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敏感加权成像中脑定量测量在帕金森病中的初步应用

王慈;范国光;刘芳;徐克;孙文阁;商秀丽;罗晓光;韩旭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 帕金森病, 锥体外系, 脑铁沉积, 相位值
摘要:目的 探讨SWI对帕金森病(P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2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早期PD组(n=13)和中晚期PD组(n=7),另选取14名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3.0T MR系统对各组中脑核团进行SWI,分别测量各核团相位值、宽度和中脑直径,计算宽度与中脑直径的比值(宽度/中脑直径),同时对PD患者进行Hoehn & Yahr分级,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时期PD患者黑质致密带(SNc)相位值较正常人明显下降(P<0.01),中晚期PD组SNc、黑质网状带(SNr)相位值较早期PD组显著下降(P<0.01、P<0.05);早期PD组、中晚期PD组SNc宽度较正常对照组缩小(P<0.05、P<0.01),中晚期PD组SNc、SNr宽度较早期PD组明显缩小(P<0.01);中晚期PD组SNc宽度/中脑直径较正常对照组、早期PD组降低(P<0.01).PD患者SNc、SNr相位值与Hoehn & Yahr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602,P<0.01;r=-0.445,P<0.05),SNc、SNr宽度与Hoehn & Yahr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828,P<0.01;r=-0.667,P<0.01).PD患者SNc相位值与其宽度、宽度/中脑直径呈正相关(r=0.590,P<0.01;r=0.445,P<0.05),SNr相位值与其宽度呈正相关(r=0.493,P<0.05).结论应用SWI测量中脑核团相位值、宽度以及中脑核团宽度/中脑直径比值对评估PD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神经网络技术是模拟生物神经系统的原理而构成的一种新型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疾病预报、方剂配伍等医学领域.近年来,在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领域,神经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神经网络技术在医学图像分割、医学图像配准以及基于医学图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和算法.

    作者:李清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MR影像特点分析(附9例报道)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SPT患者的MRI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胰头3例,胰体3例,胰尾2例,胰体尾1例.肿瘤大小为2.2~14.0 cm,中位数为6.0 cm.胰腺SPT在T1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8例,不均匀等信号1例;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8例,不均匀等信号1例,增强后肿瘤呈轻或中度强化.5例肿瘤见与脑脊液信号类似之长T1长T2信号的囊性区域.9例肿瘤在T1WI上均见斑点、斑片状高信号区,提示肿瘤内出血.9例肿瘤在T1WI及T2WI上均见低信号包膜,增强后呈轻或中度强化.结论胰腺SP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胰腺SPT的诊断.

    作者:刘庆余;高明;林笑丰;梁碧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超声造影定量评价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价值

    目的 观察CEUS定量分析技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6例临床确诊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病变组.对照组为45名健康志愿者.对所有受检者双肾皮质进行实时灰阶CEUS灌注成像,以Qlab图像分析软件计算ROI内造影剂回声信号的强度,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IC),得到CEUS灌注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变组肾CEUS TIC在视觉上差异不显著,但定量灌注参数中,病变组肾皮质灌注曲线下面积(AUC)增大、达峰绝对值(DPI)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EUS定量分析技术能准确、安全、简便、敏感地评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害.

    作者:董怡;黄咏红;陈为民;王文平;曹佳颖;范培丽;林希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附件区包块的良恶性

    目的 探讨CEUS用于鉴别诊断妇科附件区包块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4例常规妇科超声显示附件区包块声像图不典型的患者行CEUS检查,用SonoLiver软件分析造影剂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及动态血管模式,对比病理结果,分析CEUS在鉴别诊断附件区包块良恶性的价值.结果①CEUS图像及动态血管模式全面显示了组织微血管的血流走向及分布,对性质、来源不明的包块有鉴别诊断意义.②动态血管模式下各所选区域的TIC分析显示,良性肿瘤及其末梢血管的造影剂呈逐渐低灌注,TIC波峰低平;恶性肿瘤及其末梢血管的造影剂呈快速高灌注,TIC波峰高尖.③良、恶性肿瘤的TIC上升时间(RT)和达峰时间(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得到RT≥16.50 s、TTP≥20.28 s为诊断肿瘤良性的佳截点,常规超声结合上述RT和TTP截点诊断肿瘤良性ROC曲线下面积增大.结论 CEUS图像及其动态血管模式对判断附件区包块的性质、来源具有意义.造影剂的不同灌注特征及TIC参数RT、TTP有助于鉴别附件区良、恶性肿瘤.

