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扩张皮瓣缺血治疗中包膜下给药方法探讨

张易;蔡国斌;陈光宇;刘柳;王连召;李太颖;李海东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扩张皮瓣, 包膜下
摘要:目的:研究扩张皮瓣缺血性治疗中包膜下给药方法的可行性及先进性.方法:用猪作为实验动物,同时埋置扩张器及注药管(infusing-tubes)各12枚.术后2周开始扩张,每周1次.猪A包膜下VEGF 20ng/ml、5ml/次;猪B包膜下VEGF10ng/ml、5ml/次;猪C为对照生理盐水5ml/次.扩张完成后3天经注药管注射墨汁.常规HE染色.镜下毛细血管计数.结果:猪A扩张皮瓣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高,猪BC变化不明显.结论:扩张皮瓣包膜下应用VEGF可以加快扩张速度,提高扩张皮瓣质量.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可靠.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牙本质表面不同状态对自酸蚀体系剪切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牙本质表面不同状态对自酸蚀体系剪切强度影响.方法:选择新鲜牙片32个,所得的试件分为4组:即刻测试组(自酸蚀和全酸蚀)和24h后测试组(自酸蚀和全酸蚀),每组8个试件,观察剪切强度.结果:经one-way ANOVA统计分析,可知三种不同状态在自酸蚀粘结系统下即刻和24h测试组比较组内及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自酸蚀即刻测试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自酸蚀24h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①牙本质表面在半干燥条件下的即刻和24h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大;②三种条件下的24h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较即刻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大;③与全酸蚀为对照组的比较,即刻组的剪切强度值均小于对照组的剪切强度值,24h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大于对照组的剪切强度值,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马哲;陈吉华;王辉;王迎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以聚羟基丁酸已酯为支架材料的组织工程隆鼻法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以聚羟基丁酸已酯(PHB)为支架材料形成的组织工程软骨作为隆鼻填充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组:取兔的耳软骨细胞,行体外培养扩增,达到一定数量后,再接种于PHB支架上,置于新西兰白兔的鼻背部骨膜下,从大体和组织学方面观察软骨形成情况;对照组:单纯以未接种软骨细胞的支架移植于兔的鼻背部骨膜下,于相同时间点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植入4周后该复合物在兔鼻背下支架表层有软骨层形成,并可见软骨细胞突入至支架材料中间.8周后支架材料继续降解,软骨细胞及细胞基质生成明显,伴有少量血管及胶原长入,对照组无相应变化.结论:以聚羟基丁酸已酯(PHB)为支架材料的组织工程软骨可用于隆鼻的填充材料.

    作者:田晋洪;艾玉峰;潘宝华;艾卫兵;伍锦华;张琳西;杨清芳;董兆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光子嫩肤细胞安全性评价

    目的:研究强脉冲光对成纤维细胞的安全性.方法:以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为受试细胞,按常规方法进行传代培养,收获细胞后将1×105cell/ml的细胞接种于12孔培养板,每孔接种1ml,分8个组,以不同剂量光子照射(波长560nm,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波长640nm,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并设一个阴性对照组和一个阳性对照组,立即进行DNA梯度电泳.同时分别检测三个时间点的MTT值(24h、48h、72h)及进行丫啶橙染色.结果:DNA梯度电泳法(DNA Ladder)显示各剂量强光照射组均无DNA损伤条带,仅在近电泳点样处出现条带,阳性对照组呈现典型的有一定间隔的细胞凋亡梯状条带(Ladder's band);MTT值测定表明各照射剂量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丫啶橙染色结果各剂量组未发现明显的凋亡小体形成.结论:强脉冲光照射对V79细胞DNA无损伤.

    作者:牟韵竹;李利;魏大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深覆盖患者正畸矫治后的面部软组织美学特征改变

    目的:对两例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骨性下颌后缩患者成功矫正深覆盖后的面部软组织改变进行研究.方法:患者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描图和重叠,分析软组织的变化.结果:软组织主要变化有:下面高增加,下唇明显前移,上唇后移,颏唇沟变浅,唇肌紧张度改善.结论:固定矫治器配合For sus矫治器和Ⅱ类(牙合)间牵引使两例严重深覆盖患者的侧貌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矫正效果主要为牙颌-牙槽代偿,临床中需谨慎应用,注意病例选择.

    作者:张京剧;赵建强;李珺;冯薇;张未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86例临床分析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面部长时间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引起的以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红斑、丘疹、皮肤萎缩、灼热及紧绷感,毳毛明显,色素沉着等为临床表现的慢性皮肤病,症状顽固,反复难治.我科于2002年2月~2005年8月共诊治86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现将临床分析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索俊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自体脂肪颗粒充填改善面部轮廓和衰老面容

    目的:通过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术,恢复面部容积,改善面部轮廓和衰老.方法:用针筒抽吸脂肪,经过清洗,超量30%注入颞部、颊部、鼻唇沟、眶周、皮下皱纹等面部受区.结果:多数一次成形,无一例出现感染、团块、液化,与组织相容性好,面部衰老得到明显改善,疗效确切.结论: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术可以作为独立术式或辅助术式,有效恢复面部容积,使病人重返青春.

