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扩张乳房假体加背阔肌肌皮瓣的乳房再造术

张波;王炜;张群;余力;王键;杨川

关键词:乳房再造, 背阔肌肌皮瓣, 可扩张乳房假体
摘要:目的:报告应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及可扩张的乳房假体(BECKER)置入,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的胸壁畸形,同时再造乳房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乳腺癌病灶清除术后患者胸部的畸形状况,设计患侧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的肌瓣长度、体积以及皮瓣的面积和形状,切取肌皮瓣后经腋部皮下隧道转移至胸前.用肌瓣修复胸前软组织缺损,皮瓣则用于弥补胸部皮肤的不足.肌瓣与胸壁间置入可扩张的乳房假体.术后经注射壶注水,逐步扩张至额定值.6个月后,可抽除注射壶并重建乳头,完成治疗.结果:自1999年以来,对各种乳腺癌术后患者行乳房再造术共26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应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及可扩张的乳房假体置入,不仅可修复乳腺癌病灶清除术后的胸部软组织的缺损、锁骨下的凹陷畸形而且可重建乳房.该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再造乳房的外形及质感逼真等特点.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上唇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和总结全上唇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自2002年9月起,我科共收治各种原因造成的全上唇皮肤缺损患者73例,分别应用皮片游离移植、鼻唇沟局部皮瓣转移、额部扩张皮瓣带蒂转移、头皮扩张皮瓣带蒂转移、上臂管形皮瓣和向上臂延伸的肩胛皮瓣转移修复.结果:73例中有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为扩张器注水过程中出现扩张器渗露,余5例为皮瓣转移术后出现皮瓣血运障碍,其中,鼻唇沟局部皮瓣出现血运障碍1例,额部单蒂皮下蒂扩张皮瓣出现血运障碍4例,仅1例出现皮瓣远端1/3皮肤坏死.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患者45人,除植皮术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片挛缩和色泽深暗外,皮瓣成活良好,效果稳定.结论:全上唇皮肤缺损修复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相应的适应证和优缺点,需综合各种因素,择优而用.

    作者:田佳;刘元波;刘立强;甘承;焦鹏;唐欣;朱珊;范金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肿胀麻醉吸脂塑身术对高龄肥胖者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适合于高龄人群的安全简便、恢复快的减肥塑身方法.方法:对400例高龄妇女采用肿胀麻醉吸脂塑身术进行治疗,并对其身体局部解剖、心理状态,以及手术方法与并发症、远期疗效等进行研究分析.术中选取隐蔽切口,在抽吸脂肪层中注入含有2%利多卡因、1%肾上腺素和生理盐水的肿胀液.双手配合、分层、扇形、隧道式抽吸.结果:肿胀麻醉吸脂塑身术对高龄人群瘦体减肥效果满意,体重减轻3.5~5kg,腹围减少4~18cm,腰围减少5~8cm,臀围减少6~16cm,体形变关、无反弹.同时血脂、胆固醇比术前都降低1~2mmol/L.结论:该手术方法适用于55~70岁的高龄人群,不仅简便、安全,体形重塑效果好,而且还有益于健康,值得推荐.

    作者:许冬生;孔生生;徐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平面导板在深覆(牙合)矫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平面导板矫治重度深覆(牙合)患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作用要点.方法:对18名生长发育期的重度深覆(牙合)患者,用平面导板来打开咬合,并对咬合打开前后的硬软组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上下后牙及牙槽高度均增加,下后牙及牙槽高度的增加值大于上后牙及牙槽高度的增加值,而对前牙及牙槽高度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②上下颌骨在水平方向上无改变,但下颌平面角与下面高/全面高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大,后面高/前面高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小;③覆(牙合)减小,Spee氏曲线得到整平;④松弛的下唇肌肉得到紧张,从而改善了侧貌外形.结论:平面导板使覆(牙合)减小主要是后牙及后牙齿槽突高度增加的结果,对生长发育期的低角重度深覆(牙合)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王宝红;周洪;邹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RGD多肽表面修饰生物陶瓷修复骨缺损BMP-2的表达

