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雷涛;谷建南;李玉博;李春雨
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自1982年由Heald等[1]提出后,现已作为直肠癌外科治疗的“金标准”.TME基于解剖层面的外科精准游离能更好地完成肿瘤的根治以及减少因损伤盆腔自主神经导致的永久性排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近20年来,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不断被证实在短期内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促进早期恢复,而且肿瘤根治方面与开腹手术相当.近期几个大型随机对照研究[2-3]结果的陆续颁布,更加肯定了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外科治疗中的地位,尤其是对超低位直肠癌的处理.然而相对于腹腔镜下的其他操作,腹腔镜下TME因盆壁结构复杂而被认为是学习曲线长的一项技术,达到Nagtegaal等[4]的评估系统中的完整TME标准仍需要技术与经验的积累.从直肠癌根治的范畴来看,TME应该作为一个原则,无论是开腹、腹腔镜抑或是机器人手术[5].针对腹腔镜下如何完成TME,来自20个国家近60名结直肠外科专家经过问卷调查、面访及反复商讨后修订了一个腹腔镜下TME操作的国际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6].1 专家共识的基本内容
作者:兰平;何晓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病例资料 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完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平均62岁.既往有腹部手术史9例.术前均由病理证实,高位直肠癌29例,低位直肠癌33例.手术遵循腹腔镜直肠癌根治规范(图1~6),简要手术步骤:探查,证实可切除;游离,从乙状结肠系膜根部,在骶岬水平下方1 ~ 2cm处用超声刀切开后腹膜,进入透氏筋膜和肾前筋膜之间的疏松间隙,分离出肠系膜下血管根部,清扫根部淋巴结,处理肠系膜下血管,继续游离乙状结肠、直肠及相应系膜;切除,行Dixon术式者,于肿瘤下方2 cm用腔镜下直线切割关闭器切断直肠,在下腹做3 ~ 4cm长的切口,体外完成标本切除,经肛置入管形吻合器行端端吻合;行Miles术式者,将近端肠管在腔镜下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标本经肛门取出,将切断的肠管近端提至体外造口,建立人造肛门.会阴部操作同常规开腹手术.62例手术均于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128~240 min,平均160 min;出血25~100 mL,平均50 mL.
作者:严小贵;钱永坤;蒋新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的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且在直视下吻合器一期吻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8例低位直肠癌实施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患者,其中采用腹腔镜辅助且吻合器一期吻合的患者45例,命名为SCAA组;采用传统吻合方式的患者93例(55例开腹,38例腹腔镜),命名为HCAA组.并发症的比较只涉及与吻合有关的,肛门功能的比较只涉及采用腹腔镜技术的病例.结果 ①吻合口漏发生率SCAA组要明显低于HCAA组(P=0.001),HCAA组吻合口狭窄的程度较SCAA组严重(P=0.022),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道形成、直肠黏膜脱垂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CAA组的Saito功能问卷中的排便困难发生率要明显低于HCAA组(P=0.016),其他7项和Wexner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改良的腹腔镜辅助下的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且在直视下吻合器一期吻合可明显减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肛门功能也不劣于前者.
作者:丛进春;徐琨;陈春生;夏志秀;马明星;张方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1 直肠癌外科治疗1739年,法国Faget首次报道了经会阴切除直肠癌[1],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至今不到300年的时间,而前期近150年的进展十分缓慢,直至1908年Miles[2]首次描述了整块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根治性治疗直肠癌的概念即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从局部切除肿瘤病灶到将直肠癌当成一种有扩散可能的疾病来根治性治疗,这是一个理念上的巨大进步,然而这种手术对患者的肛门及性功能是一种毁损性的伤害[3].
作者:康亮;汪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研究进展,提高对该肿瘤的进一步认识,寻找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加以综述.结果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在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存在特殊性,与胃其他部位的肿瘤存在明显差异,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定义、生物学来源、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研究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外科治疗的手术路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方式等问题长期以来各学派意见不一.结论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作为一类独立的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增加,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如何选择手术方式,需要深入研究.
