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于诗嘉;史铁梅
目的 通过MDCT定期随访,评估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ESGT)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ESGT治疗的17例B型IMH患者的资料.术后随访中,对所有患者行2次以上主动脉MDCT检查.结果 17例经ESGT治疗的B型IMH患者中,6例血肿完全吸收,9例明显吸收,2例血肿部分吸收.随访过程中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ESGT治疗B型IMH安全有效;MDCT可以作为重要的影像学随访方法.
作者:常宗平;蒋世良;吕滨;胡海波;禹纪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超声断层显像(TUI)技术评估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与肛提肌-尿道间隙(LUG)的关系,探讨POP患者肛提肌形态学的特征.方法 三维超声扫查54例POP患者(POP组)及58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分别在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获取容积影像数据;运用QLab处理软件以2.5 mm层间距获取三层轴位图像,分别测量LUG值,并观察肛提肌的形态.结果 静息状态下及Valsalva状态下POP组的双侧LUG均值均大于对照组[(2.76±0.56)cm vs(2.08±0.37)cm,P<0.001;(3.04±0.86)cm vs(2.24±0.54)cm,P<0.001].POP组双侧LUG均值在Valsalva状态下大于静息状态下[(3.04±0.86)cm vs(2.76±0.56)cm,P<0.05];而对照组双侧LUG均值在静息状态下与Valsalva状态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8±0.37)cm vs(2.24±0.54)cm,P>0.05].POP组21例耻骨直肠肌存在双侧损伤,26例存在单侧损伤(右侧16例,左侧10例),7例无损伤.结论 利用TUI技术能够较好地观察POP患者的耻骨直肠肌的形态学特征.
作者:陈瑶;于诗嘉;史铁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中甲状腺癌血管生成表现对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良、恶性结节的血流分级、收缩期峰流速(PSV)、阻力系数(RI)和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中,恶性结节的血流分级多为Ⅱ级和Ⅲ级,处于较高水平;良性结节的血流分级主要集中在0级和Ⅰ级,处于较低水平(Z=3.74,P<0.001).恶性结节的PSV[(41.30±19.99)cm/s]大于良性结节[(32.38±11.00) cm/s,t=2.37,P=0.02];恶性结节的MVD[(59.03±12.85)条/200倍镜]高于良性结节[(46.97±10.16)条/200倍镜](t=4.47,P<0.001).结论 恶性结节相对于良性结节具有较高的血流分级及PSV.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表现与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具有一致性.
作者:胡杨志;潘运龙;赵晓旭;覃莉;巫青;丁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NET-1 siRNA在人肝癌细胞中的转染效果.方法 将培养的HepG2细胞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B组培养瓶中仅加入NET-1 siRNA;C组为加入脂质体及NET-1 siRNA;D组为加入造影剂及NET-1 siRNA并给予超声辐照;E组为加入脂质体、造影剂、NET-1 siRNA,并给予超声辐照.之后以荧光显微镜检测NET-1 siRNA转染率,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NET-1 mRNA的基因表达,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NET-1表达情况,MTT检测HepG2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与C组、D组相比,E组NET-1 siRNA转染率明显提高(P<0.05);D组和E组细胞内NET-1 mRNA及NET-1蛋白的表达抑制率均高于其他各组(P均<0.01),而转染后24~72 hHepG2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能有效促进NET-1 siRNA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并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韩雪;程文;郑建;荆慧;邵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CDFI和CEUS对肝移植术后早期及晚期肝动脉血栓(HAT)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CDFI或临床疑诊肝移植术后HAT患者64例,分为早期HAT(<30天)和晚期HAT(≥30天).对所有患者均行CEUS检查,观察肝动脉有无血流显示及其走行;以CDFI测量血流峰值、收缩期加速度时间、阻力指数、有无湍流及其峰值.以DSA和(或)CTA+临床+超声随访为参考标准,计算CDFI和CEUS诊断早期、晚期HAT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对早期HAT 18例,CDFI和CEUS诊断HA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6/6)、83.33%(10/12)、88.89%(16/18)和100%(8/8)、100%(10/10)、100%(18/18);对晚期HAT 46例,CDFI和CEUS诊断HA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0、100%(36/36)、78.26%(36/46)和100%(9/9)、97.30%(36/37)、97.83%(45/46).结论 CEUS能直观显示肝动脉走行,诊断肝移植术后HAT的准确率明显优于CDFI,尤其对早期HAT更具确诊价值.
