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髂腰皮瓣修复小儿耻骨上和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

孙志刚;崔永珍;李冬海;贺立新;曹玉珏;屠海霞;赵晓慧;孙凯

关键词:髂腰皮瓣, 瘢痕挛缩畸形, 小儿
摘要:目的:总结髂腰皮瓣修复小儿耻骨上和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的体会.方法:6例小儿发生烧伤后耻骨上和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采用对侧髂腰皮瓣转移修复局部瘢痕松解后的创面.结果:瘢痕挛缩畸形和器官牵拉得以矫正,供瓣区直接缝合,后期随访畸形和牵拉无复发.结论:髂腰皮瓣是修复小儿耻骨上和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的好方法,简便而且易于实施.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瘢痕愈合的细胞外基质研究进展

    自从1971年Burrington首次发现胎儿皮肤创伤后修复无瘢痕形成,并确定无瘢痕愈合的概念以来,不仅发现胎儿可以无瘢痕愈合,而且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也可以无瘢痕愈合.不少学者对无瘢痕愈合机制进行了许多研究,发现无瘢痕愈合的机制可能与炎症的低反应,效应细胞成纤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细胞外基质的成分和数量,基因(prx-2和hoxb13)的表达差异及特殊环境等有关.本文就近年来无瘢痕愈合的细胞外基质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作者:赵明权;张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客观测量正常皮肤和紫外线照射后皮肤颜色的变化——比较Chromamter CM2500d和Maxmeter BX18的异同

    目的:比较两种仪器Chromamcter CM2500d和Maxmeter MX18在客观测量正常皮肤颜色及紫外线照射后皮肤颜色时的异同.方法:Chromameter CM2500d的输出结果为L*a*,Maxmeter MX18的输出结果为M和E.其中L*和M反映皮肤黑素的变化,而a*和E则反映皮肤红斑的变化.测量正常皮肤曝光和非曝光部位的皮肤颜色,比较两种仪器的异同;分别以小红斑剂量(MED)、即时黑化量(IPD)和小持续黑化量(MPPD)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及反复多次紫外线照射皮肤,比较种仪器在测量不同形式紫外线照射后皮肤颜色变化的异同.结果:在测量正常皮肤颜色时,两种仪器的检测指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当紫外线照射后,反映色素变化的指标L*比M更易受皮肤红斑的影响;在测量IPD和MPPD产生的色素以及色素变化规律时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a*与E作为反映红斑的指标,在测量MED诱导的红斑时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反复紫外线照射红斑产生过强时,两者的相关性却明显的下降.在记录红斑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中,两者始终保持较好的相关性.结论:两种仪器在不同情况下测量皮肤颜色时相关性不同,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检测结果.

    作者:田燕;刘玮;信许亚;张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治上睑下垂27例体会

    目的:观察应用经皮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治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皮入路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27例(52眼),术后对临床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经平均6个月(6~24个月)随访,其中早期轻度睑裂闭合不全10例,经1~2月保守治疗后完全恢复,矫治不足1例(1眼),3个月后经再次手术后矫正.术后远期(3个月以上)疗效良好,睑裂高度矫正至正常,重睑皱襞自然,弧形流畅.结论:经皮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具有手术野暴露清楚,操作方便、下垂矫正效果可靠及美容效果良好等诸多优点,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长根;李小军;胡秀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口内入路三点定位弧线截骨矫治下颌角肥大

    目的:介绍一种口内入路三点定位弧线形截骨矫治下颌角肥大的新方法.方法:68例下颌角肥大矫治术,均经口内入路.充分游离下颌角周围软组织.把下颌骨升支前缘向下的延长线与下颌骨下缘的交点设为A点;咬合平面的平行线与下颌骨升支后缘的交点设为B点;原下颌角设为C点;新的下颌角设为D点.在A、B的连线上设置一条垂线,经过C点.在垂线上距C点约1~2cm处,确定D点.用摆动锯在A、D、B三点之间弧线截骨.结果:68例术后,无面神经损伤、口唇麻木、骨折、不对称等.满意率约占97%.结论:三点定位弧线形截骨法与口内外入路其它去除下颌角的方法比较.优点多,安全性大,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兰振兴;高兰香;江洋;唐凯森;何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三通分流注水器的设计及其在脂肪抽吸术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脂肪抽吸术中膨胀液的注射效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劳动强度.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三通分流注水器对86例脂肪抽吸患者进行膨胀液注水,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与注射器及注水机进行临床比较.结果:①与注射器注水比较,三通分流注水器明显缩短注水时间(P<0.01)、减轻疼痛程度(P<0.05);②与注水机注水比较,三通分流注水器明显缩短注水时间,减轻疼痛程度,减少注射过程中膨胀液损失量(P<0.01).结论:三通分流注水法注水效率高,省时省力,并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马桂娥;周建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马里兰桥修复疗效观察

