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心动图诊断下腔静脉瓣冗长的临床价值

刘学兵;邓燕;尹立雪;李文华;陆景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律失常, 心脏的, 下腔静脉瓣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下腔静脉瓣(EV)冗长的意义及其对心脏结构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EV冗长患者(EV冗长组)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资料,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EV冗长组中3例左心房增大,1例右心房增大,13例(13/28,46.43%)伴有心律失常,其中房性期前收缩(APC)7例(7/28,25.00%),窦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动过缓各2例,心房颤动1例,室性期前收缩1例,10~20岁青年患者中有3例伴发APC;对照组窦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动过缓各1例,左心房增大1例,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在正常范围.EV冗长组较对照组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高(P<0.05),心脏结构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V冗长可能为引起APC的原因之一,超声诊断EV冗长有助于临床确定心律失常病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功能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功能变化.方法 收集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和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各30例,以正常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左心房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计算左心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STI技术获取左心房各壁各节段应变及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左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左心房峰值应变和应变率,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FREF组和HFNEF组的LAVmax、LAVmin、LAVpre增大(P均<0.05);对照组、HFREF组和HFNEF组3组间LAEF、LAPEF、LAAEF测值呈递减趋势(均P<0.05).3组间储备期、通道期的应变及应变率和辅泵期的应变率呈递减趋势.LAEF与储备期中间段应变率相关性较好(r=0.76,P<0.01);LAPEF与通道期中间段应变率相关性较好(r=-0.61,P<0.01);LAAEF与辅泵期中间段应变率相关性较好(r=-0.61,P<0.01).结论 STE可准确、敏感地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功能.

    作者:王银荣;颜社平;庄磊;侯晓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EGFP对兔视网膜的转染效率

    目的 探讨在不同能量超声和一定剂量微泡作用下,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下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质粒对兔视网膜转染的效率、安全性以及可行性.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6组:质粒组(A组)、质粒+微泡组(B组)、质粒+超声照射组①(C组)、质粒+超声照射组②(D组)、质粒+微泡+超声照射组①(E组)、质粒+微泡+超声照射组②(F组).将1 ml pEGFP-C1质粒与1 ml SonoVue微泡造影剂混合,由耳缘静脉注入,分别用0.5、1.0 W/cm2超声波辐照眼球.转染7天后行视网膜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质粒、微泡及超声照射对视网膜有无损害,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EGFP-C1质粒表达情况.结果 光镜及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质粒、微泡及超声照射对视网膜无损害.A~D组均可见少量绿色荧光表达(P均>0.05),E、F组的荧光表达较强,明显高于其他4组(P均<0.05),E、F组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一定能量的超声照射下,超声微泡造影剂能够提高携带EGFP质粒在兔视网膜的转染效率.

    作者:程娟;顾胜利;徐斐燕;陈亚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双源CT双能量颅脑CTA虚拟平扫诊断脑膜瘤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颅脑CTA虚拟平扫在脑膜瘤术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脑膜瘤患者的CT图像,包括常规平扫(CNC)及双能量增强图像,经处理得到虚拟平扫(VNC)图和碘图;对比两组平扫病灶平均CT值、SNR、图像质量评分、病灶形态及辐射剂量.应用双能去骨获得颅脑CTA图像,观察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肿瘤供血动脉.结果 肿瘤组织CNC平均CT值、SNR及评分均高于VNC(P均<0.05),VNC图像质量评分均在3分以上,能达到诊断要求;两种平扫显示脑膜瘤的大小、形态、瘤内钙化、坏死及瘤周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NC显示脑膜瘤钙化不足;双能量CTA的辐射剂量较CNC加增强扫描降低约1.71 mSv(61.07%).结论 通过一次增强扫描,DSCT双能量颅脑CTA可获得VNC图像、碘图及颅脑CTA图,是一种较好的脑膜瘤术前检查方法.

