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R-203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冯磊;徐明清

关键词:微小RNA-203, 靶基因, 肿瘤, 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 从微小RNA-203(microRNA-203,miR-203)的生成、组织分布以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方面对其做一综述.方法 通过查阅并筛选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归纳并总结有关miR-203的生成、组织分布及其与肿瘤关系的新研究情况.结果 尽管目前有关miR-203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的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但是只有miR-203的少部分生物学功能得到了鉴定,与之相对应的下游靶基因的调控机制亦尚未完全阐明.结论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miR-203有可能在肿瘤的分级、分类、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腹腔感染患者的多学科联合治疗(附17例病例分析)

    目的 总结重症腹腔感染患者采用多学科联合治疗的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例重症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重症胰腺炎5例,术后胆瘘4例,肠瘘2例,胰腺外伤2例,肠坏死切除术后、腹部外伤、肝脓肿术后、不明原因的重症腹腔感染各1例.总结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外科、血液净化中心、药学部、营养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联合治疗的经验及体会.结果 17例重症腹腔感染患者经过多学科联合治疗后,13例患者获得治愈出院,其中4例患者通过非开腹手术治愈.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胰床大出血,I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自动出院1例.结论 ICU、外科、血液净化中心、药学部、营养科等多学科联合治疗重症腹腔感染患者有确切的临床疗效;重症腹腔感染患者的外科干预应遵循损伤控制理念;腹腔穿刺引流具有创伤小、临床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重症腹腔感染患者的感染控制,为后续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的患者创造手术条件和机会.

    作者:韦杰;文张;张炼;徐邦浩;郭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开腹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51例,其中行开腹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28例(开腹组),行腹腔镜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23例(腹腔镜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间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的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并且腹腔镜组术后的止痛药物使用率也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的切口感染率、肺部感染率及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而2组间吻合口漏及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8 ~ 36个月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体重增至正常水平.结论 从本研究的初步研究结果来看,腹腔镜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理想选择.

    作者:郭琳;刘兴;孙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大数据时代胃肠间质瘤研究的使命

    2012年以来,大数据(big 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大数据孕育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和成熟,它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绝不限于技术层面,更本质上,它是为我们看待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即决策行为将日益基于数据分析做出,而不是像过去更多的是凭借经验和直觉做出.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彰显出它的优势,占领的领域也将越来越大,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其优势更加明显.

    作者:邱海波;周志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ApoB基因rs676210和rs2854725位点多态性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基因rs676210和rs2854725位点多态性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民族间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0 ~ 2014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189例,其中维吾尔族99例,汉族90例;收集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90例作为对照,其中维吾尔族93例,汉族97例.胆囊结石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以及维吾尔族和汉族间的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进行ApoB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型分布在胆囊结石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间以及维吾尔族和汉族间的差异.结果 ①不同民族的胆囊结石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ApoB基因rs676210和rs2854725位点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rs676210位点:x2=0.229,P=0.633;rs2854725位点:x2=0.028,P=0.866.汉族:rs676210位点:x2=0.608,P=0.435;rs2854725位点:x2=0.089,P=0.766).②有无胆囊结石的维吾尔族和汉族间ApoB基因rs676210和rs2854725位点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胆囊结石患者:rs676210位点:x2=0.103,P=0.748;rs2854725位点:x2=3.139,P=0.076.健康对照者:rs676210位点:x2=0.000,P=0.990;rs2854725位点:x2=2.673,P=0.102).③不同民族的胆囊结石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ApoB基因rs676210和rs2854725位点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rs676210位点:x2=2.301,P=0.317;rs2854725位点:x2=3.040,P=0.219.汉族:rs676210位点:x2=4.909,P=0.086;rs2854725位点:x2=0.107,P=0.744).④在有胆囊结石的维吾尔族和汉族间ApoB基因rs676210和rs2854725位点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s676210位点:x2=0.235,P=0.899;rs2854725位点:x2=3.630,P=0.057).在无胆囊结石即健康对照者中,rs676210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维吾尔族和汉族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6,P=0.599),而rs2854725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维吾尔族和汉族间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153,P=0.010),进一步做两两比较(卡方分割),α水平为0.05/3=0.016,得知维吾尔族和汉族间,T/T型与G/T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28,P=0.013),汉族人群(27.8%)的G/T型高于维吾尔族(12.9%).结论 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ApoB基因rs676210和rs285472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胆囊结石无关.对于无胆囊结石即健康对照者中rs676210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维吾尔族和汉族间无差异,而rs285472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维吾尔族和汉族间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及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作者:陈敏;张涛;克力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改良V-Y皮瓣成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