    目的: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马里兰桥修复后的疗效观察.方法:2000~2003年175例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病例,采用马里兰桥修复,修复后进行1、2、5年随访,以马里兰桥咀嚼效能和脱落率对其远期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修复1年后义齿功能良好率为91%,桥体脱落率为2.27%;2年后分别为86%和3.79%;5年后为77%和5.30%.结论: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马里兰桥修复远期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师宏斌;于树伟;沈群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附23例报道

    目的:探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7年5月共应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了23倒病人应用24个皮辩,修复髋关节周围及骶尾部皮肤缺损.皮瓣大面积20cm×10cm.结果:本组皮瓣24例全部成活.经7~24个月随访,皮瓣感觉、外形、质地良好.结论:此类皮瓣动脉血供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探作简单,能重建局部感觉,可顺、逆行移位,损伤较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是一种修复骶尾部和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王磊;李超;陈富国;郝纵彬;戴传昌;祁佐良;王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荔枝果皮中的美白剂根皮苷的提取,纯化及鉴定

    目的:在荔枝果皮中提取和纯化皮肤美白剂、抗氧化剂根皮苷,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新鲜荔枝果皮阴干,用70%乙醇溶液以超声波浸提法提取,提取液经过D101大孔树脂吸附层析、C18小柱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纯化后,采用质谱法(MS)鉴定结构.结果:通过与根皮苷标准品对照,提取物的质谱图与根皮苷标准品的质谱图相符.结论:荔枝果皮中含有根皮苷,采用70%乙醇溶液超声波浸提法可成功从荔枝果皮中提取到根皮苷.

    作者:谢阳;赖维;万苗坚;谢小元;陈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

    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至2008年初,我科采用额肌瓣悬吊于提上睑肌腱膜上的方法,治疗重度上睑下垂1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继权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高分子聚合材料表面润湿性对成纤维细胞贴附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分子聚合体表面润湿性对成纤维细胞初期贴附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薄膜等离子体聚合法在圆形盖玻片表面生成六甲基二硅氧烷(Hexamethyldisiloxane,HMDSO)薄膜聚合体,然后用低温氧等离子体轰击聚合体表面,根据轰击时间的不同形成一系列的不同润湿性表面,将成纤维细胞系L929接种于不同润湿性表面,现察6h,12h时细胞的贴附率,并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果:随着氧等离子体轰击时间的增加,HMDSO聚合体表面接触角从106°下降为0°,显示表面由高度憎水变为高度亲水.成纤维细胞在亲水表面较憎水表面有更高的早期贴附率,细胞伸展更充分.结论:高分子聚合体的表面润湿性对成纤维细胞的早期贴附和伸展有显著的影响.亲水性表面更有利于细胞的早期贴附和伸展.

    作者:魏建华;封兴华;张浚睿;刘宝林;Masao YOSHINARI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美白成分介绍——药物化妆品系列讲座二

    受传统审美观点的影响,对于黄种人而言,相对更加重视皮肤的白皙,故而对美白作用有更为特殊的要求.皮肤颜色主要是由黑素形成,故而,美白作用的发挥,主要有效成分是褪色剂,能够抑制黑素细胞产生黑素,这当中多以影响黑素合成的关键酶酪氨酸酶活性为主;防晒剂等能够阻挡紫外线的成分,减少紫外线诱导黑素合成增加导致皮肤变黑;一些抗氧化成分也有助于防晒和美白功效的有效发挥.

    作者:齐显龙;刘玲;刘岚;高剑;张海龙;高天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烟头烫伤瘢痕的整形外科学治疗

    目的:评价和探讨不同类型烟头烫伤瘢痕的整形外科修复方法,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回顾2000年7月~2006年12月间207例烟头烫伤瘢痕患者,根据瘢痕半径和间距将瘢痕分为点状密集型、点状均匀型和点状离散型三类,并给予不同的整形外科修复.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部分点状密集型患者因直线瘢痕挛缩二期行局部改型治疗.结论:根据烟头烫伤瘢痕的分类来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采用三角瓣技术来充分利用瘢痕间的正常皮肤,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吴焱秋;柴家科;邵文勇;胡忠明;赵法军;关雪峰;孙有志;柳春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修复

    唇裂是常见的颌面部先天畸形,表现为上唇部组织的纵形裂开.早期手术修复是治疗唇裂的有效方法.唇裂手术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局部组织发育异常及一期手术方法、技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鼻唇畸形,需行二期修复.我科于1998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此类病例52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黄晓红;葛志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髂腰皮瓣修复小儿耻骨上和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

    目的:总结髂腰皮瓣修复小儿耻骨上和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的体会.方法:6例小儿发生烧伤后耻骨上和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采用对侧髂腰皮瓣转移修复局部瘢痕松解后的创面.结果:瘢痕挛缩畸形和器官牵拉得以矫正,供瓣区直接缝合,后期随访畸形和牵拉无复发.结论:髂腰皮瓣是修复小儿耻骨上和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的好方法,简便而且易于实施.

