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9Tcm-MDP SPECT/CT显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

王宇峰;何苗;张居洋;刘海娜;张敬;惠华

关键词: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骨和骨组织,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摘要:目的 评价99Tcm-MDP SPECT/CT显像对全身骨显像难以确诊的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99 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以确诊的132例乳腺癌患者共210个骨转移灶的影像资料.以临床随访及病理检查获得终诊断结果,计算99Tcm-MDP SPECT/CT显像对骨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比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 210个病灶中,99 Tcm-MDP SPECT/CT正确诊断骨转移灶82个,良性病灶112个,诊断准确率为92.38% (194/210),灵敏度为94.25% (82/87),特异度为91.05% (112/123),阳性预测值为88.17%(82/93),阴性预测值为95.72%(112/117).99Tcm-MDP SPECT/CT对脊椎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肋骨病灶(x2 =7.81,P<0.05).结论 利用99Tcm-MDP SPECT/CT显像对全身骨显像难以诊断的乳腺癌骨转移灶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256层i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

    目的 探讨256层i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ASO)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DSA确诊的ASO患者50例,均行256层iCT血管造影,其后于两周内行DSA造影或治疗.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ASO的效能,计算与DSA评估血管狭窄分级的符合率.结果 共检测730段血管,CTA诊断ASO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9.34% (453/456)、96.35% (264/274)、97.84% (453/463)、98.88% (264/267)和98.22%(717/730);CTA评估血管狭窄分级共686段与DSA相符,符合率为93.97%(686/730).结论 256层iCT血管造影检查无创、方便,诊断ASO和评价血管狭窄程度准确率高,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李振刚;彭志毅;肖文波;肖圣祥;吕双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3.0T BOLD-fMRI评价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对比剂肾病的保护作用: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采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BOLD-fMRI)技术评估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对比剂肾病(CIN)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丹参组和对照组进行BOLD-fMRI,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前、后连续注射丹参注射液及生理盐水7天(每天1次);于注射对比剂前、注射后20 min、24 h、48 h、72 h和7天点每组各取5只大鼠行BOLD-fMRI扫描,测量大鼠肾脏外髓部R2*值,后取大鼠肾脏行病理检查,评价外髓部肾小管损伤情况,分析和比较两组R2*值及病理损伤变化过程和差异,评价R2*值与病理损伤相关性.结果 两组大鼠外髓部R2*值于注射对比剂后20 min均增高,随后对照组先回落后复升高,丹参组持续回落;注射对比剂前及注射后20 min和48 h丹参组R2*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注射后72 h和7天丹参组R2*值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理结果表明两组大鼠注射对比剂后20 min外髓部肾小管均出现损伤,注射后7天对照组病理损伤评分达高,丹参组恢复至注射前水平;注射对比剂后20 min丹参组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 h~7天丹参组病理损伤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除24 h外,余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脏外髓部R2*值与肾小管损伤病理损伤评分呈正相关(右肾:r=0.58,左肾:r=0.52,左右肾合计:r=0.56;P均<0.001).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CIN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效果可通过3.0T BOLD-fMRI进行检测.

    作者:冉鹏程;刘玉品;刘波;杨海峰;陈志远;王春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RI检测糖尿病心肌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心肌病是表现为心室功能异常的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早期检测和诊断糖尿病心肌病有助于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死亡率.目前心脏MRI技术飞速发展,新序列的开发不仅可有效地检测疾病本身,也有助于理解疾病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本文就近年来心脏MRI检测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曾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主髂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的进展

    主髂动脉闭塞症是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以经典的外科旁路术为代表的外科手术治疗及近年兴起的介入治疗.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经验的积累,介入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多,对于复杂的主髂动脉闭塞症的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介入与手术杂交手术等各种新技术的发展,给主髂动脉闭塞症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介入治疗现已成为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的首选治疗方案.本文对AIOD介入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贝贝;刘兆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单源能谱CT诊断痛风

