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高角型及低角型女性患者颅面部特征的比较研究

王晓荣;司新芹;鲍庆红;牛百平

关键词:Ⅱ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 颅面部特征, 高角型, 低角型
摘要:目的:旨在探讨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高,低角型女性患者的颅面部特征及其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正畸科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高、低角型女性患者各30例治疗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30项头影测量项目分析.结果:低角组SNA显著增加,高角组SNB显著减少,下前牙倾斜度(L1-GoGn)两组均明显增加.结论:低角组上颌相对前突,高角组下颌相对后缩,两组下前牙均出现明显牙代偿.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LPG技术对脂肪抽吸术后康复治疗的影响

    目的:观察脂肪抽吸术后2~6周LPG理疗机对术区组织的治疗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采取信封法对25例行对称肢体吸脂术,术后2周患者的一侧肢体利用LPG理疗机进行每周2次康复治疗共8次,观察LPG对术区组织的作用、安全性及患者的顺应性;另一侧为自身对照.结果:25例受术者除3例(12%)因故未能全程完成治疗外,其余全部接受并完成治疗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及顺应性良好.治疗4周,治疗肢体与自身对照侧比较,自我评估疗效及美学满意度.肢体疼痛、肿胀、皮肤瘀斑及皮下硬结明显减轻或消失.临床评估治疗4周B超检查肢体水肿、皮下硬结、疼痛、皮肤瘀斑有统计学差异(P<0.05).肢体围度变化,B超检查肢体脂肪厚度,肢体皮肤平整及松弛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PG理疗机对脂肪抽吸术后的康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作者:朱力;陈东明;史文静;薛宏宇;夏有辰;赵一鸣;李健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包皮入路儿童隐匿阴茎矫治术

    目的:探讨矫治儿童隐匿阴茎简单有效并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2005年5月~2008年4月收治隐匿阴茎患儿63例,采用包皮环切切口,且切除部分过长包皮,选择性地切除变性的肉膜组织,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行阴茎根部皮肤与海绵体白膜的固定(本组大部分未作固定).将原来脱套的阴茎皮肤复位,术后包扎固定.结果:所有病例效果均满意,无一例复发.有5例患儿出现包皮水肿,阴茎表皮坏死等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改良的Devine法对矫治隐匿阴茎效果满意,且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作者:陈学杰;罗定安;周海孝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耳上弧形切口软骨反卷法隐耳畸形矫正术

    目的:探讨经过耳上弧形切口进行耳廓上部软骨松解及软骨耳轮部反卷法进行隐耳畸形矫正的手术方法.方法:隐耳畸形矫正的重点一直都是松解耳廓上部软骨,封闭创面,形成颅耳沟.但是不管是经典的术式,还是后来的新发展,都是针对颅耳沟的形成及创面的封闭的.这些术式所获得的效果都仍然存在耳廓上部的尖角问题.我们在进行此类畸形的矫正时,将耳廓上部软骨的蜷缩粘连彻底松解后,又将其与耳前皮肤的粘连做适当的剥离,并将耳软骨边缘向后反卷形成细管状,这样一般都能纠正耳廓上部的尖角畸形.然后再将弧形皮瓣向后覆盖新形成的耳轮,耳背部的创面植皮覆盖.结果: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们采用这种方法为12例(15耳)患者实施手术,术后即时效果满意,随访时间长2年,短3个月,效果满意.结论:耳上弧形切口软骨反卷法是对传统的隐耳畸形矫正术式的重要补充,值得推广.

    作者:何乐人;张晋光;王淑杰;庄洪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859例护理经验

    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等皮肤疾病已历经半个多世纪,临床应用以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UVB)紫外线为主.近年来,发现311nm左右的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是UVB中有效的部分[1].与宽谱UVB(BB-UVB)相比,NB-UVB穿透性较强,不易灼伤皮肤,能更有效地诱导真皮中的T细胞凋亡,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胡雪慧;赵荣;李承新;樊平申;廖文俊;高天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重睑术适应证选择及应用现状

    眼睛为人体的重要器官,日常生活中,远不只是视物及构成外貌,在感情表达和情感交流中也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故重睑术受到越米越多人的重视.而重睑术作为一种常见的美容手术,有其相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临床上依据单睑的分型可选择不同的重睑术式.本文就重睑术的临床应用选择及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侯典举;王佳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局部皮瓣在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局部任意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继发性创面的应用体会.方法:本组8例体表恶性肿瘤中,基底细胞癌5例,鳞状细胞癌3例,切除范围在边缘外5~15mm.缺损全部采用局部任意皮瓣修复,皮瓣长宽比为1~3:1,面积大于缺损部位10%~30%,切取深度面部为SMAS浅面,头部为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斧头状皮瓣3例,其中改良菱形皮瓣2例,鼻唇沟皮瓣1例,易位皮瓣1例,上唇组织推进皮瓣1例.结果:全部皮瓣存活良好,创面得以Ⅰ期修复,供瓣区继发创面除1例巨大,使用中厚植皮封闭外,余均能拉拢缝合.经3~8个月随访,局部外形满意,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考虑到美观的因素,只要具备适应证,局部任意皮瓣是头面部浅表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创面修复的首选方法.

