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娟;赵振民;严笠;尹宁北;宋涛;李海东
目的:探讨鼻中隔软骨支撑植入体行短鼻延长的应用效果.方法:取鼻中隔软骨设计支撑植入体,在鼻中隔与鼻翼软骨之间,增加鼻背长度,伴低鼻者同时行植入体植入.结果:本组136例患者131例效果满意,2例认为鼻延长程度未达到自己的要求,4例认为过长稍翘一点更好,经再次手术后满意.结论:此方法可获得理想的鼻背长度,并保持鼻尖位置的长期固定不变,形态自然.
作者:冷奎仿;高俊明;姜鑫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自2000~2009年,笔者应用改良邻近带蒂滑行皮瓣和带蒂转移皮瓣Ⅰ期修复36例颌面部缺损患者,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思宏;董永红;陈勇;周新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全瓷冠/桥修复体是一种新型的牙体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手段,相对于目前广泛运用的传统的烤瓷熔附金属冠/桥修复体,由于没有金属基底,在口腔唾液或酸碱环境下不会析出金属离子致牙龈染色、局部组织过敏或全身系统性毒害,也不会对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产生影响.
作者:张虹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介绍上臂内侧远位蒂扩张皮瓣修复头、面部瘢痕的方法.方法:自2007以来,应用上臂内侧远位蒂扩张皮瓣治疗头、面部瘢痕7例,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6~31岁.瘢痕面积小10cm × 7cm,大15cm×12cm.结果:左侧臂供瓣3例,右侧臂供瓣4例;面部受区2例,头部受区5例.应用皮瓣面积10cm×8cm~15cm×13cm,全部成活.电话随访3例,术后半年至一年,患者满意.结论:①应用上臂内侧远位蒂扩张皮瓣治疗头、面部瘢痕,供区隐蔽,血供可靠;②本文方法皮瓣转移灵活,可达颅顶区域,作为头、面部瘢痕修复方法的补充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
作者:周传德;杨喆;李养群;唐勇;赵穆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索人小涎腺成纤维样单克隆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方法,鉴定其性质,研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人小涎腺细胞,收集成纤维样细胞,用96孔板稀释铺板法克隆培养,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细胞表型,并进行成骨诱导分化,通过骨钙素、一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碱性磷酸酶、茜素红钙结节染色鉴定成骨分化、结果:成功的在体外扩增培养出人小涎腺成纤维样单克隆细胞,免疫荧光证实细胞表达CD13、CD29、CD106和CD44,RT-PCR显示CK18、α-SMA、vimentin、CD106、nestin基因表达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成骨诱导8天后,碱性磷酸酶表达阳性率100%,19天后骨钙素和一型胶原大量表达,并形成钙结节.结论:所建立的分离培养体系能够获得大量人小涎腺成纤维样单克隆细胞,免疫表型类似于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培养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作者:杜明娟;赵振民;严笠;尹宁北;宋涛;李海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02例采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修复烧烫伤后颈面部瘢痕的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102例中12例扩张器自切口处外露,但未影响手术效果.皮瓣转移后7例单侧尖端皮瓣血运障碍,自行愈合后色素减退;1例单侧转移,皮瓣坏死;其余效果良好.结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术后加强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注意观察皮瓣血运是皮瓣转移成活的关键.
作者:陈晓敏;刘云景;马显杰;刁建升;王春芳;薛腊;桂芫芫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创伤性文身(traumatic tattoos)又称为异物性文身,是指外伤后异物颗粒通过表皮,进入皮内及皮下组织,形成永久性色素斑块[1].根据致伤原因,创伤性文身可分为爆炸型(粉粒异物高速飞溅射入正常皮肤引起的各种色素沉着称之为爆炸粉粒沉着症:因爆炸大量煤粉飞溅引起的谓之煤粉沉着症)、擦伤型(因车祸伤、高处坠落伤,异物颗粒随皮肤擦伤破损处进入伤口)和戳伤型(铅笔直接戳入皮肤造成)[1-2].
