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生;韦强
目的:研究改良摆型矫治器与上唇挡联合治疗牙列拥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应用改良摆型矫治器与上唇挡联合应用技术治疗替牙晚期或恒牙初期重度牙列拥挤的患者21例,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进行配对t检验以评估疗效.结果:改良矫治器主要是通过牙齿的移动和牙槽骨的改建,A点的前移,SNA增加3.68°.上磨牙远中移动,U6-PTV减少2.96mm.结论:改良摆型矫治器与上唇挡联合应用可以有效矫治重度牙列拥挤,远移磨牙、促进上颌前部发育、改善患者侧貌外形.
作者:牟明奎;周海燕;陆晓丽;刘洋;展望;侯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自体脂肪作为一种常用的软组织填充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获取方便,来源丰富,操作简单,充盈外形好,成本低廉等多项优点,且不存在异体填充物或者移植物可能引发的副作用和潜在的风险,已经频繁地用于软组织填充并且得到广泛的认可.
作者:田志强;杨大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窄谱红蓝光与克痤隐酮凝胶联合治疗炎症性痤疮的疗效.方法:选择中重度(Pillsbury分级为Ⅱ或Ⅲ度)寻常型痤疮患者214例,分为试验组(98例)和对照组(116例).试验组采用窄谱红蓝光与克痤隐酮凝胶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克痤隐酮凝胶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痊愈率为28.57%,有效率为83.67%,对照组患者痊愈率为10.34%,有效率为50.86%,两组在痊愈率及有效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窄谱红蓝光联合克痤隐酮凝胶治疗炎症性痤疮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单用克痤隐酮凝胶治疗.
作者:于智明;蔡丽敏;刘静;王燕华;郑淑云;张秀英;田静;盛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眼球摘除后眼球组织完全缺失,眼眶内数年没有填充植入物易于使眼窝发生明显凹陷,失去正常外形,严重影响眼部外观;单纯义眼片佩戴仍可发生明显的上睑凹陷,加之眼球活动度差,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外观及面部美容.
作者:杨玲;苗培建;李菡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鼻唇沟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加深,影响容貌.鼻唇沟的矫正是整形美容界的一大难题.用固体填充物填充,质地太硬,影响表情;用玻尿酸填充,维持时间短;用爱贝芙填充,价格昂贵.
作者:刘怀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囊腔内出现积液的原因并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对6例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囊腔内积液患者,采取假体取出或同时行囊壁剥离重置假体隆乳.结果:本组6例患者,1例单纯行假体取出,未行囊壁剥离,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积液,重新手术行囊壁剥离.其余5例在假体置换的同时行囊壁剽离.术后随访6个月~3年,均未再出现积液.结论: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出现囊腔内积液,原因虽有多种可能,但只要将囊壁彻底剥离,并重新置入新的假体,术后一般效果较确切,且无其它并发症出现.
作者:蔡茂季;于加平;尹;飞;王义;费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颞部及耳前表浅肌肉筋膜(SMAS)蒂皮瓣在眼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根据眼周缺损皮肤形状及面积大小沿同侧颞部及耳前设计以SMAS为蒂的皮瓣,用于眼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大皮瓣8.5cm×4.3cm.结果:8例眼周皮肤缺损病人应用同侧SMAS蒂皮瓣修复创面,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2年随访,发现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较匹配,切口瘢痕平软而且较隐蔽.面部的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其形态及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颞部、耳前SMAS蒂皮瓣在设计上遵循了面部分区原则,而且血供丰富,手术简单易行,是较大面积眼周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理想选择.
作者:于海生;韦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直肌肌皮瓣在乳癌放射性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后放射性溃疡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以来应用健侧单蒂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修复乳癌放疗后放射性溃疡16例.9例采用纵行腹直肌肌皮瓣,其中3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为其行臂丛神经松解术并局部注射间充质干细胞;7例采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修复,其中4例同时行乳房再造术.结果:1例患者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清创术后采用局部皮瓣修复;2例术后出现皮瓣下渗出积液,手术予以再次清创.其余皮瓣成活良好,创面修复满意.结论:腹直肌肌皮瓣血运可靠,是修复乳癌放疗后放射性溃疡的一种较为有效、简单和安全的方法,应根据具体的病变程度、范围设计适宜的肌皮瓣转移方式.
