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治疗黄褐斑48例

白洁;阎润虎;王真子;李莉;于江

关键词:综合治疗, 黄褐斑, 现报道如下, 中医理论, 中药面膜, 色素沉着, 内服中药, 内调外治, 功能协调, 辨证施治, 颜面部, 皮肤病, 内分泌, 治愈, 脏腑, 运用, 外用, 气血, 女性, 美容
摘要:黄褐斑是临床上常见的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一,常表现为颜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斑片,多为女性.近年来笔者对48例黄褐斑患者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采取耳针佐以内服中药、外用中药面膜进行治疗,以共奏脏腑气血通达,内分泌功能协调,内调外治达到了消斑美容肌肤之功效,现报道如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上提折叠面中部软组织的面部三维除皱术

    目的:在面部除皱中为了使患者恢复年轻时的面部轮廓,达到三维除皱效果,延长有效时间,从理论及实际观察中探讨面中份老年化及面部轮廓改变形成的原因,并通过相应手术方法进行矫正.方法:全麻下进行全面部除皱术,术中在皮下、SMAS筋膜及骨膜下广泛分离,在面颊部,颧弓下定一关键点,并在此上提折叠面颊部皮下软组织及移位折叠SMAS筋膜,下垂脂肪上提复位.结果:从2002年2月至2003年5月,完成手术12例,术后患者面部轮廓改善明显,除皱效果满意.结论:本手术方法旨在通过折叠上提面颊部皮下软组织及移位折叠SMAS筋膜,使面部松弛软组织向上和外侧方向牵拉同时使软组织向前方隆起,从而重塑年轻时的面部轮廓达到三维除皱效果.

    作者:黄金龙;刘育凤;宁官森;章庆国;周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抽吸负压对所抽吸脂肪颗粒活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抽吸负压对所抽吸脂肪颗粒活性的影响,明确脂肪移植术中是否可用吸脂机获取脂肪.方法:用60m1注射器(26~40kPa)和吸脂机(70~80kPa)连接相同管径不同侧孔的吸管抽取两组脂肪颗粒(Ⅰ、Ⅱ组),同时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即每组取12个标本,5ml/标本,置于培养皿中,加入10ml含糖DMEM,孵育1h后,检测DMEM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以此代表脂肪颗粒葡萄糖转移量即活性,t检验比较两组活性有无差异.两组样本各取10ml送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切片完整细胞数有无差异.用60ml注射器和吸脂机(压力同上)连接相同侧孔不同管径的吸管抽取两组脂肪颗粒(Ⅲ、Ⅳ组),同时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和病理学检查,方法同前.取Ⅰ、Ⅱ组脂肪颗粒各5m1分别注射于两组裸鼠(16只/组)颅顶部皮下,每只注射0.3ml,15周后取出,比较二组移植物残留体积和重量及组织学特性有无差异.结果:60m1注射器(26~40kPa)和吸脂机(70~80kPa)连接相同管径不同侧孔吸管抽取的脂肪颗粒葡萄糖转移量差异显著,前者小于后者(P<0.05),病理切片完整细胞数差异显著,前者大于后者(P<0.05);而连接相同侧孔不同管径吸管抽取的脂肪颗粒葡萄糖转移功能及病理切片完整细胞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植入裸鼠颅顶部皮下的Ⅰ、Ⅱ组样本,15周后,组织学特性、残余组织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吸脂机抽吸负压(常用70~80kPa)与60ml注射器产生的负压(26~40kPa)对所抽取的脂肪颗粒活性影响无差异.

    作者:雷华;李青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婴幼儿血管瘤800例病因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母孕期病毒感染与血管瘤发生的关系及尿素治疗血管瘤的疗效分析.方法:对800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和100例正常婴儿母亲进行母孕期健康情况问卷调查及血管瘤患儿尿素注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婴幼儿血管瘤患儿母亲孕期病毒感染率较正常婴幼儿母孕期病毒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即显著升高;尿素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肯定.结论:母孕期病毒感染与血管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应积极预防,尿素治疗血管瘤疗效明显.

