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瘤周环扎联合平阳霉素瘤体注射治疗血管瘤

刘嘉锋;孙家明;张一鸣;李小丹

关键词:瘤周环扎, 平阳霉素, 血管瘤
摘要:目的:探讨瘤周环形缝合结扎联合瘤体内平阳霉素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的方法,评价其优缺点.方法:选择临床诊断的海绵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患者共93例,分为三组:联合组31例,行瘤周环扎联合瘤体平阳霉素注射;单纯注射组31例,行单纯瘤体内平阳霉素注射;单纯瘤周环扎组31例,患者行单纯瘤周环扎.通过疗程的长短及治愈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疗程较单纯注射组短(P<0.05),而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注射组(P<0.05)和单纯环扎组(P<0.01),单纯环扎组治愈率明显低于单纯注射组.结论:联合瘤周环扎及瘤体内注射治疗血管瘤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效果更佳.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目的:体外培养扩增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复合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将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后,以生长状态良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制备好的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支架上,进行体外联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皮肤.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组织工程皮肤结构.结果:体外培养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传代扩增容易,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去细胞完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脱细胞真皮基质中生长良好,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结论:利用体外扩增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制备的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可以体外联合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作者:耿献辉;余春艳;邓志宏;张勇杰;陆伟;温宁;薛洁;张锐红;康晓军;金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前移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的表达

    目的:探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KDR/Flk-1)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50只35天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随机分为实验组(5只)和对照组(5只);实验组大鼠24h佩戴自制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实验后3、7、14、21和30天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Flk-1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髁突软骨Flk-1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减弱,后部区域Flk-1表达强于前部和中部;实验后第14天,21天和30天实验组Flk-1表达强于相应对照组(P<0.05),21天时其增强幅度大.结论:下颌前伸后大鼠髁突软骨细胞Flk-1表达增强,说明其介导了VEGF 引发的软骨内骨化过程.

    作者:徐迈;段银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心包膜移植在结膜囊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保存人心包膜移植治疗结膜囊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眼球摘除术后伴有结膜囊狭窄综合征的26例26眼,利用心包膜移植行部分结膜囊成形术,术后随访观察3~12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24眼(92.31%)在术后30~60天移植的心包膜被结膜覆盖,感染1例(3.85%),结膜囊狭窄1例(3.85%).结论:保存心包膜移植治疗结膜囊狭窄取材方便,疗效显著,操作简单.

    作者:刘凤霞;刘德成;刘懿;王慧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睑黄瘤213例

    我科从1995年3月~2006年6月,对213例睑黄瘤患者行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随访6~12月,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佳琴;张继忠;陈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婴幼儿先天性唇裂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唇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唇畸形,不仅对容貌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患儿的生长发育.因此,无论是单侧唇裂还是双侧唇裂,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虽然手术方法不尽相同,但是,护理的优劣则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败.我们通过对37例唇裂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加强术前术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伤口护理、唇弓减张护理等,从而保证了手术的成功,医患双方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韦清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Ⅰ型、Ⅱ型受体阻断剂和钙调神经磷酸激酶(CaN)的阻滞剂环胞素A(CsA)对增生性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将一定浓度的Ang Ⅱ(10-9~10 5mmol/L),和hng Ⅱ 10-6mmol/L加上不同阻滞剂losartan、PD123319、环胞素A(浓度均为10-5mmol/L)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刺激48h,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blot印迹方法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N)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体外成功地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经Ang Ⅱ刺激48h后,F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增高程度与AngⅡ浓度呈正比;加入losaartan和环胞素A后,FN原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单用Ang Ⅱ组下降,而加入PD123319后,FN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单用AngⅡ组无明显改变.结论:hng Ⅱ可促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FN合成,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hng Ⅱ的I型受体介导完成,该作用可能与CaN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陈艳清;李世荣;曹川;冯智;夏珊;李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吸脂术肿胀麻醉中吸引器正压功能的应用与护理

    吸脂术肿胀麻醉中吸引器正压功能的应用,可安全、快速、轻松、均匀地将肿胀麻醉液注入手术部位,受术者均无不适反应,在大剂量灌注肿胀麻醉液的操作中减少污染机会,减轻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体力消耗,有效地缩短了麻醉时间.在吸脂术的配合护理过程中,专科护士做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缓解受术者的心理压力,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作者:祝雁;姚春丽;王淑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治疗鲜红斑痣28例

    既往对鲜红斑痣的治疗多采用外科植皮、X线照射或同位素贴敷、冷冻、电灼、各种外用药和磁疗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常会损伤皮肤遗留瘢痕或无法消除病变而难以被患者接受.

    作者:张安利;祖冬梅;杨力;王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面部脂肪移植并发症的预防

    自体脂肪来源丰富,是良好的软组织充填材料.1893年,Neuber第一次报道了自体脂肪移植的修复方法.1910年,Lexer将它引入到半面部萎缩、面部凹陷等方面的治疗.现在已广泛地用于面体部的凹陷、面部消瘦或老化及唇、乳房、阴茎的增大等方面的治疗.其中,面部的脂肪移植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部位,被认为是面部软组织充填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受到了广泛肯定.

    作者:郑丹宁;谢芸;李青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儿童包皮环切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包茎、包皮过长是临床常见病,而包皮环切术更是常见的美容手术,尤其对长期反复发作的包皮、阴茎头炎与包皮口形成瘢痕性狭窄环患者,此方法可彻底治愈[1].我科自2003年3月~2006年11月应用包皮环切术治疗儿童包茎、包皮过长20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霞;简百录;乔少谊;高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570例临床总结

    目的:总结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的经验.方法:采用注射器法抽取自体颗粒脂肪,清洗、纯化后移植于乳房、颞部、颊部等受区.结果:本组570例中,脂肪吸收明显者40例(占8.91%),18例(占4.07%)出现硬结.结论: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合理设计以及正确地抽吸注射技术及术后良好的局部处理.