作者:马小明;吴建强;王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 (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USP9X)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USP9X在55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胰腺癌组织及其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USP9X高表达率为58.2%(32/55),癌旁非肿瘤组织中为0(0/55).USP9X的高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Cox比例风险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USP9X表达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USP9X高表达组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低表达组(P<0.05),且在TNM分期Ⅱ期、淋巴结阴性及肿瘤分化程度为中分化患者中也得到相同结果(P<0.05).结论 USP9X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张蓬波;丁伟超;张秀忠;张冲;任泽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线粒体转录因子A (TFAM)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间的30例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TFAM mRNA表达水平.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FAM在正常结肠细胞和SW480、HT-29、HCT116三种结肠癌细胞株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探讨上调TFAM表达后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①体内研究结果:结肠癌组织中TFAMmRNA表达比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P<0.000 1).②体外研究结果:与正常结肠细胞株相比,在SW480、HT-29和HCT116三种结肠癌细胞株中TFAM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00 8、0.002 3、0.000 6),其中SW480细胞株增幅明显.与正常结肠细胞株相比,在SW480、HT-29和HCT116三种结肠癌细胞株中TFAM蛋白表达也均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00 2、0.003 8、0.001 6),其中SW480细胞株增幅明显.用质粒转染上调TFAM基因表达后,MTT实验结果显示,在转染后96 h和120 h时,pcDNA3.1-TFAM-SW480细胞组的增殖率比pcDNA3.1-SW480无义对照组的增殖率明显升高(P<0.000 1).BrdU实验显示,在转染后48 h时,pcDNA3.1-TFAM-SW480细胞组的增殖率比pcDNA3.1-SW480无义对照组的增殖率明显升高(P<0.001 0).结论 TFAM在结肠癌中表达升高,上调TFAM后,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明显增强,为进一步研究TFAM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打下基础.
作者:吴恺明;何裕隆;柳发铿;陈剑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癌蛋白metadherin (MTDH)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我院2007 ~ 2010年期间152例AFP阴性肝癌患者术后肝癌组织中MTDH蛋白表达,分析MTDH蛋白表达与AFP阴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预后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MTDH蛋白表达情况与生存的关系.结果 MTDH在AFP阴性肝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60.53%(92/152).MTDH蛋白高表达与肿瘤直径(P=0.029)、Edmondson分级(P=0.032)、微血管浸润(P=0.024)及肿瘤复发(P=0.0 14)有关.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均表明MTDH蛋白高表达与患者较差的生存率有关(P=0.002,P=0.017).结论 MTDH蛋白在AFP阴性肝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MTDH蛋白高表达是影响AFP阴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较差的预后因素之一.
作者:李金淼;黄智民;周桂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沙格雷酯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监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间接比较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状态.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24只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沙格雷酯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8只.所有大鼠从术前第7d开始持续饲喂高脂饮食,空白对照组不饲喂药物,另外2组每天分别饲喂沙格雷酯(100 mg/kg)和氯吡格雷(20 mg/kg).通过Forgarty导管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术后第14 d时处死大鼠,取材球囊损伤的颈动脉标本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和PCNA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计算内膜/中膜厚度比和面积比,计算PCNA阳性细胞率和吸光度.结果 沙格雷酯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平均内膜厚度、平均内膜面积、内膜/中膜厚度比、内膜/中膜面积比、PCNA吸光度和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降低(P<0.001);沙格雷酯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平均中膜厚度和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雷酯和氯吡格雷均能显著降低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的厚度和面积以及PCNA的吸光度和阳性细胞率.
作者:陈跃鑫;王文达;叶炜;李天佳;刘昌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二甲双胍降低2型糖尿病(T2MD)患者其肝癌罹患率的作用.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使用二甲双胍治疗T2MD合并肝癌患者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数据证明,二甲双胍可以预防T2MD患者肝癌的发生,其机制主要通过ATM-LKB1-AMPK-mTOR通路、PI3K/Akt/mTOR通路、miRNA等方面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目前争议是其数据的真实性,影响因素包括增龄问题和二甲双胍使用者的特征,尚待设计严谨的前瞻性研究加以明确.结论 二甲双胍可以降低T2MD患者肝癌的发生率,并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为肝癌综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权胜伟;庞新亚;高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病例资料 患者,男,59岁.因“肛门肿物突出伴疼痛7d”入我院中西医结合肛肠科.既往于40年前曾患有风湿性心脏病,2个月前自行停用抗凝药华法林.入院时查体:全身皮肤未见明显皮疹及出血点.全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扣痛,肠鸣音正常.肛门镜检:齿状线上3、5、7、9、11点黏膜隆起,充血水肿伴部分糜烂出血.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39×109/L,血红蛋白139 g/L,血小板94× 109/L,凝血酶原时间11.2s.心脏彩超提示心瓣膜病变:二尖瓣轻-中度狭窄伴中度返流,三尖瓣轻度返流,轻度肺动脉高压,左心功能减低.
