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丽;胡莹莹;王武
目的 探讨DWI对评价转移淋巴结早期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建立转移性淋巴结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放疗组(16枚淋巴结)与对照组(10枚淋巴结),分别于放疗前、后第1、3、7天进行常规MR及DWI检查,测量淋巴结的体积和ADC值.对两组淋巴结ADC值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对每个时间点两组淋巴结体积和ADC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放疗组4枚淋巴结第7天出现坏死,呈长T1、T2信号,且放疗后第1天淋巴结ADC值下降(1.04±0.17)×10<'-3>mm<'2>/s,第3、7天逐渐升高[(1.27±0.20)× 10<'-3>mm<'2>/s、(1.69±0.33)×10<'-3>mm<'2>/s].放疗后第7天两组淋巴结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7,P<0.05),放疗后第3、7天ADC值与放疗前及放疗后第1天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C值能用于观测动物转移性淋巴结的早期放疗反应.
作者:李蓓;邢伟;陈杰;生晶;田建明;俞胜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MSCT双期增强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甲状旁腺腺瘤的MSCT表现,特别是双期增强特征性改变.结果 19例甲状旁腺腺瘤均为单发,边界清晰,呈软组织密度.CT平扫显示12例密度均匀,7例病灶内伴有低密度区(囊变、坏死).CT双期增强扫描发现12例呈均匀强化,7例为不均匀强化;18例(18/19)表现为动脉期强化明显,平均动脉期强化幅值为85.4 HU,静脉期强化幅值降低,平均为50.4 HU.结论 甲状旁腺腺瘤的MSCT双期增强扫描征象有助于定性诊断.
作者:沈晶;伍远航;姜舟;苗延巍;伍建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三维多回波T2*血管成像(3D SWAN)诊断大脑半球梗死患者颅内大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63例单侧脑梗死患者(起病时间为3 h~8天)行常规MR、DWI、3D SWAN及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MRA)检查,分析3D SWAN检测的颅内大动脉(包括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异常低信号,与3D TOF MRA显示的异常(中断、闭塞、狭窄)进行比较,判断两种方法对显示动脉异常的一致性,并计算Kappa值.结果 3D TOF MRA共显示28条大脑中动脉、9条颈内动脉中断、闭塞或狭窄,而3D SWAN则显示其中30条动脉出现异常低信号,3D SWAN与3D TOF MRA对显示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异常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67,P<0.05).结论 3D SWAN对诊断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异常有较高价值,分析3D SWAN动脉内异常低信号的特点有助于进一步判断3D TOF MRA显示的动脉中断、闭塞、狭窄的原因.
作者:凌雪英;赵莲萍;刘斯润;黄力;黄立安;徐安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胎儿肢体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0年12月筛查出的肢体畸形胎儿49胎.结果 本组包括软骨发育不全9胎,成骨发育不全5胎,残肢畸形10胎,足畸形18胎,手畸形6胎,人体鱼序列征1胎.结论 胎儿肢体畸形的超声诊断十分重要,应提高检查胎儿肢体的意识,按照顺序对胎儿肢体进行产前检查.
作者:李婧宇;王斌;蔡爱露;高树熹;陈骊珠;孙佳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实现基于三维几何模型的人脑解剖知识可视表示.方法 选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的脑部连续切片图像,采用光线投射合成算法建立人脑三维体绘制模型;参考美国的解剖学基本模型,建立人脑解剖知识库;通过分析二维连续切片图像构成的三维规则体数据场的性质,建立三维几何模型与解剖知识的相互映射机制;后以Visu-a1 C++为开发工具,结合可视化类库VTK,开发基于三维几何模型的人脑解剖知识可视表示.结果 成功构建了基于三维几何模型的人脑解剖知识可视表示平台,可清晰显示人脑各个解剖结构,并实现三维几何模型、二维切片图像及解剖知识的同步展示.结论 结合符号化解剖知识的人脑三维几何模型可更好地满足人脑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的需要,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整合人脑其他方面的知识信息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罗洪艳;杨清云;张绍祥;朱文武;谭立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定量评价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患者左心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并探讨其在LVN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LVNC患者21例,分为两组:LVNC-1组(n=10):LVEF≥50%;LVNC-2组(n=11):LVEF<50%.以21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左心室心尖长轴动态图像,利用STI获取各节段心肌纵向应变(LS)曲线及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LVNC-2组左心室各水平LS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均<0.05),但其E'、E/E'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取左心室心尖段LS均值-20.71%为界值,诊断LVNC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减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5.00%、100%;整体LS均值-17.90%为界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与LS相同.结论 应用超声STI技术可对LVNC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进行深入定量评价.