    目的 探讨改良V-Y皮瓣成型术在骶尾部藏毛窦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 ~ 2014年期间我院采用切除窦道、改良V-Y皮瓣成型术治疗的12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无皮瓣坏死、皮下血肿及切口裂开,随访1~4年,均无复发.结论 从本组有限的病例资料结果来看,改良V-Y皮瓣成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效果较好,操作简单,术后美观.

    作者:刘丹;杨雨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iR-203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目的 从微小RNA-203(microRNA-203,miR-203)的生成、组织分布以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方面对其做一综述.方法 通过查阅并筛选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归纳并总结有关miR-203的生成、组织分布及其与肿瘤关系的新研究情况.结果 尽管目前有关miR-203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的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但是只有miR-203的少部分生物学功能得到了鉴定,与之相对应的下游靶基因的调控机制亦尚未完全阐明.结论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miR-203有可能在肿瘤的分级、分类、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作者:冯磊;徐明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胃肠间质瘤危险度评估系统比较——从NIH共识标准到预后等高热线图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由突变的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基因驱动,其生物学行为多样,可表现为良性、恶性潜能未定或恶性[1].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多采用对完全切除的原发GIST进行危险度分级,以评估特定病例的复发或转移风险(进展风险),并指导术后辅助治疗(靶向治疗)的选择[1-5].

    作者:陈卉娇;张波;张红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胃肠间质瘤诊治的发展历程与方向

    人们对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认知过程被认为是实体瘤发展的成功典范,从病理形态学的发现到蛋白水平的鉴别,再至关键分子机制的破解,后针对特异分子靶点药物的研发,这一历经近百年的研究历程奠定了目前对GIST成功诊治的基础.现简述GIST诊治的发展历程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初步探讨.

    作者:李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像学评分

    目的 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影像学评分,以预测其出血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所有乙型肝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相关数据,筛除了肝细胞癌患者、伴有门静脉血栓患者及自身免疫性肝炎、胰腺炎、血液疾病等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9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57例)和未出血组(41例).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在年龄、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血清钠、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血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和血红蛋白高于出血组(P=0.023、P=0.000),肝功能比出血组好(P=0.039).2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比较: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发生出血与门静脉直径、肠系膜上静脉直径、肠系膜下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附脐静脉直径、冠状静脉直径、脾肾分流直径、胃短静脉直径、奇静脉直径及脾脏体积均无关(P>0.05),而其与胃后静脉直径(P=0.028 3)及食管曲张静脉分级(P=0.022 1)有关,即胃后静脉直径越大及食管曲张静脉分级越高,出血风险越小.将出血因素分析中P<0.20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肠系膜下静脉直径、胃后静脉直径、食管曲张静脉分级及胃短静脉直径被加入到该模型中,然后这些指标进行评分,结果发现,随着评分的增加而出血的风险增加.另选取2014年7-12月期间的2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其结果和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是吻合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4 9.结论 从本研究有限的数据初步研究结果来看,建立的包括肠系膜下静脉直径、食管曲张静脉分级、胃后静脉直径及胃短静脉直径的影像学评分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出血风险,评分越高,出血的风险越大,不过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设计前瞻性研究来验证此模型.

    作者:谢军;戈伟;余德才;王轶;曹亚娟;谢敏;张明;丁义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典型原发性半月线疝1例报道

    病例资料患者,女,38岁.因“腹痛、呕吐进行性加重伴右上腹壁包块10+d”入院.既往10年及2年前分别行剖宫产术,1年前又行卵巢囊肿切除术,否认外伤史及其他疾病史.查体:腹部平坦,下腹正中可见纵行手术瘢痕,右上腹肋下可见范围约15 cm×l0 cm大椭圆形包块,局部皮肤完整无瘢痕.腹肌稍紧张,全腹轻压痛,右上腹包块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弱.CT检查:CT平扫示右上腹壁气泡影、肿胀伴少许积液(图1),增强示右上腹壁局部见小肠嵌于肌肉组织中(图2);中下段回肠肠腔扩张,内见大量液体积聚,考虑中下段回肠粘连致肠梗阻.诊断为:①腹痛、腹壁包块待诊:肠嵌顿?