    作者:徐泉;孟保英;段怡涛;李鹏;刘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若干理化因素对脂肪颗粒活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以葡萄糖转移实验检测肿胀液灌注压、注射针管内径,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庆大霉素对脂肪颗粒活性的确切影响,为脂肪移植术中如何控制这些因素提供参考.方法:于同一患者下腹部左右侧分别灌注1:1和1:3的肿胀液,同条件抽取,获两组样本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t检验比较2组样本的葡萄糖转移量即活性有无差异.用侧孔为2.0mm×5mm的吸管抽取的脂肪颗粒分3组,分别经注射器乳头(内径2mm)、16号针头(内径1.5mm)、12号针头(内径1.1mm)注射于培养皿中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方差分析检验比较3组样本的葡萄糖转移量即活性有无差异.将同条件获取的脂肪颗粒分4组,分别置于含0.08%利多卡因、0.0002%(1/50万)肾上腺素、1kU/ml庆大霉素及常规DMEM(对照组)中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方差分析检验比较前3组样本的葡萄糖转移量即活性与对照组有无差异.结果:1:1和1:3灌注压下获取的2组脂肪颗粒葡萄糖转移量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颗粒的葡萄糖转移量随注射时所经注射器乳头或针管的内径变小而依次降低,差异显著(P<0.05);在含0.08%利多卡因、0.0002%(1/50万)肾上腺素、1kU/m1庆大霉素的DMEM中进行孵育的脂肪颗粒的葡萄糖转移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临床应用范围内的肿胀液灌注压对脂肪颗粒活性无明显影响;用小于脂肪颗粒直径的针管注射脂肪直接损伤其活性,内径越小活性损伤越严重;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庆大霉素均明显抑制脂肪颗粒的活性.

    作者:李发成;雷华;李青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微笑特征计算机测量分析系统的研制和开发

    目的:开发实用性强、重复性好的微笑特征计算机测量分析系统,为正畸临床及相关研究提供有效工具.方法:利用数码照相机采集患者休息位及微笑位的正西像;在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环境下应用Microsoft Visual C++ 6.0语言开发系统;使用该系统对患者正面像进行定点测量,其中休息位有10个标志点,微笑位有21个标志点,可得到29项微笑特征指标.结果: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重测性并具有以下特点:测量数据准确;测量项目丰富;使用方便快捷;数据处理功能完善;兼容性较好.结论:该系统可为正畸临床病例诊断、矫治计划制定及疗效评价提供指导,同时也是相关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

    作者:武俊杰;段银钟;张金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对纯钛腐蚀性能的影响

    目的:探索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对牙用纯钛表面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纯钛加工成直径15mm、厚2mm的圆片试件24个,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试件表面镀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表面未作任何处理.将两组试件分别浸于人工唾液中,采用电化学方法测试其腐蚀性,电镜下观察实验后试件表面形态.结果:实验组自腐蚀电位(Ecorr)、初始稳态电位(Ep)、维钝电流密度(Ⅰp)与对照组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显示,实验组试件表面存在少量腐蚀坑,对照组试件表面可见大量密集的腐蚀坑.结论: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可以显著提高牙用纯钛的耐腐蚀性能.

    作者:陈钢;姚月玲;李斌;孙延;黎永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流式细胞仪检测基底细胞癌的T细胞亚群

    目的:研究基底细胞癌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了3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外周血的T细胞亚群.结果:基底细胞癌患者CD4细胞百分率下降,CD8细胞百分率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基底细胞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作者:孙乐栋;曾抗;刁友涛;周再高;贺凤姣;江丽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地塞米松与曲安奈德混合局部注射治疗瘢痕增生

    笔者自2000年1月~2003年1月采用地塞米松与曲安奈德联合注射治疗瘢痕增生,并与单一药物治疗进行比较,所有病例随访一年,均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启凤;仝润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脂肪抽吸术后脂肪栓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脂肪抽吸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脂肪栓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主要措施为对重要脏器的保护、纠正缺氧和酸中毒.在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应用酒精治疗.结果:经治疗3例脂肪栓塞的患者均治愈.结论:脂肪栓塞应早期诊断并积极组织抢救,酒精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许冬生;孔生生;徐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切眉术在眉部美容并发症中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文刺术的广泛开展,眉部美容并发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文眉不当出现的败眉,行肤色颜料遮盖出现的遮色眉,采用激光、电灼洗眉产生的瘢痕眉是目前较常见的三种并发症.自2002年1月~2004年1月,笔者行文眉区部分或全部切除术治疗眉部并发症48例,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白癜风与黑素细胞凋亡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已经有大量资料表明,白癜风患者表皮皮损处黑素细胞缺失.尽管有很多学说从不同角度力图解释黑素细胞被破坏的机制,但这一谜团至今仍尚未揭开.有学者[1]提出一种明确病因的简单方法,即要首先明确黑素细胞是如何被破坏的?众所周知,细胞破坏的机制有两种:坏死和凋亡.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回顾已有的文献,探讨这两种机制哪一种可能在白癜风的黑素细胞破坏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作者:李春英;高天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妇康宁治疗面部炎症性色素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妇康宁对面部炎症性色素斑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面部炎症性色素斑108例,妇康宁3丸/次,日服三次.对照组:面部炎症性色素斑51例,维生素C0.2g/次,日服三次.两组均外涂曲酸霜于色斑处,早晚各一次.两组疗程均一个月,连用三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2.2%,对照组1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口.结论:妇康宁治疗面部炎症性色素斑疗效良好.