    目的:了解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多肽表面修饰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 phosphate,HA-TCP)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局部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的表达.方法:以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复合RGD多肽表面修饰的HA-TCP或单纯材料培养制备组织工程骨,选择60只新西兰白兔,制作15mm长的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实验根据植入不同的材料分为A、B、C和D组,A组:骨缺损区植入MSCs复合RGD多肽表面修饰的HA-TCP培养制备的组织工程骨;B组:骨缺损区植入MSCs复合HA-TCP培养制备的组织工程骨;C组:骨缺损区植入RGD多肽表面修饰的HA-TCP;D组:骨缺损区植入HA-TCP.术后4周取材,行修复区局部BMP-2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术后4周各组骨缺损区均有新骨生成,修复区局部BMP-2表达水平依次为:A>B>C>D(P<0.001,p<0.05).结论:RGD多肽表面修饰对以HA-TCP为支架材料组织工程骨的修复作用有明显优化作用.

    作者:李慎松;李琳;张炼;王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RGD多肽表面修饰对HA-TCP生物陶瓷修复骨缺损的影响

    目的:了解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多肽表面修饰对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 phosphate,HA-TCP)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影响.方法:以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 s,MSCs)复合RGD多肽表面修饰的HA-TCP或单纯材料培养制备组织工程骨,选择60只新西兰白兔,制作15mm长的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实验根据植入不同的材料分为A、B、C和D组,A组:骨缺损区植入MSCs复合RGD多肽表面修饰的HA-TCP培养制备的组织工程骨;B组:骨缺损区植入MSCs复合HA-TCP培养制备的组织工程骨;C组:骨缺损区植入RGD多肽表面修饰的HA-TCP;D组:骨缺损区植入HA-TCP.术后4、8、16周取材,行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和生物力学测定. 结果:术后4、8、16周各组骨缺损区均有新骨生成,成骨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经x线、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评估,成骨能力依次为:A>B>C>D(P<0.001,P<0.05),其中A组术后16周骨缺损完全修复,骨髓腔再通,生物力学性能接近正常骨.结论:RGD多肽表面修饰对以HA-TCP为支架材料组织工程骨的修复作用有明显优化作用.

    作者:蓝旭;梁军;葛宝丰;刘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强脉冲光治疗浅表(皮肤)血管瘤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PL)治疗浅表(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浅表(皮肤)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535nm、580nm强脉冲光治疗皮损,每三周治疗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波长为532nm的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每两周治疗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皮损的治愈率、并发症等情况,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皮损三次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处瘢痕形成及炎症性色素沉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强脉冲光(IPLTM)治疗浅表(皮肤)血管瘤效果满意.

    作者:黎宁;陈彦伟;池刚毅;磨思慧;覃春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在面部软组织挫裂伤整形美容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科自2003年3月~2006年12月,共收治42例面部软组织挫裂伤患者,采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缝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后皮肤缺损

    目的:采用眼轮匝肌蒂皮瓣I期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后的皮肤缺损.方法:切除上、下睑病变区皮肤,上睑缺损可行全厚皮片移植或局部A-T皮瓣修复.下睑根据皮肤缺损面积于缺损缘左右两侧各设计眼轮匝肌蒂皮瓣,酌情游离,向中间推进拼合,按睑袋术式缝合睑缘皮肤,Ⅰ期修复上、下睑皮肤缺损.结果:共治疗13例,皮瓣大面积2cm×1.5cm,均Ⅰ期愈合,形态满意.结论:下睑双侧眼轮匝肌蒂皮瓣可Ⅰ期修复中度大小的眼睑分裂痣,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作者:张锤;张春莉;苏晓光;赵雪莲;韩兰芹;王艳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果酸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果酸(羟基乙酸)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掌握果酸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法.方法:应用浓度为20%、35%、50%、70%的羟基乙酸治疗24例痤疮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23例患者完成治疗.4周后皮损减退率34%,有效率83%;8周后12例患者皮损减退率53%,有效率100%;12周后5例患者皮损减退率69%,有效率100%;炎性皮损减退率高于非炎性皮损.结论:果酸治疗痤疮至少需要4周,且安全有效.