    作者:叶州;零春润;王默进;庄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死冠血管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目的 对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手术中死冠血管进行解剖,分析其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①45例腹股沟疝患者总共52侧腹股沟疝(直疝15侧,斜疝37侧)中,死冠血管出现率为61.5% (32/52),其中死冠动脉出现率明显高于静脉出现率[46.2%(24/52)比34.6% (18/52),P<0.05].耻骨吻合支上缘部位水平距离耻骨联合中点的距离在死冠动脉和死冠静脉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5.2)mm比(54±5.7)mm,t=0.076,P>0.05].死冠动脉直径明显小于死冠静脉直径[(3.2±0.3)mm比(3.4±0.4) mm,t=2.231,P<0.05].②男性患者的死冠动脉、静脉出现率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与女性患者比较,男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大(P<0.05),腹壁厚度更小(P<0.05),死冠血管直径更大(P<0.05).③腹股沟直疝中死冠血管总出现率明显低于斜疝(P<0.05),其中动脉出现率也明显低于其在斜疝中的出现率(P<0.05).直疝患者的发病年龄大于斜疝患者(P<0.05).结论 死冠血管在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出现率较高,其在男性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出现率高于女性,男性患者的腹股沟疝发病年龄大于女性患者,推断该血管可能对于影响腹壁退化有一定关系,对于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手术中对死冠血管的定位及规避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魏健;付召军;杨玉辉;张陈;冯会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PKM2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M2型丙酮酸激酶(PKM2)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和重庆市九龙坡第二人民医院病理诊断为肝癌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中PKM2蛋白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Cox回归法分析PKM2蛋白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196例肝癌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其中129例(65.8%)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中PKM2蛋白高表达,其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的性别(P=0.049)、肿瘤分化程度(P=0.000)、血清甲胎蛋白水平(P=0.010)、肿瘤数目(P=0.002)及TNM分期(P=0.001)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有无肝硬化、肿瘤大直径及乙肝表面抗原无关(P>0.05).PKM2蛋白高表达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低于PKM2低表达患者(P<0.05),且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KM2蛋白高表达是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HR=1.661,P=0,024)及无瘤生存率(HR=1.662,P=0.01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KM2可能对肝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可作为判断肝癌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何中林;成正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模拟微重力培养对大鼠甲状旁腺细胞形态及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 模拟微重力培养甲状旁腺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分泌功能,以探讨甲状旁腺细胞更为优良的培养方法.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7只,体质量150~200 g.1%戊巴比妥钠(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手术切取甲状旁腺并经病理学证实.用胶原酶Ⅱ消化获得甲状旁腺细胞后,按培养条件不同分为普通培养组(单纯甲状旁腺细胞静置培养)、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PGA)支架培养组(甲状旁腺细胞接种在PGA支架上静置培养)、微重力培养组(甲状旁腺细胞和PGA支架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中共培养)3组.于细胞培养第1、3、5、7天时测量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浓度,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甲状旁腺细胞的生长形态、吖啶橙/碘化丙啶染色细胞并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 普通培养组的细胞在第7天时大部分细胞形态良好,部分细胞团中心出现坏死灶.PGA支架培养组在第7天时支架上的细胞大部分沿PGA纤维纵轴方向向两极伸展,相邻支架被细胞外基质连接.微重力培养组的细胞在培养第7天时细胞仍呈圆形,相互聚集成团,并逐渐增大;培养液中的PTH浓度也明显高于PGA支架培养组和普通培养组(P<0.05),且存活率也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 模拟微重力培养甲状旁腺细胞,能使细胞保持良好形态,并显著提高细胞活力及存活率,从而为细胞输注移植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提供优良的供体细胞,PGA支架可以作为甲状旁腺细胞培养的良好载体.