作者:吕素琴;王平;郑荣琴;任杰;许尔蛟;廖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女,51岁,发现右颈部无痛性肿物15天.体格检查:颌面部左右不对称,右耳后颈部肿胀,可触及6 cm×4 cm×4 cm条索状肿块,质地中等,无触压痛,与皮肤无明显粘连;皮肤颜色正常,皮温不高.脑血管CT增强+三维重建:考虑右侧颈静脉血栓形成.颈部MR平扫+增强:右侧颈动脉分叉外后方异常信号,考虑为良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作者:刘渊;张啸波;肖越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女,51岁,活动后气短20天,既往有肾癌病史.查体:心率71次/分,血压128/84 mmHg,口唇无发绀,双下肢无水肿.超声心动图:下腔静脉增宽,内径约30 mm,其内见较高回声,长约120 mm,回声边界清晰,延续至右心房内;右心房24 mm×19 mm,其上可见15 mm×8 mm稍低回声,活动明显;下腔静脉血流呈细线状,入右心房口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右肺动脉内可见中等回声,其内血流充盈缺损,主肺动脉及左肺动脉血流充盈良好.
作者:马玥;杨军;孙丹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经多功能心腔内超声(ICE)导管超声辐照破坏微泡对动物心肌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探索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方法.方法 15只犬随机分为US+ MB组、US组、对照组3组,每组5只.以介入法将多功能ICE导管送入犬心室.对US+ MB在ICE监控下向左心室游离壁注射0.5 ml微泡,并以1 W/cm2的声能对注射部位辐照1 min;对US组以相同条件行左心室壁辐照,但不注射微泡;对照组在插入导管后不进行任何处理.术后3天处死动物,观察心肌组织大体改变,并行HE染色观察细微结构变化.结果 ICE能对注射针的进针深度、微泡注射及辐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观察期内所有动物均正常存活.US+ MB组心肌辐照部位出现充血、心肌细胞间隙增宽、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等改变,US组心肌组织仅出现轻微充血;对照组动物心肌无异常变化.结论 经ICE导管超声辐照破坏微泡能在靶区域产生相应生物学效应,内置ICE可对心肌内微泡注射、超声辐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此款新型多功能导管可能为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新的、更加安全有效的途径.
作者:钱俊;黄晶;郭睿;杨亚;刘地川;邓昌明;王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超声、热层析成像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4例乳腺疾病患者(共114个病灶)行超声和热层析成像检查,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 病理检测乳腺癌恶性43例,良性71例;超声正确检出恶性32例,良性53例;热层析正确检出恶性35例,良性45例;超声、热层析成像检出乳腺癌的敏感度、准确率分别是74.42%(32/43)、74.56%(85/114)和81.40%(35/43)、70.18%(80/114),二者联合应用检出乳腺癌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分别是95.35%(41/43)、86.84%(99/114).结论 联合应用超声和热层析成像有助于提高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准确率.
作者:李昶田;李俊来;贾红;万文博;黄炎;李娟;冯卉;王知力;何萍;苏莉;唐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对心血管CT学会的“心血管CT辐射剂量与剂量优化策略指南”进行深入解读,分析低剂量策略在我国的研究应用现状,并提出解决方案.
