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排螺旋CT观察肺裂变异

徐冰;迟永堃;李晓婷;孙应实;张晓鹏

关键词:肺裂, 变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观察肺裂的发育及变异情况.方法 对530例接受胸部64排螺旋CT检查且无胸部疾病的患者CT图像上肺裂的起止点、肺裂发育的完整程度及额外裂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水平裂多起自斜裂的后1/4~1/3范围,止于第2~4前肋水平.双侧斜裂的起点多位于第4~6后肋水平,右侧斜裂的止点多位于横膈前1/4~1/3范围,左侧斜裂的止点大多较右侧偏前.530例中,172例(172/530,32.45%)肺裂发育正常,358例(358/530,67.55%)肺裂发育异常.肺裂发育异常共387处,其中水平裂异常217处(217/387,56.07%),右侧斜裂异常61处(61/387,15.76%),左侧斜裂异常109处(109/387,28.17%).134例患者出现额外裂共136处.结论 通过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可较为准确地观察肺裂的发育及变异情况.64排螺旋CT是在体、生理状态下进行肺裂研究有价值的方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症状心脏纤维瘤伴明显钙化1例

    患者男,62岁,既往体健,无任何不适及特殊病史,查体未见异常.体检X线检查见心影内团块状钙化影,约40 mm×35 mm(图1).心电图正常.心脏彩超:右心房轻度增大,于右心房内见约41 mm×30 mm的强回声团块,约占右心房90%,与房间隔关系密切,团块回声不均匀,后方伴声影,随心脏收缩见轻微摆动,团块未见明显变形,不影响三尖瓣启闭活动(图2),诊断:右房纤维瘤?

    作者:邢红岩;姜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飞利浦HD15彩色超声系统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为医学影像技术不可替代的支柱之一,超声已成为心血管病防治和全程关护不可或缺的检查技术.同时,随着个性化医疗的逐步深入,如何应对不断拓展和变化的临床需求,有的放矢地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诊疗信息,正在成为当前超声系统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作者: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北京;100020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MRI诊断56例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实质并发症

    目的 探讨MRI对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实质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5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均接受MR常规序列扫描(Fiesta、Dual-Echo、FSPGR、FS FSE RT、DWI)及LAVA薄层动态增强检查,分析各序列影像表现.结果 肝实质动脉期异常灌注15例;肝内肿瘤复发9例,伴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癌栓3例;肝局灶性缺血、坏死2例.胆源性肝脓肿2例,肝脏周围炎2例,灶性肝出血2例,局灶性脂肪肝2例,弥漫性脂肪肝1例,肝淤血1例,肝嗜酸性肉芽肿1例,未分化肉瘤1例.结论 MRI可准确反映移植肝实质各种并发症,在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劲;何炳均;廖碧红;姜在波;罗琳;张亚琴;陈规划;杨扬;单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双源CT评估主动脉弹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利用双源CT分析升主动脉的弹性特点,探讨其在大动脉弹性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56 名健康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A组<40岁;B组:40~50岁;C组:>50岁).每间隔5%RR间期进行数据重建并测量兴趣层面的平均直径及截面积,分析健康人群升主动脉的搏动规律及弹性特点.结果 随心脏搏动,升主动脉达到大及小直径的RR时相分别为(24.02±4.99)%及(93.50±4.04)%,与心率无明显相关性(P>O.05);A、B、C组直径变化分别为(2.58±0.54)mm、(1.90±0.37)mm及(1.44±0.48)mm.动脉弹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各组间弹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李宁;赵鹏;柳澄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乳腺定位导丝置入在触诊阴性乳腺微钙化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定位导丝置入技术在触诊阴性的乳腺微钙化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0例临床触诊阴性而经乳腺钼靶X线摄影发现乳腺微钙化病灶患者,于超声引导下在微钙化中心置入乳腺定位导丝.手术切除导丝定位的微钙化周围直径约2 cm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50例患者中,19例为乳腺恶性肿瘤,31例为乳腺良性病变.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定位导丝置入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全性好、无辐射的方法,对于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伴微钙化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晓宁;郭瑞君;巩丽焕;钟朝霞;李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于MR图像三维纹理特征的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的分类