    作者:唐良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改进的联合术原位肛门整形重建的直肠肛管功能测试

    目的:测试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后Ⅰ期改进的联合术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的直肠肛管功能.方法:38例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行Ⅰ期改进的4项联合术原位肛门重建术.测试其直肠内液体存留时间、肛管静息压、缩窄压、直肠静息压和大直肠内压等.结果:各项测试结果皆与正常人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位直肠癌切除后即用改进的Ⅰ期联合术原位肛门重建术,直肠肛管功能的测试结果说明其功能已接近正常人水平,说明此术式的改进在结构和功能重建上已达正常人要求.

    作者:张本寿;吴允飞;林子豪;查嘉华;李增男;水祥兵;许良标;黄洪;徐志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粘固剂材料和厚度对烤瓷熔附金属冠的应力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粘固剂材料、粘固剂厚度对基底冠、瓷层、粘固剂应力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下颌第一磨牙烤瓷熔附金属冠进行模拟加载.结果:随着粘固剂材料弹性模量的增大,基底冠、瓷层上的拉应力峰值、压应力峰值、Yon Mises应力峰值都略有减小,而粘固剂上的拉应力峰值、压应力峰值、Von Mises应力峰值却明显增大;随着粘固剂厚度的增加,基底冠、瓷层上的拉应力峰值、压应力峰值、Von Mises应力峰值略有增大,而粘固剂上的拉应力峰值、压应力峰值、VonMises应力峰值却有所减小.结论:粘固剂的弹性模量、厚度对烤瓷熔附金属冠的应力影响较小,对粘固剂影响较大.

    作者:张少锋;李芸;韩永战;王忠义;凌伟;丁春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表达及血管紧张素Ⅱ产生的变化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在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特征,比较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在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产生的变化及其对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CE在18例增生性瘢痕和7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规律,用ELISA法测定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ng Ⅱ含量的变化.结果:在正常皮肤中,ACE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皮肤附件包括毛囊和汗腺.在增生活跃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CE表达增强,阳性染色信号仍定位于表皮层,在成纤维细胞中未见阳性染色信号.随瘢痕逐渐成熟,ACE表达逐渐减弱,但仍高于正常皮肤.ELISA法测定结果显示正常皮肤可检测到Ang Ⅱ,含量为(15.36±5.40)pmol/mg蛋白,在增生活跃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ng Ⅱ产生明显增加约是正常皮肤的4倍(63.58±12.30 pmol/mg蛋白,P<0.05),在成熟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ngⅡ的含量下降(27.64±7.50 pmol/mg蛋白,P<0.05).结论:皮肤组织具有独立合成Ang Ⅱ的能力;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CE表达和Ang Ⅱ产生的变化规律提示,在瘢痕形成和成熟过程中Ang系统被激活,Ang Ⅱ可能参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进一步研究Ang Ⅱ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助于理解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

    作者:刘宏伟;程飚;付小兵;余文林;曾东;杨光成;王捷;廖元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关于中医美容专业建设问题的几点建议

    中医美容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是因为她适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中医美容临床化、市场化的进一步明确和学科地位的奠定,中医美容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中医美容的医学高等教育问题就凸现出来.我们是在全国开设中医美容课程较早的院校,在中医美容的教育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尤其是专业的课程设置建设、教学方法、教案教材、实验研究等.几年来我们根据中医美容学科的理论原则、教育特点、市场需求等研究总结了中医美容专业自身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提出几点思考性建议和大家交流.

    作者:丁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下颌中切牙牙槽骨吸收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目的:研究下颌前牙正常牙周组织和两侧中切牙三种不同程度牙槽骨吸收后,轴向载荷和斜向载荷作用下,牙体组织的应力变化情况.方法:利用螺旋CT扫描的方法,采用图像处理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321|123及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适当修改牙槽骨颈缘部位的形状,分别模拟中切牙牙槽骨2mm、4mm、6mm吸收,建立3种不同牙槽骨高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轴向载荷和斜向载荷下计算出牙体颈缘部位的Von Mises应力.结果:①在轴向载荷下:随着中切牙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加重,其唇侧、舌侧应力极值逐渐增大,唇侧应力差值在6.8Mpa,舌侧应力差值在1.8Mpa.②在斜向载荷下:随着中切牙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加重,其唇侧、舌侧应力值逐渐增大,唇侧应力差值在48Mpa,舌侧应力差值在19Mpa.结论:无论是轴向加载或是斜向加载,中切牙的应力值都随着牙槽骨高度的降低而增加,侧切牙的应力极值变化不明显,尖牙的应力极值较均匀.通过本实验给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并具有指导意义,为下一步联冠修复的优化选择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陈静;何惠明;凌伟;付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雀斑148例

