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5%过氧化脲漂白无髓变色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何爱民;柳七零;汪涌

关键词:过氧化脲, 联合漂白, 无髓变色牙
摘要:目的:评价15%过氧化脲漂白无髓变色牙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9例(97颗)无髓变色、牙冠完整的前牙根据牙齿变色的时间分成A组(变色2年之内)、B组(变色2~5年)、和C组(变色5年以上),均使用15%过氧化脲进行诊间和夜间漂白相结合、冠内和冠外联合漂白治疗,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有效率91.75%,其中A组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94.59%,而C组有效率仅为66.67%.A、B两组牙齿治疗提高的色阶数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5%过氧化脲进行诊间和夜间漂白相结合、冠内和冠外联合漂白能有效地治疗无髓变色牙.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例亚洲地区貌美女明星脸型测量及分析

    目的:获得明星脸型的美学指标,探讨运用这些指标作为方脸型患者的术前参考.方法:选取20例亚洲地区貌美女明星的正、侧位脸型的照片,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测量,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得明星脸型的相关美学指标.结论:利用建立的面部软组织比例定位坐标,可以获取明星脸型具体的美学指标,可将其作为方脸型患者的术前参考.

    作者:汪洋;郭杰;刘晓燕;刘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L形切除法治疗小阴唇肥大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小阴唇肥大的手术方法.方法:在小阴唇中段设计一L形切口线,全层切除设计线之间的小阴唇组织后,两侧创缘对位缝合.结果:本组患者32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切口无瘢痕挛缩,小阴唇形态明显改善,外观自然,边缘颜色未发生改变,效果满意.结论:本法可较好的保持小阴唇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设计操作简单,适合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黄琳玲;王斌;黄和平;付时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耳廓再造术中扩张皮瓣破溃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目的:观察在利用扩张皮瓣结合肋软骨雕刻耳支架移植进行耳廓再造过程中发生扩张皮瓣破渍感染时耳廓再造的治疗.方法:58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于耳后皮瓣扩张过程中发生了扩张皮瓣破渍,感染等并发症,根据不同情况,28例行即刻耳廓再造术,15例行扩张皮瓣舒平,延期耳廓再造术,12例行扩张器取出的延期重新扩张的耳廓再造术,3例经抗感染治疗,继续扩张过程.结果:58例患者术后再造耳效果良好.结论:在利用皮肤扩张法进行耳再造术时,即使发生了扩张皮瓣破溃,感染等并发症,经适当的积极治疗,可望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晋光;何乐人;庄洪兴;蒋海越;杨庆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毛发移植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毛发不仅是人体重要的美学构成部分,还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毛发缺失,尤其是常见的雄激素源性脱发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疾病,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不便.

    作者:李宇飞;雷惠斌;江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综合疗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我们临床上将瘢痕疙瘩分为惰性类和活跃类.根据瘢痕疙瘩的不同类型,在外科手术切除的基础上,选用术后放疗、局部加压、硅胶膜覆盖、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等多种方法予以治疗.结果:自2007年以来,共利用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15例,治愈13例,有效2例.结论:针对瘢痕疙瘩不同类型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此种分类方法及疗效评估标准尚需深入研究.

    作者:马骁;金增强;杨文峰;石卫青;杨志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同种异体耳移植的实验研究