    作者:柳建中;刘大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56例黄褐斑患者接受了4次强脉冲光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黄褐斑处的L值,由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并由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估.结果:经过4次治疗,皮肤的亮度(L值)显著提升,医生评估78.9%的患者获得了超过50%的改善,71.1%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或非常满意;副作用主要为轻微的一过性红斑和炎症后色素沉着.结论:强脉冲光技术可以有效地治疗黄褐斑,副作用非常轻微.

    作者:李远宏;吴严;刘梅;徐媛媛;张丽;徐宏慧;徐天华;高兴华;董光辉;陈洪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保留下睑缘轮廓的睑袋整复术

    目的:探讨一种保留下睑缘轮廓线的睑袋整形术.方法:在下睑睫毛下2~3mm处作切口,经轮匝肌下入路去除膨出眶脂和松弛皮肤,缩短眼轮匝肌悬吊于外眦,收紧眶隔,上移眼轮匝肌重叠缝合,重建下睑缘轮廓线.结果:350例患者均获良好效果,下睑缘轮廓自然.5例早期出现睑外翻,术后1月随访时外翻情况已消失,情况满意.结论:保留下睑缘轮廓的睑袋整形术能获得更好的术后效果.

    作者:李伟;邓颖;吴一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不同基牙数目的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同定桥种植体侧的应力分析

    目的:探讨增加天然基牙对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种植体侧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ANSYS有限元法进行线性结构静力分析.结果: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的应力集中于种植体的颈部;分散垂直加载时,增加天然基牙数目能降低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桥中种植体颈部及其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值;分散斜向加载时,增加天然基牙数目反而使种植体颈部及其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值增加.结论:加载方向是影响应力分布的重要因素,增加天然基牙数目能改善联合桥种植体侧的应力分布,但必须要避免或大限度地减小侧向力.

    作者:许琪华;韩栋伟;陈晔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颜色对树脂粘结剂抗张强度及粘结强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颜色的不同对树脂粘结剂径向抗张强度及其与瓷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分别制作不同颜色树脂粘结剂的径向抗张强度试件及粘结试件,测其径向抗张强度和剪切强度,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结果:不同颜色树脂粘结剂的径向抗张强度间及粘结后剪切强度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充分固化后Panavia F树脂粘结剂颜色的不同对其径向抗张强度和粘结强度无显著性影响.

    作者:于淑湘;周泽渊;李国华;熊宇;陈吉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高角型及低角型女性患者颅面部特征的比较研究

    目的:旨在探讨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高,低角型女性患者的颅面部特征及其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正畸科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高、低角型女性患者各30例治疗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30项头影测量项目分析.结果:低角组SNA显著增加,高角组SNB显著减少,下前牙倾斜度(L1-GoGn)两组均明显增加.结论:低角组上颌相对前突,高角组下颌相对后缩,两组下前牙均出现明显牙代偿.

    作者:王晓荣;司新芹;鲍庆红;牛百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人参皂苷Rb1对UVB诱导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光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对中波紫外线诱导的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光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培养法,加入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b1(5、20、50μg/m1)预处理细胞,以中波紫外线辐射剂量30mJ/cm2诱导细胞DNA损伤,MTT法观察细胞活力的变化,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DNA损伤环丁烷嘧啶二聚体.结果:人参皂苷Rb1对未辐射中波紫外线的角质形成细胞的活力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增强紫外线辐射后细胞的活力,减少核浓缩、核小体的形成及细胞凋亡的发生,加速环丁烷嘧啶二聚体的清除.结论:人参皂苷Rb1可能通过加速DNA损伤的清除,抑制紫外线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蔡宝祥;骆丹;林向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错(牙合)畸形伴有缺牙及TMJDS综合治疗的病例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的分析,阐明正畸与口腔的其它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方法:临床矫治错牙合畸形伴缺牙及TMJDS共38例,不同的错(牙合)畸形选择不同的方式打开咬合,比如平斜导、改良固定反式TBA和牙A垫等,可在矫治错(牙合)畸形的同时有效直立倾斜牙、压低伸长牙以及同期的TMJDS的治疗.结果:不同的错(牙合)畸形均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直立缺牙两侧的倾斜牙,并压低对颌伸长的牙齿.所有病例选择个体化的矫治,同时治疗TMJDS.结论:每个患者都是一个全新的个体,口内的情况各不相同,需要口腔科医师全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为患者提供快速高效的治疗.