    目的 利用三维纹理特征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进行分类识别,以探索AD早期诊断新途径.方法 对12例早期AD患者(AD组)、12例MCI患者(MCI组)及12名健康对照者(NC组)的MR图像进行三维纹理分析,采用灰度共生矩阵和游程长矩阵提取每位受试者左、右侧海马结构及胼胝体的三维纹理特征,选取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纹理参数作为特征变量,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各组进行分类,利用留一法估算分类准确率.结果 对NC组与MCI组、MCI组与AD组、NC组与AD组进行分类识别的高准确率分别为79.17%、83.33%、91.67%.结论 利用三维纹理分析可分类识别早期AD患者及MCI患者,有助于AD的早期诊断.

    作者:李昕;童隆正;周晓霞;王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肾透明细胞癌孤立转移至心包、心肌1例

    患者男,69岁,曾因肾透明细胞癌接受左肾切除术,后接受干扰素、化疗及口服抗肿瘤药物治疗;1年半后接受心脏搭桥手术;4年后心脏CT血管造影复查,发现纵隔左侧肿物,接受头部、腹部及盆腔检查,考虑为肾透明细胞癌转移.CT:纵隔左侧软组织密度

    作者:刘烨;聂永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扫查正常成人臂丛神经根

    目的 探讨正常臂丛神经根的声像图特征及定位标志,以对神经根发出位置水平进行准确定位.方法 对40名正常人进行臂丛神经超声检查,以C7椎体横突前结节短小或缺如这一形态学特征为标志,以椎体长轴为轴线,于横断面判定各个神经根发出椎间孔的相应椎体水平,观察C5~Tl各神经根的超声声像图的特征.结果 通过各颈椎椎体横突的超声表现可辨认和识别神经根发出水平,C7神经根出椎间孔段的超声声像图具有特征性.于40名受检者均可观察到C5~7水平的神经根,25名可见C8神经根,7名可见T1神经根.结论 高频超声能利用椎体横突的形态学的差别区分和定位各个神经根所对应的椎体水平,对臂丛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刘慧;郭徐林;陈定章;张恒;权太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骨骼肌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骨骼肌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MRI凭借对软组织的高分辨力、可多切面成像等优点成为评估骨骼肌损伤的佳影像学方法之一.DTI是近年兴起的影像学新技术,通过对肌肉水分子各向异性进行成像,能够无创性地反映体内水分子扩散情况,借助特定软件能够再现肌纤维走行,无创评价骨骼肌损伤情况,以利于临床诊治.

    作者:王希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脊柱囊性血管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影像学表现:2例报告

    脊柱囊性血管瘤病(spinalcystic angiomatosis,SCA)是发生于脊柱的罕见良性先天性疾病,以椎体及附件多发脉管瘤样病变为特征,其他骨骼和内脏也可受累[1].我院根据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拟诊2例SCA,经实验室和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除外其他疾病,综合诊断为SCA,报道如下.

    作者:柳晨;郑卓肇;袁慧书;韩嵩博;马永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整体应变率与局部应变率诊断乳腺病灶的比较

    目的 比较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整体应变率(ESR)、局部应变率(LSR)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3例患者共145个乳腺病灶(良性组:85个,恶性组:60个)分别行LSR、ESR两种应变率测量.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分别获得两种方法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的佳临界点,比较其诊断效率.结果 构建ROC曲线后,ESR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0.03,佳临界点为3.16,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33%(53/60)、88.24%(75/85)、88.28%(128/145).LSR的AUC为0.97±0.02,佳临界点为31.15,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67%(58/60)、94.12%(80/85)、95.17%(138/145).LSR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及准确率均优于ESR(P<0.05).结论 ESR和LSR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LSR优于ESR.

