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民;魏玫
1病历摘要男,58岁.以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饮水呛咳两个半月为主诉,门诊以“脑梗塞”为诊断收入我科进行康复治疗.患者人院时骶尾部皮肤可见5cm×5cm瘀血红润期压疮.入院后给予Braden压疮危险因索评估,评估得分为11分,属高危人群.使用波动式气垫床,骶尾部压疮处于水胶体敷料覆盖.24小时后患者诉骶尾部皮肤有瘙痒感,立即去除水胶体敷料,观察局部皮肤红肿并有10cm× 10 cm皮疹,考虑为使用水胶体敷料过敏所致.护士给予局部皮肤涂抹赛肤润,每4小时一次重复使用.12小时后骶尾皮肤皮疹较前减少,24小时后骶尾部皮肤红肿及皮疹消退,患者无不适主诉.
作者:巨洋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8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后疼痛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护理干预,28例脑积水患者术后疼痛得到了明显缓解.结论:术后护理干预是缓解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疼痛的有效措施.
作者:蔡晓红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精囊结石属于少见病例,通常发生于精囊囊肿或精囊炎患者中,年龄常大于40岁,罕见儿童精囊结石,16.2%的血精患者存在精囊结石[1].慢性精囊炎、射精管阻塞致精囊液滞留,以及代谢紊乱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2].精囊结石多无症状,可有性功能紊乱,且可有会阴部及肛门部痛、射精痛、血精及排尿不适、尿急、尿频,并可造成不育[3].
作者:谢燕胶;徐霞 刊期: 2011年第z5期
通过探讨剖析护患矛盾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对策并实施,从而改善不良护患关系,保障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作者:李玮;王军梅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病人留王尿管的固定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采用气囊导尿管导尿,用“U”双固定法固定尿管,评估病人的舒适度夏卫生改善状况.结果:通过尿管“U”双固定法的应用,会历护理更易操作、到住,病人更感舒适,活动方便.结论:尿管的“U”双固定法及合理的护理,降低了病人的泌尿系感染,值得在产科中应用推广.
作者:鲍琴芬;尹荷花 刊期: 2011年第z5期
1例外伤致面部挫裂伤,颌面部多发粉碎性骨折伴眼球缺失患者急诊入院后,经多科室会诊,由整形外科完成面部清创骨折切开复住内固定术,眼科医生完成左眼球摘除术,全麻长达12小时,术中患者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通过监护观察生命体征,严格记录尿量,调节输液及输血速度,复温及保暖,局部清创止血,积极配合术者和麻醉师给药,成功地使患者体温回升、血压维持在60mmHg以上,心率≤120次/分,血氧饱和度≥90%,12小时后手术成功完成.
作者:袁久莉;刘丽欣;钟波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对比现察三种根管预备器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需行根管治疗的第一磨牙121颗,随机分为M组37例、P组35例、K组38倒,三组患牙均采用一次法进行根管治疗.M组:使用Mtwo机用镍钛旋转锉常规法预备根管;P组:使用Protaper手用镍钛锉冠向下法预备根管;K组:使用不绣钢K锉改良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三组均采用超声治疗仪消毒根管,冷侧压法进行根管充填.结果:根管恰填率M组为93.5%、P组为93.3%、K组为88.4%,M、P组与K组相比,P均<0.05.根管预备时间M组为(235.6±69.7)s/根、P组为(490.1±123.8)s/根、K组为(568.7±167.4)s/根,M组与P、K组相比,P均<0.05.根管治疗术后为M、P、K组出现疼痛者分别为2、3、10牙,M、P组与K组相比,P均<0.05.结论:Mtwo和Protaper预备根管根管成形效果好,根管充填质量高,且术后疼痛发生率低.
作者:孙琼;张志宏;刘堃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加强护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通过对我院近几年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提出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沟通技巧.结论:通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护患沟通,可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丁丽 刊期: 2011年第z5期
门诊是患者首诊的场所,患者多、病种复杂、可预见性差、突发急症的几率高[1],能否及时准确地进行救治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乃至以后的生死存亡,急救工作可以说是门诊总体工作的一个缩影,是体现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医院,编制床位960张,日门诊量平均1200人次,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成功救治病情突变病人21例,现就门诊护理工作中处理病情突变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印银凤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春期男女,因此也称为“青春痘”.临床表现为面部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等多种形式损害,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痤疮丙酸杆菌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痤疮炎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但是对痤疮丙酸杆菌引起的炎症机制尚不明了.近研究证实痤疮丙酸杆菌通过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2,TLR2)依赖途径激活单核细胞,进而释放细胞因子引起炎症[1].
