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丽玲;杜彬;谢波;刘宏伟;张海伟;邵建立;郑佩娥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中老年患者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中老年患者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足背足跟各2例,踝前1例.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供血不足及静脉回流障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切取简便,血运丰富,成活率高,对中老年患者尤为适用.
作者:刘小容;刘玉生;尹敬光;陈晓武;万里;黄静;廖旭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环法乳房缩小整形术的一些技术改进.方法:在双环法乳房缩小整形术的基础上,从设计、操作上加以技术改良.结果:本组17例33侧,术后乳房外形满意,手术切口瘢痕不显;乳头、乳晕血运良好,感觉正常.结论:本方法设计合理、操作便捷,切除乳腺量大,术后效果理想,不仅适用于轻中度乳房肥大症,也适用于较重度乳房肥大症.
作者:张继忠;吕金陵;陈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冷冻、激光及手术治疗皮肤色素痣的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皮肤色素痣患者4 682例,分为三组:液氮冷冻组600例,用手持式冷冻刀或医用棉签行液氮冷冻治疗;激光组1 882例,分别用超脉冲CO2激光和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手术组2 200例,采用切除缝合或切除后邻近皮瓣修复.治疗后对疗效及副作用进行评价.结果:液氮、激光治疗较表浅的色素痣和雀斑样痣疗效较好,对皮内痣及混合痣疗效差且易产生瘢痕;手术切除缝合可治疗各种类型的色素痣,治疗次数少、术后不良反应少并且无明显切口瘢痕.结论:皮肤色素痣治疗应首选手术切除,同时术后应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较表浅的色素痣和雀斑样痣可选择冷冻和激光治疗,皮内痣和复合痣不宜采用冷冻和激光治疗.
作者:邓军;黄惠;程良金;叶庆佾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毛发的过度生长和增多,虽大多无碍健康,但影响美观,故要求脱毛者甚多.以往有采用药脱、蜡脱、机械拔、电解等多种方法脱毛,但均存在治疗时患者痛苦且短期有效等不足.2000年4月~2007年1月,我们采用美国Light Age公司生产的翠绿宝石激光脱毛系统对408例求医者进行脱毛,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林辉;韦文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蒙古人种的面型相对高加索人种比较宽短,且面部器官特征不明显.相对高耸的颧骨颧弓和突出的下颌角,给蒙古人宽短的面型带来了不和谐的特征,高耸的颧骨颧弓增加了面中1/3的宽度,突出的下颌角增加了面下1/3的视觉宽度.加之由于文化背景的影响,东方人文化传统中对高颧骨的审美偏见.所以,在整形外科临床上,要求行手术降低高耸颧骨的就医者颇多.本文就高颧骨降低术术式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彭喆;归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寻一种治疗眉下垂、去除鱼尾纹、提升外眦角,同时修复眶外颞部软组织松垂的方法和技巧.方法:设计提眉切口向外侧延长1.0~1.5cm,在直视下行颞浅筋膜-SMAS悬吊和眼轮匝肌折叠缝合,术后进行满意度随访.结果:采用本法治疗72例就医者,术后随诊3~24个月,效果均良好.结论:改良提眉切口术,手术操作直视、简单、创伤小、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持久,适于门诊开展.
作者:徐强;李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乳晕周围双环切口隆乳同时悬吊乳房,矫正小乳症伴中度乳房下垂的方法.方法:采用乳晕周围双环形切口,在乳腺的上半象限纵行切开,按胸大肌纤维走向钝性分离至胸大肌后形成间隙,置入乳房假体.用4号丝线将切开的乳腺组织与胸大肌分离口两侧贯穿预缝置4针,打结闭合胸大肌分离口的同时将乳腺固定于胸大肌上,上部乳腺组织筋膜同时缝合固定在肋软骨膜上,以达到隆乳术同时矫正乳房下垂.结果:用本法矫正小乳症伴中度乳房下垂者26例,效果良好.结论:本手术方法简单易行,无须附加乳晕周围以外切口,瘢痕不明显,是矫正小乳症伴中度下垂的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郭伟;谭介恒;唐哲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索理想的冷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方法体外培养并扩增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消化细胞并洗涤离心加入10%二甲基亚砜、30%胎牛血清、60%MEM的细胞冻存体系,直接置-70℃冰箱贮存.冻存4、8和12周后,37℃水浴复温,通过检测细胞周期□细胞表型和成脂的多向分化潜能,以鉴定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消化后不经过传统的程序性降温冻存技术,直接在-70℃冰箱贮存,其细胞生物学特性无明显改变,细胞仍存在成脂的多向分化潜能.结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直接-70℃冰箱贮存不影响其生物学特性,是冷冻保存的一种可行方法.
作者:李春明;刘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美容外科手术是指以美容为目的的整形或再造手术,如隆乳术、除皱术、面型修整术等;其次是对某些疾病或创伤经治疗后的外形缺陷矫治,如瘢痕切除术等.美容手术成功与否,不仅决定于医师技艺水平的高低和手术设备先进与否,而且必须有良好的护理去保证手术效果.
作者:雷艳;莫冬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P物质纳米缓释微球对正畸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6例需要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样本,进行配对实验研究,所有样本均采用固定标准方丝弓矫治器,以150g的力拉尖牙向远中移动;在实验侧尖牙颊侧及腭侧根尖水平牙龈粘膜下注射5×10-3mg人P物质纳米缓释剂,两周注射一次.结果:经过4周的观察,发现实验侧上颌尖牙移动的距离比对照侧增加30.02%.结论:局部注射P物质纳米缓释剂可以加速牙齿移动.