作者:陆叶;吕秀章;马宁;江勇;徐楠;朱振辉;张红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患者男,38岁,反复发作头晕、头疼20余天,疼痛呈间断性,并逐渐加重;否认高血压史.体检:收缩压高达190 mmHg.超声:上腹部横切面扫查:右肾动脉起始段探及一瘤样结构与腹主动脉相通,约22 mm×18 mm,瘤内可见絮状低回声部分充填,瘤后肾动脉管腔纤细(图1);纵切面扫查:瘤体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后下方(图2);CDFI:瘤体内可见腹主动脉血流进入,部分充盈,瘤体后方血流显示不清(图1);右肾下极可见动脉信号自肾外进入实质内.
作者:王贤明;贺袆;刘建新;吴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超声探查方法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十分重要,常用探查方法包括平行移动法、扇形扫查法、十字交叉法、加压法等[1].本文对加压法进行分类,探讨其在全身各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李瑛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数字化X射线医疗设备的发展,各种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有助于保证激光相机的正常运行[1].在日常使用中,干式激光相机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故障原因除相机本身的因素外,还存在胶片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及时排查故障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维修具有重要意义[2-3].
作者:魏辉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观察227例AIDS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合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7例患者心脏各瓣膜、室壁、房室间隔内膜面均有不同程度增厚、毛糙和赘生物形成,以右心心内膜炎常见.病原微生物种类以细菌、真菌感染为主,可为混合性感染.通过内科抗感染治疗,赘生物84例(37.00%,84/227)消失,79例(34.80%,79/227)缩小,64例(28.19%,64/227)变化不大,但回声增强、活动度减少.结论 AIDS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有特征性的改变,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李雪娇;朱艳梅;汪习成;王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人路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T和MRI的价值和局限性.方法 在53名受检者正常腰椎问盘的CT图像、40名受检者正常腰椎问盘的MR图像上,对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获得经皮腰椎闻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CT、MRI影像学特征和相关测量参数,L3~Sl各层面左、右侧穿刺线与腰神经根后缘的近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对显示穿刺线的骨性标志点上关节突优于MRI,MRI对软组织密度分辨力较CT高.结论 CT、MRI是确定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人路的重要手段,能显示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穿刺前应首先选择CT检查,必要时联合MR检查可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作者:游箭;邵阳;李春平;敬宗林;杨林;陈伟;陆明;代明德;谢兵;胡鸿;钟立明;魏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作为医学影像技术不可替代的支柱之一,超声已成为心血管病防治和全程关护不可或缺的检查技术.同时,随着个性化医疗的逐步深入,如何应对不断拓展和变化的临床需求,有的放矢地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诊疗信息,正在成为当前超声系统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作者: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北京;100020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整体应变率(ESR)、局部应变率(LSR)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3例患者共145个乳腺病灶(良性组:85个,恶性组:60个)分别行LSR、ESR两种应变率测量.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分别获得两种方法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的佳临界点,比较其诊断效率.结果 构建ROC曲线后,ESR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0.03,佳临界点为3.16,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33%(53/60)、88.24%(75/85)、88.28%(128/145).LSR的AUC为0.97±0.02,佳临界点为31.15,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67%(58/60)、94.12%(80/85)、95.17%(138/145).LSR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及准确率均优于ESR(P<0.05).结论 ESR和LSR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LSR优于ESR.