    作者:孙志刚;崔永珍;李冬海;贺立新;曹玉珏;屠海霞;赵晓慧;孙凯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进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成纤维细胞(FBs)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寻找出重要的差异蛋白质.方法:采用二维电泳的方法(2DE)分别分离两种细胞的蛋白质,用PDQuest软件分析蛋白表达差异,并采用质谱(MALDI-TOF-MS)进行鉴定.结果:发现了MSCs和FBs之间存在差异表达的15种蛋白质,其中4种蛋白质差异显著且与细胞功能密切相关,即SM22-α、乌嘌呤脱氨基酶(Guanine deaminase,GD)、膜联蛋白(Annexin A5)、过氧化物岐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 2,SOD-2).MSCs的SM22-α和Annexin A5的表达分别比FBs低26倍和8倍,而MSCs的GD和SOD-2表达分别比FBs高16倍和21倍.结论:与大鼠FBs相比,MSCs存在更多防止细胞损伤相关的蛋白质和更少的与细胞衰老过程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具有高分化潜能,更适合于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作者:孙阳;赵亮;魏旭峰;易蔚;郭树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锯齿线在面颈部除皱术中的应用

    皮肤衰老是人体衰老的外部表现与遗传、年龄及紫外线照射密切相关.面颈部的皮肤及深层软组织发生进行性的萎缩松弛和皱纹形成.颊部的鼻唇沟变的明显,颏下和颈部下垂的皮肤与颈阔肌松垂羊腮样改变[1].40~60岁面部明显有眼睑皮肤松弛加重,鼻唇沟明显,眉间和前额开始出现皱纹并渐渐加重.面颊、颏、颈部皮肤呈现松弛下垂,鼻尖渐变扁平,颈颊区皮肤和皮下组织明显变薄,各部位皮肤松垂皱纹更趋明显[3].自2003~2007年笔者根据面颈部不同组织衰老的解剖学特点,采用面颈除皱术与锯齿线结合的方法、矫正颧、颊部、下睑和颈部的松垂与皱纹、鱼尾纹和鼻唇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艳文;秦鹏;许丽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地塞米松防治皮瓣缺血坏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皮瓣的转移和移植在组织缺损修复和功能重建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修复重建外科和整形再造外科常运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多年来尽管皮瓣的设计和手术技巧在不断改善,但皮瓣缺血乃至坏死始终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

    作者:蔺洁;仇树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藻酸双酯钠局部注射治疗睑黄瘤43例

    睑黄瘤是脂质沉积症的一种皮肤外在表现,可伴有高脂血症,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好发于上眼睑内侧,皮损较持久,呈进行性多发,睑黄瘤无痛痒及其他任何不适但严重影响患者容貌美.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局部注射藻酸双酯钠的方法治疗睑黄瘤,取得了一些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靖;谭升顺;祁站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提紧法睑袋修复术的改进

    目的:进一步提高睑袋修复术的效果.方法:采用外切入路,分别行皮肤、肌肉间及肌肉下层分离,解剖出眼轮匝肌下外1/3的眶肌筋膜韧带,适当摘除部分眶隔脂肪或行脂肪眶隔下缘释放,分别去除多余肌肉及皮肤,缝合眶隔筋膜加强眶隔前壁,眶肌筋膜韧带及肌肉瓣向眶外上或外眦韧带悬吊固定,缝合肌肉及皮肤. 结果:本组230例除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睑凹陷、下睑退缩外,余大部分随访2月~2年,效果满意,对下睑皱纹的去除及中面部提紧效果明显.结论:针对下睑软组织较松弛的睑袋修复术,采用多层次提紧睑袋修复术可收到佳手术效果,提高了术后满意度.

    作者:张国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一例报道

    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成人正畸患者越来越多,口腔正畸科医师正努力通过各学科间的通力合作,达到理想的美观治疗效果[1].但是,成人的口腔环境比较复杂,牙周病在成人中比较多见.牙周病学和正畸学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良好的牙周病基础治疗为正畸治疗中的牙齿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正畸治疗排齐牙齿、去除(牙合)干扰,则利于牙周病的进一步治疗[2].作者通过正畸与牙周联合治疗牙周病致错(牙合)畸形患者一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史真;张宪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