作者:张帆;杨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效应在阻断兔肝血流实验中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21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单纯超声组、一次超声空化组和两次超声空化组.超声空化处理采用经静脉注射脂质微泡(剂量0.1 ml/kg体质量)联合峰值负压4.3 MPa的脉冲式超声直接照射开腹暴露的肝脏5 min.对一次超声空化组仅治疗1次;两次超声空化组治疗1次后间隔1h后重复治疗;单纯超声组用3 ml生理盐水替代微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30、60 min及48 h对各组肝脏实施CEUS,计算各时间点峰值强度(PI)变化.实验结束后每组取一只动物,获取肝脏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 一次超声空化治疗后即刻、30 min,靶区肝实质由此前的均匀增强变为无增强,其PI值由(-51.88±4.26)dB降至(-62.53±4.83)dB;48 h后血流灌注恢复,PI值升至(-52.02±4.59)dB.两次超声空化治疗后治疗后即刻、30 min,非增强缺损面积大于一次超声组,PI值变化与一次治疗组类似.单纯超声组治疗前、后CEUS无明显变化.病理发现一次超声空化组及两次超声空化组肝脏出现散在微小坏死灶.结论 微泡超声空化阻断肝血流后,血流灌注可在48 h后自行恢复,肝脏坏死范围较小.
作者:刘青;吴盛正;皋月娟;赵洋;李露;刘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STIC)技术辅助诊断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疑诊VSD的43胎胎儿先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然后均加行STIC检查.对比常规超声与STIC技术联合常规超声诊断VSD的敏感度.结果 产后确诊VSD 27胎.常规超声诊断19胎VSD,诊断敏感度为70.37%(19/27);单独使用STIC诊断VSD 20胎,诊断敏感度74.07%(20/27);STIC技术联合常规超声诊断VSD 25胎,诊断敏感度92.59%(25/27),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C技术能为诊断胎儿VSD提供更多信息,可作为常规超声检查的补充.
作者:郑红雨;康利克;李燕;邬华;沈桂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不同b值下DWI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71例肺部肿块或结节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分别测量b值为300、500、800 s/mm2时的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同一b值下良、恶性病变及不同b值下良、恶性病变的ADC值的差异.根据ROC曲线确定各个b值下的ROC曲线下面积及诊断阈值,并计算各个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71例中,恶性病变47例,良性病变24例.不同b值下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均明显小于良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在不同b值时各不相同,随着b值的增大而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值取300、500、800 s/mm2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84、0.83;其中b=500 s/mm2时诊断效能高,ADC阈值为1.50×10-3mm2/s,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9%、75.00%、85.92%、87.76%、81.82%.结论 b值取300、500、800 s/mm2,ADC值均有助于肺部良、恶病变的鉴别诊断,其中b值取500 s/mm2时诊断效能高.
作者:邓启明;邱维加;周智鹏;施朕善;王现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孕妇,30岁,孕2产1,平素体健,无近亲结婚史及遗传性疾病,无明显化学药品及放射线接触史;因当地医院发现胎儿异常来我院接受检查.超声:胎儿双顶径88 mm(孕35+4周),头围321 mm(孕36+2周),股骨长68 mm(孕36+4周),均符合孕周;于胎儿主动脉弓长轴切面见紧邻左锁骨下动脉旁约11 mm×9 mm瘤样肿块向外突起,与降主动脉相通;CDFI及能量多普勒显示其内有红蓝血流信号进出并完全充盈肿块.
作者:王贤明;张文君;贺赟;王山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分析22例ADEM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ADEM的临床表现进行归类,观察ADEM患儿的脑MRI表现,包括病灶位置(皮层、皮层下白质、中央白质、脑室旁白质、深部灰质核团以及脑干和小脑)、大小、形态.结果 22例ADEM患儿的发病年龄平均(6.0±3.2)岁.前驱症状中以发热常见,占77.27%(17/22).临床表现以脑病及抽搐多见,各占45.45%(10/22);运动障碍次之,占36.36%(8/22).影像学上,22例患儿中均可见中央白质病变;13例(13/22,59.09%)可见脑室旁病灶;9例(9/22,40.91%)可见皮层病灶;6例(6/22,27.27%)累及深部灰质核团.18例患儿急性期后1个月复查MRI,8例可见脑萎缩.结论 儿童ADEM的MRI表现多样,可表现为中央白质病变,还可出现脑室旁病灶及灰质受累.影像学动态观察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变化.