    作者:秦石成;王俊玲;崔可飞;张瑞芳;程安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艾滋病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观察227例AIDS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合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7例患者心脏各瓣膜、室壁、房室间隔内膜面均有不同程度增厚、毛糙和赘生物形成,以右心心内膜炎常见.病原微生物种类以细菌、真菌感染为主,可为混合性感染.通过内科抗感染治疗,赘生物84例(37.00%,84/227)消失,79例(34.80%,79/227)缩小,64例(28.19%,64/227)变化不大,但回声增强、活动度减少.结论 AIDS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有特征性的改变,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李雪娇;朱艳梅;汪习成;王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及弹性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肿块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UE)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二维超声、CDFI、脉冲多普勒血流显像(PDU)及UE检查100例患者共125个乳腺病灶,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为良性者40例共65个病灶,恶性者60例共60个病灶,二维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0.00%(48/60),特异度为78.46%(51/65),准确率为79.20%(99/125);CDFI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78.33%(47/60),特异度为83.08%(54/65),准确率为80.80%(101/125);PDU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71.67%(43/60),特异度为58.46%(38/65),准确率为64.80%(81/125);UE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8.33%(53/60),特异度为75.38%(49/65),准确率为81.60%(102/125).4种检查方法比较,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55,P<0.05).结论 UE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准确率高于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

    作者:吴秀平;宋庆华;杜毅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

    目的 探讨胎儿肢体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0年12月筛查出的肢体畸形胎儿49胎.结果 本组包括软骨发育不全9胎,成骨发育不全5胎,残肢畸形10胎,足畸形18胎,手畸形6胎,人体鱼序列征1胎.结论 胎儿肢体畸形的超声诊断十分重要,应提高检查胎儿肢体的意识,按照顺序对胎儿肢体进行产前检查.

    作者:李婧宇;王斌;蔡爱露;高树熹;陈骊珠;孙佳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临床型3.OT MR在裸鼠原位胶质瘤模型确认及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人源性裸鼠原位胶质瘤模型,探讨临床型3.OT MR对其进行成像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方法 以U87MG细胞混悬液注入17只裸鼠脑实质,建立裸鼠原位胶质瘤模型.分别于接种后各时间点以临床型3.OT MR TlW、T2W及增强TlW扫描;扫描结束后处死荷瘤裸鼠,并行HE染色观察.于MRI及HE片上分别测量肿瘤大截面积,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只裸鼠建模成功,T2WI及增强T1WI均可见明显肿瘤形成.接种后30天T2WI及增强TlWI测得的肿瘤大截面积分别为(27.62±5.56)mm3、(28.80±5.42)mm3,均与HE测得结果[(25.65±4.95)mm3]成正相关(r=0.975、0.972,P均<0.01).结论 临床型3.0T MR能无创检测裸鼠的脑内成瘤情况,T2WI及增强T1WI均可很好地显示肿瘤,且能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作者:李树平;占昌友;张家文;冯晓源;梁春敏;余振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良恶性前列腺病变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经病理证实的61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共69个病灶的超声弹性表现,分析良恶性病变患者弹性分级的差别,并计算超声弹性分级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前列腺良性病变的弹性分级以I、Ⅱ级为主,恶性病变的弹性分级以Ⅲ~V级为主.超声弹性分级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7.78%(28/36)、72.73%(24/33)、75.36%(52/69).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病变的良恶性.

    作者:徐乐天;肖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LyP-1标记超顺磁性氧化铁的制备及体外成像

    目的 探讨LyP-1标记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与乳腺癌细胞结合进行体外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以共沉淀法制备SPIO,用LyP-1与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包被的SPIO耦联,以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设立LyP-1-SPIO组、竞争组、SPIO组和对照组,普鲁士蓝染色,评价不同组中铁颗粒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并观察其体外MR成像效果.结果 成功制备SPIO.LyP-1-SPIO组有较多铁颗粒进入细胞内,竞争组和SPIO组仅有少量铁颗粒进入细胞中,对照组细胞中无铁颗粒.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作用时间LyP-1-SPIO和SPIO对细胞的生长均无显著影响;体外MR成像提示LyP-1-SPIO能够显著增强阴性对比效果.结论 LyP-1-SPIO对MDA-MB-231细胞具有较好的靶向作用,可用于对肿瘤细胞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张子栋;严飞;李翔;郑海荣;刘新;张丽娟;常胜合;邱本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临床及声像图特点