    作者:谢晓洁;邓亚敏;曾宪春;康绍磊;韩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对类风湿性肩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肩关节病变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HFUS)对40例RA患者(RA组)的60侧病变肩关节进行扫查,观察肩关节腔腋囊侧及后隐窝侧、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4个区域内滑膜厚度、积液深度;观察肱骨头(大结节、前内侧及后外侧)骨表面侵蚀及肩袖损伤;利用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观察病变区域滑膜血流情况,并与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40侧肩关节扫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超声检出RA组5种病变类型:关节积液、滑膜增生、血管过度形成、肩袖撕裂以及骨质侵蚀,检出率分别为42.50% (102/240)、39.58%(95/240)、20.83%(50/240)、31.67%(19/60)和36.11% (65/180);对照组肩关节腔内未见积液,滑膜未见增生,未见血流信号.与对照组比较,RA组滑膜明显增厚(P<0.01).结论 HFUS和PDUS可检出类风湿性肩关节炎引起的多种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毛剑莹;赵小虎;张兰;高晓珺;陆玲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非酮症高血糖偏身舞蹈症的颅脑CT及MRI表现

    目的 分析非酮症高血糖偏身舞蹈症患者脑实质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确诊的非酮症高血糖偏身舞蹈症患者的脑部CT和MRI表现.16例患者均接受至少1次CT平扫,其中10例接受至少1次MR检查,10例治疗后接受复查.结果 16例CT均见基底节区片状或条形稍高或高密度影,T1WI表现为基底节区条形或片状稍高或高信号,边界较清晰;其中1例DWI示病变区为稍低信号,1例为等信号,前者ADC值升高,后者无明显改变,1例SWI幅度像及相位像均显示病变区局部为条、片状低信号,FLAIR未见异常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9例治疗后血糖降到正常范围,复查头部CT或MR,其中5例病变消失,1例病变明显缩小,3例未见改变.1例治疗后血糖轻度降低,头部CT显示病变密度增高.10例随诊病例中,2例于原病灶区出现腔隙性梗死表现.结论 非酮症高血糖舞蹈病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通常提示2型糖尿病.

    作者:唐乐梅;苗延巍;郑程程;张竞文;郎志谨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慢性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肝脏形态的变化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肝脏MRI形态的变化.方法 对慢性乙肝患者3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7例及无肝脏疾病的患者(对照组)18例行MR轴位T1W、T2W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肝脏形态.结果 肝脏表面不规则、肝脏边缘变钝、胆囊窝扩大、肝脏右后切迹征及再生结节能提示肝硬化(P<0.05),以其中任一种阳性诊断肝硬化,敏感度为99.85%,以其中任两种同时阳性诊断肝硬化,特异度为98.80%~99.96%;上述指标与炎症活动度无关(P>0.05);肝脏边缘变钝提示早期肝硬化(P<0.05),其余各指标在对照组和慢性乙肝不同分期、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I显示的肝脏形态变化能提示乙肝后肝硬化,与肝炎症活动度无关.

    作者:舒健;赵建农;韩福刚;唐光才;何晓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匀场辅助装置在臂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匀场辅助装置在3D Cube T2W序列正常臂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相同参数对30名健康志愿者双侧臂丛神经进行2次斜冠状位3D Cube T2W序列扫描,第2次扫描时使用匀场辅助装置,测量神经、肌肉、背景噪声信号,并进行MIP、CPR等后处理和图像质量评级,计算神经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常规扫描图像常出现颈部低信号伪影、颈肩部脂肪抑制不均匀现象,神经根、斜角肌、胸锁关节和腋动脉水平臂丛神经成像质量分级分别为2.38±0.64、2.45±0.53、1.73±0.66、1.95±0.53.使用匀场辅助装置后,图像颈部伪影消除,颈肩部脂肪抑制效果明显改善,神经根、斜角肌、胸锁关节和腋动脉水平臂丛神经成像质量分级分别为3.95±0.21、3.82±0.39、3.38±0.55、1.97±0.41;其中神经根、斜角肌、胸锁关节水平臂丛神经成像质量分级高于常规扫描图像(P均<0.001).常规扫描图像的SNR及CNR分别为13.14±4.37、6.65±2.96,使用匀场辅助装置后分别为15.10±5.91、8.03±3.63(P均<0.05).结论 在3D Cube T2W序列臂丛神经成像中,应用匀场辅助装置可改善局部磁场均匀度,提高臂丛神经成像质量.