作者:刘岳峰;谢晟;赵彩蕾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与常规二维MR序列(T1W、T2W、T2 FLAIR)比较,探讨三维容积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3D-FLAIR)在神经精神狼疮(NPSLE)脑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具有脑脊液化验结果的NPSLE患者行T2W、T2 FLAIR、3D-FLAIR轴位平扫,在T1W增强扫描后24~48 h内行T1W及3D-FLAIR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增强扫描.在轴位平扫图像统计脑内直径<6 mm病灶的数量,在增强图像评估有无脑膜病变强化及脑膜病变的强化范围.结果 28例患者中,25例头部扫描发现异常.25例患者T2W、T2 FLAIR、3D-FLAIR分别发现脑内直径<6 mm异常信号灶为183、213、307个,三者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显示T2W与3D-FLAIR、T2 FLAIR与3D-FLA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T2W与T2 FL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8例患者中,16例脑脊液腰穿结果存在异常,其中T1W、3D-FLAIR增强扫描分别发现脑膜病变强化5例、12例,敏感度分别为31.25%(5/16)、75.00 %(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NPSLE患者在3D-FLAIR增强发现脑膜局灶性强化,而在T1W增强未见确切强化.5例NPSLE患者T1W增强发现脑膜病变强化,对比相同层面的3D-FLAIR图像,两者脑膜异常强化范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FLAIR序列能较T2W、T2FLAIR发现更多直径<6 mm的异常信号灶.在发现NPSLE脑膜异常改变方面,3D-FLAIR增强扫描较常规T1W增强扫描具有优势.
作者:郑恕光;范国光;曲海源;孙文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增强脂质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N1)转染前列腺癌细胞的可行性,并对超声微泡浓度参数进行优化.方法 将前列腺癌PC-3细胞悬液分为空白对照组、超声组、微泡组、微泡+超声组、脂质体组、脂质体+微泡组、脂质体+超声组、脂质体+微泡+超声组,其中脂质体+微泡+超声组根据微泡体积浓度不同分为(0、10%、20%、30%、40%和50%)6个亚组.经超声辐照,24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中基因表达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结果 脂质体+微泡+超声组基因转染效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在脂质体+微泡+超声亚组中,微泡浓度为20%亚组基因转染率高.结论 低频超声联合微泡能有效增强脂质体介导pEGFP-N1基因在体外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转染率,20%是体外基因转染前列腺癌细胞的佳微泡浓度.
作者:吴作辉;白文坤;张吉臻;胡兵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累及心脏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 对210例临床疑诊为AIDS累及心脏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并对其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0例患者中,心包积液125例(125/210,59.52%),扩张型心肌病47例(47/210,22.38%),老年性心瓣膜退行性病变7例(7/210,3.33%),不明原因心瓣膜关闭不全26例(26/210,12.38%),5例(5/210,2.38%)心脏结构正常;左心功能不全48例(48/210,22.85%),右心功能不全131例(131/210,62.38%).结论 AIDS可累及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对AIDS累及心脏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耀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自制载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高分子微球(s-PLGA)对兔肝癌MR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 双乳化法制备载SPIO的高分子微球.建立兔VX2肝癌模型12只,于肿瘤种植后21天将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入s-PLGA(s-PLGA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以及PLGA 1 ml/kg体质量(PLGA组).注射前、后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测量肝实质和肿瘤的信号强度,计算肿瘤/肝实质信号强度比.扫描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肝癌标本行HE及普鲁士蓝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制备的s-PLGA呈规则球形,直径约800 nm.MR成像显示,注射s-PLGA后,肝实质信号强度显著下降,肿瘤信号无明显变化,肿瘤/肝实质信号强度比相对高,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及PLGA组(P<0.05).普鲁士蓝染色显示,s-PLGA组兔肝实质内有较多蓝染颗粒分布.结论 自制s-PLGA能有效增强兔肝脏肿瘤与正常组织间的信号强度对比,对诊断肝癌可能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孙阳;郑元义;吴伟;牛诚诚;王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原发全面性癫痫患者脑内无器质性病变;常规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异常.目前普遍认为丘脑皮层网络在原发全面性癫痫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多模态神经影像学可从结构、功能、血流及代谢等方面观察大脑异常,为研究原发全面性癫痫的发病机制提供方法.本文对原发全面性癫痫的丘脑皮层网络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正阁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