    目的 评价单源能谱CT诊断痛风的价值.方法 对73例疑似痛风患者进行关节单源能谱CT扫描,观察尿酸盐结晶数量、大小及部位.以美国风湿病协会痛风诊断标准为金标准,计算单源能谱CT扫描诊断痛风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确诊痛风61例,单源能谱CT检查诊断痛风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3.44% (57/61)、83.33%(10/12)和91.78%(67/73);共扫描129个关节,其中阳性96个,以第一跖趾关节受累为常见(34/96,35.42%);共检出尿酸盐结晶沉积403处.结论 单源能谱CT诊断痛风准确率较高,为诊断痛风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

    作者:罗敏;高源统;岑秀雅;颜森森;李阳;陈良苗;贾庆;陈书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功能磁共振评价海洛因依赖者脑局部一致性改变

    目的 采用局部一致性方法(ReHo)评价海洛因成瘾者静息态下脑局部神经元自发活动的改变,及其与用药时间和剂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未接受美沙酮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HD组)17例和健康对照者(NC组)15名,通过EPI序列扫描获取静息态数据,比较两组ReHo差异,分析其与海洛因使用时间和剂量的关系.结果 与NC组相比,HD组ReHo值增大的脑区为左侧颞上回,减低的脑区为左侧颞下回、左侧前扣带回、左侧尾状核、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左侧颞下回ReHo值与使用海洛因总剂量呈负相关(r=-0.558,P=0,048).结论 海洛因成瘾者存在ReHo异常,主要涉及成瘾过程中的认知控制、情感调节、听觉等相关脑区.

    作者:朱佳;王亚蓉;李强;李玮;常海峰;王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卵巢癌超声造影与血管生成拟态和MVD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裸鼠卵巢癌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VM)密度、微血管密度(MVD)及其CEUS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建立生长21天组、28天组裸鼠移植瘤模型,每组10只,对两组移植瘤模型行CEUS检查,分析各组时间强度曲线(TIC)及相关参数.应用CD31及PAS双重染色检测卵巢癌中VM表达及MVD.对两个时期移植瘤造影的峰值强度(PI)与相应的VM密度及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成功制备移植瘤模型.CEUS显示,21天组、28天组的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持续时间(T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检测显示,21天组、28天组VM密度、M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1天组PI与VM密度、MVD均呈正相关(r=0.657、0.652,P均<0.05);28天组PI与VM密度无相关性(P>0.05),PI与MVD呈正相关(r=0.687,P=0.03).结论 不同时期卵巢癌CEUS与VM密度或MVD密切相关,对卵巢癌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赵小琪;刘慧;向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估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

    目的 探讨应用3.0T MR DWI评价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4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且术前MR分期为T3、T4期;均于新辅助放化疗前及治疗后术前1周接受DWI联合常规MR序列扫描;根据Dworak's肿瘤消退分级标准,其中敏感组(TRG3~4级)21例(21/54,38.89%)、不敏感组(TRG 0~2级)33例(33/54,61.11%).测量直肠癌病变区治疗前后长度、厚度及ADC值,计算治疗前后的差值(△长度、△厚度、△ACD)及变化率(长度%、厚度%、ACD%).结果 54例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病变区较治疗前长度缩短、厚度减低、ADC值升高(P均<0.01).新辅助放化疗后敏感组ADC值、△ADC值及ADC%均高于不敏感组(P均<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对进展期直肠癌有效,治疗后病变区ADC值、△ADC及ADC%指标对疗效有评价预测作用.

    作者:王琪璠;张修石;张红霞;于秋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及随访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VSD)的产前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为VSD的胎儿35胎,分析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对其进行宫内及出生后超声随访,观察缺损大小及闭合情况.结果 误诊2胎;非高危胎儿26胎、高危胎儿7胎;肌部缺损18胎(18/33,54.55%)、膜周缺损13胎(13/33,39.39%)、干下缺损1胎(1/33,3.03%)、隔瓣下缺损1胎(1/33,3.03%);失访1胎,宫内缺损闭合2胎,出生后3年内缺损闭合21例,未闭合9例.非高危胎儿缺损闭合率高于高危胎儿(P<0.05),肌部缺损闭合率明显高于膜周及其他部位缺损(P均<0.05),缺损直径≤3.0mm者缺损闭合率明显高于缺损3.1~5.0 mm和>5.0 mm者(P均<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单纯VSD的产前诊断、随访观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岩;李建玲;翟慧萍;常凤玲;刘罡;刘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应用Bosniak分级诊断肾囊性病灶的价值