作者:秦龙;任明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结直肠癌在发达国家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态势[1].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提倡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手术方式可选择传统开放术式、腹腔镜及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自2002年美国FDA批准的达芬奇手术系统用于完成第1例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以来,它在这一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然而,达芬奇机器人相比开放术式及传统腹腔镜术式存在哪些优缺点,仍是目前争议和研究的焦点.现将从安全性、学习曲线、预后、现存缺陷方面对达芬奇机器人术式在直肠癌外科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评价.1 达芬奇机器人术式的先天优势、安全性及学习曲线
作者:常文举;许剑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LH1、hMSH2和hMSH6在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SCR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空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SCRC患者263例,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证实且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63例SCRC患者肿瘤组织中hMLH1、hMSH2、hMSH6蛋白表达缺失情况,并分析其表达缺失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263例SCRC患者肿瘤组织中hMLH1蛋白表达缺失率为13.3%(35/263),hMSH2蛋白表达缺失率为12.2% (32/263),hMSH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28.9%(76/263),hMLH1/hMSH2表达共同缺失率为3.4%(9/263),hMLH1/hMSH6表达共同缺失率为10.2% (27/263),hMSH2/hMSH6表达共同缺失率为6.8%(18/263),hMLH1/hMSH2/hMSH6表达共同缺失率为3.4% (9/263).hMSH1蛋白表达缺失率在高分化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黏液腺癌(P<0.01);hMSH2蛋白表达缺失率在直径>5 cm的肿瘤组织中明显高于直径≤5 cm的肿瘤组织(P<0.05);hMSH6蛋白表达缺失率在男性患者中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1),且在淋巴结转移少的肿瘤组织中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较多的肿瘤组织(P<0.01).结论 hMLH1、hMSH2、hMSH6在SCRC中的表达缺失并不少见,且其表达缺失与SCR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也明显不同于林奇综合征.因此,hMLH1、hMSH2、hMSH6在SCR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也有别于林奇综合征.
作者:于鹏飞;顾国利;魏学明;李明;顾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DJB)及迷走神经肝支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及空腹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酪酪肽(PYY)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方法 将40只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Wistar大鼠(GK大鼠)随机分成DJB组、DJB+迷走神经肝支离断组(简称“DJB+HBVR组”)、假手术组、假手术+迷走神经肝支离断组(简称“假手术+HBVR组”).检测各组术前及术后体质量及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血清GLP-1及PYY含量变化.结果 DJB组术后各时相与术前相比大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空腹血清GLP-1及PYY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DJB+HBVR组比较,发现从第6周开始,保留迷走神经肝支可以更持久地维持术后低体质量(P<0.05),增加空腹血清GLP-1及PYY含量(P<0.05).结论 DJB改善GK大鼠糖代谢效果显著,迷走神经肝支在DJB改善糖代谢这一过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万鹏;王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控制性灌注血必净注射液对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通过灌注血必净防治肢体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制备兔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4h),将30只健康大耳白兔应用随机数字表完全随机化分为3组:①血必净灌注组(n=10),再灌注前给予血必净;②盐水对照组(n=10),手术方式同①组,再灌注前给予生理盐水灌注;③假手术组(n=10):手术方式同①组,不予缺血及再灌注.检测各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及后肢CT灌注参数—血流量比值(rBF)和血容量比值(rBV)的变化.结果 ①假手术组术前及术后血清中SOD活性、MDA含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盐水对照组再灌注后血清中SOD活性较术前略升高(P>0.05),MDA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血必净灌注组再灌注后血清中SOD活性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血必净灌注组及盐水对照组再灌注后血清中SOD活性明显提高(P<0.01),MDA含量血必净灌注组明显降低(P<0.01),盐水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盐水对照组比较,血必净灌注组灌注后血清中SOD活性明显提高(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②与假手术组比较,盐水对照组及血必净灌注组的rBF及rBV均明显下降(P<0.05);与盐水对照组比较,血必净灌注组rBF及rBV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控制性灌注血必净注射液可提高兔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对兔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且能有效改善后肢灌注量.
