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彬;董研
目的:研究高分子聚合体表面润湿性对成纤维细胞初期贴附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薄膜等离子体聚合法在圆形盖玻片表面生成六甲基二硅氧烷(Hexamethyldisiloxane,HMDSO)薄膜聚合体,然后用低温氧等离子体轰击聚合体表面,根据轰击时间的不同形成一系列的不同润湿性表面,将成纤维细胞系L929接种于不同润湿性表面,现察6h,12h时细胞的贴附率,并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果:随着氧等离子体轰击时间的增加,HMDSO聚合体表面接触角从106°下降为0°,显示表面由高度憎水变为高度亲水.成纤维细胞在亲水表面较憎水表面有更高的早期贴附率,细胞伸展更充分.结论:高分子聚合体的表面润湿性对成纤维细胞的早期贴附和伸展有显著的影响.亲水性表面更有利于细胞的早期贴附和伸展.
作者:魏建华;封兴华;张浚睿;刘宝林;Masao YOSHINARI 刊期: 2008年第07期
2007年1月~2008年3月,我们采用射频(RadioFrequence,简称RF)技术治疗单纯性咬肌肥大和小腿腓肠肌肥厚的患者,随访-年,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颂期;周慎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总结髂腰皮瓣修复小儿耻骨上和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的体会.方法:6例小儿发生烧伤后耻骨上和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采用对侧髂腰皮瓣转移修复局部瘢痕松解后的创面.结果:瘢痕挛缩畸形和器官牵拉得以矫正,供瓣区直接缝合,后期随访畸形和牵拉无复发.结论:髂腰皮瓣是修复小儿耻骨上和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的好方法,简便而且易于实施.
作者:孙志刚;崔永珍;李冬海;贺立新;曹玉珏;屠海霞;赵晓慧;孙凯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成人正畸患者越来越多,口腔正畸科医师正努力通过各学科间的通力合作,达到理想的美观治疗效果[1].但是,成人的口腔环境比较复杂,牙周病在成人中比较多见.牙周病学和正畸学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良好的牙周病基础治疗为正畸治疗中的牙齿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正畸治疗排齐牙齿、去除(牙合)干扰,则利于牙周病的进一步治疗[2].作者通过正畸与牙周联合治疗牙周病致错(牙合)畸形患者一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史真;张宪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下颌角肥大,多伴有咬肌肥厚,患者面型较宽大,多呈梯形面型,女性患者从侧面看呈男性化的下颌角,缺乏柔和,流畅的轮廓.治疗方法主要为下颌角截骨及部分咬肌切除.下颌角肥大截骨术大的困难是下颌角的显露.目前,手术方法分为口外入路与口内入路,口外法在下颌缘下颌角处设计约3cm切口,显露较容易,视野清楚,但局部留下手术切口瘢痕[1-4].口内法视野较小而深,但是具有术后无皮肤瘢痕,较少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术后效果确切等优点.我科在临床上绝大部分都选择口内入路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边冬梅;贾维娜;王卫敏;戚锐;张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两种仪器Chromamcter CM2500d和Maxmeter MX18在客观测量正常皮肤颜色及紫外线照射后皮肤颜色时的异同.方法:Chromameter CM2500d的输出结果为L*a*,Maxmeter MX18的输出结果为M和E.其中L*和M反映皮肤黑素的变化,而a*和E则反映皮肤红斑的变化.测量正常皮肤曝光和非曝光部位的皮肤颜色,比较两种仪器的异同;分别以小红斑剂量(MED)、即时黑化量(IPD)和小持续黑化量(MPPD)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及反复多次紫外线照射皮肤,比较种仪器在测量不同形式紫外线照射后皮肤颜色变化的异同.结果:在测量正常皮肤颜色时,两种仪器的检测指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当紫外线照射后,反映色素变化的指标L*比M更易受皮肤红斑的影响;在测量IPD和MPPD产生的色素以及色素变化规律时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a*与E作为反映红斑的指标,在测量MED诱导的红斑时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反复紫外线照射红斑产生过强时,两者的相关性却明显的下降.在记录红斑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中,两者始终保持较好的相关性.结论:两种仪器在不同情况下测量皮肤颜色时相关性不同,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检测结果.
作者:田燕;刘玮;信许亚;张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徐州市大学生错(牙合)畸形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初步研究影响大学生错(牙合)畸形治疗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为错(牙合)畸形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WHO出版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抽样调查,采用分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1 479名大学生进行错(牙合)畸形检查登记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大学生错(牙合)畸形治疗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徐州市大学生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为69.46%,错(牙合)畸形患病率在男女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占42.8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健康态度、家庭收入、错(牙合)畸形影响美观、影响口腔功能、影响求职择偶、矫治器影响美观、戴用矫治器痛疼不适、治疗费用太贵、治疗时间过长等9种因素影响大学生错(牙合)畸形治疗行为.结论:本研究采用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徐州市大学生错(牙合)畸形进行研究和评估.结果表明:徐州市大学生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率极低.广泛开展正畸预防治疗是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的.