    作者:肖晓庆;项蕾红;郑志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微波治疗化脓性肉芽肿临床观察

    目的:评估微波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9例化脓性肉芽肿患者随机分成微波治疗组39例和液氮冷冻组(对照组)40例,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微波治疗组治愈39例,液氮冷冻组治愈29例,两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0);两组皮肤色素减退患者分别为1例和8例,发生微扁平瘢痕分别为6例和5例.结论:微波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简单、有效,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乐栋;曾抗;王茜;贺凤姣;周再高;江丽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颏下动脉皮瓣联合颈部扩张皮瓣修复颏部瘢痕

    目的:评价采用颏下动脉皮瓣联合颈部扩张皮瓣治疗颏部瘢痕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8月~2006年7月,对14例颏部瘢痕患者采用分期手术修复颏部瘢痕,Ⅰ期手术在颈部颏下动脉供瓣区下方设计埋置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术后定期注水;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切除颏部瘢痕组织,根据创面大小设计颏下动脉皮瓣,转移覆盖创面,供瓣区采用颈部扩张皮瓣修复.颏部瘢痕切除大小为4.5cm×3.0cm~7.5cm×4.5cm.修复所用颏下动脉皮瓣大小为5.5cm×3.8cm~8.0cm×6.0cm.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颏下动脉皮瓣和颈部扩张皮瓣血运良好,无皮瓣坏死或皮瓣危象,创面7~10天拆线,后期加强功能锻炼.随访3~30月,平均11月,外观无口角歪斜,颈部功能活动自如,患者及家属满意.结论:采用颏部临近的颏下皮瓣修复颏部瘢痕,供瓣区利用颈部扩张皮瓣予以修复,外观功能均可达到满意的效果,该手术方法简便,不遗留新的瘢痕,是一种治疗颏部瘢痕的理想方法.

    作者:吴焱秋;柴家科;柳春明;关雪峰;朱志强;戴承望;孙有志;陈宝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额颞部小切口联合锯齿线悬吊除皱术

    目的:为进一步改善小切口除皱术的效果,解决小切口除皱术后皮肤回缩再次下垂的不足.方法:基于传统的小切口除皱术,联合锯齿线悬吊术:先根据额颞部的皱纹情况进行小切口除皱手术,完成后再根据术前额部皱纹情况,进行锯齿线悬吊提紧额颞部皮肤术.结果:自2003年至2007年初,共施术59例,手术效果显著,额颞部皱纹去除明显,就医者满意度高.结论:额颞部小切口除皱术联合锯齿线悬吊的术后效果优于单纯的小切口除皱术和单纯的额颞部锯齿线悬吊术.

    作者:邓艳雯;马文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腋窝切口清除乳房内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同期硅凝胶假体置入术

    目的:探讨如何取净乳房内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MHG)并维持相应的乳房形态.方法:自2004年至2007年笔者用经腋窝切口分离至乳房后间隙,清除PAMHG,并用抗生素生理盐水反复稀释冲洗.经确定冲洗液内已无注射材料残留后,于胸大肌深面剥离、假体置入腔隙,置入硅凝胶假体的方法共治疗108例.结果:已行108例216侧PAMHG取出并隆乳术,其中1例由于感染,清除PAMHG后,经抗炎治疗3个月后行假体置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3年.结论:经腋窝隐蔽切口能相对彻底清除PAMHG,并行胸大肌深面隆乳术,较好地维持相应的乳房形态.

    作者:黄文;艾玉峰;高亮;宋晓东;冯辉利;郭晓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错(牙合)畸形中(牙合)关系建立与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错(牙合)治中如何建立稳定的(牙合)关系.方法:结合典型病例介绍矫治方法. 结果:建立良好的(牙合)关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牙合)位的调整与牙位的调整.结论:要实现两者的调整,取决于矫治方案的确定,矫治力系统的选择及控制牙齿移动的能力这三方面的因素.

    作者:陆晓丽;周珊;韩晶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保留乳腺导管的肥大乳头缩小术

    目的:探讨一种保留乳腺导管的、具有较好功能和外形的外科矫正乳头肥大的方法.方法:局部麻醉下按设计线切除肥大的乳头顶部多余的皮肤以及乳头体部多余皮肤和皮下组织,注意保留乳腺导管.结果:为20例(40个乳头)双侧乳头肥大的就医者行乳头缩小整形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类型的乳头肥大,能达到就医者要求,可形成符合美学标准的乳头,而且对乳头的感觉及血运没有不良影响,保留了乳腺导管,术后不影响哺乳.