作者:马骁;金增强;杨文峰;石卫青;杨志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微创手术由于其小切口、微创伤、少瘢痕、恢复快,在腔隙内亦可明视下操作等优点,在美容整形外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中国美容医学杂志刊登侯典举医师的微创整形美容外科系列讲座正是顺应这一发展的需要.
作者:张洁;李健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FQ光固化防龋涂料预防粘结托槽牙面脱矿的作用.方法:选取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前磨牙26颗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用FQ光固化防龋涂料对实验组牙齿的临床牙冠颊面进行封闭,对照组牙面不做任何处理,同时观察涂料对牙齿表面形态的影响.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牙齿各3颗,置于乳酸酸胶中进行脱矿处理,通过电镜观察,比较两组间牙齿的抗脱矿性能的差异性.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牙齿各10颗,粘结正畸托槽,制备成试件后,置于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试比较两组牙齿间托槽的抗剪粘结强度的差异性.结果:FQ光固化防龋涂料封闭后的牙面无明显色泽改变,不影响其美观.剖面电镜照片显示实验组牙齿的抗脱矿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牙齿间托槽的抗剪粘结强度没有显著的差异性,且都能满足正畸临床应用中对托槽抗剪粘结强度的要求.结论:FQ光固化防龋涂料封闭牙面封闭法是-种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的预防粘结托槽牙面脱矿的途径.
作者:倪冰;曹军;赵信义;张兆德;余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出一种能有效减少腋臭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在双上臂内侧腋毛区外1cm及在腋窝中部顺皮肤皱襞各设计一1~1.5cm的切口,分离腋毛区及区外1cm皮下,去除汗腺及毛囊,皮肤修薄成全厚皮.术毕放置头皮针引流管,剥离区内将皮片与皮下用1号缝线间断缝合,8字绷带加压包扎.结果:本组共50例,其中9例为在外院治疗后复发者,术后均无血肿等并发症,随访0.5~1年,瘢痕不明显.结论:头皮针引流管加缝线固定法在小切口根治腋臭中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潘葵;陈兵;刘海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睑袋整复术虽为美容医学中常见的美容手术之一,但由于施术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所限,以及部分求治者的个体差异,可能造成眶下区术后凹陷、下睑外翻、下睑区内中外三部分凹凸不平或外观协调不足等缺陷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洪伟;谢常礼;陈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我科2007年12月~2009年1月采用耳后皮瓣治疗耳垂瘢痕疙瘩5例,取得良好疗效,随访1年无一例复发.现介绍如下.
作者:关志江;杨向东;李占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的唇珠重建方法.方法:在上唇口内近边缘处作倒V形切开,应用V-Y改形原理,将皮瓣往唇缘处推进,加上唇系带二侧旋转瓣相嵌缝合,重建唇珠.结果:皮瓣血运、存活良好,重建唇珠外形满意,表面看不到瘢痕,是一种简单、方便、理想的唇珠重建方法.随访3~15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瘢痕不明显,无挛缩,唇形生动自然,立体感强.远期效果满意.结论:运用V-Y改形术加上唇系带二侧旋转瓣相嵌缝合术是进行唇珠重建的理想术式.手术设计及操作简便,皮瓣血运可靠,能理想地重建缺损的唇珠,术后不挛缩,瘢痕不明显,远期效果可靠.
