侧切牙宜适当延长酸蚀时间.
作者:罗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皮肤真菌与角蛋白有着特殊的亲合关系,往往侵犯皮肤的角质层、甲、毛发等部位.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发现许多微生物能分泌一类具有角蛋白水解活性的酶,称为角蛋白酶,并进行了有关研究,但进展缓慢.近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角蛋白酶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本文就角蛋白酶的生物学特征、研究进展及其在皮肤科和美容领域的可能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赵小东;卢涛;刘玉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黑皮素-1受体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Ma sson-Fontana stain方法检测人体自体中厚移植皮片与原供区及受区周围自体正常对照皮肤中黑皮素-1受体mRNA的表达及表皮中黑色素的含量,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黑皮素-1受体在自体中厚移植皮片中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自身正常对照皮肤,其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自体中厚移植皮片表皮中黑色素含量较自身正常对照皮肤表皮中的黑色素含量亦明显增多,其含量的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表皮中黑色素的含量与黑皮素-1受体的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黑皮素-1受体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作者:薛春雨;邢新;李蠡;李军辉;蒋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生活中各类化妆品的广泛使用,化妆品导致的不良反应也有逐年增多趋势.化妆品不良反应不仅是涉及健康医疗的问题,同时也是与消费者及有关化妆品厂商的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有关化妆品安全性的问题已开始成为国内医界、商界、化妆品研制机构、政府及消费者的关注热点.
作者:刘仲荣;杨慧兰;吴燕虹;罗晓艳;李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生活水平及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逐渐提高,作为颜面美观之一的牙齿更是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修复与正畸是关系到牙齿美容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有些情况下二者必须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满意的牙齿美容效果.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38例修复前正畸患者的患病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李玉如;徐芸;张晓;宋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综合评价热压膜透明联冠保持器的临床应用特点及疗效.方法:将通过固定矫治技术完成矫治后的各类错(牙合)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用热压膜透明联冠保持器,对照组用改良式Hawley's保持器,观察时间6个月.观察指标:①对保持器的主观认同感;②保持疗效;③因保持器本身问题的复诊率;④技工室、临床操作时间、操作工序比较.结果:①主观认同感方面无论是对美观、发音的影响,还是戴用舒适度、保持器固位情况、及取戴难易程度方面,二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②临床、技工室制作所需时间,二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③因保持器本身问题的复诊率及保持疗效方面,二者虽有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热压膜透明联冠保持器较改良式Hawley's保持器无论在患者认同感,还是临床、技工室操作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越性,且保持疗效确切,适宜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周嫣;方志欣;黄敏方;陈世稳;成荣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头皮撕脱伤临床上较为常见,撕脱头皮可根据与头部是否相连分为全部撕脱与部分撕脱.笔者自1994~2004年利用撕脱头皮进行创面修复37例.报道如下.
作者:翟晓梅;刘林嶓;秦垦;王喜梅;张建文;陈旻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针对临床上逐年增加的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在非手术治疗无效而选择手术治疗的方案上,以整形外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挑战传统意义上的手术切口,将美容与治病相统一,应用乳晕小切口微创技术分块切除乳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小风;赵达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种既能治疗上睑皮肤松弛又能还原重睑形态且切口隐蔽、术后恢复时间短的新方法.方法:沿设计画线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层,切除全层皮肤及皮下脂肪,充分止血,沿眼轮匝肌上方向下剥离,使切口张力减低且调整好眼形,用3-0丝线皮内间断缝合.眉头、眉峰、眉尾各用6-0丝线间断缝合.创口涂红霉素软膏,术区加压包扎24h,术后7~8天间断拆线.结果:临床手术30例,均为女性,年龄37~56岁,术后随访6个月~2年效果均满意.结论:眉缘切口治疗上睑皮肤松弛同重睑切口相比有以下特点:切口隐蔽,眼睑部无任何痕迹;术后反应轻,恢复期仅5~7天,易被患者接受;同时还可以矫治眉下垂,改善鱼尾纹及额纹.
作者:王玲;史颂民;汤张洪;俞蓉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2000年1月~2004年12月中治疗中老年人上睑松垂的临床经验.方法:对年龄在40~81岁的中老年上睑松垂者,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切口行矫治术,即重睑切口、眉上切口、眉下切口.结果:本组791例,402例随访3个月~3年,随访结果表明,术后上睑松垂改善明显.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针对性的矫治上睑松垂和鱼尾纹,美容效果良好.
作者:李芸;钟文慧;牛克辉;勾庆芬;陈芳;杨喆;田霞;姚翠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超脉冲CO2激光与美容外科手术治疗睑黄瘤的美容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美容外科手术和超脉冲CO2激光治疗106例(161个)睑黄瘤,其中手术治疗65例(98个),激光治疗41例(43个).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6~9个月,根据伤口愈合后的残存瘤体、瘢痕增生、色素异常三个指标进行评分比较.结果:美容手术组的复发率和瘢痕增生低于激光治疗组(均为P<0.05),而术后色素异常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及6~9个月的总满意率分别为:激光治疗组71.43%,65.22%;美容手术组90.82%,93.10%.激光治疗组与美容手术组的总满意率比较:3个月x2=8.9848,P<0.05;6~9个月x2=4.7519,P<0.05.同组病例在不同时期的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美容外科手术比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睑黄瘤更能使近期美容疗效达到佳的效果.
作者:钟永军;殷国前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