    作者:李鹏;吕发金;勒都晓兰;王筱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探讨合理化的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技术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在不同扫描参数及呼吸模式下的肺动脉强化程度,探讨获得佳图像质量的合理化技术.方法 前瞻性选择90例接受MSCTPA检查的PE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Ⅰ、Ⅱ、Ⅲ组,分别设定50、80、120 HU作为监测阈值进行追踪触发扫描;将每组再随机均分为A、B两亚组,分别于平静呼吸状态下进行扫描或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比较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强化CT值及不同组别MSCTPA的重建图像质量.结果 Ⅰ、Ⅱ、Ⅲ组肺动脉CT值分别为(488.12±17.21)HU、(344.53±10.43)HU、(181.95±24.13)HU(P<0.05);肺静脉CT值分别为(92.26±16.76) HU、(210.57±18.28)HU、(320.82±26.25) HU(P<0.05);主动脉CT值分别为(128.48±20.36)HU、(280.35±25.56)HU、(402.75±32.64) HU(P<0.05).ⅠA、ⅠB亚组肺动脉干CT值分别为(502.28±9.34) HU、(474.94±11.78) HU(P=0.446);ⅡA、ⅡB组肺动脉干CT值分别为(352.47±8.16) HU、(336.38±6.46) HU(P=0.034);ⅢA、ⅢB组肺动脉干CT值分别为(197.32±7.34)HU、(165.78±24.67) HU(P=0.005).Ⅰ、Ⅱ、Ⅲ各组图像质量评分均值分别为3.97、3.43、2.60分.结论 MSCTPA中,设定50 HU为监测阈值,于平静呼吸下行追踪触发扫描,可获得佳图像质量.

    作者:夏巍;尹肖睿;吴晶涛;吴海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弹性成像观察正常成年女性乳腺组织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正常成年女性乳腺组织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41名正常成年女性,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1名)、中青年组(10名)、中年组(10名)和老年组(10名),以弹性成像技术观察乳腺组织,采用乳腺整体5分评分法测量乳腺的皮下脂肪层、腺体层(中央区、内带、中带和外带)和胸壁肌层的弹性成像评分.结果 弹性评分:脂肪组织<腺体层<胸壁肌层.腺体层的弹性评分随年龄增加而增大(P<0.05),而脂肪层和胸壁肌层的弹性评分不受年龄影响.除青年组外,乳腺中央区的弹性评分低于其他分区(P<0.05),而内带、中带与外带间的弹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很好地评判正常成年女性乳腺组织的硬度,半定量评价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组织的差异.

    作者:宋宇;夏稻子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评价肾功能

    目的 探讨利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评价肾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泌尿系统螺旋CT增强扫描的150例患者,将其分为女性≤50岁组、女性>50岁组、男性≤50岁组、男性>50岁组4组,测量动脉期双侧肾门水平肾脏外侧肾皮质CT值并求和(以下简称CT值),将所得结果与同期实验室方法测定的肌酐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分析肌酐正常者与升高者间CT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4组CT值与肌酐均呈负相关.女性≤50岁组:r=-0.43(P<0.05),女性>50岁组:r=-0.57(P<0.05),女性肌酐正常者平均CT值为(339.5±72.6) HU,升高者平均CT值为(235.1±66.5) HU(P<0.05).男性≤50岁组:r=-0.53(P<0.05),男性>50岁组:r=-0.43(P<0.05),男性肌酐正常者平均CT值为(314.5±59.9)HU,升高者平均CT值为(255.1±63.7) HU(P<0.05).结论 通过测量肾皮质动脉期CT值对肾功能进行评价是可行的;肾功能受损者肾皮质动脉期强化CT值降低.