作者:彭拥军;姚彦;郭顺;王和生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盛灿若教授是著名针灸学家,江苏省名中医,国家第二、三、四批名老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盛老从事针灸临床60余载,运用针灸治疗疑难杂症,效如桴鼓,特别是临床上运用对穴治疗各种痛证,手到病除,深有心得.吾有幸跟随盛老作为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药师带徒弟子,现将盛老临床运用对穴治疗痛证的经验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作者:王和生;盛灿若 刊期: 2011年第z5期
静脉输液技术已广泛应用,输液后一般都是利用棉球对针眼处进行压迫止血,棉球止血需要靠手的压力,必须得拿出一支手来压住针眼处,如果遇到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还需要一直压住针眼处,非常的不方便;同时患者如果按压方式不恰当还会引起皮下瘀血,会加大穿刺难度,为此,输液后对静脉管路的保护十分重要,我科研制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输液后血管压迫止血带,能较好地避免出血、皮下瘀血及血肿的形成,减轻疼痛,方便了患者,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文倩 刊期: 2011年第z5期
无创面罩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简便、迅速,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可避免或减少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带来的问题,降低感染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慢性呼吸衰竭抢救.但如何掌握面罩无创机械通气适应症.观察面罩机械通气的疗效,除与呼吸机和面罩的性一能密切相关外,更重要的是护士能否观察患者病理生理的变化.协同医生合理地调节机械通气模式和各种参数,给予病人有效护理.
作者:孙晔;谷改坤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3岁前幼儿上切牙根尖周炎的病因和Vitapex糊剂的疗效.方法:随诊选取123颗需进行根管治疗的乳上切牙123颗,进行根管预备、CP/碘仿封药、Vitapex糊剂根管充填,术后3、6个月复查.结果:奶瓶龋、牙釉质发育缺陷患牙的成功率分别为95.08%和为96.55%,外伤患牙全部治愈.结论:牙釉质发育不全和奶瓶龋是幼儿上切牙根尖周炎的主要病因;Vitapex糊剂对于幼儿上切牙的根管治疗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姜松磊;刘聪;卢晓虹 刊期: 2011年第z5期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的服务、技术是使患者满意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以人为本,加强管理,提高护士的能力,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张俊霞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对陪护亲属同步进行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影响的研究.方法:选择择期或急症手术患者陪护亲属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并对干预组的家属进行同步护理干预.在手术患者入院1d及术前1d分别通过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自测,以评定患者的焦虑程度.结果:接受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症状明显减轻.
作者:周朝霞;张君;孙凤新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具体实践方法.方法:明确护士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流程,加强保障支持,合理调配人员,科学绩效考核,激励护理人员,营造温馨环境,打造服务品牌等.结果: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结论: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需要进一步思者和研究,从而建立长效机制.
作者:张丽红;闫春丽 刊期: 2011年第z5期
探讨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急救护理及注意点.方法:从2010年1~12月对冠状动脉疾病病人进行三方面研究:1.冠状动脉疾病的急救管理;2.冠状动脉疾病的确诊;3.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时间.结果:心血管疾病病人在急诊科就诊,按4Ds方法对危重病人的紧急求救、检查评估以及治疗护理或住院治疗护理.在275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有87.7%的治愈、康复出院;少数病人不治死亡.结论:对危重心血管疾病病人按4Ds制度,实行非常早期的紧急评估、抢救、治疗、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并获得了非常明显的治愈效果.
作者:朱庆玲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为了便于ICU护理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护理环境及减少安全隐患而进行标识管理.方法:通过规范标识的颜色、设计等方法,明确各种标识所代表的含义和用途,实行系列标识文化.结果:通过规范使用标识,提高了护士工作的效率,减少了护理人员差错的发生.结论:各种标识的有效运用,增强了护士的管理意识,使科室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为ICU工作的顺利进行作出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代蓉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对临床患者进行体质分析监测,优化个体治疗方案,通过护理,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准确率.方法:对监测体质分析的915例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监测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结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患者不仅在进行体质分析监测时成功率有明显提高,并且通过营养治疗方案的优化,营养状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护理工作在体质分析检查过程中尤为重要.
作者:刘思彤;王新颖;苏钰;彭南海 刊期: 2011年第z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