作者:孙应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处女膜修复的成功率.方法:将处女膜缺损严重的妇女分成两组,一组在行处女膜修补前先行阴道外口粘膜减张缝合,一组仅作处女膜修补.比较两组手术有效率.结果:减张缝合组手术有效率为94.6%,显著高于对照组61.5%(P<0.05).结论:阴道粘膜减张缝合是修复缺损严重处女膜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桦;康俭;张励;陈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氧化锆(ZrO2)陶瓷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工程陶瓷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1],其应用涉及到功能材料、复合结构材料、国防工业、纺织工业、能源工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它属于生物惰性陶瓷,不仅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是一种优良的人体硬组织修复材料.近年来ZrO2作为增强增韧第二相材料,在人体硬组织修复体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将氧化锆复合生物陶瓷用于人体硬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国营;高景龙;邵忠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595nmVbeam激光照射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对比研究在瘢痕形成过程中595nmVbeam激光照射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原位检测.结果:兔耳增生性瘢痕经595nmVbeam激光照射后,按不同时间段取材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与对照组比较,高倍镜下观察结果,显示PCN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细胞凋亡增加.结论:595nmVbeam激光照射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诱导细胞凋亡.应用595nmVbeam激光预防和治疗瘢痕是可行的.
作者:滕雯;郝立君;任丽虹;肖志波;王敏;李芍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固体硅凝胶假体隆鼻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通过分析84例隆鼻术并发症的原因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修复.结果:84例就医者通过再次手术修复,使所有并发症均得到了治疗,鼻外形也有明显改善,除1例因鼻尖穿孔遗留瘢痕不满意外,其余83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根据鼻畸形情况确定修复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及手术方法、精细且适合就医者的假体雕刻、鼻背筋膜下的剥离、良好的美学概念、术后应用抗生素及活血化瘀药物等是降低和预防隆鼻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当隆鼻术并发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可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原因,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可使并发症得到控制和及早治疗.
作者:朱占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体液性介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它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机制,借助上皮-间质的相互作用,在胚胎发生、创伤愈合、血管发生、组织器官再生、形态发生和致癌作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GF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整形外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有虎;刘毅;哈小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腹股沟疝是小儿常见的外科疾病,发病率高达1.32%[1],自1999年至2006年9月我们采用沿下腹壁腹横纹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000例,效果良好.
作者:陈宏雄;徐泉;刘国峰;张枭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阴道再造术的护理方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例先天性无阴道、阴道闭锁无子宫的患者,8例异性癖患者进行阴道再造术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阴道再造术患者,平均住院8~16天,均痊愈出院,1例易性癖患者术后20天发生阴道回缩,经换药、植皮后痊愈.随访1个月~1年,1例发生阴道粘连挛缩、狭窄,其余效果满意.结论: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及手术前后的综合性护理,特别是术前肠道准备、术后人工阴道的护理及指导患者出院后正确的健康指导是降低阴道再造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黎璐;孙家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自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我科共收治乳腺肿物合并乳头内陷的病例6例,均用乳头乳晕切口、双侧菱形瓣转移法矫正,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甘月圆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法对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的颌面美容效果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1年4月~2006年9月的28例用囊壁部分或彻底刮除术,对可疑角化囊肿和造釉细胞瘤刮除术后再用石炭酸烧灼骨腔创面,囊腔碘仿纱条填塞,术后每日按压原骨质膨隆区,定期更换碘仿纱条和X线检查,随访0.5~3.5年.结果:术后3月面部膨隆畸形消退,经随访X线检查,26例患者囊腔都有不同程度缩小,术后2年,有22例囊腔完全消失,其余4例,骨腔体积仅剩原体积的20%~30%,新骨与正常骨结构一致.结论:保守治疗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手术方法简单,既可以修复面部的膨隆畸形,又可以大限度地保存颌骨的连续性,防止手术继发畸形,改善咬合关系,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汪湛;何一川;陈文君;杨卫东;何杰儒;肖剑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新型Q开关激光去除皮肤细胞黑素的机理.方法:用Q532nm、Q755nm及Q1 064nm三种Q开关激光治疗豚鼠的黑色皮肤区,观察治疗结果,并于激光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第3天、14天取材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Q开关激光治疗后皮肤黑素颗粒即被气化或碎裂而减少或消失,黑素细胞呈空泡样变,细胞轮廓仍完整保留.治疗后第3天,表皮层明显增厚,细胞空泡样变逐渐好转,皮肤组织结构正常,皮下组织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和轻度充血,Q532nm组及Q755nm组表皮基底层及棘层仍有细小黑素颗粒,较正常黑色皮肤色素颗粒明显减少,Q755nm组黑素颗粒的密度明显少于Q532nm组,Q1 064nm组表皮各层无明显黑素颗粒存在;治疗后第14天皮肤组织基本完全修复,Q532nm组及Q755nm组表皮基底层及棘层仍有细小黑素颗粒,以基底层较明显,密度较治疗后第3天加强,Q1 064nm组表皮各层无细小黑素颗粒存在.结论:Q开关激光可选择性地破坏黑素颗粒,对含黑素颗粒的细胞无不可逆性损伤,Q1 064nm激光治疗黑素颗粒效果好,表明是目前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比较有效、副作用小的方法.
作者:余文林;曾东;苑凯华;李勤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