    作者:彭聪;吕发金;盛波;勒都晓兰;张丹;李鹏;刘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双源CT非心率控制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

    目的 探讨双源CT非心率控制低剂量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94例患者进行双源CT非心率控制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由2名放射科医师利用双盲法以5分法评定系统对冠状动脉15支分支血管的成像质量,图像质量≥3分认为可满足影像学评价要求;分析平均心率、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评估2名医师评价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并计算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结果 扫描期间94例患者的平均心率为(87.24±13.76)次/分.共1410段冠状动脉节段纳入分析,其中1334段(94.61%)可满足影像学评价要求,76段(5.39%)不能满足要求.94例患者平均冠状动脉得分为(4.25±0.93)分,图像质量与心率(r=-0.17,P=0.11)及心率变化(r=0.10,P=0.32)均无相关性,2名评价者间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0,P<0.001),CTDIvol均值为(11.84±1.76)mGy,平均ED为(2.19±0.45)mSv.结论 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无需控制心率而得到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冠状动脉图像,且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王小琴;钱农;潘昌杰;薛跃君;王涛;靳激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下腔静脉瓣冗长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下腔静脉瓣(EV)冗长的意义及其对心脏结构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EV冗长患者(EV冗长组)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资料,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EV冗长组中3例左心房增大,1例右心房增大,13例(13/28,46.43%)伴有心律失常,其中房性期前收缩(APC)7例(7/28,25.00%),窦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动过缓各2例,心房颤动1例,室性期前收缩1例,10~20岁青年患者中有3例伴发APC;对照组窦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动过缓各1例,左心房增大1例,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在正常范围.EV冗长组较对照组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高(P<0.05),心脏结构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V冗长可能为引起APC的原因之一,超声诊断EV冗长有助于临床确定心律失常病因.

    作者:刘学兵;邓燕;尹立雪;李文华;陆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3.0T MR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在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病毒性脑炎患者30例(急性期组18例,非急性期组12例)及健康志愿者10名(对照组),行常规MR和血流敏感性交替反转恢复(FAIR)检查.在所得相对脑血流图上选取ROI,对脑炎患者测量脑实质病灶区及其镜像区的脑血流量,志愿者测量颅脑各个部位的脑血流量.分析急性期时病灶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结果 对所有患者均获得较清晰的相对脑血流图.急性期组大脑皮层灰质、岛叶病灶的rCBF值均高于非急性期组(P均<0.05);其他区域病灶灌注无明显差异(P均>0.05).急性期组大脑皮层灰质、岛叶和海马病灶rCBF值均高于镜像区以及对照组(P均<0.05);其他区域病灶与镜像区以及正常脑组织的rCB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0T MR ASL灌注成像中,急性期病毒性脑炎位于大脑皮层灰质病灶、岛叶和海马病灶的灌注增高,此点能够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李永浩;耿左军;孙海燕;彭飞;杨迎迎;张冬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孕早期超声筛查胎儿颜面部畸形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超声在孕早期胎儿颜面部畸形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13 611名孕11~13+6周孕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按常规顺序检查胎儿结构后,对胎儿颜面部及颈部透明带进行不同切面扫查.结果 共筛查出11胎颜面部异常或可疑异常,其中1胎眼距窄,5胎鼻骨缺失或显示不清,3胎上颌显示不清,2胎唇腭裂;漏诊9胎颜面部畸形,包括单纯唇裂3胎,唇腭裂1胎,外耳形状或大小异常5胎,均经生后随访或引产后证实.结论 超声在孕早期可以筛查出部分胎儿颜面部畸形,但有漏诊及误诊可能,对可疑异常者还应结合中孕期超声检查.

    作者:唐静;陈松;冉素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弹性成像对比声脉冲辐射力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对比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 对3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58个结节进行UE及ARFI检测,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应用ROC曲线评价UE和ARFI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 UE诊断甲状腺结节ROC曲线下面积(0.78)小于ARFI(0.95,P<0.01).结论 ARFI对诊断甲状腺结节比UE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有助于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作者:詹嘉;朱绫琳;朱隽;柴启亮;陈林;陈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兔室壁瘤形成后左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的变化