作者:张岩;杜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睑裂过大是内外眦部过宽,内外眦角及泪阜明显外露,致使内外眦角过显,外观上表现为内外眦间距增大,眼球外突,类似甲亢眼球,影响眼部美观.近年来,要求睑裂增大的就医者越来越多.要求睑裂缩小的顾客也有不少.笔者自2006年6月以来,对16例睑裂缩小求就医者采用了双层V-Y形皮瓣矫正睑裂过大,获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伍前发;田治国;史川;陈青;付甜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回顾总结上下颌骨联合骨折病例,探讨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09年2月在陕西正和医院口腔科及西安交大口腔医院就诊的10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患者,包括骨折发生时间、类型、治疗方法、随访结果等.结果:9例恢复原有咬合关系,1例轻度咬合关系不良,其中1例术后感染,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治愈.结论:严格遵循治疗原则,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对于上下颌骨联合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白槐延;张民锋;郅克谦;李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聚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PHB)可吸收缝线的生物相容性.方法:①将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后与PHB可吸收缝线复合培养,设与经聚氰基丙烯酸酯处理过的PHB可吸收缝线复合培养为对照组,观察细胞生长情况;②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细胞在丝线上的生长情况;③以MTT法检测复合培养后的细胞活性.结果:①实验组细胞生长良好,对照组细胞漂浮,收缩成团;②扫描电镜下见细胞在丝线上贴附生长良好;③MTT法检测实验组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PHB可吸收缝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伍锦华;刘宾;艾玉峰;杨清芳;董兆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空气喷砂技术去龋时对牙髓组织的SP、CGRP神经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为空气喷砂技术组及高速涡轮机组,未制洞大鼠为空白对照组,制备雌性SD大鼠上颌磨牙,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牙髓组织内P物质的反应.结果:空气喷砂组大鼠牙髓SP、CGRP强阳性染色,高速涡轮机组大鼠牙髓SP、CGRP弱阳性染色,实验组间,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均有差别,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喷砂技术刺激牙髓神经合成SP、CGRP增多,推论该技术在制备窝洞时对牙髓组织刺激性相对较小.
作者:张新;刘艳丽;刘莉娟;李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因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心理应激造成患者焦虑状态时全身性血管紧张素系统中重要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09月~2010年01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62例,采用STAI进行术前焦虑测评.被调查者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2.5±9.9)岁.并选取其中26名患者和16名正常人抽取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液中血管紧张素系统重要成分(Ang Ⅰ、AngⅡ和ACE)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整形美容外科手术患者术前STAI值分别为:S-AI值女性:52.55±5.23,男性:53.54±7.94,和正常群体对照(女性38.97±8.45,男性39.71±8.89)有显著差异;T-AI值女性为39.57±5.65,男性40.15±6.98,与正常组(女性41.31±7.54,男性41.11±7.74)的差异不明显.对26名患者和在我院正常体检的16名正常人抽取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液中血管紧张素系统重要成分:Ang Ⅰ是1.67±0.31V.s 0.76±0.12,Ang Ⅱ是0.42±0.13 vs 0.27±0.06,ACE为0.84±0.20 v.s 0.41±0.10)(均P<0.01).血管紧张素重要成分发生显著性变化.结论:整形美容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前均呈现焦虑状态,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参与手术患者心理应激所产生焦虑的调控.
