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月圆
腋臭虽是常见病,但给人们进行社会活动带来很多不便和难言的痛苦,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要求手术治疗的人日趋增多.绝大多数受术者要求提高手术后效果的同时要求减少局部瘢痕,即达到有效、美观的目的,因此为寻求一种既能有效去除腋臭,又能减少复发,并且局部瘢痕不明显的方法,我科自2005~2007年,采用微创皮下搔刮加抽吸法治疗腋臭3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亚兰;赵鹏;李倩;王水霞;鲁铭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部分年轻人单睑因上睑皮肤睑缘悬垂量不等,常导致睑裂高度不一致;或同时合并内眦赘皮,造成睑裂长度与高度均不等;还存在内眦赘皮致睑裂长度不等,而睑裂高度相称者.临床上以前两者居多,后者较少见.
作者:周捍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固体硅凝胶假体隆鼻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通过分析84例隆鼻术并发症的原因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修复.结果:84例就医者通过再次手术修复,使所有并发症均得到了治疗,鼻外形也有明显改善,除1例因鼻尖穿孔遗留瘢痕不满意外,其余83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根据鼻畸形情况确定修复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及手术方法、精细且适合就医者的假体雕刻、鼻背筋膜下的剥离、良好的美学概念、术后应用抗生素及活血化瘀药物等是降低和预防隆鼻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当隆鼻术并发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可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原因,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可使并发症得到控制和及早治疗.
作者:朱占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种植支抗技术结合正畸技术,治疗青年人上颌骨发育不足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8名AngleⅢ类前牙反(牙合)的患者,采用在上颌尖牙与双尖牙之间植种植钉+上颌骨前方牵引+方丝弓矫治技术的方法矫正上颌骨发育不足.结果:治疗前后对比:上颌长度增加(2.64±3.11)mm;上颌骨逆时针旋转(1.46±0.95)°,上牙弓顺时针旋转(1.33±1.14)°,Wits增加(2.98±2.64)°.结论:8名患者经系统治疗,发育不良的上颌骨被牵引至正常位置,错(牙合)畸形得以矫治,取得了良好的外观效果及咬合关系.
作者:张宇;陆晓丽;吴淑华;黄娜;王鑫;李春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传统的眼袋整复术,无论是皮瓣法、肌皮瓣法或综合提紧法等各种方法的临床研究多局限于下眶缘以内的眼袋区的探讨研究.而下睑区眼袋的形成,除了下睑区本身的眶隔、眼轮匝肌及皮肤的松弛外,面中部的松弛下垂,尤其是颧脂肪垫的下垂移位也是形成眼袋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张聚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眼袋整复术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睑部整形术,也是容易产生术后出血及血肿并发症[1]和医疗纠纷的手术.我们在近4年139例的眼袋整复术中,共发生4例术后继发性眶外出血及血肿,经处理未发生视力减退或眼睑硬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万新;沈尊理;黄一雄;张兆峰;章开衡;钱鋆;沈华;王永春;侯明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瘢痕疙瘩(Keloid,K)又叫瘢痕瘤,发病机制不清,具有侵袭性生长和手术后容易复发的特点[1],是困扰整形外科医生的难题.研究表明,肿瘤血管期的启动是有瘤细胞产生的促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血管生成因子所诱发,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生理及病理血管再生中起关键性作用,本文探讨VEGF及其受体与瘢痕疙瘩的关系,阐明瘢痕疙瘩的生成机制,为预防和治疗瘢痕疙瘩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吕建平;付文华;王少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取痣是美容门诊常见的操作,因此项操作对人体皮肤具有一定的损伤性,受术者均感觉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灼痛.由于受损范围小、疼痛短暂受术者往往采取忍耐的方式接受治疗.为消除受术者的不适感,体现人性化服务的宗旨,使受术者在舒适状态下得到美的效果,我科采用术前患处外敷浅表麻醉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梅喜雪;王斌;向红;李昌美;邓小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对肿胀抽吸术及腋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两种方法进行临床评估.方法:采用这两种方法治疗腋臭患者116例,平均随访32月.从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出汗改善情况等方面进行临床评估.结果:肿胀抽吸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但复发率高;腋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法有效率高,但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两种方法均可一定程度改善出汗状况.结论:对腋臭的治疗,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经医患双方沟通后,应根据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方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兆锋;沈华;钱鋆;黄燮青;黄一雄;贾万新;沈尊理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总结我院采用副神经与面神经吻合重建面神经功能的病例,分析临床疗效,为更好地开展面神经修复工作积累经验.方法:收集1998~2005年间采用副神经吻合重建面神经功能病例1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手术要点,分别在术后1月、6月按H-B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进行功能评价,以达到Ⅱ级以上作为功能恢复标准.结果:①手术后1月面神经功能恢复者3例(30%),术后6月功能恢复者8例(80%);②术后28天内局部合并放疗者3例,其中术后1月面神经功能恢复者1例(33.33%),术后6月功能恢复者2例(66.66%).结论:采用副神经与面神经端端吻合是一种有效的面神经功能重建方法.