作者:陈亚刚;邢牧;余玲;彭玲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通过临床上组织扩张器的应用,观察并发症及对其处理,来减少此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我们总结自1998年以来45例病例,56个扩张器手术所发生的并发症,并就其原因及防治进行讨论.结果:45例病例中,发生并发症4例.结论:组织扩张术虽未见发生危及生命或毁形的并发症,但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了施术效果,因此术者在扩张术中应对其全面了解并掌握,严格掌握适应证,取得患者的充分配合,重视扩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防患于未然.
作者:毕国华;刘明宇;陈伟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面癣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断,降低误诊率.方法: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及临床表现.结果:面癣见于各年龄段,但以21~40岁多见;67.1%的面癣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典型与否和病程长短呈负相关;69.5%的患者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他部位浅部真菌病;76.8%的患者曾被误诊为湿疹、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自体接种、重体力工作、接触患病动物是诱发面癣的重要因素,滥用激素软膏可能与面癣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结论:面癣易被误诊,应引起临床重视,及时进行真菌学检查是防止误诊的关键.
作者:林子刚;刘忠绪;凌伟军;李晶晶;肖红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外耳是构成面部的重要器官,由于外耳形态复杂,结构精细,再造逼真的全耳是整形外科一个难度较大的手术,它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手术者的高超技术,还取决于患者的配合和全程手术的精心护理.
作者:周媛媛;陈丽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应用经皮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治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皮入路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27例(52眼),术后对临床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经平均6个月(6~24个月)随访,其中早期轻度睑裂闭合不全10例,经1~2月保守治疗后完全恢复,矫治不足1例(1眼),3个月后经再次手术后矫正.术后远期(3个月以上)疗效良好,睑裂高度矫正至正常,重睑皱襞自然,弧形流畅.结论:经皮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具有手术野暴露清楚,操作方便、下垂矫正效果可靠及美容效果良好等诸多优点,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长根;李小军;胡秀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毛细血管扩张是影响面部美容的常见问题,也是皮肤光老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临床观察发现激光或强脉冲光治疗面部血管性病变有效且副作用较少[1].目前,常用于治疗毛细血管扩张所选择的波长包括560nm、570nm、590nm的强脉冲光和532nm、585nm、595nm的激光等[2-4],均取得一定疗效,但尚未见540nm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报道.近,我们采用飞顿Ⅱ号多功能治疗仪540nm强脉冲光对59例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丽红;刘崇;樊昕;岳丹霞;杨蓉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脱细胞异体真皮在烧伤瘢痕畸形整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烧伤瘢痕切除后继发创面进行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的效果进行现察与分析.结果:36例病人复合移植皮片成活率为95%.成活的复合移植皮片具有外观平整,颜色与邻近正常皮肤近似,触之柔软,耐磨,弹性好等特点.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是烧伤后期瘢痕畸形整形中比较理想的材料.
作者:孙维国;樊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改良的提上睑肌腱膜瓣联合额肌悬吊治疗量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5年8月~2008年3月,笔者采用该方法矫治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20例,年龄6~27岁,单侧8例,双侧12例.手术形成蒂在睑板上缘的的提上睑肌腱膜瓣,并与额肌建立连接,模拟提上睑肌上提眼睑的功能.结果:本组患者20名,术后随访6个月,15例矫正效果良好,4例好转,1例无效,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睑闭合不全,术后2~3月恢复.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结论:与单纯的额肌悬吊不同,该术式形成的上提眼睑系统更符合生理结构,并且具备动态矫正效果,手术后外形满意、功能良好.
作者:张浚睿;魏建华;李云鹏;封兴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以PLGA/TCP为原料应用低温冰型快速成型技术制备山羊颅骨缺损模型的个性化组织工程支架,复合rhBMP-2,分析其性能.方法:制造山羊颅骨缺损模型,三维CT重建,荻取NET运行控制文件.将PLGA与TCP按7:3的比例配成匀浆,加入低温快速成型机.在NET文件的指导下挤出三维PLGA/TCP支架,经冷冻干燥,进行净化、消毒后,负压抽吸复合rhBMP-2形成活性支架.对活性支架孔隙率测定、电镜扫描、力学性能分析.结果:体温快速成型制备的PLGA/TCP支架材料圆形略有弧度,与颅骨缺损模型的形态非常吻合.支架结构的孔隙率为89.6%.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密布大孔及微孔结构,大孔平均360μm,微孔为3~5μm,孔间相互贯通.复合rhBMP-2的PLGA/TCP支架在大孔及微孔中都吸附着大量微粒.支架材料的抗压强度0.68MPa,弹性模量17.87MPa.结论:低温快速成型制造的PLGA/TCP个性化支架属仿生设计,孔隙率符合人工骨支架的生理要求,生物力学强度略低于人松质骨,但强度不影响植入手术.负压抽吸法促进rhBMP-2与支架的充分复合制备成活性支架.
