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文;石理华;刘维如;李辉;孙光
亚硝基脲作为一种重要的双官能团抗癌烷化剂,目前广泛的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研究表明,亚硝基脲分解生成活泼素电子中间体而与DNA形成加合物,诱导互补碱基对横向交联、链的断裂等损伤,终导致癌细胞凋亡.由于亚硝基脲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均可能产生二次肿瘤,有关亚硝基脲抗癌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癌症防治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对近几年有关亚硝基脲抗癌机理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凡;马雪梅;钟儒刚 刊期: 2011年第z3期
为解决复杂性肛瘘治疗中存在的挂线勒割时所产生的疼痛、肛门括约肌损伤较多、术后瘢痕形成较大及住院时间长等问题,我科采用微创切口挂线旷置术,内口切开,内口与微小人造外口之间挂橡皮筋,不勒缚括约肌,只起到口对口引流的作用,待创面接近愈合,无明显分泌物时,拆除橡皮筋,换药至伤口完全愈合.用该方法治疗高位肛瘘76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占彦;苗建营;李燕;马剑海;王艳红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对临床检测中乙肝HBsAg弱反应性血清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分析,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进行HBsAg定性检测(ELISA方法)的弱反应性临床血清标本,使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HBsAg定量分析,对确认的弱反应性标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进行HBV DNA分析,对实验结果及其产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使用国产ELISA试剂检测临床血清标本2351份,使用罗氏检测系统对其中的弱反应性标本133份进行HBsAg定量检测,确认其中103份属于弱反应性标本,再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HBV DNA检测,其中阳性者17例.结论:在我国HBV感染人群中,部分人群的HBsAg表达水平较低,但其体内仍存在HBV病毒复制,因此,必须重视HBV检测中出现的弱反应性结果.
作者:宋兵 刊期: 2011年第z3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卫生知识的宣教,患者的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护理服务水平的要求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也就日渐凸现.所谓护理安全,是实施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我院普外科急诊多,工作量大,烦琐,是容易出现差错事故的高风险科室.鉴于我科及国内外都曾发生过患者本来情况良好却突然死去的情况,一致于医护难以防治,家属难以接受,社会意见之大,从2010年5月-至今,我科一直在做以下实验性工作,有利而无害.
作者:王影;王学究;杨静;汤概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报道以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肌腱外露等创面的效果.方法: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前足创面9例,皮瓣面积4cm×5cm~7cm×9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基本正常,耐磨,弹性好,未出现皮瓣坏死及皮瓣摩擦破损,供皮区游离植皮完全成活.结论: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具有切取方便、手术简捷、创伤小,皮瓣血供可靠、不影响足部血运等优点,可满足前足中小面积创面修复需要.
作者:莫雄革;彭维波;罗群强;周传晓 刊期: 2011年第z3期
对65例变异型哮喘患者,治疗组35例采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氨茶碱、酮替芬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8.6%,对照组53.3%,两组对比,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廖伟平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理念在各种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临床结果显示出显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优势.本研究拟探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的手术患者在手术室期间的护理.方法: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的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案与常规围手术期方案比较,比较手术期间的护理差异.分析探讨手术期间的护理.结果:加速康复围手术期方案较传统的方案,强调手术前向患者宣教、围手术期间限制液体输入、手术期间保温等措施.这些综合的手术室期间的护理促进了患者术后的恢复,促成了加速康复外科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刘康菊;赵琴;龚敏敏 刊期: 2011年第z3期
鼻咽癌是一种原发于人鼻咽腔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一直是鼻咽癌治疗的首选方法,通过放疗可使鼻咽部的癌瘤缩小、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杀灭癌细胞直至根治的目的[1].但是为了达到根治的目的,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剂量较高,放射面积较大,因此也比较容易造成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鼻咽癌放疗过程中一些正常的鼻咽粘膜上皮细胞会产生坏死,脱落,并形成创面,严重影响肿瘤放疗的敏感性,因此做好鼻咽癌病人鼻咽腔护理非常重要.我科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采用过氧化氢联合温热生理盐水鼻咽冲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爱凤 刊期: 2011年第z3期
医患沟通是医疗活动中重要一环,如果说药物治疗等手段是病人康复的骨架,则良好的沟通便是骨架的混凝土.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医患之间由初的伦理关系逐步演变成是具有经济关系、法律关系性质甚至发展成为唇齿相依的人际关系,所有在医患双方播下了矛盾和对立的种子[1].
