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客观测量正常皮肤和紫外线照射后皮肤颜色的变化——比较Chromamter CM2500d和Maxmeter BX18的异同

田燕;刘玮;信许亚;张萍

关键词:客观测量, 皮肤颜色, 紫外线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仪器Chromamcter CM2500d和Maxmeter MX18在客观测量正常皮肤颜色及紫外线照射后皮肤颜色时的异同.方法:Chromameter CM2500d的输出结果为L*a*,Maxmeter MX18的输出结果为M和E.其中L*和M反映皮肤黑素的变化,而a*和E则反映皮肤红斑的变化.测量正常皮肤曝光和非曝光部位的皮肤颜色,比较两种仪器的异同;分别以小红斑剂量(MED)、即时黑化量(IPD)和小持续黑化量(MPPD)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及反复多次紫外线照射皮肤,比较种仪器在测量不同形式紫外线照射后皮肤颜色变化的异同.结果:在测量正常皮肤颜色时,两种仪器的检测指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当紫外线照射后,反映色素变化的指标L*比M更易受皮肤红斑的影响;在测量IPD和MPPD产生的色素以及色素变化规律时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a*与E作为反映红斑的指标,在测量MED诱导的红斑时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反复紫外线照射红斑产生过强时,两者的相关性却明显的下降.在记录红斑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中,两者始终保持较好的相关性.结论:两种仪器在不同情况下测量皮肤颜色时相关性不同,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检测结果.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在全耳再造术中的应用和体会

    外耳是构成面部的重要器官,由于外耳形态复杂,结构精细,再造逼真的全耳是整形外科一个难度较大的手术,它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手术者的高超技术,还取决于患者的配合和全程手术的精心护理.

    作者:周媛媛;陈丽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徐州市大学生错(牙合)畸形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徐州市大学生错(牙合)畸形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初步研究影响大学生错(牙合)畸形治疗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为错(牙合)畸形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WHO出版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抽样调查,采用分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1 479名大学生进行错(牙合)畸形检查登记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大学生错(牙合)畸形治疗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徐州市大学生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为69.46%,错(牙合)畸形患病率在男女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占42.8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健康态度、家庭收入、错(牙合)畸形影响美观、影响口腔功能、影响求职择偶、矫治器影响美观、戴用矫治器痛疼不适、治疗费用太贵、治疗时间过长等9种因素影响大学生错(牙合)畸形治疗行为.结论:本研究采用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徐州市大学生错(牙合)畸形进行研究和评估.结果表明:徐州市大学生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率极低.广泛开展正畸预防治疗是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的.

    作者:陈亚刚;邢牧;余玲;彭玲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横切加内眦韧带固定法内眦赘皮矫正术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且能减轻切口瘢痕增生的内眦赘皮矫正方法.方法:采用横切口,将内眦韧带固定于鼻背筋膜,切除上下方多余皮肤后缝合.结果:本组受术者共30例,28例受术者经6~36个月随访,睑裂变长,内眦间距缩短、眼型自然美观,切口瘢痕不明显,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效果确切,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

    作者:李欢诚;黎冻;韦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细胞悬液接种法血管瘤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索人毛细血管瘤裸鼠移植瘤模型建立的条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通过注射的方式植入裸鼠(BALB/c nude mice)皮下,测量不同生长时期瘤体体积变化,观察至60天后进行病理学光镜检查,并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单克隆抗体CD31、细胞增殖标记抗体Ki-67免疫组化染色研究所成瘤体的同源性及增殖活性.结果:通过皮下植入血管瘤内皮细胞的方法成功建立了人血管瘤裸鼠动物模型,所成瘤体与原血管瘤生物学特点相似.结论:皮下植入人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裸鼠动物模型建模方法可靠,能较真实地反映人血管瘤的发展过程,是研究血管瘤的较理想的平台.

    作者:虎小毅;杨壮群;宋勇;屠军波;马建明;徐泉;李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去表皮瘢痕组织瓣重建患侧人中嵴修复单侧唇裂继发畸形

    目的:采用仿MillardⅡ术式矫正单侧唇裂继发畸形的同时利用上唇去表皮瘢痕组织瓣重建患侧人中嵴.方法:2005年2月~2008年4月,对10例单侧唇裂继发畸形患者应用仿MillardⅡ术式矫正唇鼻畸形,同时利用C瓣携带的上唇去表皮瘢痕组织瓣重建患侧人中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C瓣全部存活,未出现瘢痕组织瓣坏死.随访3~12个月,患侧鼻小柱得到明显延长,两侧鼻孔基本对称.再造的人中嵴稍隆起、两侧对称、人中显现.唇弓形态改善,唇峰基本对称,红唇厚薄一致,术区瘢痕不明显.畸形矫治效果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应用仿MillardⅡ术式矫正单侧唇裂继发畸形的同时利用以C瓣供血的去表皮瘢痕组织瓣重建患侧人中嵴,使得以前需切除遗弃的组织得到充分利用,重建的人中嵴可使整复的上唇外形更为逼真、生动.临床实践证明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新庆;夏元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髂腰皮瓣修复小儿耻骨上和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

    目的:总结髂腰皮瓣修复小儿耻骨上和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的体会.方法:6例小儿发生烧伤后耻骨上和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采用对侧髂腰皮瓣转移修复局部瘢痕松解后的创面.结果:瘢痕挛缩畸形和器官牵拉得以矫正,供瓣区直接缝合,后期随访畸形和牵拉无复发.结论:髂腰皮瓣是修复小儿耻骨上和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的好方法,简便而且易于实施.

