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启凤;仝润泽
目的:探讨抽吸负压对所抽吸脂肪颗粒活性的影响,明确脂肪移植术中是否可用吸脂机获取脂肪.方法:用60m1注射器(26~40kPa)和吸脂机(70~80kPa)连接相同管径不同侧孔的吸管抽取两组脂肪颗粒(Ⅰ、Ⅱ组),同时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即每组取12个标本,5ml/标本,置于培养皿中,加入10ml含糖DMEM,孵育1h后,检测DMEM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以此代表脂肪颗粒葡萄糖转移量即活性,t检验比较两组活性有无差异.两组样本各取10ml送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切片完整细胞数有无差异.用60ml注射器和吸脂机(压力同上)连接相同侧孔不同管径的吸管抽取两组脂肪颗粒(Ⅲ、Ⅳ组),同时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和病理学检查,方法同前.取Ⅰ、Ⅱ组脂肪颗粒各5m1分别注射于两组裸鼠(16只/组)颅顶部皮下,每只注射0.3ml,15周后取出,比较二组移植物残留体积和重量及组织学特性有无差异.结果:60m1注射器(26~40kPa)和吸脂机(70~80kPa)连接相同管径不同侧孔吸管抽取的脂肪颗粒葡萄糖转移量差异显著,前者小于后者(P<0.05),病理切片完整细胞数差异显著,前者大于后者(P<0.05);而连接相同侧孔不同管径吸管抽取的脂肪颗粒葡萄糖转移功能及病理切片完整细胞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植入裸鼠颅顶部皮下的Ⅰ、Ⅱ组样本,15周后,组织学特性、残余组织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吸脂机抽吸负压(常用70~80kPa)与60ml注射器产生的负压(26~40kPa)对所抽取的脂肪颗粒活性影响无差异.
作者:雷华;李青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颅面骨骼轮廓老化的形态特征.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对20名老年人及2 0名年轻人颅面骨骼形态结构作立体定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组在中面部(Zy-Zy)、下面部(Go-Go)、眶上嵴突(Fb-Sr,T-So)、头长(N-Po)都明显高于年轻组,而下颌高(Ⅰd-Gn)则明显低于年轻组.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宽度、眶上嵴突及头长有随之增加的趋势.
作者:林金德;宋建良;陈小平;谭晓燕;史颂民;孙豪;林洁;沈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基底细胞癌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了3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外周血的T细胞亚群.结果:基底细胞癌患者CD4细胞百分率下降,CD8细胞百分率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基底细胞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作者:孙乐栋;曾抗;刁友涛;周再高;贺凤姣;江丽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海绵状血管瘤临床比较常见,直接手术切除,出血多,风险大.有时止血比较费时且棘手,甚至影响完整切除.笔者自1998年3月~2003年6月,应用肿胀技术共切除海绵状血管瘤31例,出血少,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诗宾;唐有建;高建智;殷玲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已经有大量资料表明,白癜风患者表皮皮损处黑素细胞缺失.尽管有很多学说从不同角度力图解释黑素细胞被破坏的机制,但这一谜团至今仍尚未揭开.有学者[1]提出一种明确病因的简单方法,即要首先明确黑素细胞是如何被破坏的?众所周知,细胞破坏的机制有两种:坏死和凋亡.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回顾已有的文献,探讨这两种机制哪一种可能在白癜风的黑素细胞破坏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作者:李春英;高天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年来,笔者使用IPL-Queen多功能光子嫩肤仪行体毛脱除,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尚瑜;洪伟;蒋彪;邓典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黄褐斑是临床上常见的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一,常表现为颜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斑片,多为女性.近年来笔者对48例黄褐斑患者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采取耳针佐以内服中药、外用中药面膜进行治疗,以共奏脏腑气血通达,内分泌功能协调,内调外治达到了消斑美容肌肤之功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洁;阎润虎;王真子;李莉;于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通过近十年来的发展,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在免疫机理、免疫抑制治疗和免疫耐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人类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展示了光辉的前景.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综述其相关进展.
作者:张旭东;郭树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皮肤软组织血管瘤是颜面部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国内一些学者认为颜面部血管瘤可致严重畸形和功能障碍,应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不应等待[1].笔者自2001年7月~2001年12月采用小剂量平阳霉素、维纳斯激光联合治疗小儿颜面部血管瘤14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晓东;罗冠雏;吴晋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提高颗粒脂肪注射隆乳移植成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以肿胀法抽吸不同部位脂肪颗粒,经过分离纯化后,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多层次扇形线状注射.结果:自2003年7月以来,应用脂肪抽吸,颗粒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术48例,均获得良好效果,无一例出现感染、液化、硬结等并发症.结论:控制颗粒脂肪注射量、分离纯化、应用细胞生长因子、采用多层次多点注射以增加脂肪颗粒与受区组织的接触面积,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栾杰;穆大力;穆兰花;范飞;刘晨;尤建军;王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笔者以烤瓷熔附金属全冠对17例成人前牙排列不齐的病例进行了治疗分析,以期获得对此类疾病的佳美容修复效果.方法:对患牙及基牙进行制备处理,通过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修复方法,恢复患者前牙整齐排列等美观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前牙的色泽及排列等问题都获得了较大的改善.结论:该方法治疗时间短,效果良好,适于成年人前牙美容治疗的永久修复.
