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搞好护理风险管理的几点方法

朱加敏;赵成梅;任成云

关键词:护理风险, 管理, 方法
摘要:文章分析了导致护理风险的动因,如:来自护士方面的因素及来自其他方面的因素.针对动因,在日常工作中找到了搞好风险管理的几点方法:包括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进行护理风险防范培训,针对风险采取有效措施等.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只有加强风险管理才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风险管理的重点是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只有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才是有效落实风险管理的保证.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乌头碱中毒55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在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地位.方法:分析55例使用盐酸戊乙奎醚的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催吐洗胃、对症支持等治疗基础上早期及时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必要时使用利多卡因控制心律失常,可提高乌头碱中毒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阳;沈丽娟;王长谦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脉动真空灭菌器用于间接喉镜灭菌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脉动真空灭菌器用于间接喉镜消毒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了环氧乙烷灭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法用于间接喉镜的灭菌,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脉动真空灭菌器与前种方法比较具有安全、高效、便捷等优势.结论:认为脉动真空灭菌器用于间接喉镜的灭菌是可行的.

    作者:胡明霞;姚志红;汪福英;张剑利;张魏平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74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分为接受过现代康复治疗的为康复一组(59例)、未进行康复治疗的为康复二组(59例)、在我院接受过康复治疗而后遗症期出院回家自行康复锻炼的患者做对照组(56例).康复一组、康复二组采用现代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对照组出院回家自行康复锻炼.对3组患者分别在入选时(V0)、入选第1月末(V1)、入选第3月末(V2)和入选第6月末(V3)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thel指数(BI)评分.结果:Fugl-Meyer评分和Bathel指数(BI)评分,V1康复二组较V.增加(P<0.01);V2康复一组较V.增加(P<0.05),康复二组较V1增加(P<0.01);v3康复一组与康复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评分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临床疗效,特别是对早期未得到康复治疗的患者.

    作者:阳初玉;陈秀琼;吕泽平;庞国防;徐薇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内经选读》教学方法初探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笔者制定融合学习法、五部教学法(学生上讲台-教师专家讲座-抽象内容观摩-深化技能练习-思辨研究意识)、增强思辨注重实践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马会霞;包巨太;吴范武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谈谈手术室患者安全的护理

    杜绝、消除手术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或伤害,主要从五个方面讲述:患者身份识别和核对;严格实行查对制度;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提高用药安全;无菌技术在手术室应用的重要性,它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确保患者安全;防范手术患者跌倒、坠床反压疮事件的发生;手术患者各种导管的识别、分类及固定、观察等,尤其是气管导管的安全护理.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安全风险的培训,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根本途径,确保每项护理措施做到零缺陷是我们呵护生命的神圣职责.

    作者:李林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静脉留置针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

    对于化疗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才能保证病人得到合理用药.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少了化疗病人多次穿刺的痛苦和发生感染的危险.留置针一次穿刺可以保留5~7天甚至更长,不需要每天进行穿刺,只要将输液器与静脉留置针连接即可;静脉留置针是一种软针头,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随血管走行而变化,不影响躯体运动,有利于病人的活动及搬动;静脉留置针套管对血管刺激小,减少了静脉炎和液体外渗的发生,对化疗病人的周围浅静脉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立敏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随着交通及建筑业的发展急性颅脑外伤日益增多,而应激性溃疡出血是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4%-47%一旦发生出血严重影响预后,死亡率高达30%-50%[1].因此如何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及对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控制成为提高颅脑损伤患者愈后的关键因素.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51例,通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霞;李玉梅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产前检查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母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并发症及改善母儿预后的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产科分娩的509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产检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未检组妊娠高血压疾病总发生率高于产检组(P<0.05);产检组中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其早产和剖宫产率的发病率均高于未产检组(P<0.05),但产后出血、FGR、围生儿死亡等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未检组(P<0.05).结论:加强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做到定期监测、早期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对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母婴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爱美;于春华;韩春蕾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乙肝HBsAg弱反应性血清标本中HBV DNA定量分析

    目的:对临床检测中乙肝HBsAg弱反应性血清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分析,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进行HBsAg定性检测(ELISA方法)的弱反应性临床血清标本,使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HBsAg定量分析,对确认的弱反应性标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进行HBV DNA分析,对实验结果及其产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使用国产ELISA试剂检测临床血清标本2351份,使用罗氏检测系统对其中的弱反应性标本133份进行HBsAg定量检测,确认其中103份属于弱反应性标本,再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HBV DNA检测,其中阳性者17例.结论:在我国HBV感染人群中,部分人群的HBsAg表达水平较低,但其体内仍存在HBV病毒复制,因此,必须重视HBV检测中出现的弱反应性结果.