    目的:①观察同种异体兔耳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组织病理学、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化的情况;②为提高同种异体移植耳成活率,预防排斥反应,提供一个有效的免疫抑制活疗方案.方法:以青紫蓝兔和日本大耳白兔为实验动物.以耳大动、静脉及外侧耳缘静脉为蒂,获得单侧(右)全耳,应用显微外科微血管吻合技术进行异体移植.其中青紫蓝兔为受体,日本大耳白兔为供体.实验共选用40对(青紫蓝兔和日本大耳白兔各40只)动物,按受体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随机分为5组:0组,手术对照组(N=5对),行自体兔耳离断回植术;C组,对照组(N=5对),同种异体耳移植后不给予免疫抑制剂;T1组(N=10对),同种异体耳移植后给予FKS06单一免疫抑制剂;T2组(N=10对),同种异体耳移植后给予FKS06和强的松两联免疫抑制剂;T3组(N-10对),同种异体耳移植后给予FK506,MMF和强的松三联免疫抑制剂.动脉、静脉吻合均选用端端吻合技术.术后观察移植耳存活情况、急性排异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供体组织病理分级;受体血浆IL-2、IL-4、IL-8的变化以及受体T淋巴细胞CD4+、CD8+的变化.结果:同种异体兔耳移植30天,100夭后T3组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供体组织病理分级和受体IL-2、IL-4、IL-8水平与CD4、CD8值的变化等方面与C组、T1组、T2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联免疫抑制剂方案(FK506、MMF和强的松)是预防同种异体兔耳移植排斥反应的一个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刘萍;刘毅;张绪生;张斌;肖斌;李秋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扩张器重叠扩张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提高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扩张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在同一腔隙内埋置两个大小不同的扩张器,对重叠放置的扩张器按照先浅后深的顺序逐步扩张至额定容积的1.5倍.结果:自2003年1月以来,采用重叠扩张术修复各种类型的皮肤软组织缺损36例,均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与传统组织扩张技术相比,重叠扩张技术在同等剥离腔隙、同等时间内可以获得更多地有效扩张面积,同时可以减少扩张术的并发症.

    作者:褚国华;仇树林;闫焱;姚金英;巩祥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面部护理联合药物及健康教育治疗成人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面部护理联合药物及健康教育治疗成人痤疮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外用和口服药物均相同,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增加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5%,痊愈率为52.5%,对照组总有效率57.9%,痊愈率2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1

    作者:王燕;段静娴;马琼;孙素姣;陈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眶隔脂肪在轻度上睑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轻度上睑畸形是指眼睑的轻度成角畸形,多由局部瘢痕所致,不会导致流泪增加或角膜暴露,但是影响容貌,而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睑牵扯感,2006年5月~2009年2月,我科将眶隔脂肪应用于矫正轻度上睑畸形1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伟中;赵作钧;吴军玲;周正;王佳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下颌骨截骨整形手术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目的:为研究下颌骨截骨整形手术的生物力学原理,建立了生物力学相似性较高的无牙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以颅颌面系统正常的女性青年志愿者为标本,经过薄层CT断层扫描得到DICOM格式文件,经Mimics和Ansys软件建模,采用只受拉的Link10单元模拟下颌韧带和咀嚼肌约束,采用接触单元对关节窝进行约束.结果:建立了包括颞下颌关节,肌肉和韧带的正常下颌骨三雏有限元模型.可根据实验设计建立实验分模型.结论:提高了模型的相似性,为进一步研究下颌角截骨整形生物力学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劲;罗奇;王竞鹏;柳大烈;黄世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远期疗效.方法:以辨证论治选穴,穴位埋线治疗3个疗程,前后自身对照观察,每次选6~10个穴位.结果:96例患者治疗后体重、体围、皮脂厚度,BMI、F%、WHR、瘦素(Leptin)、Ins,TG、TC、FBS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该疗法具有疗效高、方便、安全、无痛苦、持续作用长、无副作用等特点,提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具有减重、降脂、重塑体形和良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闫润虎;白洁;张怡;顾劲松;于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注射技术在美容外科中的应用

    用注射器注射药物于病变局部,以达到美容目的的方法,称注射美容术.它是一种简单、安全、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效果显著的美容手段,主要适用于面部皱纹的填充、丰唇、面部轮廓的改型、凹陷的隆起等.常用的注射美容术有下列几种.

    作者:高凤霞;张琳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经乳晕切口乳腺后间隙隆乳术临床应用探讨

    由于先天发育不良或者哺乳后腺体萎缩等原因导致的小乳症,给女性生活带来了诸多烦恼,而隆乳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术中对于麻醉、切口的选择和硅胶乳房假体的植入层次等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探笔者根据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和观察,对经乳晕乳腺后间隙隆乳术颇有心得,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冰峰;王俊华;俞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微创整形美容外科系列讲座(三)——微创除皱术

    老年性皱纹是由于组织、结构老化引起的皮肤松弛及萎缩等组织学、解剖学改变,包括面颈部、乳房、腹部及叫肢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等部位的松弛和萎缩性变化等.治疗面颈部这类改变的外科技术称为除皱术 [1].