作者:王刚;钟红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CEA)术后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病因及相应预防措施,探讨手术和腔内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2例CEA术后颈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诊治过程和经验;同时检索PubMed、SpringerLink、ELSEVIER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关于CEA术后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相关英文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 ①我院病例结果:我院CEA术后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为0.31% (2/641),2例患者分别接受了手术和腔内治疗,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分别随访39个月和4个月,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症状.②文献病例结果:共纳入39篇相关文献,有187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140例CEA术中使用了人工补片,36例继发于手术部位感染.有152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3例接受腔内治疗,2例接受杂交手术治疗.总体颅神经损伤发生率、30 d脑卒中发生率和30 d死亡率分别为6.4% (9/141)、7.4% (12/163)和2.7% (5/182).结论 手术部位感染是CEA术后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的重要原因.动脉瘤切除、颈动脉重建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腔内治疗可作为部分患者的治疗手段,如何降低围手术期颅神经损伤、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率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刁永鹏;陈跃鑫;曾嵘;闫盛;陈作观;李拥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术前序贯甲状腺功能衰竭准备法在腔镜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45例行腔镜甲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准备方法不同分成两组,研究组采用术前序贯甲状腺功能衰竭准备法(20例),对照组采用经典抗甲亢药物和碘剂准备法(25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中转开放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120.32±50.26)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63±60.95)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20.43±40.56)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76±50.92)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发生一过性低血钙2例,总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2/20);对照组3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放手术,发生甲状腺危象1例,单侧喉返神经损伤1例,术后伤口出血1例,暂时性低钙3例,总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4%(6/25).所有并发症均得到有效的处理,研究组总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序贯甲状腺功能衰竭准备法较传统的准备方法更适合于腔镜甲亢手术前准备.
作者:林宝行;霍红军;段君英;俞春亮;邱利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房全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11例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86例,全部行乳房全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活检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研究组125例,全部行乳房全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活检.分析2组患者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1d、术后2周、术后4周T淋巴细胞亚群和IL-2水平的变化,同时分析患者术后5年死亡率和复发率.结果 ①研究组术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3.5±8.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术后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内旋功能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术前1d、术后2周时,研究组和对照组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及IL-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D4+、CD4+/CD8+T淋巴细胞及IL-2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2组术后5年死亡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安全、可靠的,相对于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徐旭东;卢建芹;沈汉斌;罗智勇;夏耘;张林;吴亚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辅助剪口结扎治疗357例混合痔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外科行PPH辅助剪口结扎治疗的369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混合痔患者术后的排便疼痛、出血、肛门瘙痒等症状,随访至少5年并记录痔复发、肛门狭窄、吻合口狭窄、肛门控便能力等情况.结果 终完成随访患者有357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阴道直肠瘘、阴道尿道瘘、排便失禁、吻合口大出血及吻合口感染并发症,患者术后疼痛、出血、肛门瘙痒症状人数早期(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减少(P<0.05),中长期(术后5年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5年随访改善率分别为94.9%、96.1%、96.6%.随访5年内痔复发患者12例(3.4%),外痔复发11例(3.1%),吻合口狭窄2例(0.6%),无肛门狭窄患者,无排便失禁患者.结论 PPH辅助剪口结扎治疗混合痔安全、有效,长期复发率低.
作者:范雷涛;谷建南;李玉博;李春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两种黏细菌代谢产物(NX52和NX83)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0.1 mg/mL、1.0 mg/mL和10.0 mg/mL)的黏细菌代谢产物分别处理结直肠癌细胞HT-29、SW480和SW1463,阴性对照组的肿瘤细胞不加黏细菌代谢产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采用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两种代谢产物NX52及NX83均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T-29、SW480和SW1463的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且呈时间剂量效应;代谢产物NX83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NX52更明显(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代谢产物NX83作用SW1463细胞48 h后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黏细菌代谢产物NX52和NX83具有体外抗癌活性,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杀伤肿瘤细胞.
作者:阎立昆;张欣;张浔;王军;万一;苏春;姚建锋;毛智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