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时超声造影鉴别诊断长径≤2.0 cm乳腺肿块良恶性

李由;郭燕丽;黄海韵;陈萍;陈凯旋

关键词:超声检查, 时间-强度曲线, 乳腺肿瘤, 诊断, 鉴别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超声造影(RT-CEUS)灌注特征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鉴别诊断长径≤2.0 cm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乳腺肿块患者(良性30例,恶性33例)的常规CDFI及RT-CEUS影像资料,对比良恶性乳腺肿块的造影特点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差异,并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多表现为向心性、不均匀、高增强,周边呈放射状,87.88%(29/33)边界模糊;良性肿块多表现为离心性、均匀、低增强,83.33%(25/30)边界清晰.78.79% (26/33)的恶性肿块造影后内部可见灌注缺损.定量分析显示,恶性肿块的峰值强度(PI)及时间-强度曲线上升支斜率(k)均高于良性肿块(P均<0.05),达峰时间(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应用常规CDFI诊断长径≤2.0 cm的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度为72.73%(24/33),特异度为73.33%(22/30),诊断准确率为73.02%(46/63);CDFI结合超声造影灌注情况的诊断敏感度为81.82%(27/33),特异度为83.33%(25/30),准确率为82.54%(52/63).结论 RT CEUS灌注图像特征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指标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长径≤2.0 cm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准确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CT引导下Seldinger穿刺接种法建立适合非血管介入治疗研究的兔椎体肿瘤模型

    目的 CT引导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接种VX2肿瘤细胞建立适合非血管介入治疗研究的兔椎体肿瘤模型.方法 CT导引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对3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18G血管穿刺针穿刺L4或L5椎体接种VX2瘤块,建立椎体肿瘤模型.接种术后评估动物是否发生后肢瘫痪;于接种后14天、21天、28天行兔腰椎MR和CT检查;于接种后21天和28天,各选4只影像检查提示肿瘤生长但无瘫痪的动物直接行病理检查或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行病理检查;余22只动物兔至后肢瘫痪或3个月后行MR、CT及病理检查.结果 影像学及病理学证实建模成功率为93.33%(28/30).接种术后21天,19只(19/28,67.86%)动物影像学检查显示建模成功,其中17只动物无后肢瘫痪;接种术后28天,9只(9/28,32.14%)动物影像学检查显示建模成功,其中8只动物无后肢瘫痪.建模成功动物出现后肢瘫痪的中位时间为26天.4只接受PVP治疗的椎体肿瘤模型动物均成功完成治疗.结论 利用CT引导下Seldinger穿刺接种兔VX2瘤块法制作椎体肿瘤模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有望用于椎体肿瘤非血管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前研究.

    作者:常永闯;倪才方;陈珑;葛坤元;杨超;张帅;徐云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支气管平滑肌瘤1例

    患者女,50岁,6年前无明显原因反复出现刺激性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无胸痛、胸闷及咯血;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咳嗽症状加重,伴胸闷、气短,抗感染治疗后缓解.入院查体:双肺叩诊过清音,左肺中、下叶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7.94×109/I,中性粒细胞16.58×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92%,淋巴细胞0.62×109/L,淋巴细胞比率3.5%.

    作者:刘尼军;李朋;杨千朋;徐兵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观察颅内基底动脉、上矢状窦和中脑导水管的生理流动模式

    目的 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C MRI)观察颅内基底动脉(BA)、上矢状窦(SSS)和中脑导水管(AM)的生理流动模式.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37名,采用PC MRI测量BA、SSS和AM流体的流动模式.观察时相-流速曲线特征,记录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峰值流速及达峰时相点,并计算两峰值时相差率,记录心动周期内每搏流量、净流量.结果BA呈单向高幅流动,时相-流速曲线为“缓降-速升-缓降”型;SSS呈单向低幅流动,曲线为“缓降-缓升-缓降”型,两波峰时相差率小;AM脑脊液呈双向振动式流动,呈“缓升-缓降-缓升型”,时相差率大,绝对每搏流量(74.03±33.22)×10-3 ml,向4脑室净流量为(3.70±2.78)×10-3ml.BA心动周期内两流速波峰间时相差率小于SSS、AM(F=26.63,P<0.01).结论 BA、SSS及AM的生理流动模式不同.脑室系统、脑组织容积在心动周期内发生动态变化.PCMRI时相流速曲线可直观、准确地观察脑血管、脑脊液的流动模式.