作者:陈好;唐明霞 刊期: 2011年第z3期
风寒型感冒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老少皆易患病,春季多见,以咳嗽、流涕、发热、遍身酸痛,咽部充血红肿,头晕、胀痛,肩背部酸痛困重、活动无力为主要症状.笔者针对临床中风寒感冒病程在三天内,卡他性炎症明显、无发热症状的患者采用平衡火罐加艾箱灸治疗8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春梅 刊期: 2011年第z3期
手术室是一个暴露于血液和人体组织液的高位场所,由于护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薄、护理工作职业防护知识缺乏等原因.极易发生锐器损伤事件,而锐器损伤是造成护士职业危害的主要危险因素,应该针对锐器损伤潜在可能性制定防范措施规范操作规程.
作者:余霞;王晓萍;刘一卓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首次进行手臂静脉留置针对留置针临床普及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首次留置针留置部位为手臂的患者作为实验组.100例首次留置针留置部位为手背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患者接受留置针所需要的时间,患者对留置针的评价二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所需要的时间为1.8min±12s观察组所需要的时间为2.5 min±22s,患者对留置针的评价上,实验组对留置针的认可率为89%,观察组为76%.结论:首次进行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为手臂的血管,有利于留置针的普及使用.
作者:汪丽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连续多位牙缺失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可行性.方法:所有10个病例采用义齿修复前通过正畸手段向缺隙中央方向移动缺隙两端的天然牙,使连续多牙位缺失变为间隔缺失后,再行固定义齿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同时获得美观和功能上的恢复,基牙和修复体均稳定,病人满意.结论:正畸治疗在连续多牙位缺失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黄健清 刊期: 2011年第z3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本文对87例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采用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易发生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显示住院期间均未发现出血及肺栓塞并发症,疗效安全有效.治愈好转率占91%.
作者:李彦霞;杨淑霞;史红;苍丽娟;薛丽景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计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甲状腺微小癌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甲状腺受检者43200人,男女各半,行触诊、彩超检查,发现问题者进一步行CT、ECT、化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结果:甲状腺微小癌7例,直径大0.95cm,小0.43cm,其中2例原发癌,5例分别并发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腺瘤和桥本氏病.触诊发现1例,彩超7例.结论:在健康体检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发现甲状腺微小癌的首选方法.
作者:蒋伟;郑星;金俊杰;曹远征;陈秀萍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临床护理加以讨论.方法:将58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应用纳洛酮治疗后均较对照组催醒时间缩短(P<0.05).结论:纳洛酮能够加快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苏醒、缩短昏迷时间,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黄文伶;梁平华;唐瑞康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改良切口选择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方法:选择鼻中隔偏曲部位位于中后端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选择传统切口和改良切口,然后对两组病人术中情况、术后症状及并发症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结果:改良切口组在手术时间、患者术中术后症状及术后恢复上明显优于传统切口组.结论:改良切口行鼻中隔矫正术对于局限性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秋丰;乔小良;刘金荣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动力髋螺钉(DHS)及Gamma钉三种治疗方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标准.方法:对我院2003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符合Evars分型Ⅲ、Ⅳ型的11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47例,动力髋螺钉(DHS)19例,Gamma钉42例.结果:EvansⅢ、Ⅳ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全髋置换术,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卧床时间短.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与骨折粉碎程度、稳定性及骨质疏松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对于粉碎性、不稳定性患者Gamma钉疗效明显优于DHS,不应首选DHS.同时粉碎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选择全髋置换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汤金城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护理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术中与医师的配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5月经我院治疗的45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本组45例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五例全麻),术中、术后元一例感染与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12个月,恢复情况良好.结论:护理人员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时,严格按手术室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是减少并发症与防止感染的必要保证.
作者:敖秀华 刊期: 2011年第z3期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延迟原因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5例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增强对延迟性脾破裂的认识,掌握其临床特点,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的外科手术治疗对提高延迟性脾破裂的治愈率,减少误诊、误治十分重要.
作者:史坚强;王海霞;刘静;刘岚云;刘杨;康晓保 刊期: 2011年第z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