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灿;冯光珍;朱新建;崔丹;邵志明;支凌翔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蒂岛状皮瓣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16例多种病变切除后所造成的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设计以颏下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6例被修复的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对术区外观感到满意,无再度挛缩显现发生.结论:颏下动脉蒂岛状瓣具有下颜面部组织类似的特性,颜色、质地好,供区隐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快速,是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徐圣康;王玉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度上睑下垂额肌筋膜瓣悬吊术后远期并发症的预防,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996~2001年门诊患者中上睑下垂额肌筋膜瓣悬吊术后要求再次整形者48例(79眼)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现重睑皱褶过高、皱褶不全59眼,其中上睑瘢痕显露29眼;眼睑闭合不全41眼,其中皮肤紧缩性闭合不全19眼;矫正过度4眼.所有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睑迟滞现象.结论:多数并发症通过手术技巧可以预防,但睑闭合不全及上睑迟滞问题仍是今后探讨的重点.
作者:韩华利;李军;贺新征;林茂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技工操作因素对义齿树脂基托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在不同粉液比、充填时期、聚合温度、混合方式以及出盒温度成型的上颌半口义齿基托上选取1.5cm2范围,按照统一的打磨顺序,由粗到细打磨抛光完成,浸入冷水中,7天后进行粗糙度测试,所得数据经t检验统计处理.结果:在单体含量降低组、丝状期充填组、热处理时直接放入70℃水中维持9h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影响PMMA树脂表面粗糙度的制作工艺因素有单体含量降低、丝状期充填和未经1 00℃高温热处理.
作者:逯宜;姚月玲;赵信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材料(聚丙烯单丝线)植入式重睑术.方法:按上睑长度设计重睑线,从内到外标记出6点,即A、B、C、D、E、F点.重睑宽度按6~8mm设计.用带针聚丙烯单丝线从A点穿入,B点穿出,再从B点穿入C点穿出,直至穿出F点.将A、F点余线轻提剪除,使线头埋入皮下.结果:施术208例,其中184例形态良好;16例术后1月也恢复良好;8例内、外眦部重睑线消失,需再次手术.结论:聚丙烯单丝线植入式重睑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快速,损伤小,肿胀轻微,恢复快,受术者容易接受.
作者:邓光平;周建林;林强;娄延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病例资料某女,32岁,已婚.出生时即发现右耳及周围皮肤呈蓝色样改变,感觉无异常,无痛痒等不适,生长发育正常,一直未予治疗,随年龄增长,病变范围、颜色无明显变化.患者自觉影响美观,要求治疗.既往体健,家族无类似病史,查体均正常.专科情况:右耳及周围皮肤呈蓝色样改变,表面光滑,边界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右耳皮肤深蓝色,色泽均匀,耳周皮肤由内向外逐渐变淡;
作者:谭军;李波;李艳春;吴东辉;罗明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依据颅眶创伤畸形诊断分类选择相应术式予以整复,并通过规范化治疗改善整复疗效.方法:81例创伤性颅眶畸形均经三维CT确诊为颅一眶-颧颌骨折和畸形.将其分为适合于选择手术术式的四类:①颅骨缺损;②眶壁爆裂骨折;③普通眶周骨折;④复杂眶周骨折.结果:①颅骨缺损12例(14.8%),采用自体肋骨或颅骨板移植获得良效;②眶壁爆裂骨折16例(19.7%),手术还纳眶内容、封闭疝孔、恢复眶腔容积和眼球位置;③普通眶周骨折21例(25.8%):以骨缺损形态体积相同的骨组织修复,无骨质缺损者则截骨,使骨折段复位固定;④复杂眶周骨折32例(39.5%):截断错位愈合的骨折线将眶-颧-颌复合体复位;眶粉碎者,应用CAI)/CAM快速成型技术预制人工骨眶,手术效果良好.本组所有病例未出现植骨坏死、外露、畸形复发、眶内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颅骨缺损的整复仍以自体骨移植、钛网修复效果较好.眶爆裂骨折晚期畸形以植入自体骨或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矫正复视、眼球复位为主.普通眶周骨折:采取截骨、植骨或生物材料植入修复的手术方案.复杂眶周骨折晚期畸形有效的方法是截断错位愈合的骨折段,复位颅面骨结构形态.典型的Le Fort型骨折,宜采用Le Fort Ⅰ~Ⅲ型截骨手术.