    目的 探讨CEUS应用Bosniak分级诊断肾囊性病灶的价值,并与增强CT比较.方法 收集同期接受CEUS和增强CT检查的52例患者共68个肾囊性病灶,观察病灶的形态、边壁、分隔、实性结节及血流灌注情况,评价2种方法分级诊断肾囊性病灶的价值.结果 良性组中,25个病灶(25/31,80.65%)CEUS和增强CT均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囊性病灶,内无分隔或伴纤细分隔,分隔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仅3个病灶(3/31,9.68%)表现为多房囊性病灶伴多个实性结节,2个病灶(2/31,6.45%)表现为花瓣样增强,分隔不规则增厚,1个病灶(1/31,3.23%)表现为网状增强;恶性组中,32个病灶(32/37,86.49 %)CEUS和增强CT均表现为多房囊性病灶伴多个实性结节或不规则实性增强区,4个病灶(4/37,10.81%)表现为分隔较厚的多房性囊性病灶,1个病灶(1/37,2.70%)表现为边壁不规则增厚的单房囊性病灶;以Ⅳ级为诊断标准,CEUS和增强CT诊断囊性肾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7.57%和70.27%,93.55%和96.77%,79.41%和82.35%.以Ⅲ级及以上为诊断标准,CEUS和增强CT诊断囊性肾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30%和100%,74.19%和80.65%,86.76%和91.18%.分隔数目≥3条及分隔厚度≥1.75 mm可作为诊断肾囊性病灶良恶性的佳诊断界值.结论 CEUS结合Bosniak标准鉴别诊断肾囊性病灶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曾红春;木拉提·热夏提;王颖鑫;王静;王文光;姚兰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X线影像特征及病理核分级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X线影像特征及病理核分级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CIS的患者105例,共107个病灶,术前均接受乳腺X线摄影检查,系统描述病变的X线影像学特征.分析不同病理核分级及其影像特征与不同肿瘤因子表达(HER2阳性组、ER阳性组和三阴组)的相关性.结果 钙化为DCIS的主要影像学特征(74/107,69.15%),HER2阳性组、ER阳性组、三阴组间钙化形态及分布类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ER2阳性组以区段样分布(23/45,51.11%),线状分枝状钙化(18/45,40.00%)表现为主,主要为高级别DCIS(38/55,69.09%).ER阳性组以区域性分布(23/45,51.11%)、多形性钙化(12/23,52.17%)表现为主,以非高级别为主(22/42,52.38%).结论 DCIS患者的乳腺X线表现特征与肿瘤的一些分子生物学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以间接反映肿瘤的某些生物学行为.

    作者:韩露;张伟;王慧颖;戴文静;刘丹青;郭启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实时超声造影鉴别诊断长径≤2.0 cm乳腺肿块良恶性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超声造影(RT-CEUS)灌注特征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鉴别诊断长径≤2.0 cm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乳腺肿块患者(良性30例,恶性33例)的常规CDFI及RT-CEUS影像资料,对比良恶性乳腺肿块的造影特点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差异,并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多表现为向心性、不均匀、高增强,周边呈放射状,87.88%(29/33)边界模糊;良性肿块多表现为离心性、均匀、低增强,83.33%(25/30)边界清晰.78.79% (26/33)的恶性肿块造影后内部可见灌注缺损.定量分析显示,恶性肿块的峰值强度(PI)及时间-强度曲线上升支斜率(k)均高于良性肿块(P均<0.05),达峰时间(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应用常规CDFI诊断长径≤2.0 cm的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度为72.73%(24/33),特异度为73.33%(22/30),诊断准确率为73.02%(46/63);CDFI结合超声造影灌注情况的诊断敏感度为81.82%(27/33),特异度为83.33%(25/30),准确率为82.54%(52/63).结论 RT CEUS灌注图像特征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指标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长径≤2.0 cm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准确性.