    作者:赵密;陈欣林;杨小红;路小军;刘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容积-时间曲线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早期同步性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容积-时间曲线(VTC)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及舒张早期同步性.方法 对37例DCM患者(DCM组)和27名正常人(对照组)行RT-3DE检查,分析其VTC,得出左心室16节段、12节段、6节段心肌收缩期小容积达峰时间标准差(Tmsv-SD)及舒张早期容积的时间标准差(Tedv-SD),用R-R间期标准化后,作为收缩期不同步化指数(SDI)、舒张早期不同步化指数(DDI).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DCM组左心室收缩期及舒张早期不同步化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在DCM组中,心肌收缩期SDI及舒张早期DDI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结论 DCM患者左心室既存在收缩不同步,也存在舒张早期不同步.

    作者:崔亮;叶雪存;张学洪;王卫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小儿肝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与手术及病理所见对照,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肝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母细胞瘤、且具有完整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的患儿,对肿瘤的超声表现与手术及病理所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对超声所测与术中实测的肿瘤体积进行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对超声所见与术中及病理所见的一致性进行Kappa检验.结果超声检查除将1例发生于肝左叶的肿瘤误诊为累及左、右两叶外,其余7例定位诊断均与术中所见相符.超声与术中所测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5,P=0.470).超声检查对肿瘤形态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具有一致性(K=1.00,P=0.005);6例巨块状及2例结节状肿瘤经超声检查均诊断正确.超声检查对肿瘤内钙化或骨化(K=0.75,P=0.028)及囊变(K=0.71,P=0.035)的显示与病理观察具有一致性;5例肿瘤内钙化或骨化超声正确诊断4例,3例肿瘤内囊变超声正确诊断2例.超声检查对肿瘤边界情况、包膜完整性及肿瘤内坏死的显示与手术及病理所见无一致性(K=0.60、-0.23、-0.26,P均>0.05).结论 超声检查可较为准确地对小儿肝母细胞瘤进行定位,且在显示肿瘤形态和肿瘤内钙化或骨化及囊变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制定肿瘤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

    作者:苏英姿;白凤森;袁新宇;邹继珍;张晓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评价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进展

    高频超声在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中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超声工程学的进展和探测技术的提高,高频超声可以更细微地显示周围神经损伤的细节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本文主要就周围神经超声探测方法、周围神经损伤的超声分级诊断和皮神经损伤等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卫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与MRI鉴别诊断胆管闭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与MRI对胆管闭锁及非胆管闭锁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47例黄疸患儿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TC征、肝右动脉和胆囊等;对其中23例患儿行MR检查,观察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以肝穿刺组织学检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或临床痊愈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诊断小儿黄疸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47例患儿中,胆管闭锁19例、非胆管闭锁28例.高频超声观察指标中,TC征阳性、肝右动脉增宽和异常胆囊对诊断胆管闭锁的诊断价值较高,以其中两项阳性诊断胆管闭锁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4.47%(18/19)、92.86%(26/28)和93.62%(44/47).MRI观察指标中,以胆总管、肝总管未显示或不连续(伴或不伴胆囊未显示)诊断胆管闭锁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44.44%(8/18)、80.00%(4/5)和52.17%(12/23).结论 高频超声对鉴别胆管闭锁及非胆管闭锁性黄疸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蒋丽萍;刘娜香;陈云超;黄道中;李开艳;张青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兔双能量CTA扫描参数与对比剂注射方案的佳匹配选择

    目的 探讨以双源CT行兔体部血管扫描时扫描参数与对比剂注射方案的佳匹配选择.方法 对32只普通家兔行双能量CTA扫描,依据扫描时不同的螺距(0.2、0.55)、对比剂浓度(300、370 mgI/ml)分为A、B、C、D四组,每组又根据对比剂注射速率(0.2、0.4、0.6、0.8 ml/s)的不同分为4个亚组.通过定量分析及定性分析探寻扫描参数与对比剂注射方案的佳匹配选择.定量分析:对比各组实验兔腹腔干水平与髂总动脉末端分叉前水平的CT值,并以箱式图分析主动脉平均CT值波动范围的总体差异.定性分析: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师对不同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质量进行判定,分为良好、一般、差三种.结果 A组及C组腹腔干水平与髂总动脉末端分叉前水平的CT值差异较大(P均<0.05),而B组及D组中B1、D1及D2亚组腹腔干水平与髂总动脉末端分叉前水平CT值近似(P均>0.05).B1、D1及D2亚组主动脉平均CT值波动较小,分布较集中.D2亚组图像质量良好,各血管及分支显示清晰,其余各组图像质量均存在一定缺陷.结论 选取螺距0.55、对比剂浓度370 mgI/ml、注射速率0.4 ml/s有利于在兔双能量CTA扫描时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作者:张智伟;任克;徐克;赵丽;赵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Tei指数评价重症肺炎婴幼儿心功能

