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观察

樊昕;刘丽红;岳丹霞;姚美华;杨蓉娅

关键词:痤疮, 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42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给予ALA-PDT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1~4次;对照组21例,单用红光照射,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1~4次.在治疗后第2、4、6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断和比较,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21例接受ALA-PDT治疗的患者经过1~4次治疗后,总有效率95.2%;对照组第6周总有效率为42.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ALA-PDT组复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且病情控制时间明显延长.治疗组的所有皮损,包括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等,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5%ALA-PDT和单用红光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都能使痤疮皮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是5%ALA-PDT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红光治疗,因此,我们认为ALA-PDT是-种简单、高效、不良反应轻微的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新方法.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颞面部除皱术22例临床分析

    在要求行面部年轻化手术的人群中,以中面部及颞部松垂者为多.主要表现为鼻唇沟加深及外眦角处皮肤的下垂.通过手术将颞面部皮肤及SMAS提紧可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笔者自2008年3月~2009年10月根据颢面部SMAS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提紧方式进行手术22例,手术操作安全简便,效果持久,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明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弧形双蒂瓣法治疗小阴唇肥大22例探讨

    东方人小阴唇平均宽5~10mm,长30~60mm.其功能为保护阴道口、尿道口.宽度超过10m时可称为小阴唇肥大症.小阴唇肥大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影响性生活,患者因在实际生活中 [1]行走、骑车等时引起破溃、糜烂、疼痛而就诊.小阴唇缩小术是较为常见的妇科矫形手术,手术方式比较多 [2],我院采用弧形双蒂瓣法加医用粘涂ZT胶粘合伤口的方法行小阴唇矫形术,在手术时不仅使小阴唇的外形改善,其功能、色泽及感觉均较达到满意的效果,且提高了性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玉红;彭丽;单晶;李洪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小睑裂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睑裂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提高临床效果.方法:小睑裂综合征9例,采用mustarde法内眦成形术、Yon kminon法外眦成形术、额肌瓣悬吊或提上睑肌缩短矫正上睑下垂.结果:术后外观有明显改善,睑裂长度和高度显著增加,内眦间距显著缩短.结论:根据小睑裂综合征的具体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取得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唐建兵;李勤;柳大烈;程飚;余文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功能性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功能性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治疗前牙反<牙合>中的作用机制,效果及适应证.方法:选择50例应用功能性矫治器治疗的前牙反<牙合>,其中乳牙期8例,混合期23例,恒牙期19例:另50例采用固定性矫治器治疗的前牙反<牙合>,其中乳牙期5例,混合期15例,恒牙期30例.对两种矫治器各选择20个常用测量项目进行X线头影测量,并对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功能性矫治器在治疗前牙反<牙合>后,通过X线头影测量数据分析,前牙反<牙合>不但有牙性改变,而且骨骼改变也较明显.而固定性矫治器在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数据分析,牙性改变较大,骨骼几乎没有改变.结论:功能性矫治器适用乳牙期、混合牙期,恒牙早期的骨性、功能性前牙反<牙合>的治疗;固定矫治器配合口内口外Ⅲ类牵引装置适用于混合期,恒牙期、早期不严重的牙性,骨性前牙反<牙合>的治疗;对于成人严重的骨性前牙反<牙合>的病例,正畸与口腔颌面外科联合治疗才是佳选择.

    作者:杨建玲;王好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冷冻联合瘢痕内注射治疗儿童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是创伤愈合的异常结局,瘢痕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表面呈红色、潮红或紫红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瘁,严重者可影响人体表美观并导致功能障碍.临床上儿童创伤、烧烫伤及一些外科手术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的病例很多.

    作者:高明月;张文显;蔺洁;郎琢琳;李敬满;彭晓燕;赵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小鼠脱发模型毛发生长的影响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C57BL6小鼠脱发模型毛发生长及毛发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松香、蜡脱毛法诱导小鼠体毛由休止期进入生长期.脱毛次日分组,各组小鼠每日分别以8%EGCG乙醇制剂、5%米诺地尔溶液、乙醇涂擦脱毛区,连续21天,记录小鼠皮肤颜色变化过程及新生毛发生长状况,并通过HE切片观察EGCG对皮肤、毛囊形态,毛囊数目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提前24h由粉红变为红色、推迟48h由黑色变为灰色,而基质组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毛囊数目在统计学上均与阴性对照组小鼠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EGCG可诱导小鼠毛囊进入生长期,延长生长期时间,推迟进入退行期,并刺激小鼠毛囊数目增多.

