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素姣;姚露;罗雯;苏顺琴;徐继鹏;杨智;何黎
脂肪瘤是由脂肪细胞构成的常见良性肿瘤之一,不会发生恶变.脂肪瘤的传统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简单易行,但术后会留下较大手术瘢痕,影响外观.针对该缺点,笔者在2007年10月~2008年8月将注射器法脂肪抽吸术用于12例脂肪瘤的治疗,并随访6个月,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关志江;杨向东;李占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在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金属基质蛋白酶-1(MMP-1)的表达情况.方法:①收集4~6代体外培养的人PDL细胞,使用PCR方法检测细胞内MMP-1的基因表迭;②取细胞外液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MP-1蛋白表达.结果:PCR结果显示MMP-1在PDL中基因水平上有表达,而Wostern blot结果在蛋白水平上也证明了MMP-1在PDL中有表达,结论:体外培养的PDL具有MMP-1的功能.
作者:刘馨蔚;曹军;黎志东;王媛;刘琦;张子川;徐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15%过氧化脲漂白无髓变色牙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9例(97颗)无髓变色、牙冠完整的前牙根据牙齿变色的时间分成A组(变色2年之内)、B组(变色2~5年)、和C组(变色5年以上),均使用15%过氧化脲进行诊间和夜间漂白相结合、冠内和冠外联合漂白治疗,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有效率91.75%,其中A组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94.59%,而C组有效率仅为66.67%.A、B两组牙齿治疗提高的色阶数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5%过氧化脲进行诊间和夜间漂白相结合、冠内和冠外联合漂白能有效地治疗无髓变色牙.
作者:何爱民;柳七零;汪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综合疗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我们临床上将瘢痕疙瘩分为惰性类和活跃类.根据瘢痕疙瘩的不同类型,在外科手术切除的基础上,选用术后放疗、局部加压、硅胶膜覆盖、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等多种方法予以治疗.结果:自2007年以来,共利用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15例,治愈13例,有效2例.结论:针对瘢痕疙瘩不同类型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此种分类方法及疗效评估标准尚需深入研究.
作者:马骁;金增强;杨文峰;石卫青;杨志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带有背侧神经血管束的岛状皮瓣行阴蒂肥大整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沿阴蒂头下方约0.5cm处环形切开皮肤,保留阴蒂头及其背侧的神经血管束,切除肥大阴蒂体部,重塑阴蒂外形.结果:14例患者术后外阴形态修复效果满意,感觉功能重建效果良好.皮瓣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随访3个月~2年,无术后并发症存在,外阴形态及感觉功能均基本正常.结论:应用带有背侧神经血管束的岛状皮瓣行阴蒂肥大缩小,具有血供良好,并保留阴蒂感觉神经等优点,术后外形满意,是阴蒂肥大缩小整形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琼;孙家明;杨艳清;郭科;杨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先天性或外伤后小耳畸形的患者,往往因为外形的异常而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强烈要求重塑正常外观,因此,施行全耳再造是必需的选择.
作者:徐健;刘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进修是医务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更新知识、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单位实力的重要途径.整形外科具有和其他医学学科的共性,同时也有本专业的特殊性 [1],我科作为国内整形外科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心之一,每年要接收大批来自各级医疗单位的进修医师.笔者总结了在指导进修医师进行临床科研培训的经验和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易成刚;郭树忠;鲁开化;韩岩;马显杰;卢丙仑;杨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是创伤愈合的异常结局,瘢痕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表面呈红色、潮红或紫红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瘁,严重者可影响人体表美观并导致功能障碍.临床上儿童创伤、烧烫伤及一些外科手术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的病例很多.
作者:高明月;张文显;蔺洁;郎琢琳;李敬满;彭晓燕;赵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光老化是由于皮肤暴露于紫外线下而造成的慢性损伤.UVB可以直接作用于DNA,使其吸收能量,发生突变;UVB与UVA产生的活性氧簇(ROS)可以间接损伤细胞核及线粒体DNA,导致细胞功能异常或凋亡.UV照射产生的ROS可氧化损伤蛋白质及脂质,引起相应功能及结构的异常.紫外线照射可影响皮肤色素代谢:即刻反应为黑素的反应性合成增加及其重新分布;迟发反应为黑素细胞数目增加及活力升高.紫外线可以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上调,从而引起毛细血管的增生及扩张.同时,紫外线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导致免疫细胞数量、活力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改变,但与光老化表现相关性大的是紫外线引起的真皮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比例、质量及功能的改变.临床上光老化皮肤的主要特征是:皮肤粗糙、干燥,不规则色素沉着,弹性降低及深在性的皱纹.光老化皮肤的特征性改变是: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组织结构缺失,以及无定形弹力蚩白样物质的沉积.本文重点回顾了皮肤光老化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廖勇;廖万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皮管作为整形外科常见治疗方式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大面积瘢痕邻位皮瓣转移修复缺少正常皮肤的患者来说有重要应用价值.对于会阴部大面积瘢痕继发肛门尿道狭窄畸形的患者临床治疗困难.2009年3月,我科收治一例应用远位皮管修复会阴大面积瘢痕的患者取得成功.现将其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范利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42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给予ALA-PDT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1~4次;对照组21例,单用红光照射,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1~4次.在治疗后第2、4、6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断和比较,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21例接受ALA-PDT治疗的患者经过1~4次治疗后,总有效率95.2%;对照组第6周总有效率为42.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ALA-PDT组复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且病情控制时间明显延长.治疗组的所有皮损,包括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等,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5%ALA-PDT和单用红光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都能使痤疮皮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是5%ALA-PDT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红光治疗,因此,我们认为ALA-PDT是-种简单、高效、不良反应轻微的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新方法.