    作者:钟熹;汤日杰;江魁明;凌国辉;李建生;麦慧;唐文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原发性脾脏妊娠1例

    患者女,36岁,1周前因“停经53天,阴道出血20天”于当地医院拟诊“宫外孕”入院.当地超声提示子宫左侧2.5 cm×2.3cm×2.7 cm稍强回声、盆腹腔积血.4天前在当地医院接受腹腔镜探查术+左输卵管切除术+诊刮术.腹腔镜下子宫、左侧卵巢、右侧附件外观均正常,左侧输卵管扭曲、增粗,伞端未见出血;盆腹腔、肠管、网膜、肝脾表面未见妊娠出血病灶;诊刮术刮出物肉眼未见绒毛组织.

    作者:何敏;张波;任泉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三维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造影(3D-CEUS)鉴别诊断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 分析68例经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2D-CEUS及3D-CEUS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2D-CEUS及3D-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二者判断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68例患者中,良性子宫内膜病变42例,包括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0例、囊性萎缩性宫内膜6例、宫腔积血块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3例,子宫内膜癌26例,其中ⅠA期18例、ⅠB期8例.2D-CEUS和3D-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76.92%(20/26)、73.81%(31/42)、64.52%(20/31)、83.78%(31/37)、75.00%(51/68)和100%(26/26)、97.62%(41/42)、96.30%(26/27)、100%(41/41)、98.53%(67/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D-CEUS判断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符合率高于2D-CEUS[Ⅰ A期:100%(18/18) vs 77.78%(14/18),ⅠB期:100%(8/8) vs 87.50%(7/8);P均<0.05].结论 3D-CEUS鉴别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和判断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优于2D-CEUS,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牟瑞雪;古丽娜尔·沙海;向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3.0T BOLD-fMRI评价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对比剂肾病的保护作用: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采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BOLD-fMRI)技术评估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对比剂肾病(CIN)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丹参组和对照组进行BOLD-fMRI,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前、后连续注射丹参注射液及生理盐水7天(每天1次);于注射对比剂前、注射后20 min、24 h、48 h、72 h和7天点每组各取5只大鼠行BOLD-fMRI扫描,测量大鼠肾脏外髓部R2*值,后取大鼠肾脏行病理检查,评价外髓部肾小管损伤情况,分析和比较两组R2*值及病理损伤变化过程和差异,评价R2*值与病理损伤相关性.结果 两组大鼠外髓部R2*值于注射对比剂后20 min均增高,随后对照组先回落后复升高,丹参组持续回落;注射对比剂前及注射后20 min和48 h丹参组R2*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注射后72 h和7天丹参组R2*值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理结果表明两组大鼠注射对比剂后20 min外髓部肾小管均出现损伤,注射后7天对照组病理损伤评分达高,丹参组恢复至注射前水平;注射对比剂后20 min丹参组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 h~7天丹参组病理损伤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除24 h外,余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脏外髓部R2*值与肾小管损伤病理损伤评分呈正相关(右肾:r=0.58,左肾:r=0.52,左右肾合计:r=0.56;P均<0.001).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CIN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效果可通过3.0T BOLD-fMRI进行检测.

    作者:冉鹏程;刘玉品;刘波;杨海峰;陈志远;王春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单源能谱CT诊断痛风

    目的 评价单源能谱CT诊断痛风的价值.方法 对73例疑似痛风患者进行关节单源能谱CT扫描,观察尿酸盐结晶数量、大小及部位.以美国风湿病协会痛风诊断标准为金标准,计算单源能谱CT扫描诊断痛风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确诊痛风61例,单源能谱CT检查诊断痛风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3.44% (57/61)、83.33%(10/12)和91.78%(67/73);共扫描129个关节,其中阳性96个,以第一跖趾关节受累为常见(34/96,35.42%);共检出尿酸盐结晶沉积403处.结论 单源能谱CT诊断痛风准确率较高,为诊断痛风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

