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点微创小切口重睑术90例报告

陈召伟;张福奎;蒋红

关键词:微创小切口, 重睑术, 手术适应证, 上睑皮肤松弛, 手术方法, 临床资料, 经验体会, 失败者, 埋线法, 结扎法, 年龄, 美容, 患者
摘要: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三点微创小切口完成重睑术9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方法、经验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0例,女86例,男4例,年龄17~30岁,均为双侧单睑.适应证为上睑较薄或中等偏厚者,也有部分患者为轻度肿眼泡者,上睑皮肤松弛者不作为手术适应证.其中15例系外院或美容厅埋线法、结扎法重睑术失败者.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骨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骨髓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进行骨向分化诱导,以证实其多向分化潜能,为骨髓MSCs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MSCs,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用诱导剂对骨髓MSCs向成骨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分离获得了高纯度的骨髓MSCs.经骨向诱导后,ALP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建立了大鼠骨髓MSCs体外分离和培养体系,并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

    作者:熊曦州;李晓红;姚天华;饶国洲;石建峰;李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皮肤扩张术37例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利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一期埋置61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对37例患者进行修复重建,总结预防扩张术并发症的部分经验.结果:37例61只扩张器1只发生外露,1只发生血肿.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发生与术者对局部解剖熟悉程度、操作技巧、切口选择、注水时间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等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曾学文;赵亚南;王继华;李文平;张景波;谢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上颌骨缝牵张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缝牵张治疗面中部发育不全的新方法.方法:15周龄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一周实验组4只,一周对照组2只,4周实验组4只,4周对照组2只.分别在4组犬的前颌缝,腭横缝,颧颌缝,颧颞缝的两侧置入钛钉作为标志.实验组安置自制口外牵引支架,自鼻腭孔引出牵引钩,橡皮圈连接牵引支架和牵引钩,分别持续弹性牵引1周和4周,牵引力约0.6kg.牵引前后拍X线片测量骨缝两侧标志钉间距离及颅底角的大小.牵引结束时将4组犬处死,进行测量与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骨逐渐前移,咬合关系呈Ⅱ类错(牙合).骨缝两侧标志钉间距离测量结果提示,牵引1周时,腭横缝、颧颌缝首先对牵引力发生反应而扩增,牵引四周时,前颌缝、腭横缝标志钉间距离增加值大.各组间颅底角变化不明显,上颌骨未发生旋转.结论:缝牵张可以有效地前移上颌骨,并避免上颌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旋转.

    作者:刘锐;商洪涛;孙建壮;赵晋龙;刘彦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对中波紫外线辐射的应激能力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两种皮肤细胞即原代黑素细胞(MC)与角质形成细胞(KC)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的反应差异.方法:采用不同剂量(0、30、60、90、120mJ/cm2)UVB照射上述两种细胞,评估UVB对细胞作用的时间及剂量效应,以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受损程度,细胞记数法记录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UVB照射后,KC的形态学改变、生长曲线及细胞活性的损伤程度随照射剂量加大而加重;MC在较低剂量时无明显受损,但达到一定剂量后其损伤程度亦随照射剂量加大而加重.另经30mJ/cm2照射孵育24h、48h及72h后,分别对两种细胞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细胞活性比值比较(72h/48h,72h/24h),发现KC活性比依次递减(分别为1.81和1.2 3);MC的活性比则相反(分别为0.94和1.01).结论:低剂量UVB照射后,MC无形态学受损,其细胞突起增多,活性增强;较高剂量UVB照射后,MC和KC均有不同程度受损,KC的损伤程度随孵育时间延长而加重,而MC仍可在48h得到恢复.

    作者:朱健伟;骆丹;朱洁;徐丽贤;吉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维A酸霜联合酞丁安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维A酸霜联合酞丁安乳膏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疣体每晚外涂0.1%维A酸霜,联合涂酞丁安乳膏,2次/天;对照组外用酞丁安乳膏,3次/天,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维A酸霜联合酞丁安乳膏治疗扁平疣,有效率高、不留瘢痕、简便易行.

    作者:鲍海平;边二堂;武小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健脾胃、补营卫抗皮肤衰老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以古方资生汤为代表方加减,观察健脾胃、补营卫方法抗皮肤衰老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D-半乳糖衰老模型,设立维生素E对照组,观察资生汤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Na+,K+-ATP酶的效应.结果:该方可以提高血清及皮肤SOD活力,降低血清及皮肤MDA含量,提高红细胞Na+,K+-ATP酶活力.结论:资生汤(健脾胃、补营卫方药)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皮肤有抗衰老作用.