作者:王勇丁;邵文辉;蒲兴旺;陈远琨;王莹莹;萧庆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应用扫描反射比分光光度仪检测技术调查上海地区健康成人不同身体部位皮肤颜色的情况,并分析相应的影响因素.方法:用扫描反射比分光光度仪测量159名健康志愿者前额、眼角、鼻唇沟、颊部、手背、手腕、前臂伸侧、前臂屈侧、上臂内侧和臀部皮肤颜色.结果:皮肤颜色在不同部位有显著差异:黑的部位是前额,白的是上臂内侧;红的是鼻唇沟,不红的是上臂内侧.女性比男性更白,男性比女性更红.十个不同部位中,差异大的是前额与上臂内侧,颜色为接近的是手腕和前臂伸侧.结论:对曝光部位L*值影响大的是日光曝露量和使用防晒霜频率;对曝光部位b*值影响大的是使用防晒霜频率;对非曝光部位L*值、a*值和b*值影响大的是皮肤光类型.
作者:袁超;温海;王学民;周玉田;吴佩兰;林银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研究黄芪延缓小鼠皮肤衰老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组(C)灌胃生理盐水20ml/kg,黄芪低剂量组(L)和黄芪高剂量组(H)分别灌胃黄芪提取液4g/kg、16g/kg,每次20ml/kg.30天后做组织学切片检测.结果:与C组比较,L组和H组皮肤组织中真皮厚度和胶原纤维面积增加(P<0.01).H组与L组比较,真皮厚度和胶原纤维面积显著增加(P<0.05).结论:高剂量黄芪可使真皮厚度和胶原纤维面积明显增加,具有延缓小鼠皮肤衰老的作用.
作者:丛敬;吴景东;苏秋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冷冻干燥技术长期保存脱细胞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制备的脱细胞组织工程血管支架预冷后置入-70℃、6.67×10-4kPa的冷冻干燥机内6 h作冷冻干燥处理.通过对冷冻干燥处理前后脱细胞血管支架材料的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生物力学评估、细胞毒性测定以及动物体内的组织相容性检测,研究冷冻干燥处理对脱细胞血管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冷冻干燥处理对于脱细胞血管材料的生物力学及生物化学特性没有明显影响,处理后的材料依然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生物相容性.结论:冷冻干燥处理作为脱细胞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长期储存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刘宾;张蔓菁;夏炜;鲁开化;郭树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快速扩张皮肤血流量的影响.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动物模型,实验分为3组:①高压氧治疗快速扩张组(A组);②单纯快速扩张组(B组);③仅埋置扩张器不扩张的对照组(C组).测量各组术前、术后、注射盐水前后及高压氧治疗结束后即刻血流量及皮肤温度的变化,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A组扩张区域皮肤血流量为93.32±11.93pu,B组为96.35±14.31pu,扩张前两天,两组血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扩张第四天至扩张结束A组扩张皮肤血流量较B组多(P<0.01),扩张后一天,注水前A组扩张皮肤血流量为130.63±16.68pu,B组为35.05±4.89pu;在扩张前7天,A组与B组注水前后皮肤温度均下降约0.6℃,从第8天开始至扩张期结束,A组注水前后皮温仅轻微下降,而B组下降约0.6℃.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将高压氧疗法应用于快速扩张术中可有效增加扩张皮肤血流灌注量,对扩大组织扩张术的应用范围、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居兆钰;封兴华;官浩;张浚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罂粟碱的通用名为盐酸罂粟碱(papaveringe hy-drochlo-ride),是一种鸦片类生物碱,化学名称为1-[(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6,7-二甲氧基异喹啉盐酸盐,为血管扩张药.
作者:刘召明;仇树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重复注射矫治单侧面瘫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达到较佳的外观效果,为单侧面瘫的治疗寻找更加理想的方法.方法:测估定位后,采用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行健侧面部颊肌处多点注射.3~6个月后重复注射.结果:本组18例患者,治疗后48~72h起效,3~6个月后需重复注射,随访6~18个月,面部外观改善效果较满意.结论: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稀释后定点、定量注射用于矫治单侧面瘫,安全有效,操作方法简单,并发症少,能够成为矫治单侧面瘫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乌兰哈斯;白晋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