    作者:陈智勇;陆新;张琦;马卫平;郑兴宝;葛明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异丙酚治疗隆乳术后焦虑综合征一例

    对于采用氯胺酮麻醉后出现的焦虑综合征,笔者运用异丙酚予以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某女,31岁,因小乳症在我科行假体隆乳术,术前体格检查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相,血糖正常.无家族精神病史,患者术前精神正常.术中采用持续高位硬膜外麻醉加氯胺酮静脉麻醉,经腋下入路于胸大肌下间隙双侧各植入硅凝胶假体250ml.

    作者:吴一;江兴容;李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对成人前牙排列不齐的美容修复

    目的:笔者以烤瓷熔附金属全冠对17例成人前牙排列不齐的病例进行了治疗分析,以期获得对此类疾病的佳美容修复效果.方法:对患牙及基牙进行制备处理,通过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修复方法,恢复患者前牙整齐排列等美观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前牙的色泽及排列等问题都获得了较大的改善.结论:该方法治疗时间短,效果良好,适于成年人前牙美容治疗的永久修复.

    作者:何欣;李焕云;李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月形瓣充填加自制外固定架牵引矫正乳头内陷

    目的:探索一种实用、简便的矫正乳头内陷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新月形乳晕瓣行组织移植充填于空虚的乳头下方,术后采用自制外固定架持续牵引乳头1~3月.结果:1996年1月至2003年11月应用此方法矫正62例82只内陷乳头,术后随访6~36月,除2只乳头有部分回缩外,矫正的乳头均挺拔,瘢痕不明显,感觉正常,6例妊娠分娩哺乳正常.结论:采用新月形瓣充填加自制外固定架持续牵引矫正乳头内陷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者:刘长山;金钟奎;谢德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龄患者吸脂形体塑造的护理配合

    随着吸脂设备与技术的不断改进,要求通过吸脂达到减肥、形体塑造目的的人越来越多,因其比较安全、效果肯定,也日益受到更多人的青睐.自1999年以来,我科对55例年龄在50岁以上、局限性脂肪堆积伴皮肤松垂的大龄患者进行了皮下脂肪抽吸术,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相对年青人吸脂而言,大龄患者吸脂有其特殊性,其中良好的护理配合,对保证手术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严爱群;朱正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提高颗粒脂肪注射隆乳移植成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

    目的:探索提高颗粒脂肪注射隆乳移植成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以肿胀法抽吸不同部位脂肪颗粒,经过分离纯化后,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多层次扇形线状注射.结果:自2003年7月以来,应用脂肪抽吸,颗粒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术48例,均获得良好效果,无一例出现感染、液化、硬结等并发症.结论:控制颗粒脂肪注射量、分离纯化、应用细胞生长因子、采用多层次多点注射以增加脂肪颗粒与受区组织的接触面积,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栾杰;穆大力;穆兰花;范飞;刘晨;尤建军;王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阴唇瓣阴道成形术的方法改进

    目的:完善小阴唇瓣阴道成形术.方法:2002年9月~2003年9月,对小阴唇瓣阴道成形术进行了改进,并采用改进的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无阴道患者5例.结果:伤口均Ⅰ期愈合,小阴唇瓣1 00%成活,再造阴道可顺利容纳2指,未发生直肠、尿道及膀胱损伤.术后6~7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小阴唇外形良好,外阴结构满意,2例已成婚,婚后性生活满意.结论:采用改良的小阴唇瓣阴道成形术有助于术后外阴形态的恢复.

    作者:刘毅;杨红萍;苏志红;蔡黔;姜疆;张鲜英;肖斌;张绪生;张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豚鼠肋软骨细胞的影响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体外培养豚鼠肋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及功能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单层培养豚鼠肋软骨细胞,对照组培养液为无血清DMEM,实验组在培养液DMEM中加入IGF-1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0ng/m1、50ng/ml、100 ng/ml,作用6天后,检测细胞DNA含量和培养液中糖醛酸的含量.结果:IGF-1在10~100ng/m1浓度范围能明显增加培养软骨细胞的DNA及糖醛酸的含量,且以50ng/ml作用效果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GF-1对体外培养肋软骨细胞有刺激,并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影响细胞的增殖及功能代谢.

    作者:杨壮群;刘利锋;曹峻岭;许援朝;师钟丽;邢喆;荔鹏;兰海龙;屠军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临床应用回顾与分析

    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组织缺损和发育不良,已有较长的历史,早Neuber(1893年)和Lexer(1910年)就有报道,1950年Peer的研究发现移植的脂肪颗粒,在体积和重量上大多减少50%以上[1],坏死的脂肪颗粒往往引起纤维囊性化和假性囊肿.

    作者:李青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