    作者:李由;郭燕丽;黄海韵;陈萍;陈凯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正常二尖瓣立体结构动态的变化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分析正常二尖瓣几何构型随时间的演变规律.方法 选取二尖瓣形态和功能正常者33例,采用RT-3DTEE定量二尖瓣参数,并应用二尖瓣定量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心动周期中,前叶瓣环中点至后叶瓣环中点的距离(DAP)在舒张早期大,逐渐减小,至收缩早期小;二尖瓣环曲率(H/DAIPm)舒张早期小,逐渐增大,至收缩早期大;主动脉瓣环与二尖瓣环平面的夹角(θ)收缩早期大;前叶与瓣环的夹角(θAnt)与后叶与瓣环的夹角(θPost)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变化趋势相一致;前叶与后叶的夹角(θNPA)舒张中期降至小,后又逐渐上升,收缩晚期达大.结论 RT-3DTEE技术可获得正常二尖瓣的测量参数及其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演变规律,可为二尖瓣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作者:周文艳;陈昕;杨军;崔翼靖;张慧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双能量CT肺动脉造影中Lung Vessels 软件诊断肺动脉栓塞

    目的 评价双能量CT肺动脉造影(DE-CTPA)中采用Lung Vessels软件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DE-CTPA扫描的可疑PE患者49例,采用Lung Vessels软件处理图像,记录病变血管的位置及数目,以CT-PA结合临床作为诊断PE的金标准,按患者、段动脉及亚段动脉为单位计算Lung Vessels诊断PE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CTPA诊断PE患者29例,栓塞动脉共188支,包括段动脉138支,亚段动脉50支.分别以患者、段动脉及亚段动脉为单位,Lung Vessels诊断PE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6.55%(28/29)、45.00%(9/20)、71.79%(28/39)、90.00%(9/10),65.94%(91/138)、80.38% (598/744)、38.40%(91/237)、92.71%(598/645)和64.00% (32/50)、92.24%(1581/1714)、19.39%(32/165)、98.87%(1581/1599).结论 DE-CTPA中采用LungVessels软件可直观显示肺血管,有助于提高对PE、尤其是段及亚段PE的诊断效能,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作者:谢晓洁;邓亚敏;韩丹;江杰;康绍磊;段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智能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平台Snapshot Freeze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智能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平台Snapshot Freeze(SSF)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61例患者,使用Discovery CT750 HD Freedom进行冠状动脉扫描,扫描后分别使用和不使用SSF重建,得到A、B两组图像;根据扫描实时心率将患者分为低心率组(心率≤70次/分,n=34),中高心率组(心率71~80次/分,n=14)和高心率组(心率>80次/分,n=13).对比分析A、B组间和不同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除左主干(S5)外,B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均优于A组(P均<0.05);S5段剔除评分为5分者后,其余7例B组图像质量均优于A组(P=0.008);未使用SSF重建时不可诊断的42个节段经用SSF重建后全部可用于诊断.未使用SSF重建的不同心率组间除S7、S9段外,其余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图像质量随心率增加而下降;使用SSF重建后,不同心率组间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使用SSF重建的右冠状动脉中段(S2)在15段中评分低(2.88±0.91)分,S3次之(3.65±1.32)分,且S2在低心率组亦有17例出现移动伪影影响其评估;使用SSF重建后,S2、S3移动伪影显著改善,评分分别提升至(4.32±0.59)分和(4.49±0.59)分,均满足诊断需求.结论 SSF能够有效地纠正高心率及心率波动导致的冠状动脉血管移动伪影,优化CCTA图像质量,尤其对右冠状动脉移动伪影有显著意义.

    作者:高建华;陈晓霞;王贵生;韩文娟;赵国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扩散张量成像评价抑郁症和抑郁高血压共病患者脑区改变

    目的 应用DTI探讨抑郁症患者脑区改变情况及高血压对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纳入25例抑郁症(抑郁症组)、25例高血压(高血压组)、21例抑郁高血压共病(共病组)患者和2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DTI检查,获得FA及ADC参数图,比较4组间不同脑区FA值和ADC值差异;评价差异脑区平均FA值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FA值下降脑区包括右侧海马旁回、右侧额下回、右侧楔前叶、右侧杏仁核和左侧枕中回;共病组FA值下降脑区包括双侧尾状核、右侧额上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岛叶、右侧颞极、右侧丘脑、右侧楔前叶和右侧苍白球;高血压组FA值未见明显差异.各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组右侧海马旁回、右侧杏仁核,共病组右侧海马旁回、右侧岛叶、右侧颞极、右侧苍白球、左侧尾状核的平均FA值与HAMD17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DTI中抑郁症和高血压共病患者较抑郁症患者FA值下降脑区增多,高血压可能对抑郁症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刘颖;曾祥柱;王筝;张函;王希林;袁慧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原发性脾脏妊娠1例