    作者:周小平;马艳红;傅延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GST-π蛋白和GST-πmRNA在颜面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GST-πmRNA和GST-π蛋白在颜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多项寡核苷酸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SP法)分别检测GST-πmRNA、GST-π蛋白在20例SCC、1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10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结果:在皮肤SCC、不典型增生和正常皮肤中GST-πmRM及GST-π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依次分别为10%/20%/70%和10%/30%/90%.GST-πmRNA和蛋白在SCC中较不典型增生和正常皮肤的表达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GST-π可能与皮肤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皮肤鳞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酶学变化.

    作者:杨颖涛;刘林嶓;翟晓梅;马长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86例临床分析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面部长时间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引起的以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红斑、丘疹、皮肤萎缩、灼热及紧绷感,毳毛明显,色素沉着等为临床表现的慢性皮肤病,症状顽固,反复难治.我科于2002年2月~2005年8月共诊治86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现将临床分析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索俊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

    寻常痤疮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好发于面、背、胸部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目前研究认为,痤疮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四个因素有关: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开口处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简称P.acnes)繁殖以及炎症反应[J].本文仅就P.acnes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朱莲花;金哲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下颌骨单侧牵张成骨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

    目的:研究下颌骨单侧牵张成骨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24只行单侧下颌牵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牵张速率为0.5mm×2次/天(1mm组);另一组为0.5mm×4次/天(2mm组),间歇期均为5天,牵张长度均为10mm.在牵张完成后0周、2周、4周、8周时每组各处死3只动物,后一只处死做对照.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牵张区含下牙槽神经组织块做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牵张区神经大体观察均可见直径变细,组织学上可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表现为髓鞘肿胀、层状分离和断裂、轴索数目减少,但神经外膜、束膜仍完整,随着时间延长,发生修复性变化.结论:下颌骨牵张成骨后下牙槽神经发生退行性变,但在合适的牵张速率下是可逆的,随时间延长可以完全修复.

    作者:孙建壮;刘彦普;刘锐;赵晋龙;商洪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西环素联合维胺酯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口服维胺酯胶囊和多西环素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维胺酯胶囊和多西环素;对照组:单纯口服多西环素.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对照组46%.两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重度痤疮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口服维胺酯胶囊与多西环素联合治疗痤疮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华黎;王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角质形成细胞源促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研究

    目的:研究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角质形成细胞所合成分泌的TGF-β 1,IL-1 α,分别单独及联合应用TGF-β 1抗体、IL-1α抗体中和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基,以Cellcountingkit-8测定中和前后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可合成分泌大量TGF-β 1,IL-1α,抗体中和前后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基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有明显差异.结论: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分泌TGF-β 1,IL-1 α及一些未知的活性因子,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

    作者:厉孟;张琳西;夏炜;郭树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白癜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进展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其发病率大约为1%~2%.临床主要表现为后天性色素脱失,男女均可发生,年龄不限,通常好发生于青年和儿童,5~30岁发病者可占50%以上.

    作者:杨慧兰;李翠华;刘仲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外侧上蒂式旋转乳房缩小成形术

    目的:对女性巨乳症患者,采用一种矫正新术式,以达到乳房外形更加谐调完美的效果.方法:从1989年至2004年对26例52只女性巨乳症者,应用外侧上蒂式旋转乳房缩小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6例患者6月至2年,乳房肥大下垂得到理想矫正,乳头勃起功能正常,未出现乳头乳晕感觉异常,切口瘢痕隐蔽不明显,整体外形美观.结论:通过该术式治疗实践,该法简单灵活、安全可靠、术后功能和形态满意.

    作者:叶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光子嫩肤细胞安全性评价

    目的:研究强脉冲光对成纤维细胞的安全性.方法:以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为受试细胞,按常规方法进行传代培养,收获细胞后将1×105cell/ml的细胞接种于12孔培养板,每孔接种1ml,分8个组,以不同剂量光子照射(波长560nm,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波长640nm,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并设一个阴性对照组和一个阳性对照组,立即进行DNA梯度电泳.同时分别检测三个时间点的MTT值(24h、48h、72h)及进行丫啶橙染色.结果:DNA梯度电泳法(DNA Ladder)显示各剂量强光照射组均无DNA损伤条带,仅在近电泳点样处出现条带,阳性对照组呈现典型的有一定间隔的细胞凋亡梯状条带(Ladder's band);MTT值测定表明各照射剂量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丫啶橙染色结果各剂量组未发现明显的凋亡小体形成.结论:强脉冲光照射对V79细胞DNA无损伤.