作者:何三虎;白岫峰;李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P物质纳米缓释微球对正畸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6例需要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样本,进行配对实验研究,所有样本均采用固定标准方丝弓矫治器,以150g的力拉尖牙向远中移动;在实验侧尖牙颊侧及腭侧根尖水平牙龈粘膜下注射5×10-3mg人P物质纳米缓释剂,两周注射一次.结果:经过4周的观察,发现实验侧上颌尖牙移动的距离比对照侧增加30.02%.结论:局部注射P物质纳米缓释剂可以加速牙齿移动.
作者:孙应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体液性介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它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机制,借助上皮-间质的相互作用,在胚胎发生、创伤愈合、血管发生、组织器官再生、形态发生和致癌作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GF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整形外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有虎;刘毅;哈小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腹股沟疝是小儿常见的外科疾病,发病率高达1.32%[1],自1999年至2006年9月我们采用沿下腹壁腹横纹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000例,效果良好.
作者:陈宏雄;徐泉;刘国峰;张枭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处女膜修复的成功率.方法:将处女膜缺损严重的妇女分成两组,一组在行处女膜修补前先行阴道外口粘膜减张缝合,一组仅作处女膜修补.比较两组手术有效率.结果:减张缝合组手术有效率为94.6%,显著高于对照组61.5%(P<0.05).结论:阴道粘膜减张缝合是修复缺损严重处女膜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桦;康俭;张励;陈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唇的外形和色泽既是面部表情的关键所在,又是社交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外形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乃至生活质量.因此,及时的修复唇缺损,恢复其形态结构及功能十分重要.临床上常遇到创伤、肿物切除及瘢痕切除后形成的下唇部分缺损,自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邻近组织瓣进行下唇部分缺损修复,效果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于甫;杨川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收集和利用先天性小耳畸形家系资源进行相关的遗传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家族史的询问调查,收集先天性小耳畸形家系;利用收集的家系资源进行先证者核型分析和vrk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于2005年9月~2007年3月,收集先天性小耳畸形家系7个;对7个家系先证者的核型分析和vrk1基因突变检测均未发现异常.结论:先天性小耳畸形家系核型正常,初步排除了vrk1基因在先天性小耳畸形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潘博;林琳;蒋海越;蔡震;赵延勇;庄洪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应用红蓝光痤疮治疗仪结合雅漾医学护肤品联合治疗痤疮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阳;杨蓉娅;姚美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冷冻、激光及手术治疗皮肤色素痣的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皮肤色素痣患者4 682例,分为三组:液氮冷冻组600例,用手持式冷冻刀或医用棉签行液氮冷冻治疗;激光组1 882例,分别用超脉冲CO2激光和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手术组2 200例,采用切除缝合或切除后邻近皮瓣修复.治疗后对疗效及副作用进行评价.结果:液氮、激光治疗较表浅的色素痣和雀斑样痣疗效较好,对皮内痣及混合痣疗效差且易产生瘢痕;手术切除缝合可治疗各种类型的色素痣,治疗次数少、术后不良反应少并且无明显切口瘢痕.结论:皮肤色素痣治疗应首选手术切除,同时术后应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较表浅的色素痣和雀斑样痣可选择冷冻和激光治疗,皮内痣和复合痣不宜采用冷冻和激光治疗.
作者:邓军;黄惠;程良金;叶庆佾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氧化锆(ZrO2)陶瓷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工程陶瓷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1],其应用涉及到功能材料、复合结构材料、国防工业、纺织工业、能源工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它属于生物惰性陶瓷,不仅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是一种优良的人体硬组织修复材料.近年来ZrO2作为增强增韧第二相材料,在人体硬组织修复体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将氧化锆复合生物陶瓷用于人体硬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国营;高景龙;邵忠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595nmVbeam激光照射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对比研究在瘢痕形成过程中595nmVbeam激光照射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原位检测.结果:兔耳增生性瘢痕经595nmVbeam激光照射后,按不同时间段取材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与对照组比较,高倍镜下观察结果,显示PCN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细胞凋亡增加.结论:595nmVbeam激光照射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诱导细胞凋亡.应用595nmVbeam激光预防和治疗瘢痕是可行的.
作者:滕雯;郝立君;任丽虹;肖志波;王敏;李芍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