    患者女,36岁,1周前因“停经53天,阴道出血20天”于当地医院拟诊“宫外孕”入院.当地超声提示子宫左侧2.5 cm×2.3cm×2.7 cm稍强回声、盆腹腔积血.4天前在当地医院接受腹腔镜探查术+左输卵管切除术+诊刮术.腹腔镜下子宫、左侧卵巢、右侧附件外观均正常,左侧输卵管扭曲、增粗,伞端未见出血;盆腹腔、肠管、网膜、肝脾表面未见妊娠出血病灶;诊刮术刮出物肉眼未见绒毛组织.

    作者:何敏;张波;任泉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CT引导下Seldinger穿刺接种法建立适合非血管介入治疗研究的兔椎体肿瘤模型

    目的 CT引导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接种VX2肿瘤细胞建立适合非血管介入治疗研究的兔椎体肿瘤模型.方法 CT导引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对3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18G血管穿刺针穿刺L4或L5椎体接种VX2瘤块,建立椎体肿瘤模型.接种术后评估动物是否发生后肢瘫痪;于接种后14天、21天、28天行兔腰椎MR和CT检查;于接种后21天和28天,各选4只影像检查提示肿瘤生长但无瘫痪的动物直接行病理检查或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行病理检查;余22只动物兔至后肢瘫痪或3个月后行MR、CT及病理检查.结果 影像学及病理学证实建模成功率为93.33%(28/30).接种术后21天,19只(19/28,67.86%)动物影像学检查显示建模成功,其中17只动物无后肢瘫痪;接种术后28天,9只(9/28,32.14%)动物影像学检查显示建模成功,其中8只动物无后肢瘫痪.建模成功动物出现后肢瘫痪的中位时间为26天.4只接受PVP治疗的椎体肿瘤模型动物均成功完成治疗.结论 利用CT引导下Seldinger穿刺接种兔VX2瘤块法制作椎体肿瘤模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有望用于椎体肿瘤非血管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前研究.

    作者:常永闯;倪才方;陈珑;葛坤元;杨超;张帅;徐云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99Tcm-MDP SPECT/CT显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

    目的 评价99Tcm-MDP SPECT/CT显像对全身骨显像难以确诊的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99 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以确诊的132例乳腺癌患者共210个骨转移灶的影像资料.以临床随访及病理检查获得终诊断结果,计算99Tcm-MDP SPECT/CT显像对骨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比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 210个病灶中,99 Tcm-MDP SPECT/CT正确诊断骨转移灶82个,良性病灶112个,诊断准确率为92.38% (194/210),灵敏度为94.25% (82/87),特异度为91.05% (112/123),阳性预测值为88.17%(82/93),阴性预测值为95.72%(112/117).99Tcm-MDP SPECT/CT对脊椎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肋骨病灶(x2 =7.81,P<0.05).结论 利用99Tcm-MDP SPECT/CT显像对全身骨显像难以诊断的乳腺癌骨转移灶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作者:王宇峰;何苗;张居洋;刘海娜;张敬;惠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速度向量成像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评价兔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

    目的 评价速度向量成像(VVI)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检测兔心肌梗死模型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 结扎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左心室支,建立心肌梗死兔模型.于术后8周对实验动物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采用VVI检测局部室壁给药前后应变及应变率的改变;处死实验动物后,取心脏进行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坏死心肌,以TTC结果为金标准,计算VVI诊断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给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后,非存活心肌节段应变和应变率较给药前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存活节段收缩期应变和应变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舒张期应变率亦有增加趋势,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VI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诊断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左心室长轴切面为77.42%(24/31)和82.35%(42/51),在左心室短轴切面为84.31%(43/51)和88.73%(126/142).结论 VVI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评价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准确、无创,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佳;蒲大容;周启昌;曾施;田蕾琪;刘红雨;童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