    作者:刘萍;刘毅;任文明;张晓萍;马丽梅;张兰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的矫治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部分手术方法的改进.方法:基于对唇裂术后唇鼻畸形病理解剖的认识.唇裂继发唇鼻畸形的二期修复包括上唇瘢痕的切除与松解,以及对上唇短曲外翻或过长,唇红、唇弓、唇珠畸形,鼻小柱、鼻中隔偏斜或短曲,鼻头低垂及鼻孔过大或偏小,鼻翼塌陷、卷曲等不同程度的畸形通过局部组织移位或填充等综合矫治的手术方法,使畸形得以纠正,使以上组织恢复正常的解剖形态.结果:自2003年1月以来,经过58例的临床实践,术后鼻底丰满,上唇人中嵴、人中凹显现,通过二期综合矫治,皆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通过对某些术式进行改进,提高了手术疗效,减少了畸形复发.

    作者:王长慧;孙娆;魏翠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犬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坚固内固定器械用于治疗犬下颌骨线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10只健康杂种犬做为实验动物,于犬双侧下颌骨人工造成线性骨折,使用膨胀蕊体型坚固内固定器械(实验组)及普通坚固内固定器械(对照组)固定颌骨.2周后处死动物取出下颌骨,在材料试验机上进行两个方向的三点弯曲试验及固位钉拔出试验,测定其大破坏力,标出载荷位移曲线.结果:实验纽侧向、垂直向大载荷及固位钉拔出力分别为(103±11)N、(275±33)N、(351±14)N.对照组侧向、垂直向及螺钉拔出力分别为(80±7)N,(185±23)N,(262±10)N.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膨胀蕊体型坚固内固定器械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以对下颌骨骨折提供稳固的固定.膨胀蕊体型坚固内固定器械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凯;刘彦普;李璇;杨涛;闫志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重度上睑下垂矫治术后再次手术整复原因分析与探讨

    目的:探讨重度上睑下垂额肌筋膜瓣悬吊术后远期并发症的预防,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996~2001年门诊患者中上睑下垂额肌筋膜瓣悬吊术后要求再次整形者48例(79眼)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现重睑皱褶过高、皱褶不全59眼,其中上睑瘢痕显露29眼;眼睑闭合不全41眼,其中皮肤紧缩性闭合不全19眼;矫正过度4眼.所有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睑迟滞现象.结论:多数并发症通过手术技巧可以预防,但睑闭合不全及上睑迟滞问题仍是今后探讨的重点.

    作者:韩华利;李军;贺新征;林茂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牵引成骨术在面中份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sis,DO)指在保留软组织附着及血供的前提下,在骨缝处或截开骨段,用牵引装置按一定的速度和频率牵开,因此产生骨间隙形成新骨,以达到使骨延长或增宽的目的.骨牵引术起源于欧洲,1905年意大利学者Alessandro Codivilla将股骨干截断,跟骨牵引进行股骨延长,他的研究开创了牵引成骨术的先河.

    作者:唐蓉;张智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颊肌粘膜瓣修复临近口角处红唇缺损

    目的:为临近口角处红唇缺损修复、恢复良好形态和功能提供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方法:据唇红组织缺失大小,设计蒂在同侧口角的颊肌粘膜瓣旋转至红唇缺损部位,颊肌粘膜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不需二期断蒂.结果:2003年以来,采用本术式共治疗上下唇近临口角处红唇缺损12例,随访3个月~2年,所有颊肌粘膜瓣全部成活,修复后的红唇形态及感觉良好.结论:蒂在口角的颊肌粘膜瓣含有知名血管,血运丰富,组织丰厚,为同侧临近口角处红唇缺损修复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延勇;蒋海越;庄洪兴;胡守舵;胡晓根;全玉竹;潘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术前用药对整形美容全麻患者唾液分泌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抗胆碱药物常用于麻醉前准备,以减少腺体分泌.阿托品是常用的术前用药,但其对M2受体的作用常引起心率加快,对心血管系统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对老年人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长托宁是一种新型抗胆碱药,对M1、M3受体有高度选择性而对M2受体无明显作用,理论上可以避免抑制唾液分泌时引起的心率增快.同时抗胆碱类药物临床应用时可能引起面色潮红、体温升高等现象.

    作者:秦明灿;冯光珍;朱新建;崔丹;邵志明;支凌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右耳及周围皮肤巨大蓝痣1例

    1 病例资料某女,32岁,已婚.出生时即发现右耳及周围皮肤呈蓝色样改变,感觉无异常,无痛痒等不适,生长发育正常,一直未予治疗,随年龄增长,病变范围、颜色无明显变化.患者自觉影响美观,要求治疗.既往体健,家族无类似病史,查体均正常.专科情况:右耳及周围皮肤呈蓝色样改变,表面光滑,边界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右耳皮肤深蓝色,色泽均匀,耳周皮肤由内向外逐渐变淡;

    作者:谭军;李波;李艳春;吴东辉;罗明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半导体激光结合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腋臭临床观察

    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半导体激光和超脉冲CO2激光联合治疗腋臭20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文;孙林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埋线疗法治疗痤疮58例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痤疮患者58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英斌;秦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