    目的 应用二尖瓣血流脉冲多普勒(PWD)频谱及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观察兔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后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以2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饲养4周,23只兔成模并存活.以建模前超声检查作为对照组,术后4周复查超声并行病理学检查,根据有无室壁瘤形成分为心肌梗死组(n=11)和室壁瘤组(n=12).测量左心室二维超声指标后,应用PWD分别测量各组二尖瓣的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应用STI技术分别测量各组左心室短轴瓣环水平、心尖水平各节段的旋转角度、短轴瓣环水平圆周应变率(SrC)和径向应变率(SrR)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C-S,Sr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C-E,Sr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C-A,SrR-A),计算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及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之比(SrCe/SrCa,SrRe/SrR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和室壁瘤组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及SrCe/SrCa、SrRe/SrRa均减小,以室壁瘤组更显著(P均<0.05);各组间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兔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后,E/A呈假性正常化,而短轴瓣环水平圆周和径向应变率、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显著减小,左心室局部和整体舒张功能及收缩功能进一步恶化.

    作者:古丽齐满·霍加阿不都拉;闫雪;穆玉明;关丽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血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测TACE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

    目的 探讨血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术后的变化,评价这种趋势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49例HCC行TACE,于术前及术后4周进行血浆bFGF、肝功能及CT检查.将术后4周血浆bFGF下降≥TACE术前bFGF的20%者纳入下降组,否则纳入未下降组.将TACE术后4周CT示肿瘤坏死区域面积≥肿瘤总面积的50%定义为肿瘤缓解.结果 术前肿瘤直径≥5 cm或合并乙型肝炎者bFGF较高.术后4周血浆bFGF下降组共16例,其肿瘤缓解率高于未下降组(P<0.05).结论 HCC患者的血浆bFGF可能是预测TACE疗效的指标之一.TACE术后血浆bFGF下降的HCC患者更易发生肿瘤缓解,且其生存期明显延长.

    作者:禹娴怡;陆骊工;李勇;胡宝山;邵培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MSCT评价胃肠道间质瘤的恶性程度

    目的 探讨MSCT特征在评价胃肠道间质瘤(GIST)恶性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44例首次接受增强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为GIST的患者资料,分析不同恶性程度GIST的CT表现差异.结果 病理诊断极低度恶性GIST 5例,低度恶性9例,中度7例,高度23例.不同恶性程度的GIST在病灶大小、病灶部位、生长方式、强化方式、边界、系膜脂肪浸润、坏死囊变、肿瘤血管及侵犯周围器官等CT特征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肿瘤大小、病灶部位、生长方式、强化方式、边界、系膜脂肪浸润、坏死囊变、肿瘤血管及侵犯周围器官等CT特征对于判断GIST的恶性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宋晓丽;方一;吴正阳;赵俊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CT表现

    目的 分析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CT影像学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接受胸部增强CT检查的101例周围型NSCLC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由2名医师盲法阅读术前CT资料,记录肿瘤的位置、大小、密度、增强CT值、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情况,纵隔淋巴结是否显示及显示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及边界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进行筛选.结果 纵隔淋巴结大小、边界、肿瘤大小、位置、密度、胸膜凹陷及肿瘤病理类型是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不仅与淋巴结大小相关,还与淋巴结边界、肺癌的大小、密度、位置及胸膜凹陷等多种CT表现相关,综合分析多种因素有助于提高CT诊断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水平.

    作者:王娟;齐丽萍;李晓婷;孙应实;唐磊;曹崑;崔湧;张晓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其大小及组织病理学类型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乳腺癌患者202个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乳腺癌血流分布类型、血流分级与其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202个乳腺癌病灶的血流检出率为91.58%(185/202),周边型血流17.33%(35/202),内部型血流51.49%(104/202),穿入型血流22.77%(46/202),8.42%(17/202)无血流信号.非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特殊类型乳腺癌之间及浸润性导管癌Ⅰ级、Ⅱ级、Ⅲ级之间血流分布类型、Adler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不同大小乳腺癌之间血流分布类型、Adler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块越大,内部型血流、穿人型血流越多,Adler分级越高(P<0.05).结论 乳腺癌血流分布类型、血流分级与大小均呈正相关.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其组织病理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曹秋月;黄敏;郭建峰;顾军;郑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