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乐栋;曾抗;刁友涛;周再高;贺凤姣;江丽芬
目的:探索修复过宽腭裂的手术方法,以达到良好的腭咽闭合效果.方法:应用双侧颊粘膜肌瓣对过宽腭裂进行修复手术.结果:应用该手术方法修复12例过宽腭裂患者,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有以下优点:①手术不剥离硬腭区粘骨膜,对上颌骨的损伤很小;②采用两块带蒂颊粘膜肌瓣重建了腭帆提肌功能,促使异位的提肌悬吊再形成;③血运良好的颊粘膜肌瓣插入于软硬腭交界处,能使软腭充分后退,实现腭咽闭合,而且可有效地防止瘘孔的发生.
作者:魏远坚;胡顺广;林楚红;廖贵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一种实用、简便的矫正乳头内陷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新月形乳晕瓣行组织移植充填于空虚的乳头下方,术后采用自制外固定架持续牵引乳头1~3月.结果:1996年1月至2003年11月应用此方法矫正62例82只内陷乳头,术后随访6~36月,除2只乳头有部分回缩外,矫正的乳头均挺拔,瘢痕不明显,感觉正常,6例妊娠分娩哺乳正常.结论:采用新月形瓣充填加自制外固定架持续牵引矫正乳头内陷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者:刘长山;金钟奎;谢德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一种效果持久地矫治重度乳头内陷的方法,以降低重度乳头内陷的复发率.方法:通过直视下充分松解乳头下周围的纤维并切断短缩的乳头纤维组织,而后用乳腺组织瓣支撑以使乳头丰满的双重作用达到矫治重度乳头内陷的效果.结果:2001年1月至2 004年4月采用此方法共治疗8例重度乳头内陷的患者,效果满意,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无乳头血运障碍发生.远期随访乳头的感觉及勃起功能正常,乳房外形满意,无明显瘢痕.结论:该手术方法矫正重度乳头内陷效果确切,简单易行,大大降低了重度乳头内陷的复发率.
作者:邓慧;程宁新;王原路;苏芳;何祯平;钟鸣;丁小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拜读贵刊2004年6月第13卷第3期<应用自体免疫疗法治疗顽固性扁平疣>一文后,结合本人应用此术式的经验,笔者认为该文中所述的治疗方法存在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现提出与作者商榷:
作者:陈立;刘朝华;张冀满;曹莉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迷人的笑容在日常生活、社交、工作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一口整齐美白的牙齿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可以使自己更充满自信.而变色牙严重地影响了牙齿的美观,改善变色牙已经成为爱美人士一项非常渴望的美容要求.变色牙的成因是由于外在的着色和牙齿的发育或者一些系统性的问题导致的.例如:咖啡、茶、可乐、红酒以及吸烟等都可以导致外在的着色,大多数外源性着色都能通过刷牙、洗牙去除.而内源性着色则是因为色素进入了牙齿结构,如胎儿期因服用四环素类药物产生的牙齿变色、牙髓坏死导致的变色、老龄性变色、外伤性变色等.一般来说,内源性着色要比外源性着色更难以治疗.目前牙齿美自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修复性治疗如贴面、烤瓷和药物作用的牙齿漂白.与烤瓷、贴面比较,牙齿漂白具有不破坏牙体硬组织的突出优点.本文将对不同牙齿美白方法的应用情况做以综述.
作者:韩玉梅;贾占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在当代人类文化和社会活动中,牙齿和颌面部的美观具有很大的魅力,漂亮的牙齿和娇好的面容在多数活动中受到欢迎.精品修复观念的提出,要求医生在掌握精湛医疗技术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1].对于形式美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终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一种重建前牙切道和覆(牙合)覆盖关系的简单方法,在上颌前部美容性烤瓷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因四环素牙或氟斑牙等原因需要对上颌前部所有牙行美容性烤瓷冠修复的患者28例,在修复时采用分步法预备,并利用临时冠记录和转移修复前的切道和覆(牙合)覆盖关系.结果:28例患者完全重建修复前的切道和覆(牙合)覆盖关系,患者主观感觉良好,一年后效果稳定.结论:在上颌前部美容性烤瓷冠修复中,依靠临时冠保持了原来的切道和覆(牙合)覆盖关系,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胡湘权;朱文军;郭宁山;李跃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唇裂多伴发有鼻部不同程度的畸形,首次行唇裂整复时,患者多在1.5岁以下,大多数学者不做鼻畸形的修复或仅行简单的鼻翼软骨分离复位,故此,术后仍存有明显的鼻畸形.笔者自1998年6月至2002年12月共完成48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手术修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健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应用于眼睑痉挛及颈肌张力障碍的治疗,它也逐渐被用于整形美容外科领域,本文就肉毒毒素在面部除皱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张鲜英;刘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明确离心对脂肪颗粒活性的影响,为脂肪移植术中纯化脂肪颗粒时是否采用离心以及选择佳离心速率提供参考.方法:将脂肪颗粒经不同高速率(1 000、2 000、3 000、4 000rpm)及不同低速率(600、800、1 000rpm)离心后,即刻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即将每组脂肪颗粒样本分为12个标本,每个标本5ml,置入1 0ml含糖DMEM中孵育,1h后检测其葡萄糖转移量,此值代表各标本的活性,方差分析检验比较各组样本葡萄糖转移量即活性大小.将经不同速率(600、1 000、2000、3 000rpm)离心的脂肪颗粒放置4.5h后再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方法同上),方差分析检验比较各组脂肪颗粒葡萄糖转移量即活性变化.经静置、3 000rpm离心的两组脂肪颗粒分别植入6只裸鼠背部皮下,每只注射4点,每点0.2ml.15周后取出移植物,测量残留体积、重量并比较之.每组取两个移植物送病理学检查.结果:脂肪颗粒经不同高、低离心速率处理后的即刻活性随离心速率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而经不同高、低离心速率处理再放置4.5h后,各离心组样本活性变得差异不显著(P>0.05),但仍较对照组(静置组)明显降低(P<0.05).静置悬浮和3000rpm离心的两组样本植入裸鼠背部皮下15周后,残留体积、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组织病理学特征一致.结论:大于等于600rpm的离心均会损伤脂肪颗粒活性,建议脂肪移植术中慎用离心纯化脂肪颗粒.