    雀斑是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多见于女性.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梁部及眶下,皮肤损害为浅褐色或暗褐色斑点,呈针尖至米粒大小,圆形或不规则形,深浅不一,边缘不规则,不融合,与日晒关系明显[1].2002年2月~2005年6月,笔者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雀斑患者14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变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微波治疗面部化脓性肉芽肿疗效观察

    化脓性肉芽肿是在皮肤穿通性损伤后,于该处的水肿性基质内新生毛细血管所形成的息肉状损害[1],发生于面部者不但有碍美容,同时搔抓触碰易出血,影响健康,患者求治心切.为了探讨面部化脓性肉芽肿的治疗方法,2003年10月~2005年10月,笔者应用微波治疗了68例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志翔;钟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健脾胃、补营卫抗皮肤衰老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以古方资生汤为代表方加减,观察健脾胃、补营卫方法抗皮肤衰老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D-半乳糖衰老模型,设立维生素E对照组,观察资生汤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Na+,K+-ATP酶的效应.结果:该方可以提高血清及皮肤SOD活力,降低血清及皮肤MDA含量,提高红细胞Na+,K+-ATP酶活力.结论:资生汤(健脾胃、补营卫方药)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皮肤有抗衰老作用.

    作者:周小平;马艳红;傅延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外侧上蒂式旋转乳房缩小成形术

    目的:对女性巨乳症患者,采用一种矫正新术式,以达到乳房外形更加谐调完美的效果.方法:从1989年至2004年对26例52只女性巨乳症者,应用外侧上蒂式旋转乳房缩小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6例患者6月至2年,乳房肥大下垂得到理想矫正,乳头勃起功能正常,未出现乳头乳晕感觉异常,切口瘢痕隐蔽不明显,整体外形美观.结论:通过该术式治疗实践,该法简单灵活、安全可靠、术后功能和形态满意.

    作者:叶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CO2激光切除病态包皮

    2003年5月~2005年9月,笔者采用CO2激光治疗伴有局部组织炎症水肿、感染、病毒性赘生物及肿瘤等病态包皮患者386例,临床效果良好.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赵绍明;杨晓林;饶颖慧;闫贵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上颌骨缝牵张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缝牵张治疗面中部发育不全的新方法.方法:15周龄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一周实验组4只,一周对照组2只,4周实验组4只,4周对照组2只.分别在4组犬的前颌缝,腭横缝,颧颌缝,颧颞缝的两侧置入钛钉作为标志.实验组安置自制口外牵引支架,自鼻腭孔引出牵引钩,橡皮圈连接牵引支架和牵引钩,分别持续弹性牵引1周和4周,牵引力约0.6kg.牵引前后拍X线片测量骨缝两侧标志钉间距离及颅底角的大小.牵引结束时将4组犬处死,进行测量与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骨逐渐前移,咬合关系呈Ⅱ类错(牙合).骨缝两侧标志钉间距离测量结果提示,牵引1周时,腭横缝、颧颌缝首先对牵引力发生反应而扩增,牵引四周时,前颌缝、腭横缝标志钉间距离增加值大.各组间颅底角变化不明显,上颌骨未发生旋转.结论:缝牵张可以有效地前移上颌骨,并避免上颌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旋转.

    作者:刘锐;商洪涛;孙建壮;赵晋龙;刘彦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国美容医学知名专家--系列报道

    高天文国家重点皮肤性病学科、全军皮肤性病中心、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2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1996年在美国完成博士后训练回国.自1997年起至今担任西京医院皮肤科主任.现兼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医学美与学美容学分会常委及皮肤美容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整形美容分会常委及皮肤美容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色素病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病理学组副组长、陕西省四个学会的副主任委员等职,兼任《中国美容医学》、《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等七个专业杂志的常务编委或编委.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角质形成细胞源促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研究

    目的:研究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角质形成细胞所合成分泌的TGF-β 1,IL-1 α,分别单独及联合应用TGF-β 1抗体、IL-1α抗体中和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基,以Cellcountingkit-8测定中和前后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可合成分泌大量TGF-β 1,IL-1α,抗体中和前后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基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有明显差异.结论: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分泌TGF-β 1,IL-1 α及一些未知的活性因子,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

    作者:厉孟;张琳西;夏炜;郭树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源Dickkopf1原核表达产物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人源Dickkopf1原核表达产物(DKK1蛋白)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氢氧化钠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DKK1蛋白对黑素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能使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KK1蛋白作用的黑素细胞胞体较大,形态略呈多角形,树突较粗短;并能使黑素合成显著下降(P<0.05);使酪氨酸酶活性显著减弱(P<0.05).结论:DKK1蛋白能抑制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为DKK1蛋白应用于治疗色素增多性疾病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牛军州;孙林潮;高天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