作者:杨斌;沈伟;洪清琦;丘日升;黄洪章;祁佐良;穆雄铮;冯胜之;王炜;张涤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及体外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将无菌条件下采集健康产妇脐带血,用相对密度为1.077g/ml的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利用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的特性获得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标志.联合应用TGF-β1和IGF-I及含有1×ITS+1的高糖DMEM进行诱导培养,并于诱导前及诱导后第21天留取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分析是否诱导出成软骨细胞.结果:脐血MSC强表达CD44、CD105,不表达CD34、CD45.诱导21天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特异性表达Ⅱ型胶原.结论:人足月脐带血中存在MSCs,在TGF-p 1等生长因子诱导下可以向具有软骨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细胞分化.
作者:姚天华;汤晓雨;杨壮群;李昂;屠军波;马建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KDR/Flk-1)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50只35天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随机分为实验组(5只)和对照组(5只);实验组大鼠24h佩戴自制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实验后3、7、14、21和30天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Flk-1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髁突软骨Flk-1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减弱,后部区域Flk-1表达强于前部和中部;实验后第14天,21天和30天实验组Flk-1表达强于相应对照组(P<0.05),21天时其增强幅度大.结论:下颌前伸后大鼠髁突软骨细胞Flk-1表达增强,说明其介导了VEGF 引发的软骨内骨化过程.
作者:徐迈;段银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内眦赘皮的成因,探索内眦赘皮的分类与选择治疗方法的关系.方法:调查1999年以来收治的1370例内眦赘皮患者,对其外形和术中解剖结果进行总结;均采用张海明法、Park法或Mustarde法予以矫正,或同时行重睑成形术.术后有294例患者接受长期随访,随访时间为6~38个月.结果:根据内眦赘皮的戍因将其分为上睑型、下睑型和上下睑型;根据其遮盖泪阜的程度分为轻、中和重度.上睑型和上下睑型可用张海明法或Park法矫正,下睑型和上下睑型可用Park法或Mustarde法矫正.在随访的294例患者中,完全纠正者264例,30例部分矫正.结论:本文提出的内眦赘皮分类法具有实用的指导临床选择手术方法的意义.
作者:冯越蹇;张海明;胡守舵;韩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影响面部美容的皮肤色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1],临床各种治疗方法效果均不理想.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口服止血环酸片联合超声导入生物美白液治疗黄褐斑患者12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烈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位于头面部的点状创面,尤其是黑痣,对外貌有较显著的影响.1996年男波雄哉[1]报道勿需缝合的黑痣切除术,取得较好效果.1999年起我们将其方法进行改进,对各种头面部的点状创面采用荷包缝合术,缩小面积,以达到减少瘢痕,加速愈合的目的.临床应用32例,效果良好.
作者:陈立红;邓瑛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血管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有增加的趋势.Mulliken和Glowacki[1]根据血管病变的细胞动力学,结合物理检查和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点将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但在我国基本沿用Virchow分类,将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多见,临床常采用硬化治疗.2004年1月~2006年11月,我们在超声引导下定位深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并行平阳霉素注射治疗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建兵;李勤;程飚;杨光成;陈葵;王学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定量检测镍铬合金经过无氰镀金后离子析出量的变化,为无氰镀金技术在口腔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质谱联用仪(ICP-MS)分别检测浸泡过镍铬合金试件及镍铬合金镀金试件的人工唾液中的离子析出量.结果:镀金后镍铬合金试件的镍离子、铬离子析出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氰镀金法镀金的镍铬合金表面稳定性明显提高,离子析出降低.