作者:秦石成;王俊玲;崔可飞;张瑞芳;程安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DWI联合<'1>H-MRS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22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出现异常强化区的患者进行DWI、<'1>H-MRS检查.分析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DWI与<'1>H-MRS表现,对复发、损伤、正常脑白质的ADC值及复发、损伤病灶的Cho、Cr、NAA峰高与Cho/Cr、Cho/NA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根据ROC曲线确定比值参数(rADC、Cho/Cr、Cho/NAA)的佳诊断阈值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损伤灶ADC值[(1476.40±453.74)mm<'2>/s]高于复发灶[(987.62±309.9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灶Cho/Cr(1.74±0.53)、Cho/NAA(2.39±1.21)高于损伤灶Cho/Cr(1.30±0.19)、Cho/NAA(1.164±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佳诊断阈值分别为:rADC(1.40)、Cho/Cr(1.51)和Cho/NAA(1.42),诊断准确率分别为:rADC(72.73%)、Cho/Cr(72.73%)、Cho/NAA(86.36%)、多参数评分系统(86.36%).结论 DWI联合<'1>H-MRS多参数分析可明显提高复发与损伤的鉴别诊断准确率,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确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孟名柱;周胜利;苗重昌;袁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MSCT和MRI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胰腺囊性肿瘤[浆液性囊性肿瘤(SCN)10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CN)14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17例]的MSCT和MRI表现.结果 SCN中浆液性微囊性腺瘤7例,呈分叶状,囊小而多,多具有中心瘢痕;浆液性寡囊性腺瘤2例,1例单房、1例多房,囊大而少,边缘分叶;实性浆液性腺瘤1例,CT增强检查明显强化,但T2WI可显示其囊性特征.MCN囊大而少,边缘多光滑.IPMN与胰管相通,单房者多表现为杵状指样的囊,多房者囊常呈多种形态.IPMN胰管可出现远端、近端或全程扩张,而SCN和MCN仅近端扩张.结论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中囊的不同形态对鉴别诊断有提示作用.全程或远端胰管扩张只见于IPMN.
作者:朱跃强;白人驹;孙浩然;李亚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DPN患者40例(DPN组),选取正常对照30名(正常对照组),观察两组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连续性和神经内部回声,测量并比较两组神经的前后径(D1)和横径(D2),并计算横截面积(CSA).结果 正常对照组神经纵断面声像图呈束条状高或中等回声,内含多数平行、被高回声分开断续的线状低回声;横断面呈圆形、卵圆形高回声,其内分布细点状低回声.DPN组表现为受累神经肿大、增粗,内部回声减低,神经内平行线状结构消失.DPN组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D1、D2、CSA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超声能够清晰显示DPN患者受累神经结构、位置以及病变范围,对DPN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指导临床选择治疗和手术方案.
作者:程娟;陈亚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进行64排MSCT检查或血管成像时,对比剂的注射速率要求更快,而这增加了血管外渗漏对比剂的发生率[1].应用血管外渗漏探测技术,可有效避免对比剂血管外渗漏事件的发生.
作者:钟丽华;蒋连秀;覃蕾;秦秀珍;冷贵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LyP-1标记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与乳腺癌细胞结合进行体外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以共沉淀法制备SPIO,用LyP-1与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包被的SPIO耦联,以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设立LyP-1-SPIO组、竞争组、SPIO组和对照组,普鲁士蓝染色,评价不同组中铁颗粒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并观察其体外MR成像效果.结果 成功制备SPIO.LyP-1-SPIO组有较多铁颗粒进入细胞内,竞争组和SPIO组仅有少量铁颗粒进入细胞中,对照组细胞中无铁颗粒.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作用时间LyP-1-SPIO和SPIO对细胞的生长均无显著影响;体外MR成像提示LyP-1-SPIO能够显著增强阴性对比效果.结论 LyP-1-SPIO对MDA-MB-231细胞具有较好的靶向作用,可用于对肿瘤细胞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张子栋;严飞;李翔;郑海荣;刘新;张丽娟;常胜合;邱本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骨骼肌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MRI凭借对软组织的高分辨力、可多切面成像等优点成为评估骨骼肌损伤的佳影像学方法之一.DTI是近年兴起的影像学新技术,通过对肌肉水分子各向异性进行成像,能够无创性地反映体内水分子扩散情况,借助特定软件能够再现肌纤维走行,无创评价骨骼肌损伤情况,以利于临床诊治.
作者:王希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预测非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CAG的非心肌梗死患者118例,其中多支病变43例(多支病变组),单支病变32例(单支病变组),43例造影正常(对照组),分析3组研究对象收缩期峰值应变(SpI)及应变率(SRsI)有无差异.结果 多支病变组SRs和Sp绝对值均低于单支病变组及对照组(P-15.0%、SRs>-1.01 s-1作为截断值,诊断多支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65.12%(28/43)和72.09%(31/43),特异度为90.67%(68/75)和74.67%(56/75).结论 应变率成像能够预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作者:李文俊;骆志玲;顾云;潘家华;沈艳;王钰;倪锐志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