    作者:孙志刚;崔永珍;李冬海;贺立新;曹玉珏;屠海霞;赵晓慧;孙凯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三通分流注水器的设计及其在脂肪抽吸术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脂肪抽吸术中膨胀液的注射效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劳动强度.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三通分流注水器对86例脂肪抽吸患者进行膨胀液注水,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与注射器及注水机进行临床比较.结果:①与注射器注水比较,三通分流注水器明显缩短注水时间(P<0.01)、减轻疼痛程度(P<0.05);②与注水机注水比较,三通分流注水器明显缩短注水时间,减轻疼痛程度,减少注射过程中膨胀液损失量(P<0.01).结论:三通分流注水法注水效率高,省时省力,并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马桂娥;周建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贵金属烤瓷用于前牙二次修复的临床体会

    金属烤瓷牙自二十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已成为应用广泛的固定修复体之一.它具有形态逼真色泽自然稳定,组织相容性好,抗压耐磨等优点,所以近些年临床上制作了大量的金属烤瓷冠,但因基层牙医的不规范操作,或使用镍铬金属等导致的牙龈染色,要求重新修复的患者越来越多,我科自2004年3月~2007年3月应用贵金属二次修复前牙64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利;尹春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荔枝果皮中的美白剂根皮苷的提取,纯化及鉴定

    目的:在荔枝果皮中提取和纯化皮肤美白剂、抗氧化剂根皮苷,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新鲜荔枝果皮阴干,用70%乙醇溶液以超声波浸提法提取,提取液经过D101大孔树脂吸附层析、C18小柱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纯化后,采用质谱法(MS)鉴定结构.结果:通过与根皮苷标准品对照,提取物的质谱图与根皮苷标准品的质谱图相符.结论:荔枝果皮中含有根皮苷,采用70%乙醇溶液超声波浸提法可成功从荔枝果皮中提取到根皮苷.

    作者:谢阳;赖维;万苗坚;谢小元;陈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地塞米松防治皮瓣缺血坏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皮瓣的转移和移植在组织缺损修复和功能重建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修复重建外科和整形再造外科常运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多年来尽管皮瓣的设计和手术技巧在不断改善,但皮瓣缺血乃至坏死始终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

    作者:蔺洁;仇树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烟头烫伤瘢痕的整形外科学治疗

    目的:评价和探讨不同类型烟头烫伤瘢痕的整形外科修复方法,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回顾2000年7月~2006年12月间207例烟头烫伤瘢痕患者,根据瘢痕半径和间距将瘢痕分为点状密集型、点状均匀型和点状离散型三类,并给予不同的整形外科修复.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部分点状密集型患者因直线瘢痕挛缩二期行局部改型治疗.结论:根据烟头烫伤瘢痕的分类来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采用三角瓣技术来充分利用瘢痕间的正常皮肤,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吴焱秋;柴家科;邵文勇;胡忠明;赵法军;关雪峰;孙有志;柳春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锯齿线在面颈部除皱术中的应用

    皮肤衰老是人体衰老的外部表现与遗传、年龄及紫外线照射密切相关.面颈部的皮肤及深层软组织发生进行性的萎缩松弛和皱纹形成.颊部的鼻唇沟变的明显,颏下和颈部下垂的皮肤与颈阔肌松垂羊腮样改变[1].40~60岁面部明显有眼睑皮肤松弛加重,鼻唇沟明显,眉间和前额开始出现皱纹并渐渐加重.面颊、颏、颈部皮肤呈现松弛下垂,鼻尖渐变扁平,颈颊区皮肤和皮下组织明显变薄,各部位皮肤松垂皱纹更趋明显[3].自2003~2007年笔者根据面颈部不同组织衰老的解剖学特点,采用面颈除皱术与锯齿线结合的方法、矫正颧、颊部、下睑和颈部的松垂与皱纹、鱼尾纹和鼻唇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艳文;秦鹏;许丽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提上睑肌腱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畸形

    目的:研究改良的提上睑肌腱膜瓣联合额肌悬吊治疗量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5年8月~2008年3月,笔者采用该方法矫治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20例,年龄6~27岁,单侧8例,双侧12例.手术形成蒂在睑板上缘的的提上睑肌腱膜瓣,并与额肌建立连接,模拟提上睑肌上提眼睑的功能.结果:本组患者20名,术后随访6个月,15例矫正效果良好,4例好转,1例无效,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睑闭合不全,术后2~3月恢复.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结论:与单纯的额肌悬吊不同,该术式形成的上提眼睑系统更符合生理结构,并且具备动态矫正效果,手术后外形满意、功能良好.