作者:武鹏;陈吉华;辛海涛;林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纳米微囊-VEGF复合体对创伤组织中VEGF、受体KDR以及微血管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的作用机理.方法:将纳米微囊-VEGF复合体作用于兔耳慢性创面,利用反转录PCR方法观察各组术后1、3、7、10、14天创面组织中VEGF及KDR mRNA表达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及微血管的变化.结果:VEGF mRNA在Nw(非缺血创面纽)和CW+VEGF组(转基因组)3天后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其在CW组(慢性创面组)相应时间点的表达水平,P<0.05;KDR mRNA在Nw组7~14天,CW+VEGF组3~14天的表达水平高于CW组,P<0.05;VEGF蛋白表达变化与mRNA表达结果基本一致;与XW组相比,7天后微血管计数在CW+VEGF组及NW组增加显著,P<0.05.结论:外源性VEGF基因转染导致创面中VEGF及受体KDR的表达上调,并通过增加肉芽组织中微血管的生成促进了慢性创面的愈合.
作者:彭湃;郭树忠;夏文森;易成刚;张卫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应用皮肤入路睑袋整复术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方法:326例睑袋患者均采用皮肤入路且术中应用Gx-Ⅲ型多功能电离子剥离和止血,术后轻压包扎24h.结果:除53例上睑有不同程度水肿,7例球结膜水肿、充血外,其余均疗效满意.结论:应用皮肤入路睑袋整复术结合Gx-Ⅲ型多功能电离子剥离止血,术后恢复快、效果佳.
作者:汪发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总结AngleⅡ类1分类成人错(牙合)畸形的矫治资料、评估疗效、探讨矫治程序.方法:选择就诊的AngleⅡ类1分类错袷畸形成年患者42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中针对成人的生理特点,以轻力作为原则,以滑动力学机制快速移动牙齿,并在术前术后作x线投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4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22.6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尖窝关系良好.X线头影测量结果:U1-SN角、U1-NA距、L1-MP距有高度显著性变化,L1-MP角、L1-NB距、U1-PP距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将轻力、滑动技术运用于成人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中,可缩短临床操作时间,简化治疗程序.
作者:何明宜;聂丽萍;何明弟;古贵刚;唐兴娅;朱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部分手术方法的改进.方法:基于对唇裂术后唇鼻畸形病理解剖的认识.唇裂继发唇鼻畸形的二期修复包括上唇瘢痕的切除与松解,以及对上唇短曲外翻或过长,唇红、唇弓、唇珠畸形,鼻小柱、鼻中隔偏斜或短曲,鼻头低垂及鼻孔过大或偏小,鼻翼塌陷、卷曲等不同程度的畸形通过局部组织移位或填充等综合矫治的手术方法,使畸形得以纠正,使以上组织恢复正常的解剖形态.结果:自2003年1月以来,经过58例的临床实践,术后鼻底丰满,上唇人中嵴、人中凹显现,通过二期综合矫治,皆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通过对某些术式进行改进,提高了手术疗效,减少了畸形复发.
作者:王长慧;孙娆;魏翠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医美容是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指导下,研究损容性疾病的防治和损容性生理缺陷的掩饰或矫正,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驻颜、维护和创塑人体形神美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而绝大部分损容性疾病都是皮肤病,而各种美容保健的目的又大多是针对皮肤外在美观的,故中医美容以皮肤美容为主[1].本文试从肺与皮肤的关系,阐述从肺论治在中医美容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
作者:何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犬乳恒牙替换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犬恒牙胚发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对乳牙期、替牙期、恒牙期本地犬取牙胚及其周围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和牙胚内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组染色强度灰度值.结果:乳牙期、替牙期犬牙胚的成牙本质细胞VEGF的免疫组化强度明显高于另外一组,成釉细胞中也有阳性信号.结论:VEGF可能参与恒牙胚的发育.
作者:孙华;杨富生;白玉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sis,DO)指在保留软组织附着及血供的前提下,在骨缝处或截开骨段,用牵引装置按一定的速度和频率牵开,因此产生骨间隙形成新骨,以达到使骨延长或增宽的目的.骨牵引术起源于欧洲,1905年意大利学者Alessandro Codivilla将股骨干截断,跟骨牵引进行股骨延长,他的研究开创了牵引成骨术的先河.
作者:唐蓉;张智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