作者:雷华;余东;唐晓军;张志勇;俞冰;牛峰;归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透明软托临时义齿配合改良Nance弓牵引龈下折裂牙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Nance弓牵引6颗已做完善根管治疗的成年患者龈下折裂牙,整个牵引过程避免在其它牙齿上粘结托槽;整个牵引和保持过程同时配合使用透明软托临时义齿,很好的解决了前牙缺失和邻牙粘贴矫治器带来的美观问题.结果:6颗断根牙经过平均8~10周牵引和12周的保持后,经修复科医师会诊判断均达到桩冠修复的要求.结论:透明软托义齿配合改良Nance弓牵引龈下折裂牙不仅可以保存自然牙根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而且很好的解决了长达几个月的正畸牵引和保持过程中成年患者对美观的要求.
作者:吕琦;伊松;陈伟挺;胡荣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进一步提高睑袋修复术的效果.方法:采用外切入路,分别行皮肤、肌肉间及肌肉下层分离,解剖出眼轮匝肌下外1/3的眶肌筋膜韧带,适当摘除部分眶隔脂肪或行脂肪眶隔下缘释放,分别去除多余肌肉及皮肤,缝合眶隔筋膜加强眶隔前壁,眶肌筋膜韧带及肌肉瓣向眶外上或外眦韧带悬吊固定,缝合肌肉及皮肤. 结果:本组230例除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睑凹陷、下睑退缩外,余大部分随访2月~2年,效果满意,对下睑皱纹的去除及中面部提紧效果明显.结论:针对下睑软组织较松弛的睑袋修复术,采用多层次提紧睑袋修复术可收到佳手术效果,提高了术后满意度.
作者:张国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皮肤衰老是人体衰老的外部表现与遗传、年龄及紫外线照射密切相关.面颈部的皮肤及深层软组织发生进行性的萎缩松弛和皱纹形成.颊部的鼻唇沟变的明显,颏下和颈部下垂的皮肤与颈阔肌松垂羊腮样改变[1].40~60岁面部明显有眼睑皮肤松弛加重,鼻唇沟明显,眉间和前额开始出现皱纹并渐渐加重.面颊、颏、颈部皮肤呈现松弛下垂,鼻尖渐变扁平,颈颊区皮肤和皮下组织明显变薄,各部位皮肤松垂皱纹更趋明显[3].自2003~2007年笔者根据面颈部不同组织衰老的解剖学特点,采用面颈除皱术与锯齿线结合的方法、矫正颧、颊部、下睑和颈部的松垂与皱纹、鱼尾纹和鼻唇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艳文;秦鹏;许丽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采用仿MillardⅡ术式矫正单侧唇裂继发畸形的同时利用上唇去表皮瘢痕组织瓣重建患侧人中嵴.方法:2005年2月~2008年4月,对10例单侧唇裂继发畸形患者应用仿MillardⅡ术式矫正唇鼻畸形,同时利用C瓣携带的上唇去表皮瘢痕组织瓣重建患侧人中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C瓣全部存活,未出现瘢痕组织瓣坏死.随访3~12个月,患侧鼻小柱得到明显延长,两侧鼻孔基本对称.再造的人中嵴稍隆起、两侧对称、人中显现.唇弓形态改善,唇峰基本对称,红唇厚薄一致,术区瘢痕不明显.畸形矫治效果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应用仿MillardⅡ术式矫正单侧唇裂继发畸形的同时利用以C瓣供血的去表皮瘢痕组织瓣重建患侧人中嵴,使得以前需切除遗弃的组织得到充分利用,重建的人中嵴可使整复的上唇外形更为逼真、生动.临床实践证明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新庆;夏元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建立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 mRNA水平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美容相关疾患.方法:构建内参GAPDH质粒,倍比稀释VEGF和GAPDH标准品,建立PCR标准曲线,同时绘制熔解曲线,后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皮肤、烧伤瘢痕、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2058和WM793 cDNA的VEGF mRNA水平.结果:VEGF,GAPDH的标准曲线,符合线性要求,相关系数r均为1,熔解曲线峰值单一,产物特异度好,四组样本的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结果提示瘢痕组织、A2058,WM793的VEGF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VEGF mRNA水平的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作者:栾琪;孙静;孙林潮;李春英;高天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