    作者:牟韵竹;李利;魏大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粘固剂材料和厚度对烤瓷熔附金属冠的应力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粘固剂材料、粘固剂厚度对基底冠、瓷层、粘固剂应力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下颌第一磨牙烤瓷熔附金属冠进行模拟加载.结果:随着粘固剂材料弹性模量的增大,基底冠、瓷层上的拉应力峰值、压应力峰值、Yon Mises应力峰值都略有减小,而粘固剂上的拉应力峰值、压应力峰值、Von Mises应力峰值却明显增大;随着粘固剂厚度的增加,基底冠、瓷层上的拉应力峰值、压应力峰值、Von Mises应力峰值略有增大,而粘固剂上的拉应力峰值、压应力峰值、VonMises应力峰值却有所减小.结论:粘固剂的弹性模量、厚度对烤瓷熔附金属冠的应力影响较小,对粘固剂影响较大.

    作者:张少锋;李芸;韩永战;王忠义;凌伟;丁春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选取腹壁浅层颗粒脂肪注射移植20例应用体会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因具有操作简单,组织相容性好,术后不遗留瘢痕,可重复注射塑形等优点,在整形及美容外科的许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移植后脂肪细胞易于液化、坏死、吸收、远期成活率低,成为脂肪移植中的难题.取材时脂肪细胞的损伤程度是决定脂肪细胞远期是否能够成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自2003年4月至2005年2月间,我们采用腹壁浅层抽吸获取脂肪颗粒行双侧颞部凹陷充填移植20例,随访10个月~2年,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陈誉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面部外伤的早期美容修复

    目的:分析总结面部外伤的早期修复经验,指导临床相关工作.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4年1 2月间急诊处理并行早期修复的727例面部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727例患者中,经随诊发现:2例感染,2例创缘有血运障碍,3例拆线时伤口有部分裂开,4例伤愈后欠平整,11例在近期(1~4个月)内有瘢痕增生、局部潮红、切口线痕高出皮面且较硬.97%患者(70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为减少后续治疗,对面部外伤急诊处理中的早期修复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要考虑美学要求.主要经验是:早期细致清创至关重要;掌握手术技巧分层对位缝合;选择精细的缝合器械与材料;做好术后各项预防瘢痕增生的措施等.

    作者:鲁开化;马显杰;郭树忠;韩岩;卢丙仑;杨力;潘宝华;张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改进的联合术原位肛门整形重建的直肠肛管功能测试

    目的:测试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后Ⅰ期改进的联合术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的直肠肛管功能.方法:38例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行Ⅰ期改进的4项联合术原位肛门重建术.测试其直肠内液体存留时间、肛管静息压、缩窄压、直肠静息压和大直肠内压等.结果:各项测试结果皆与正常人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位直肠癌切除后即用改进的Ⅰ期联合术原位肛门重建术,直肠肛管功能的测试结果说明其功能已接近正常人水平,说明此术式的改进在结构和功能重建上已达正常人要求.

    作者:张本寿;吴允飞;林子豪;查嘉华;李增男;水祥兵;许良标;黄洪;徐志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赛维皮肤检测仪皮肤颜色测定重复性研究--与日本美能达CD-2600分光光度计及德国MX-18红斑/黑素指数测量仪的对比研究

    目的:将赛维皮肤检测仪皮肤颜色检测值分别与日本美能达CD-2600分光光度计及德国MX-18红斑/黑素指数测量仪检测值进行对比以检测赛维皮肤检测仪的重复性和相关性.方法:A:赛维皮肤检测仪与日本美能达CD-2600及德国MX-18的相关性:用三台仪器对1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的前臂内侧、外侧、手背、额、颧(均为左侧)共5个部位进行一次性检测.B:重复性:用三台仪器对5名健康女性志愿者的前臂内侧、手背、额(均为左侧)共3个部位进行3次重复定量检测,每次测量间隔5天.结果:赛维皮肤检测仪参数与美能达CD-2600/德国MX-18各参数之间呈较好的相关.重复测量显示赛维皮肤检测仪参数MI(表层和底层)、SBI(表层和底层)的变异系数(CV)明显小于日本美能达CD-2600及德国MX-18红斑/黑色素指数测量仪.结论:赛维皮肤检测仪能较客观准确反映不同部位皮肤色素的变化规律,具较好的重复性.

    作者:蒋小月;李利;蒋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