作者:何欣;李焕云;李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开发实用性强、重复性好的微笑特征计算机测量分析系统,为正畸临床及相关研究提供有效工具.方法:利用数码照相机采集患者休息位及微笑位的正西像;在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环境下应用Microsoft Visual C++ 6.0语言开发系统;使用该系统对患者正面像进行定点测量,其中休息位有10个标志点,微笑位有21个标志点,可得到29项微笑特征指标.结果: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重测性并具有以下特点:测量数据准确;测量项目丰富;使用方便快捷;数据处理功能完善;兼容性较好.结论:该系统可为正畸临床病例诊断、矫治计划制定及疗效评价提供指导,同时也是相关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
作者:武俊杰;段银钟;张金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颜面部色素痣的治疗方法.方法:用高频电灼法、Q开关Nd:YAG激光、手术切除缝合术治疗颜面部色素痣.结果:高频电灼法易遗留凹陷性瘢痕,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后无瘢痕,无色素沉着及脱失,但治疗周期长,反复刺激有恶变可能;手术切除法彻底,面积大者分次切除有线状瘢痕.结论:高频电灼法不适用治疗颜面部色素痣,直径在5mm以下者色素痣首选Nd:YAG激光,直径在5mm以上或有恶变体征者选择手术切除.
作者:彭友林;唐有建;孙诗宾;王喜芝;陈全华;潘新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吸脂设备与技术的不断改进,要求通过吸脂达到减肥、形体塑造目的的人越来越多,因其比较安全、效果肯定,也日益受到更多人的青睐.自1999年以来,我科对55例年龄在50岁以上、局限性脂肪堆积伴皮肤松垂的大龄患者进行了皮下脂肪抽吸术,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相对年青人吸脂而言,大龄患者吸脂有其特殊性,其中良好的护理配合,对保证手术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严爱群;朱正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种采用改进的垂直切口矫治腹壁纵行瘢痕和凹陷畸形的腹部整形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过脐周的半环形加下腹部的楔形切口,对腹壁的纵行瘢痕及多余的皮肤进行切除整形,同时行腹部吸脂手术.结果:共治疗11例,除1例局部有少量积液外,其余均恢复顺利.其中3例随访1年,腹部平坦,瘢痕细小.结论:对于下腹部有纵行瘢痕并有凹陷畸形的患者,该手术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腹壁整形方法.
作者:张正文;侴海燕;康深松;翟弘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生肌散中化瘀药丹参素对肉芽创面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素,采用CCK-8、台盼蓝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丹参素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丹参素对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有抑制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散中的单方丹参素对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有抑制作用,可防止创面的过度愈合.
作者:郝剑;陈长安;张琳西;易成刚;张旭东;茹战锋;郭树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对牙用纯钛表面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纯钛加工成直径15mm、厚2mm的圆片试件24个,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试件表面镀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表面未作任何处理.将两组试件分别浸于人工唾液中,采用电化学方法测试其腐蚀性,电镜下观察实验后试件表面形态.结果:实验组自腐蚀电位(Ecorr)、初始稳态电位(Ep)、维钝电流密度(Ⅰp)与对照组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显示,实验组试件表面存在少量腐蚀坑,对照组试件表面可见大量密集的腐蚀坑.结论: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可以显著提高牙用纯钛的耐腐蚀性能.
作者:陈钢;姚月玲;李斌;孙延;黎永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脂肪抽吸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脂肪栓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主要措施为对重要脏器的保护、纠正缺氧和酸中毒.在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应用酒精治疗.结果:经治疗3例脂肪栓塞的患者均治愈.结论:脂肪栓塞应早期诊断并积极组织抢救,酒精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许冬生;孔生生;徐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组织缺损和发育不良,已有较长的历史,早Neuber(1893年)和Lexer(1910年)就有报道,1950年Peer的研究发现移植的脂肪颗粒,在体积和重量上大多减少50%以上[1],坏死的脂肪颗粒往往引起纤维囊性化和假性囊肿.
作者:李青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一种重建前牙切道和覆(牙合)覆盖关系的简单方法,在上颌前部美容性烤瓷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因四环素牙或氟斑牙等原因需要对上颌前部所有牙行美容性烤瓷冠修复的患者28例,在修复时采用分步法预备,并利用临时冠记录和转移修复前的切道和覆(牙合)覆盖关系.结果:28例患者完全重建修复前的切道和覆(牙合)覆盖关系,患者主观感觉良好,一年后效果稳定.结论:在上颌前部美容性烤瓷冠修复中,依靠临时冠保持了原来的切道和覆(牙合)覆盖关系,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胡湘权;朱文军;郭宁山;李跃飞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