    作者:赵大江;李同昌;王彪;段秀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进展期胃肠间质瘤的诊治进展

    目的 总结进展期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方法 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就近年来关于进展期GIST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结果 进展期GIST的诊断主要依靠CT、MRI等影像学以及内镜或超声内镜等辅助检查,考虑术前行伊马替尼治疗的GIST患者可以行穿刺活检确定诊断.目前,对于进展期GIST患者来说,伊马替尼为一线靶向治疗药物,其次为舒尼替尼和其他新型靶向药物.在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手术、射频消融、栓塞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能给进展期GIST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结论 GIST易转移,临床医生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在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

    作者:尹晓南;张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经肛手套通路手术治疗直肠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肛手套通路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搜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经评估适合行局部切除的直肠肿瘤患者17例,使用腹腔镜下经肛手套通路治疗.以手套联合切口保护套建立腹腔镜操作通路,使用腹腔镜作为照明设备,将超声刀、操作钳及镜头分别从3个指套伸入固定在手套上的鞘卡里.结果 17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35~90 min,平均54 min.制作密闭手套通路时间11 ~ 26 min,平均18 min.肿瘤直径1.4 ~ 3.5 cm,平均2.4 cm.术后病理结果:绒毛状腺瘤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类癌3例,腺癌2例.所有肿瘤组织标本切缘阴性.无感染、肠瘘、大出血等并发症.住院时间为4~9d,平均5d.门诊随访1-6个月,无一例失访,无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结论 从本组有限的数据资料来看,腹腔镜下经肛手套通路手术治疗直肠肿瘤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特点,为直肠肿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作者:丁闯;陈焰;朱信强;张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胃肠间质瘤患者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的监测及意义

    目的 监测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伊马替尼的血药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2010 ~ 2016年期阎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42例GIST患者的血药浓度及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常规门诊治疗的GIST患者的血药浓度分布特点,探讨不同伊马替尼剂量对血药浓度的影响,并分析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间的关系.结果 42例GIST患者血药浓度为199~7 435 μg/L,平均为1 757 μg/L;有10例患者存在血药浓度不足,稳定血药浓度水平低于1 000μg/L(低血药浓度).有18例患者因无法耐受400 mg/d的标准剂量而减量至300 mg/d,低剂量(300 mg/d)治疗患者的血药浓度较标准剂量(400 mg/d)治疗患者略降低(P=0.222),但低剂量治疗患者和标准剂量治疗患者的低血药浓度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347).Cox分析结果显示,低血药浓度患者(低于1 000μg/L)与高血药浓度患者(高于1 000 μg/L)的疾病进展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171;95%可信区间:(0.106,12.990);P=0.898].结论 从本研究有限的数据结果来看,在常规门诊治疗过程中,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在不同GIST患者中存在很大的变异,既有血药浓度不足,也有血药浓度过高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合理的血药浓度监测策略以及基于监测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可能使患者获益.

    作者:尹源;向瑾;沈朝勇;汤苏敏;张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类型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血清中IL-8与TNF-α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复苏液及不同复苏方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液体复苏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4只(体质量400~550 g),采用摸球法随机分为4组:乳酸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组(晶体限制性复苏组)、羟乙基淀粉(盈源)限制性复苏组(胶体限制性复苏组)、浓氯化钠(7.5%氯化钠液)限制性复苏组(浓氯化钠限制性复苏组)及羟乙基淀粉(盈源)非限制性复苏组(胶体非限制性复苏组),每组16只大鼠.实验大鼠均于称重后行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左侧颈动脉置管,右侧股动脉置管,动物模型制作采用股骨创伤骨折并放血法.受试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状态维持1h后开始复苏,分别于成功复苏后第2、6、12及24 h时抽取腹主动脉血清,然后分别处死大鼠,终止实验.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8及TNF-α含量.结果 复苏后第6h时,各限制性复苏组大鼠血清中IL-8及TNF-α含量较复苏后第2h时的相应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且均达高峰,然后均开始下降;至复苏后第12h时,各限制性复苏组大鼠血清中IL-8及TNF-α含量继续呈下降趋势(P<0.05).非限制性复苏组各时相点大鼠血清中IL-8及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各限制性复苏组相应时相点对应的指标(P<0.05);同时,晶体限制性复苏组各时相点大鼠血清中IL-8及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其他2种复苏液限制性复苏组各时相点对应的指标(P<0.05).结论 从本研究的初步研究结果来看,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液体复苏过程中,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大鼠休克状态的恢复要明显优于非限制性液体复苏;晶体复苏液相比胶体及浓氯化钠两种复苏液更能有效地抑制大鼠血清中IL-8和TNF-c的释放.