作者:樊昕;刘丽红;岳丹霞;姚美华;杨蓉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在利用扩张皮瓣结合肋软骨雕刻耳支架移植进行耳廓再造过程中发生扩张皮瓣破渍感染时耳廓再造的治疗.方法:58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于耳后皮瓣扩张过程中发生了扩张皮瓣破渍,感染等并发症,根据不同情况,28例行即刻耳廓再造术,15例行扩张皮瓣舒平,延期耳廓再造术,12例行扩张器取出的延期重新扩张的耳廓再造术,3例经抗感染治疗,继续扩张过程.结果:58例患者术后再造耳效果良好.结论:在利用皮肤扩张法进行耳再造术时,即使发生了扩张皮瓣破溃,感染等并发症,经适当的积极治疗,可望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晋光;何乐人;庄洪兴;蒋海越;杨庆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毛发不仅是人体重要的美学构成部分,还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毛发缺失,尤其是常见的雄激素源性脱发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疾病,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不便.
作者:李宇飞;雷惠斌;江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本研究组以往的工作已证实血管钠肽(Vasonatfin peptide,VNP)对碾压撕脱伤皮瓣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拟探讨该作用是否通过抑制皮瓣损伤后白细胞的L-选择素表达介导.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分别为SHAM手术组、碾压撕脱组及VNP+碾压撕脱组,于术前及术后12h取材,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和白细胞浸润情况,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表达于白细胞表面的L-选择素进行标记以明确VNP对碾压撕脱皮瓣的具体作用.结果:碾压撕脱组皮瓣组织损伤情况较重,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表面的L-选择素表达也随之升高,而VNP治疗组皮瓣中的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其所表达的L-选择素也较前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VNP可抑制白细胞表面L-选择素的表达,显著抑制碾压撕脱伤后皮瓣局部白细胞的活化,减轻其粘附和浸润,进而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栓形成,从而为临床上提高碾压撕脱皮瓣成活率并改善预后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王师平;兰志勇;夏炜;郭树忠;赵茜;刘蓓;潘宝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睑裂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提高临床效果.方法:小睑裂综合征9例,采用mustarde法内眦成形术、Yon kminon法外眦成形术、额肌瓣悬吊或提上睑肌缩短矫正上睑下垂.结果:术后外观有明显改善,睑裂长度和高度显著增加,内眦间距显著缩短.结论:根据小睑裂综合征的具体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取得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唐建兵;李勤;柳大烈;程飚;余文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面部属于人体特殊部位,暴露在外,极易受伤,故在急诊外科常见面部外伤,但一般在急诊外科处理时由于很少配备整形美容外科器械或者设施,或者由于处理理念不同,往往在愈合后遗留明显的瘢痕或者面部器官的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心理.我科自2000年至2009年底,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和原则对430例面部外伤患者予以急诊修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俞珊;袁冰峰;王俊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耳后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在临床治疗婴幼儿面部先天性黑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3月~2009年5月采用耳后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治疗3岁以内面部黑痣患者7例,大小自3.5cm×1.5cm~5cm×3.5cm.结果:所有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术后经6个月以上随访,外观质地色泽接近周边皮肤,未见明显皮肤收缩,功能满意.结论:耳后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治疗面部较大面积先天性黑痣操作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尤其对于难以配合不易实施复杂治疗的幼儿患者尤为适宜.
作者:田佳;范金财;刘立强;甘承;冯苏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为研究下颌骨截骨整形手术的生物力学原理,建立了生物力学相似性较高的无牙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以颅颌面系统正常的女性青年志愿者为标本,经过薄层CT断层扫描得到DICOM格式文件,经Mimics和Ansys软件建模,采用只受拉的Link10单元模拟下颌韧带和咀嚼肌约束,采用接触单元对关节窝进行约束.结果:建立了包括颞下颌关节,肌肉和韧带的正常下颌骨三雏有限元模型.可根据实验设计建立实验分模型.结论:提高了模型的相似性,为进一步研究下颌角截骨整形生物力学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劲;罗奇;王竞鹏;柳大烈;黄世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类人胶原蛋白原液对人眼周皮肤皱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招募29名健康受试者,左右侧眼周皮肤随机给予类人胶原蛋白原液导入治疗(治疗侧)及蒸馏水导入治疗(对照侧),每日1次,共2周.于治疗前后,医生进行主观评价,仪器检测皮肤红斑指数(erythema index,EI)及角质层含水量,于治疗后由受试者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治疗侧导入治疗2周后,医生评价明显改善者0例,中度改善者6例(20.69%),轻度改善者18例(62.07%);受试者满意率为89.66%.治疗侧与对照侧EI差值及角质层含水量差值无显著差异.仅17.2%受试者治疗侧有暂时性轻微刺痛感,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类人胶原蛋白原液可一定程度地改善眼周皮肤皱纹,且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祝霞;李远宏;吴严;刘佳;贾丽丽;郑颖娜;姜黎黎;武海恩;高兴华;陈洪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红/蓝光照射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82例轻、中度寻常性痤疮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窄谱红/蓝光局部照射,对照组单纯照射窄谱蓝光,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艮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痊愈率为8.0%,有效率为62.4%;对照组痊愈率(4.6%)及有效率(45.3%)均低于试验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痊愈率为23.6%,有效率为86.8%;对照组痊愈率(13.9%)及有效率(70.8%)均低于试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红/蓝光照射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纯照射窄谱蓝光.
作者:丛林;王聪敏;李海涛;王文岭;杨蓉娅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