    作者:刘红;宋卫东;刘延军;李璇;李建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正颌患者对美学与功能评价的感知初步评价

    目的:基于正颌外科手术患者的求治动机和公众的审美要求,评估正颌外科患者对面部美学和功能改善的感知和期望,引导患者树立正确审美观,提高患者对联合治疗的满意度.方法:采用基于SCL-90、SDS、SAS量表的综合问卷调查患者对面部美学的理解和对疗效的期望,涵盖面部外形,牙齿外观、口颌功能等,并结合患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颜貌改观是患者寻求正颌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患者期望术后不仅有整齐牙列,更具备良好的面部外形和口颌功能.正颌外科术后应结合功能重建训练,以到达更好地改善外形,恢复口颌功能.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合理引导患者审美观,遵循美学与功能相结合原则,以期达到容貌美和良好咬合关系的治疗效果,更好地维护、修复和再塑造患者容貌美.

    作者:Mohammed Ghouseuddin;Samia Ghouse;董妮;宋锦璘;王涛;邓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LHE光子嫩肤仪治疗毛细血管扩张198例

    2003年11月~2007年8月,我们采用LHE光子设备SkinStation治疗毛细血管扩张患者19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毛细血管扩张患者共198例,其中男21例,女177例,年龄18~45岁.部位:面部183例,鼻部5例,下肢10例.

    作者:叶华;陈红艳;王文竹;王颖娟;薛秋菊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切开重睑成形术效果与临床技巧相关性的分析

    切开重睑成形术是美容外科的传统经典术式.由于术后肿胀恢复期、瘢痕软化期相对较长,形态外观达到自然逼真的效果,有的短则需要3~6个月,长则达1~2年,常常使受术者本人及周围人群难以接受,这也是临床工作中值得重视并需不断改进的问题.我科自2000年~2008年3月,行切开重睑成形术1201例,并对手术效果与临床技巧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芳;李芸;钟文慧;勾庆芬;田霞;杨喆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金属丝环外固定植皮术治疗面部先天性巨痣

    目的:探讨金属丝环外固定植皮术治疗面部先天性巨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以来收治的8例面部巨痣病例,均采用巨痣切除,金属丝环外固定植皮术方法治疗.结果:6例术后移植皮片均1 00%成活,2例部分表皮坏死,坏死表皮脱落后未影响终治疗效果.全部病例随访1~3年,效果满意.结论:金属丝环外固定植皮法对皮片周边具有良好的支撑和固定作用,可有效防止皮片边缘翘起,减轻周边瘢痕反应,防止睑唇外翻,是治疗面部巨痣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谆;李明勇;于海涛;隋继强;徐娜;李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男性患者美容整形手术的特征及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男性美容整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科就诊并进行整形美容手术治疗的1238例、年龄8~80岁的男性患者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男性就诊的绝对数量逐年递增,在全部整形美容就诊患者中的比例也逐年提升,不同年龄美容就医者具备不同的特点,25岁以下的就诊者多为先天性畸形患者;26~49岁男性整形美容的手术的就诊者多为美容、抗衰老的整复,50岁以上则多为皮肤肿物的切除,结论:认知男性患者就诊整形美容手术的特征对临床取得理想满意的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飚;李勤;余文林;唐建兵;刘永波;曾东;吴燕虹;陈葵;周金华;白春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面部皮肤肿瘤皮瓣手术治疗体会

    基底细胞癌、鳞状上皮细胞癌、黑色素瘤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70%~90%发生于头面部,可引起局部的外貌损害,影响美观.其发病率在全球处十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如:放疗、局部5-Fu治疗、干扰素治疗、光动力学治疗、化疗、姑息疗法及维生索A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各有其局限性.

    作者:王小玉;赵涛;李春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对钴铬合金表面腐蚀性能的影响

    目的:探索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对牙用钴铬合金表面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硬质钴铬合金锭铸造成直径20mm,长15cm的圆棒,再将圆棒加工成直径15mm、厚2mm的圆片试件24个,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试件表面镀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表面未作任何处理.将两组试件分别浸于人工唾液中,采用电化学方法测试其腐蚀性,电镜下观察实验后试件表面形态.结果:实验组自腐蚀电位(Ecorr)、过钝化电位(Etp)与对照组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显示,实验组试件表面存在少量腐蚀坑,对照组试件表面可见大量密集的腐蚀坑.结论: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可以显著提高牙用钴铬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作者:陈钢;赵晓琳;李斌;姚月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