    作者:卢建建;滕利;杨锴;张芾男;高寿松;于洋;范星宇;胡国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第三磨牙与错(牙合)畸形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M3在正畸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50例(男156,女194),12~18岁无正畸治疗,拔牙史的患者;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以判别M3先天缺失和测量ANB角(ANB<0°骨性Ⅲ类,ANB>5°骨性Ⅱ类,ANB=2~5°骨性Ⅰ类);制取研究模,测量牙量骨量(牙量>骨量,牙列拥挤;牙量<骨量,牙列稀疏).结果:M3先天缺失与牙列拥挤有显著关系(P<0.05);M3先天缺失与牙列稀疏有显著关系(P<0.05);不同骨型与M3先天缺失与否无显著关系(P>0.05),但骨性Ⅲ类多存在上颌M3先天缺失;骨性Ⅱ类多存在下颌M3先天缺失;牙列拥挤在错(牙合)构成比中高;骨性Ⅰ类、Ⅱ类、Ⅲ类所占比例分别是58.3%、26.6%、15.1%.结论:牙列拥挤与M3存在有关;牙列稀疏者多存在M3先天缺失;骨性Ⅲ类多存在上颌M3先天缺失;骨性Ⅱ类多存在下颌M3先天缺失;牙列拥挤在临床中为常见;要重视Ⅱ类、Ⅲ类错(牙合)的早期预防和阻断.

    作者:邹敏;罗璐霞;周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扩张器Ⅰ期术的手术设计及相关问题探讨

    目的:探讨扩张器Ⅰ期术的手术设计,纠正并克服对Ⅰ期手术不重视的倾向.方法:回顾我院20余年的临床经验.结果:扩张器Ⅰ期术部位的选择,采用皮瓣逆行设计原则,同时防止扩张囊移位,使其有目的的定向、定位扩张,为Ⅱ期术带来便利.扩张容量的选择在计算缺损面积的同时,将扩张术后的回缩计算到扩张面积中,才能使皮肤组织充裕,术后瘢痕细小.术中彻底止血十分必要,依靠加压包扎,超量注液等方法止血不可取.我们认为慢性扩张才符合组织细胞的生长规律,故不主张急性扩张.结论:重视扩张器Ⅰ期术的手术设计原则及相关操作细节,才能使Ⅱ期术终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彭湃;马显杰;宋保强;郭树忠;鲁开化;韩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硬腭两维牵张成骨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手术建立犬腭裂实验动物模型,探讨应用自行设计制作的腭骨外固定两维牵张器关闭硬腭骨裂隙和后退腭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7只年龄在1~1.5岁的健康杂种犬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抽取2只为对照组,其余5只作为实验组.通过手术制造10mm×25mm的人工腭裂模型,观察对照组能否自然愈合.在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硬腭两维骨牵张器,通过骨牵张关闭裂隙并延长硬腭骨,观察牵张过程.结果:实验犬术后均成活、健康状况良好,实验组牵张器固定牢靠,顺利关闭约10mm的间隙,硬腭骨延长约12mm,对照组裂隙无明显变化.结论:设计的硬腭两维牵张器,具有稳定可靠的牵张作用,可以同时关闭裂隙和延长硬腭骨,为修复腭裂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作者:赵恒辉;封兴华;张浚睿;魏建华;石照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隆鼻术后硅胶假体外露的原因及防治

    目的:探讨硅胶假体隆鼻术后假体外露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6例鼻假体外露就医者,手术取出假体,根据假体外露部位,雕刻形态、隧道层次、切口位置等分析假体外露的原因,从而提出预防措施及提高手术效果的方法.结果:16例中,6例假体短臂由鼻小柱侧缘切口穿出,5例假体由鼻尖下点穿出(其中3例为柳叶形假体),3例由鼻前庭切口穿出,其中1例合并感染,2例经鼻背皮肤穿出.取出的假体形态:柳叶形假体雕刻太尖,L形假体短臂过长而长臂宽厚、假体叠加等.结论:假体与鼻头、鼻背不相称导致置入后张力过大或假体形状雕刻欠佳是假体外露的根本原因.因此,隆鼻术后使假体处于无张力状态以及提高假体雕刻技巧是避免假体外露的主要措施.

    作者:于甫;杨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物取出术相关问题探讨

    目的:探讨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物取出术相关的问题.方法:选择手术适应证,按术前定位进行彻底的清除和冲洗.结果:21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物取出的问题应因人而异,在尽量清除注射物和保护正常组织的原则下,采用手术取出注射物加腔内反复冲洗的方法,效果肯定.

    作者:杨恰佳;彭晓茹;姜海洋;吕华;曾瑜华;杨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