    目的 探讨肝胆管囊腺肿瘤的临床及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肝胆管囊腺肿瘤患者资料,其中囊腺瘤12例,囊腺癌12例,分析并比较其临床及声像图特点.结果 24例患者均获得完整临床资料.肝胆管良恶性肿瘤在发病年龄、性别比例、病灶形态、内部回声特点以及血流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囊腺瘤患者均为女性;5例(5/12,41.67%)伴中上腹痛,4例(4/11,36.36%)血清CA19-9升高.囊腺癌患者男女比例为2:1;9例(9/12,75.00%)伴腹痛,部分病例伴发热、黄疸等;5例(5/9,55.56%)血清CA19-9升高.12例囊腺瘤和9例囊腺癌声像图资料完整.12例囊腺瘤均为单发且形态规则,8例(8/12,66.67%)呈单房或多房囊性,4例(4/12,33.33%)呈囊实性结构且实性成分<50%,3例(3/12,25.00%)病灶CDFI可见血流信号;9例囊腺癌中8例单发,7例(7/9,77.78%)形态不规则,9例(100%)均可见实性成分,其中5例(5/9,55.56%)实性成分≥50%,1例呈完全实性;囊腺癌病灶CDFI均可见血流信号.3例囊腺瘤CEUS表现为动脉相分隔状或密集网状快速增强,延迟相缓慢退出.结论 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和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特点,以此为依据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刘真真;吕珂;王蕾;杨萌;夏宇;姜玉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靶向辐照微泡造影剂介导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肾癌细胞

    目的 以肾癌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索超声靶向破坏微泡(UTMD)技术对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转染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rAAV2转染786-0细胞观察转染率.用不同条件UTMD预辐照rAAV2,观察病毒活性.以不同条件UTMD联合rAAV2转染人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测定转染率及细胞生存率,RT-PCR检测细胞内病毒载体基因拷贝数.结果 1×104~1×106 MOI的rAAV2在786-0细胞的转染率为(17.28士2.44)%.UTMD声强≤2.0 W/cm2,时间≤120 s,微泡体积比≤40%,频率1 MHz,占空比(DC)50%,脉冲重复频率(PRF)100 Hz时,UT-MD辐照不影响rAAV2的转染活性.在不影响细胞生存率及rAAV2活性的参数下(声强1 W/cm2,时间60 s,微泡体积比20%,频率1 MHz,DC 60%,PRF 100 Hz),UTMD介导rAAV2组细胞的转染率较单纯rAAV组提高2~3倍,并在5天内稳定维持提高效应;实时PCR显示,UTMD介导rAAV2组细胞内病毒载体量较单纯rAAV组提高近9倍.结论 UTMD可安全、有效且稳定地提高rAAV2在肾癌细胞的转染率.

    作者:李凡;杜联芳;王惠萍;韦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与开腹造模的比较

    目的 比较肝泡状棘球蚴病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与开腹直视肝内注射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两种造模方法的优缺点及对后续介入实验研究的影响.方法 将162只Wistar大鼠分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及开腹接种组,每组81只,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和开腹直视下肝内注射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的方法制备肝泡状棘球蚴病动物模型,以超声筛查动物模型.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对比分析造模情况.结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80只成活,其中48只造模成功,肝脏病变阳性率60.00%(48/80),病灶生长部位固定,与周围粘连、侵犯门静脉等脉管系统较轻,3只门静脉插管失败,插管成功率为93.75%(45/48);开腹接种组77只成活,其中33只造模成功,肝脏病变阳性率为42.86%(33/77),病变部位不固定,与周围脏器粘连显著,8只病变侵犯门静脉而插管失败,插管成功率为75.76%(25/33).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造模肝脏病变阳性率及插管成功率均高于开腹接种组(X<'2>=4.617、5.394,P=0.032、0.020).结论 肝泡状棘球蚴病介入实验研究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造模的方法病变阳性率高,造模过程简单,动物痛苦小,死亡率低,适宜后续研究.

    作者:张明星;任伟新;迪理木拉提·巴吾冬;顾俊鹏;许晓冬;张海潇;杨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