作者:雷华;李青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组织缺损和发育不良,已有较长的历史,早Neuber(1893年)和Lexer(1910年)就有报道,1950年Peer的研究发现移植的脂肪颗粒,在体积和重量上大多减少50%以上[1],坏死的脂肪颗粒往往引起纤维囊性化和假性囊肿.
作者:李青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根据整形外科学原则对包皮环切术进行改进.方法:包皮环切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包皮系带的损伤,将包皮系带处的外板尖端修剪成圆钝弧形,缝合内外板时直接将出血点缝扎.结果:112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术后无出血,系带处水肿消除明显加快,系带感觉良好,包皮外形美观自然,部分病例随访3~6个月,性生活满意.结论:根据整形外科学原则对包皮环切术进行改进是非常必要且效果良好的.
作者:康安;蒙喜永;雷涛;张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自2000年1月~2003年1月采用地塞米松与曲安奈德联合注射治疗瘢痕增生,并与单一药物治疗进行比较,所有病例随访一年,均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启凤;仝润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笔者以烤瓷熔附金属全冠对17例成人前牙排列不齐的病例进行了治疗分析,以期获得对此类疾病的佳美容修复效果.方法:对患牙及基牙进行制备处理,通过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修复方法,恢复患者前牙整齐排列等美观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前牙的色泽及排列等问题都获得了较大的改善.结论:该方法治疗时间短,效果良好,适于成年人前牙美容治疗的永久修复.
作者:何欣;李焕云;李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白癜风是皮肤和毛囊黑素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易诊断难治疗,病因不清,治疗方法甚多,但尚无满意疗效,现将国内外一些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谢启旋;刘仲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抽吸负压对所抽吸脂肪颗粒活性的影响,明确脂肪移植术中是否可用吸脂机获取脂肪.方法:用60m1注射器(26~40kPa)和吸脂机(70~80kPa)连接相同管径不同侧孔的吸管抽取两组脂肪颗粒(Ⅰ、Ⅱ组),同时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即每组取12个标本,5ml/标本,置于培养皿中,加入10ml含糖DMEM,孵育1h后,检测DMEM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以此代表脂肪颗粒葡萄糖转移量即活性,t检验比较两组活性有无差异.两组样本各取10ml送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切片完整细胞数有无差异.用60ml注射器和吸脂机(压力同上)连接相同侧孔不同管径的吸管抽取两组脂肪颗粒(Ⅲ、Ⅳ组),同时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和病理学检查,方法同前.取Ⅰ、Ⅱ组脂肪颗粒各5m1分别注射于两组裸鼠(16只/组)颅顶部皮下,每只注射0.3ml,15周后取出,比较二组移植物残留体积和重量及组织学特性有无差异.结果:60m1注射器(26~40kPa)和吸脂机(70~80kPa)连接相同管径不同侧孔吸管抽取的脂肪颗粒葡萄糖转移量差异显著,前者小于后者(P<0.05),病理切片完整细胞数差异显著,前者大于后者(P<0.05);而连接相同侧孔不同管径吸管抽取的脂肪颗粒葡萄糖转移功能及病理切片完整细胞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植入裸鼠颅顶部皮下的Ⅰ、Ⅱ组样本,15周后,组织学特性、残余组织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吸脂机抽吸负压(常用70~80kPa)与60ml注射器产生的负压(26~40kPa)对所抽取的脂肪颗粒活性影响无差异.
作者:雷华;李青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通过近十年来的发展,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在免疫机理、免疫抑制治疗和免疫耐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人类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展示了光辉的前景.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综述其相关进展.
作者:张旭东;郭树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母孕期病毒感染与血管瘤发生的关系及尿素治疗血管瘤的疗效分析.方法:对800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和100例正常婴儿母亲进行母孕期健康情况问卷调查及血管瘤患儿尿素注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婴幼儿血管瘤患儿母亲孕期病毒感染率较正常婴幼儿母孕期病毒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即显著升高;尿素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肯定.结论:母孕期病毒感染与血管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应积极预防,尿素治疗血管瘤疗效明显.
作者:徐泉;孟保英;段怡涛;李鹏;刘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黄褐斑是临床上常见的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一,常表现为颜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斑片,多为女性.近年来笔者对48例黄褐斑患者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采取耳针佐以内服中药、外用中药面膜进行治疗,以共奏脏腑气血通达,内分泌功能协调,内调外治达到了消斑美容肌肤之功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洁;阎润虎;王真子;李莉;于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已经有大量资料表明,白癜风患者表皮皮损处黑素细胞缺失.尽管有很多学说从不同角度力图解释黑素细胞被破坏的机制,但这一谜团至今仍尚未揭开.有学者[1]提出一种明确病因的简单方法,即要首先明确黑素细胞是如何被破坏的?众所周知,细胞破坏的机制有两种:坏死和凋亡.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回顾已有的文献,探讨这两种机制哪一种可能在白癜风的黑素细胞破坏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作者:李春英;高天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