    作者:李大宁;李梅云;刘进芬;冯新青;石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成年无牙(牙合)患者腭裂术后的全口义齿修复

    目的:探讨成年无牙<牙合>患者腭裂术后的全口义齿修复问题.方法:临床接诊3例伴有先天性腭裂畸形的成年无牙牙合患者,经腭裂整复术后6个月,采用钛金属增强义齿基托的强度并减轻义齿的重量,利用进入牙槽突唇侧裂隙的基托增加义齿的固位,常规完成全口义齿修复.结果:3例患者腭裂整复术后伤口愈合顺利,除牙槽突唇侧,上腭其余裂隙得以修复,3副全口义齿咬合关系良好、固位良好、外观满意,能咀嚼一般食物.结论:经适当的手术为全口义齿的基托固位创造条件,然后按照全口义齿的修复理论,加上熟练的操作技巧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伴有先天性腭裂畸形的成年无牙牙A患者也可以像普通无牙<牙合>患者一样,获得一副固位良好、咀嚼功能良好、造型美观的全口义齿,有利于该类患者身心健康的融入社会生活.

    作者:王春风;孟凡文;壮荣;吴晓亮;王丽;吴占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毛发移植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毛发不仅是人体重要的美学构成部分,还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毛发缺失,尤其是常见的雄激素源性脱发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疾病,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不便.

    作者:李宇飞;雷惠斌;江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的研究进展

    1989年,Koshima等 [1]报道通过解剖一个或多个起源于腹壁下动脉穿过腹直肌的穿支来获得下腹部皮肤和脂肪而不牺牲腹直肌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刘闪;谭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硅胶假体隆鼻术后并发症59例临床分析

    隆鼻术是目前常见的、较成熟的美容手术之一.由于固态硅胶假体具有经济实用与组织相容性好,易雕刻,出现并发症时可以完全取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时有发生.2005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了59例隆鼻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现将有关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单晶;董亦晗;陈虹;姜淑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UVA1照射对人工皮肤分泌MMP-1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UVA1剂量照射对人工皮肤分泌MMP-1的影响,明确光致人工皮肤损伤的UVA1剂量.方法:通过ELISA法检测不同剂量的UVA1(0~90J/cm2)对人工皮肤表达MMP-1分泌的变化.结果:与OJ/cm2相比,UVAl剂量为10J/cm2时MMP-1的分泌量无明显变化(P>0.05),当UVA1剂量大于20J/cm2时人工皮肤分泌MMP-1的量逐渐增高(P<0.05,P<0.0001),UVA1剂量在小于50J/cm2以前呈剂量依赖性增高,至70J/cm2以后分泌量较前有所降低.结论:引起人工皮肤光损伤的初始UVA1照射剂量为20J/cm2.

    作者:孙素姣;姚露;罗雯;苏顺琴;徐继鹏;杨智;何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综合疗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我们临床上将瘢痕疙瘩分为惰性类和活跃类.根据瘢痕疙瘩的不同类型,在外科手术切除的基础上,选用术后放疗、局部加压、硅胶膜覆盖、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等多种方法予以治疗.结果:自2007年以来,共利用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15例,治愈13例,有效2例.结论:针对瘢痕疙瘩不同类型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此种分类方法及疗效评估标准尚需深入研究.

    作者:马骁;金增强;杨文峰;石卫青;杨志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Rieh1黑变病患者心理状态初步分析

    目的:观察Rieh1黑变病患者心理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我院皮肤科门诊29例黑变病患者入选.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致病因素、治疗经过、疾病进展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抑郁自评量表(self-depression scale,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价患者心理状况.结果:Rieh1黑变病可能的病因包括曝晒、抑郁或焦虑,接触石油化工产品、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病变累及面部所有区域,亦可累及前胸、后背,上肢及指甲.患者自评量表SCL-90、SDS和SAS的阳性率分别为39.13%、88.46%和73.08%,其中发病前自觉紧张或繁忙的15例黑变病患者(有心理因素诱因者)的SCL-90躯体化和强迫症状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常模组分值(P<0.05).结论:心理应激可能在Rieh1黑变病发病中起作用.