作者:宣力;聂军;程飚;陈葵;陈小波;唐建兵;邓丽君;吕贝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颗粒脂肪双平面、多隧道的方法游离移植矫治额颞部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矫正额颞部凹陷,通过注射麻醉液预先估计填充量,受区皮下预处理形成颞浅筋膜浅层和深层两个平面及多个隧道.以注射器吸取大腿颗粒脂肪,经纯化后,分层次超量注射充填额颞部凹陷.结果:本组32例患者术后未发现有感染、坏死及液化等并发症.除3例进行二次注射外,其余均为一次性注射.充填后原凹陷部位丰满,局部无硬结,质感和外形好,与周围组织无界限.结论:采用双平面、多隧道的方法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治额颞部的凹陷,塑形容易,其形态质感与周围组织一致,无明显界限,且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卫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在龈下刮治的同时使用不同的药物冲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Ⅱ型胶原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超声龈下刮治同时分别使用0.2%氯已定溶液、0.2%替硝唑溶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收集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患牙的龈沟液并记录相关的临床指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龈沟液中Ⅱ型胶原酶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经过超声龈下刮治,惠牙牙周临床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龈沟液中Ⅱ型胶原酶的水平明显降低,0.2%氯已定组和0.2%替硝唑组降低较生理盐水组更显著(P<0.01),但前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的同时使用抗菌药物冲洗会对龈沟液中Ⅱ型胶原酶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作者:汪黎明;张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广东地区正常(牙合)人群X线头影测量Arnett分析法的正常参考值,为正畸和正颌外科的临床诊断、治疗评估提供参照.方法:对广东地区学生进行普查,从中随机选取正常(牙合)者44例(男20例,女24例),对选取的每个样本拍摄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然后用Winceph 7.0头影测量软件对其定点测量.结果:上切牙牙轴、上唇厚、下唇厚、全面高、上唇长度、下唇长度、面下1/3高度、上颌高度、下颌高度,眶缘点到软组织A点的距离,以及眶缘点、颧骨点、瞳孔下点、鼻翼点、鼻前点,上切牙点到TVL的距离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有差异项均教均为男性大于女性.结论:广东地区正常(牙合)人群Arnett分析法的参考值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李藏珍;何冰;兰泽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产伤和年龄增长是导致阴道松弛的主要原因[1],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不断提高,自觉阴道松弛要求修复者日益增多,我科自2007年1月~2009年6月为56例患者行粘膜下阴道紧缩术,通过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显冬;马克美;刘莹;周景玲;赵丽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中隔软骨及耳软骨在鼻尖整形手术中的联合应用的方法和优点.方法:对56例就医者施行了此项手术,应用自体鼻中隔软骨做鼻中隔延伸移植物,耳软骨做鼻尖移植物,结合各种鼻翼软骨缝合技术进行鼻尖整形.结果:所有鼻外形获得显著改善,鼻尖形态自然、圆润而俊俏,同时无皮肤或粘膜破损、假体外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随访3个月~1年,鼻尖形态稳定,效果满意.结论:联合应用鼻中隔软骨及耳软骨进行鼻尖整形的方式,更接近正常鼻解剖结构,更好控制鼻尖形态,更容易获得预期的效果.
作者:倪云志;王大太;冯辉利;韩国栋;王钊;黄文;宋晓东;谷斌;艾玉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观察PGP9.5在牙周膜(PDL)神经中的表达及变化,探讨正畸力转化成神经元的反应的细胞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5组:加力0、3、7.14、21天组,每组5只.上颌第一磨牙(URM1)施加50g近中向的拉力,按实验期限,分别取不同组大鼠含磨牙及其周围牙槽骨的组织块切片,进行PGP9.5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牙齿压力侧牙周膜神经纤维PGP9.5免疫阳性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灰度值分析、统计学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压力侧的神经纤维的密度增加.在第7天牙槽骨表面出现类骨质的沉积;第21天根吸收陷窝处可见免疫阳性的牙周神经纤维.第3、7天牙周膜神经纤维PGP9.5的表达强(P<0.05),之后神经的表达开始下降,牙周膜神经密度也逐渐恢复.结论:正畸加力使大鼠牙周膜神经中PGP9.5表达增强,PGP9.5调控神经肽的合成和分泌,可能是神经元细胞调控的重要机制.牙周膜神经在调节骨细胞活性和促进类骨质的形成,以及牙根吸收和修复等过程中可能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江山;邹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SD大鼠坐骨神经对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分别与条件培养液和坐骨神经培养液共培养24、48、72h.应用MTT比色法研究SD大鼠坐骨神经对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坐骨神经培养液对ACC-M作用48和72h后,ACC-M细胞的增殖明显高于其它组别,而共培养液则对ACC-M细胞的增殖没有明显影响.结论:SD大鼠坐骨神经培养液作用于腺样囊性癌细胞,能有效促进腺样囊性癌细胞的增殖,这可能是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基础.
作者:杨向明;孙沫逸;蔡卜磊;贾文荣;李建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痤疮是发生于青春期和成人期的皮脂腺的慢性疾病,常发于颜面,形成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部分遗留有瘢痕.病程较长,有的可延续数年,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容貌美及身心健康.2008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采用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痤疮患者4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