    作者:罗敏;高源统;岑秀雅;颜森森;李阳;陈良苗;贾庆;陈书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MRI表现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MRI征象,探讨MRI对PBC的诊断价值及其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PBC的45例患者(其中33例接受肝穿刺活检)的MRI征象,并与病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5例PBC的MRI征象:弥漫性肝大17例(17/45,37.78%);门静脉周围T2WI高信号影35例(35/45,77.78%);T2WI肝脏信号不均匀34例(34/45,75.56%);门静脉周围晕征34例(34/45,75.56%);腹部淋巴结增大39例(39/45,86.67%).接受肝穿刺活检的33例PBC中,肝脏信号不均匀性分级与组织学分期存在明显正相关(r=0.703,P<0.001);晕征在组织学各期出现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晕征分级与组织学分期呈正相关(r=0.687,P<0.001),其中Ⅰ期与Ⅱ期比较,晕征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0.841),Ⅱ期与Ⅲ期、Ⅲ期和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大淋巴结在组织学各期出现频率、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I诊断PBC有重要价值,晕征及肝脏信号不均匀性有助于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

    作者:孟颖;梁宇霆;刘明明;张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会阴二维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会阴二维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FSUI)的诊断、临床分型及病因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7例FSUI患者(病例组)和41名健康体检女性(对照组)行经会阴二维超声,观察静息和瓦氏动作后膀胱颈、膀胱后角及近端尿道的动态变化、静息时膀胱颈有无漏斗形成、是否合并膀胱膨出及子宫脱垂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静息和瓦氏动作后膀胱颈y轴位移(△y)、静息时膀胱后角(a)、瓦氏动作后膀胱后角及近端尿道旋转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静息时膀胱颈漏斗形成率、合并膀胱膨出率及子宫脱垂率大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静息至瓦氏动作后膀胱颈x轴位移略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会阴二维超声可实时动态显示盆底组织结构,可对FSUI的临床分型及病因鉴定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在FSUI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方面均有具重要意义.

    作者:胡丽蓉;冉海涛;胡丽娜;王志刚;姚宗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56层i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

    目的 探讨256层i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ASO)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DSA确诊的ASO患者50例,均行256层iCT血管造影,其后于两周内行DSA造影或治疗.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ASO的效能,计算与DSA评估血管狭窄分级的符合率.结果 共检测730段血管,CTA诊断ASO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9.34% (453/456)、96.35% (264/274)、97.84% (453/463)、98.88% (264/267)和98.22%(717/730);CTA评估血管狭窄分级共686段与DSA相符,符合率为93.97%(686/730).结论 256层iCT血管造影检查无创、方便,诊断ASO和评价血管狭窄程度准确率高,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李振刚;彭志毅;肖文波;肖圣祥;吕双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胸膜凹陷征MSCT和18F-FDG PET/CT特征评价周围型肺癌胸膜侵犯

    目的 探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的MSCT及PET/CT特征,及其评估胸膜侵犯的价值.方法 收集屏气胸部CT见胸膜凹陷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72例,对所有患者行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和MSCT,根据MSCT表现,将胸膜凹陷征分为Ⅰ、Ⅱ和Ⅲ型,测定肿瘤胸膜连接部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不同胸膜凹陷征类型患者胸膜侵犯发生率差异,比较不同胸膜凹陷征类型SUVmax差异,比较代谢增高、有患者中无胸膜侵犯患者SUVmax差异.结果 胸膜凹陷征Ⅰ型22例、Ⅱ型20例、Ⅲ型30例,Ⅲ型胸膜侵犯发生率[93.33% (28/30)]高于Ⅰ型和Ⅱ型[63.64%(14/22)、65.00%(13/20),P均<0.05],Ⅰ型和Ⅱ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胸膜侵犯患者局部胸膜摄取18 F-FDG增高,其中Ⅰ型7例、Ⅱ型6例、Ⅲ型11例,三者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4±0.48、1.33±0.20、1.48±0.53,P>0.05);代谢增高患者中有、无胸膜侵犯病例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9±0.45 vs 1.34±0.22,P>0.05).结论 MSCT中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Ⅲ型提示肿瘤胸膜侵犯,而肿瘤胸膜连接部18F-FDG代谢状态不能反映肿瘤胸膜侵犯.