    作者:刘佳;贾丁鑫;吴严;徐媛媛;徐宏慧;李远宏;高兴华;陈洪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自体鼻中隔软骨垫鼻尖围手术期的护理

    随着整形美容技术的发展及求美者对美的不断追求,促使整形外科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尤其是鼻部整形手术项目分类越多越细,面对越来越多的鼻部整形受术者,自体鼻中隔软骨垫鼻尖在整形外科被广泛应用,术后效果理想,现对2008年2月~2009年3月自体鼻中隔软骨垫鼻尖整形病例共63例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孙云霞;崔凤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三种电脑比色仪测色性能的比较

    目的:比较Vita Easyshadc、ShadeEye NCC、Shadepiiot 3种电脑比色仪的测色性能.方法:分别用3种比色仪,对85例患者右上中切牙和5块Vita Classlcal比色板进行测色,根据色差理论计算各比色仪测每颗牙的正确色调,比较3种比色仪Vita Classlcal颜色输出的准确率、重复率及测自然牙的L*a*b值有无差异.结果:在使用Vita Classical颜色系统输出时,Vita Easyshade和ShadeEye NCC的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的准确率均显著低于Shadepilot(P<0.001).3种比色仪测色的重复率均较高,彼此间无显著差异(P>0.05).3种比色仪测得的自然牙L*a*b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3种比色仪Vita Classical颜色系统测色的可靠性均较好,但测色的准确性和L*a*b值存在显著差异.3种比色仪中只有Shadepilot测色的准确率和重复率均超过75%.

    作者:袁坤;陈吉华;孙翔;王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耳廓再造术中扩张皮瓣破溃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目的:观察在利用扩张皮瓣结合肋软骨雕刻耳支架移植进行耳廓再造过程中发生扩张皮瓣破渍感染时耳廓再造的治疗.方法:58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于耳后皮瓣扩张过程中发生了扩张皮瓣破渍,感染等并发症,根据不同情况,28例行即刻耳廓再造术,15例行扩张皮瓣舒平,延期耳廓再造术,12例行扩张器取出的延期重新扩张的耳廓再造术,3例经抗感染治疗,继续扩张过程.结果:58例患者术后再造耳效果良好.结论:在利用皮肤扩张法进行耳再造术时,即使发生了扩张皮瓣破溃,感染等并发症,经适当的积极治疗,可望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晋光;何乐人;庄洪兴;蒋海越;杨庆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老年重睑术个性化修整体会

    随着中老年人群整形美容手术的逐年上升,尤以重睑术位于各项常规手术之首,针对该年龄群的特点,提高术后效果的满意度,成为临床改进和探索的重点之一.笔者2005年8月~2009年8月,采用个性化设计、个性化术式,对343例中老年人行切开重睑修整术,获得了医患双方满意的效果.

    作者:宋桂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背侧神经血管束为蒂的阴蒂缩小整形术

    目的:探讨应用带有背侧神经血管束的岛状皮瓣行阴蒂肥大整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沿阴蒂头下方约0.5cm处环形切开皮肤,保留阴蒂头及其背侧的神经血管束,切除肥大阴蒂体部,重塑阴蒂外形.结果:14例患者术后外阴形态修复效果满意,感觉功能重建效果良好.皮瓣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随访3个月~2年,无术后并发症存在,外阴形态及感觉功能均基本正常.结论:应用带有背侧神经血管束的岛状皮瓣行阴蒂肥大缩小,具有血供良好,并保留阴蒂感觉神经等优点,术后外形满意,是阴蒂肥大缩小整形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琼;孙家明;杨艳清;郭科;杨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耳廓再造术支架的研究进展

    先天性或外伤后小耳畸形的患者,往往因为外形的异常而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强烈要求重塑正常外观,因此,施行全耳再造是必需的选择.

    作者:徐健;刘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20例亚洲地区貌美女明星脸型测量及分析

    目的:获得明星脸型的美学指标,探讨运用这些指标作为方脸型患者的术前参考.方法:选取20例亚洲地区貌美女明星的正、侧位脸型的照片,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测量,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得明星脸型的相关美学指标.结论:利用建立的面部软组织比例定位坐标,可以获取明星脸型具体的美学指标,可将其作为方脸型患者的术前参考.

    作者:汪洋;郭杰;刘晓燕;刘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