    作者:李薛鑫;刘健;张德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双改良Limberg转移皮瓣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短期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双改良Limberg转移皮瓣在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0年10月至2015年5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0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分为双改良Limberg转移皮瓣组(简称“双改良皮瓣组”,n=30)、经典Limberg转移皮瓣组(简称“经典皮瓣组”,n=30)及直接间断缝合组(简称“间断缝合组”,n=40)3组.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返回工作时间、复发情况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及术前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在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在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均明显长于间断缝合组(P<0.05),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返回工作时间在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均明显短于间断缝合组(P<0.05),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在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明显低于间断缝合组(P<0.05),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切口血清肿和切口部分裂开的发生率在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在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均明显低于间断缝合组(P<0.05),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浸渍率在双改良皮瓣组和间断缝合组均明显低于经典皮瓣组(P<0.05),双改良皮瓣组和间断缝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完全裂开率在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均明显低于间断缝合组(P<0.05),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术后均无切口完全裂开者.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均无皮瓣坏死发生.结论 无论采用哪种转移皮瓣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均有效,其较传统直接间断缝合有更低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更短的返回工作时间,更低的复发率,而经典Limberg皮瓣较双改良Limberg皮瓣有较高的切口浸渍发生率.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比较少,双改良Limberg皮瓣技术长期临床疗效尚需要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作者:刘鼎盛;张宏;丛进春;凌云志;崔明明;陈春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在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预判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分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n=51)和非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n=89),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PCT和CRP水平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的预测价值,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与非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比较,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血清PCT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2组间患者的血清ALT、AST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CRP对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0.926,计算所对应诊断准确度高的临界值分别为2.1 μg/L、24.8 mg/L,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86.9%、89.5%,特异度分别为85.1%、83.5%.结论 PCT及CRP水平的升高对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预判价值.

    作者:熊灿;刘琦;雷静静;贺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平扫图像纹理分析对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CT平扫图像纹理分析的方法对肝癌和肝血管瘤进行鉴别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CT平扫检查且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肝癌和肝血管瘤患者共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52.4±12.079)岁.排除图像有伪影干扰和病灶直径小于1.0 cm的患者4例,剩余52例患者共57个病灶(肝癌25个、肝血管瘤32个)的CT平扫图像用于纹理分析,从灰度直方图、共生矩阵、绝对梯度、自回归模型及小波变换中提取纹理特征值,再利用费希尔参数法(Fisher)、小分类误差与小平均相关系数法(POE+ACC)及相关信息测度法(MI)分别选择10个优纹理特征值,然后用Mazda中的B11模块提供的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法(NDA)对纹理特征进行分析,计算出其识别肝癌和肝血管瘤的小错误率.LDA的大分类特征应用于K邻近分类(KNN),NDA提取出的数据用于神经网络(ANN)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NDA/ANN-POE+ACC法鉴别肝癌和肝血管瘤好,小错误率低,该方法分别与LDA/KNN-Fisher、LDA/KNN-POE+ACC、LDA/KNN-MI、NDA/ANN-Fisher及NDA/ANN-MI法对比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56、4.26、3.14、3.14、3.33,P值分别为0.020、0.018、0.026、0.026、0.022).结论 M azda 纹理分析软件的不同纹理特征选择方法以及不同分析方法对CT平扫图像中肝癌和肝血管瘤鉴别的小错误概率均较低,其中NDA/ANN-POE+ACC法鉴别效果好.因此,利用CT平扫图像纹理分析的方法对肝癌和肝血管瘤进行鉴别诊断是可行的.

    作者:王永芹;黄子星;袁放;宋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