    作者:张浚睿;魏建华;李云鹏;封兴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体表血管畸形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检查在体表血管畸形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3例临床初步诊断血管畸形且病变范围较大的患者行3D-CTA检查,并以结果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结果:33例患者3D-CTA诊断为静脉畸形,其中2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所得影像显示清楚.其中28例由于病变范围较大采用铜针治疗,治疗后局部肿块缩小或消失、变硬,有效率100%.结论:3D-CTA是一种微创、分辨率高的血管造影技术,可显示病灶的层次及与毗邻组织的关系,在体表血管畸形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并能指导治疗的制定和实施.

    作者:殷国前;杨健祥;孙智勇;王刚;李伟雄;梁志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粘结面润湿度对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粘结面润湿度对4种全酸蚀粘结剂(OptiBond Solo(OB)、Single Bond (SB)、One-Step (OS)、Prime&Bond NT(PB))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36颗无龋坏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粘结面玷污层.分别用4种全酸蚀粘结剂在不同粘结面润湿度条件下进行粘结处理.每颗牙齿垂直于粘结面切割出4个4mm×0.9mm×4mm粘结试件,避光贮存于氨化硝酸银溶液中24h,在TEM下现察、比较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结果:不同的粘结面润湿度条件下,4种全酸蚀粘结剂牙本质粘结界面中均可以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纳米渗漏.结论:粘结面润湿度对含不同有机溶剂粘结剂的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程度不同.

    作者:赵三军;陈吉华;沈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骨膜组织瓣加钛网修复额骨缺损一例

    2006年5月,我科收治了1例额部凹陷性畸形的患者,经各级医师讨论后手术方案定为额骨骨膜组织瓣加钛网修复术,手术成功,术后前庭饱满,外形好,效果佳.

    作者:张诚;刘毅;黄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高分子聚合材料表面润湿性对成纤维细胞贴附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分子聚合体表面润湿性对成纤维细胞初期贴附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薄膜等离子体聚合法在圆形盖玻片表面生成六甲基二硅氧烷(Hexamethyldisiloxane,HMDSO)薄膜聚合体,然后用低温氧等离子体轰击聚合体表面,根据轰击时间的不同形成一系列的不同润湿性表面,将成纤维细胞系L929接种于不同润湿性表面,现察6h,12h时细胞的贴附率,并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果:随着氧等离子体轰击时间的增加,HMDSO聚合体表面接触角从106°下降为0°,显示表面由高度憎水变为高度亲水.成纤维细胞在亲水表面较憎水表面有更高的早期贴附率,细胞伸展更充分.结论:高分子聚合体的表面润湿性对成纤维细胞的早期贴附和伸展有显著的影响.亲水性表面更有利于细胞的早期贴附和伸展.

    作者:魏建华;封兴华;张浚睿;刘宝林;Masao YOSHINARI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一例报道

    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成人正畸患者越来越多,口腔正畸科医师正努力通过各学科间的通力合作,达到理想的美观治疗效果[1].但是,成人的口腔环境比较复杂,牙周病在成人中比较多见.牙周病学和正畸学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良好的牙周病基础治疗为正畸治疗中的牙齿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正畸治疗排齐牙齿、去除(牙合)干扰,则利于牙周病的进一步治疗[2].作者通过正畸与牙周联合治疗牙周病致错(牙合)畸形患者一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史真;张宪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无瘢痕愈合的细胞外基质研究进展

    自从1971年Burrington首次发现胎儿皮肤创伤后修复无瘢痕形成,并确定无瘢痕愈合的概念以来,不仅发现胎儿可以无瘢痕愈合,而且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也可以无瘢痕愈合.不少学者对无瘢痕愈合机制进行了许多研究,发现无瘢痕愈合的机制可能与炎症的低反应,效应细胞成纤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细胞外基质的成分和数量,基因(prx-2和hoxb13)的表达差异及特殊环境等有关.本文就近年来无瘢痕愈合的细胞外基质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作者:赵明权;张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前牙隐形义齿修复满意度调查及研究

    目的:了解患者对前牙隐形义齿修复效果的主观评价,为临床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前牙隐形义齿修复患者130例,设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分别在初戴和6个月后对前牙隐形义齿修复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患者对隐形义齿满意;其中,初戴时美观程度、舒适性、语音功能及固位功能方面满意度比咀嚼功能高,6个月后患者对各方面满意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隐形义齿应用于前牙区修复,无论从美容效果还是从功能恢复方面看,都不失为一种新的较好的前牙修复方法.

    作者:陈少武;吴敏;王亚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