    作者:韩瑜;王振光;刘思敏;武凤玉;李大成;薛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扩散张量成像评价抑郁症和抑郁高血压共病患者脑区改变

    目的 应用DTI探讨抑郁症患者脑区改变情况及高血压对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纳入25例抑郁症(抑郁症组)、25例高血压(高血压组)、21例抑郁高血压共病(共病组)患者和2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DTI检查,获得FA及ADC参数图,比较4组间不同脑区FA值和ADC值差异;评价差异脑区平均FA值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FA值下降脑区包括右侧海马旁回、右侧额下回、右侧楔前叶、右侧杏仁核和左侧枕中回;共病组FA值下降脑区包括双侧尾状核、右侧额上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岛叶、右侧颞极、右侧丘脑、右侧楔前叶和右侧苍白球;高血压组FA值未见明显差异.各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组右侧海马旁回、右侧杏仁核,共病组右侧海马旁回、右侧岛叶、右侧颞极、右侧苍白球、左侧尾状核的平均FA值与HAMD17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DTI中抑郁症和高血压共病患者较抑郁症患者FA值下降脑区增多,高血压可能对抑郁症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刘颖;曾祥柱;王筝;张函;王希林;袁慧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RI定量测量不同年龄正常儿童髋关节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正常儿童髋关节MRI的定量测量结果.方法 采用MRI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PGR)对0~12岁正常儿童髋关节进行测量,指标包括骨性髋臼指数(OAI)、软骨性髋臼指数(CAI)、盂唇角和软骨性髋臼覆盖率,取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个月~4岁OAI值逐渐减小,之后缓慢减小并接近成人,至12岁为(13.25±1.90)°.CAI在2岁以内从(16.04±1.71)°降至(12.02±1.64)°,9岁后缓慢减低,至12岁为(7.14±1.83)°.盂唇角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性髋臼覆盖率在6个月为(78.94±3.11)%,1岁为(80.61±2.70)%,均低于2岁后各年龄组(P均<0.05),2岁后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均>0.05).结论 OAI不能全面反应髋关节的发育过程.采用MRI 3DFSPGR序列对正常儿童髋关节进行测量,可反映髋关节软骨发育过程.

    作者:王立英;王春祥;闫喆;郑美敏;李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实时超声造影鉴别诊断长径≤2.0 cm乳腺肿块良恶性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超声造影(RT-CEUS)灌注特征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鉴别诊断长径≤2.0 cm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乳腺肿块患者(良性30例,恶性33例)的常规CDFI及RT-CEUS影像资料,对比良恶性乳腺肿块的造影特点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差异,并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多表现为向心性、不均匀、高增强,周边呈放射状,87.88%(29/33)边界模糊;良性肿块多表现为离心性、均匀、低增强,83.33%(25/30)边界清晰.78.79% (26/33)的恶性肿块造影后内部可见灌注缺损.定量分析显示,恶性肿块的峰值强度(PI)及时间-强度曲线上升支斜率(k)均高于良性肿块(P均<0.05),达峰时间(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应用常规CDFI诊断长径≤2.0 cm的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度为72.73%(24/33),特异度为73.33%(22/30),诊断准确率为73.02%(46/63);CDFI结合超声造影灌注情况的诊断敏感度为81.82%(27/33),特异度为83.33%(25/30),准确率为82.54%(52/63).结论 RT CEUS灌注图像特征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指标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长径≤2.0 cm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准确性.

    作者:李由;郭燕丽;黄海韵;陈萍;陈凯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卵巢癌超声造影与血管生成拟态和MVD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裸鼠卵巢癌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VM)密度、微血管密度(MVD)及其CEUS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建立生长21天组、28天组裸鼠移植瘤模型,每组10只,对两组移植瘤模型行CEUS检查,分析各组时间强度曲线(TIC)及相关参数.应用CD31及PAS双重染色检测卵巢癌中VM表达及MVD.对两个时期移植瘤造影的峰值强度(PI)与相应的VM密度及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成功制备移植瘤模型.CEUS显示,21天组、28天组的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持续时间(T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检测显示,21天组、28天组VM密度、M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1天组PI与VM密度、MVD均呈正相关(r=0.657、0.652,P均<0.05);28天组PI与VM密度无相关性(P>0.05),PI与MVD呈正相关(r=0.687,P=0.03).结论 不同时期卵巢癌CEUS与VM密度或MVD密切相关,对卵巢癌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赵小琪;刘慧;向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假性动脉瘤为桥连接的动静脉瘘1例

    患者女,42岁,于30年前右侧腘窝处剪刀刺伤后,简单包扎止血,近2年因右下肢麻木,发现腘窝处肿胀就诊.查体:右侧腘动脉段可扪及范围约7 cm包块,可触及震颤,听诊闻及双期连续性杂音.超声:右侧股浅静脉远心段呈瘤样扩张,内径约3 cm,其内可见均匀密集点状低回声,CDFI于静脉扩张段见漩涡状血流信号.