    作者:侯典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前伸头位对咀嚼肌功能活动时的肌电影响

    目的:研究前伸头位对牙尖交错位自主用力紧咬和吞咽两功能活动时咀嚼肌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以30名健康正常<牙合>青年女性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应用BiO EMG Ⅱ型表面肌电测量仪,测量正常<牙合>人群分别在自然头位和大前伸头位情况下,牙尖交错自主用力紧咬以及吞咽时颞肌前束(TA)、咬肌(MM)、胸锁乳突肌(SUM)、二腹肌前腹(DA)的肌电幅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前伸头位吞咽时TA、MM、SCM、DA的肌电幅值以及大前伸头住牙尖交错位自主用力紧咬时MM和DA的肌电幅值与自然头位时相比增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前伸头位牙尖交错位自主用力紧咬时TA以及SUM的平均肌电幅值高于自然头位时的肌电幅值,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活动时各咀嚼肌对大前伸头位有着明显的反应,牙尖交错位紧咬时MM和DA对前伸头位反应明显,大前伸头位时各咀嚼肌肌紧张度增加,肌电活动增强.

    作者:孙吉成;林雪峰;何冰;兰泽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Rieh1黑变病患者心理状态初步分析

    目的:观察Rieh1黑变病患者心理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我院皮肤科门诊29例黑变病患者入选.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致病因素、治疗经过、疾病进展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抑郁自评量表(self-depression scale,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价患者心理状况.结果:Rieh1黑变病可能的病因包括曝晒、抑郁或焦虑,接触石油化工产品、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病变累及面部所有区域,亦可累及前胸、后背,上肢及指甲.患者自评量表SCL-90、SDS和SAS的阳性率分别为39.13%、88.46%和73.08%,其中发病前自觉紧张或繁忙的15例黑变病患者(有心理因素诱因者)的SCL-90躯体化和强迫症状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常模组分值(P<0.05).结论:心理应激可能在Rieh1黑变病发病中起作用.

    作者:刘佳;贾丁鑫;吴严;徐媛媛;徐宏慧;李远宏;高兴华;陈洪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小鼠脱发模型毛发生长的影响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C57BL6小鼠脱发模型毛发生长及毛发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松香、蜡脱毛法诱导小鼠体毛由休止期进入生长期.脱毛次日分组,各组小鼠每日分别以8%EGCG乙醇制剂、5%米诺地尔溶液、乙醇涂擦脱毛区,连续21天,记录小鼠皮肤颜色变化过程及新生毛发生长状况,并通过HE切片观察EGCG对皮肤、毛囊形态,毛囊数目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提前24h由粉红变为红色、推迟48h由黑色变为灰色,而基质组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毛囊数目在统计学上均与阴性对照组小鼠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EGCG可诱导小鼠毛囊进入生长期,延长生长期时间,推迟进入退行期,并刺激小鼠毛囊数目增多.

    作者:李大宁;李梅云;刘进芬;冯新青;石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面部外伤急诊整形修复临床初探

    面部属于人体特殊部位,暴露在外,极易受伤,故在急诊外科常见面部外伤,但一般在急诊外科处理时由于很少配备整形美容外科器械或者设施,或者由于处理理念不同,往往在愈合后遗留明显的瘢痕或者面部器官的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心理.我科自2000年至2009年底,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和原则对430例面部外伤患者予以急诊修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俞珊;袁冰峰;王俊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42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给予ALA-PDT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1~4次;对照组21例,单用红光照射,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1~4次.在治疗后第2、4、6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断和比较,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21例接受ALA-PDT治疗的患者经过1~4次治疗后,总有效率95.2%;对照组第6周总有效率为42.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ALA-PDT组复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且病情控制时间明显延长.治疗组的所有皮损,包括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等,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5%ALA-PDT和单用红光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都能使痤疮皮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是5%ALA-PDT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红光治疗,因此,我们认为ALA-PDT是-种简单、高效、不良反应轻微的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新方法.

    作者:樊昕;刘丽红;岳丹霞;姚美华;杨蓉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冷冻联合瘢痕内注射治疗儿童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是创伤愈合的异常结局,瘢痕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表面呈红色、潮红或紫红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瘁,严重者可影响人体表美观并导致功能障碍.临床上儿童创伤、烧烫伤及一些外科手术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的病例很多.

    作者:高明月;张文显;蔺洁;郎琢琳;李敬满;彭晓燕;赵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