    作者:宋兵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浅谈和谐医院图书馆的构建

    目的:探讨在构建和谐医院的大环境下,医院图书馆起到作用.方法:从构建医院和谐图书馆的概念、意义、服务模式特点及主要途径等四个方面分别阐述构建和谐医院图书馆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结果:构建和谐医院图书馆在和谐医院文化建设中有重要意义.结论:构建和谐医院图书馆服务并推动和谐医院的建设.

    作者:许志雄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新净界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新净界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将9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擦洗+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后用新净界进行口腔喷涂.观察两组患者口腔清洁度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口腔清洁度明显改善(P<0.05),口腔溃疡、霉菌感染率、牙菌斑及VAP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在进行口腔护理后应用新净界进行喷涂能改善患者的口腔清洁度,并能有效的降低口腔溃疡、霉菌感染、牙菌斑及VAP的发生率.

    作者:侯亚红;全金梅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术前访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n=60),实验组实施术前访问,对照组术前常规护理,不实施术前访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访视能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等.

    作者:刘秀立;甘建辉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住院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78例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COPD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护理质量,有利于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荆林;刘万兰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的研究新进展

    综述近年来中医对脾胃病的辨证治疗及研究、分析、归纳脾胃病的诊治思路与方法,进而总结其辨证治疗规律,以便有效的指导临床.

    作者:陈斌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高龄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龄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应用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四年63例高龄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应用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过程.结果63例患者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好,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高龄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应用全胃肠外营养并加强相关护理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正氮平衡、促进切口愈合、减少胃肠瘘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立红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现代化手术室管理的探讨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诊断、治疗和急危重病人抢救的重要场所,在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化手术室不仅需要现代化的硬件设施,还要有规范化的管理.手术室规范化的管理重要的是健全和完善科学管理体系及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并且做到每个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都应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照章办事,并负有相互监督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体现科学规范化管理.

    作者:张晓辉;薛玉文;李艳荣;房丽艳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西藏高海拔地区口腔科急诊1426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口腔科夜间急诊特点,为该地区口腔急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至2010年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夜间口腔急诊病人分类后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口腔夜间急诊以炎症和创伤为多,且主要分布于高寒冬季.结论:西藏拉萨地区因其特殊气候及经济发展条件,口腔科夜间急诊特点与内地有异,急诊医生应结合高原特点开展救治,同时应当承担口腔卫生宣教责任.

    作者:王栋明;田自锋;周志斐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

    方法:①对92例可疑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查,筛选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病例,观察脑血流次序变化;②对诊断为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进行屏气实验,计算屏气指数(BHI),评价其脑血流储备能力.结果:①92例患者经TCD检查诊断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27例,总检出率29.35%;②患侧MCA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健侧MCA、同侧ACA、PCA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并且患侧MCA的搏动指数与健侧MCA、同侧ACA、PCA相比较比较显著升高(P<0.01);出现明显的脑血流次序变化;③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屏气指数及各组间屏气指数均显著低于健康成人/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显著下降,出现明显的脑血流次序变化;并且出现明显的脑血流储备降低.

    作者:孟珊珊;刘洪文;贾非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有效保障病人安全

    黄石市爱康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共有临床科室17个、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病床508张,护理人员288名.医院始建于1917年,为鄂东南地区有着悠久历史的医院之一,2004年由冶钢集团公司医院改制为全国第一家民营的三级综合医院.

    作者:万红;戴琼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108例细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的护理

    本文总结了微血管减压(MVD)治疗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内容包括术前充分做好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对症处理.结果例面及痉挛患者中63位痉挛症状消失,1例缓解,1例复发;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1~2天止痛,1例一周后止痛: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朱长艾 刊期: 2011年第z3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