    作者:冯天鹰;郎瑞;红华;凌金玉;孙冉;刘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长脉冲超声条件下脂质体微泡协同rt-PA溶解微血栓

    目的 观察长脉冲超声(US)条件下脂质体微泡造影剂协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解微血栓的疗效.方法 采集6名健康受试者全血制备200~300 μm的微血栓,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单纯rt-PA组、rt-PA+低占空比US组(5000个循环)、rt-PA+高占空比US组(600 000个循环),另将仅US(600 000个循环)照射但无声学微泡协同作为单纯US组.根据辐照系统内压力减低程度评价溶栓的疗效.结果 单纯rt-PA组溶栓率与rt-PA+低占空比U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A+高占空比US组溶栓率高于单纯rt-PA组和rt-PA+低占空比US组(P均<0.01).结论 长脉冲US声学微泡辅助rt-PA溶栓效果良好,但此协同作用需在低声压条件下依赖一定比例的占空比才能实现.

    作者:陈向辉;Seunghan Ha;崔凯;查道刚;宾建平;李自成;刘伊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成人4脑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

    患者男,54岁,主因“头痛、头晕3月余“就诊.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I:平扫(1A)示4脑室内囊实性占位,呈不均匀稍长T1稍长T2信号,内见颗粒状短T2信号;增强扫描(lB)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脑室系统明显扩张,中线居中.MRI提示:4脑室占位,脉络丛乳头状瘤可能性大.

    作者:张艳秋;史大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正常二尖瓣立体结构动态的变化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分析正常二尖瓣几何构型随时间的演变规律.方法 选取二尖瓣形态和功能正常者33例,采用RT-3DTEE定量二尖瓣参数,并应用二尖瓣定量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心动周期中,前叶瓣环中点至后叶瓣环中点的距离(DAP)在舒张早期大,逐渐减小,至收缩早期小;二尖瓣环曲率(H/DAIPm)舒张早期小,逐渐增大,至收缩早期大;主动脉瓣环与二尖瓣环平面的夹角(θ)收缩早期大;前叶与瓣环的夹角(θAnt)与后叶与瓣环的夹角(θPost)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变化趋势相一致;前叶与后叶的夹角(θNPA)舒张中期降至小,后又逐渐上升,收缩晚期达大.结论 RT-3DTEE技术可获得正常二尖瓣的测量参数及其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演变规律,可为二尖瓣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作者:周文艳;陈昕;杨军;崔翼靖;张慧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应用Bosniak分级诊断肾囊性病灶的价值

    目的 探讨CEUS应用Bosniak分级诊断肾囊性病灶的价值,并与增强CT比较.方法 收集同期接受CEUS和增强CT检查的52例患者共68个肾囊性病灶,观察病灶的形态、边壁、分隔、实性结节及血流灌注情况,评价2种方法分级诊断肾囊性病灶的价值.结果 良性组中,25个病灶(25/31,80.65%)CEUS和增强CT均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囊性病灶,内无分隔或伴纤细分隔,分隔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仅3个病灶(3/31,9.68%)表现为多房囊性病灶伴多个实性结节,2个病灶(2/31,6.45%)表现为花瓣样增强,分隔不规则增厚,1个病灶(1/31,3.23%)表现为网状增强;恶性组中,32个病灶(32/37,86.49 %)CEUS和增强CT均表现为多房囊性病灶伴多个实性结节或不规则实性增强区,4个病灶(4/37,10.81%)表现为分隔较厚的多房性囊性病灶,1个病灶(1/37,2.70%)表现为边壁不规则增厚的单房囊性病灶;以Ⅳ级为诊断标准,CEUS和增强CT诊断囊性肾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7.57%和70.27%,93.55%和96.77%,79.41%和82.35%.以Ⅲ级及以上为诊断标准,CEUS和增强CT诊断囊性肾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30%和100%,74.19%和80.65%,86.76%和91.18%.分隔数目≥3条及分隔厚度≥1.75 mm可作为诊断肾囊性病灶良恶性的佳诊断界值.结论 CEUS结合Bosniak标准鉴别诊断肾囊性病灶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曾红春;木拉提·热夏提;王颖鑫;王静;王文光;姚兰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