    目的 观察婴幼儿重症肺炎对心功能的影响及Tei指数评价患儿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重症肺炎婴幼儿(肺炎组)和正常婴幼儿(对照组)反映左、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的各参数,并计算左、右心室Tei指数,并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炎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减小,主动脉瓣血流加速时间缩短,右心室舒张末内径增大,肺动脉瓣血流加速时间缩短,三尖瓣A峰及A/E比值增大;左、右心室Tei指数增大,左、右心室等容舒张时间、左、右心室等容收缩时间延长(P均<0.05).结论 重症肺炎对患儿左、右心功能均有损害,右心室功能损害重于左心室;Tei指数是评价右心功能较敏感、较准确的指标.

    作者:陈旭;杨松青;宋军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桥本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桥本脑病(HE)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的皮质醇敏感性脑炎,早期诊断对选择治疗方法、预后判断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HE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尤其是SPECT和MRI,对该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辅助意义,为研究HE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针对近年来新的影像技术和检查方法在HE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秀玲;孟志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单侧肺动脉起源异常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外科治疗

    目的 分析单侧肺动脉起源异常(AOPA)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9例AOPA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19例AOPA患者中,右肺动脉异常起源占68.42%(13/19);单纯肺动脉起源异常占31.58%(6/19),伴有其他心脏畸形者占68.42%(13/19).3例患者接受动脉导管未闭结扎和异常起源肺动脉环缩术,余16例接受矫治术.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主肺动脉分叉结构消失,缺如一侧的肺动脉由主动脉发出.超声诊断AOPA的准确率为94.73%(18/19).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吻合口及肺动脉分支无明显狭窄.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AOPA的有效方法,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红玲;郑敏娟;陈文生;张军;孙益前;刘丽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目的 评价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确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MRI表现.对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6例行MRV检查,2例行DSA检查.结果 4例上矢状窦及横窦同时受累,1例上矢状窦、横窦及乙状窦同时受累,4例单纯乙状窦受累,2例单纯横窦受累.MR平扫1例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8例表现为T1WI、T2WI高信号,2例表现为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5例表现为脑静脉异常强化,静脉窦壁表现为环形、三角形或平行状强化,而静脉窦内血栓无强化呈不规则充盈缺损或空三角征.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显影不规则、狭窄或不显影、侧支血管形成、邻近深部脑静脉扩张.结论 MRI结合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无创、有效手段.

    作者:刘群;刘衡;朱克文;张国明;戴辉;曾莉;先正元;张体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慢性腰背痛患者的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目的 观察慢性腰背痛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活动特点.方法 对15例慢性腰背痛患者及16名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应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处理fMRI数据,观察脑功能成像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腰背痛患者双侧额叶、右侧枕叶、双侧前扣带回等脑区的ReHo值升高;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臂旁核、脑桥、左侧顶叶后部、双侧扣带回后部及邻近楔前叶的ReHo值减低.结论 静息状态下慢性腰背痛患者多个脑区的功能活动存在异常,可能与机体对持续疼痛刺激的适应性增加、内源性镇痛系统活动减低等有关.

    作者:陈俊;刘波;叶泳松;李晓凡;葛缅;刘岘;龙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脱垂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RT3D TTE)评价二尖瓣脱垂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36例二尖瓣脱垂患者的RT3D TTE图像,经过旋转及切割,明确瓣膜脱垂区域,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RT3D TTE平均检查时间为(7.1±2.3)min,33例(91.67%)成像质量较好.RT3D TTE评价二尖瓣脱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7.10%(67/69)、96.12%(124/129)、25.05、0.03,与手术结果的相关性较好(r=0.933,P<0.05),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7).结论 RT3D TTE可快速、准确评价二尖瓣脱垂.

    作者:冯伟;陈昕;杨军;谷天祥;修宗谊;章志伟;张艳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直接淋巴管造影及造影后CT成像在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淋巴管肌瘤病诊治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及造影后CT成像在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淋巴管肌瘤病(LAM)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或影像学典型表现证实的12例LAM患者的直接淋巴管造影及造影后CT资料,并与手术相对照.结果 CT示12例LAM均伴有乳糜性胸腔积液,5例伴有腹腔积液,2例伴有盆腔积液.12例LAM直接淋巴管造影及造影后CT均不同程度出现腹膜后和(或)髂淋巴管扩张,5例于直接淋巴管造影时出现胸导管扩张,1例胸导管回流不畅,5例胸导管未显影,1例部分显影.12例LAM中11例接受手术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直接淋巴管造影和造影后CT成像可为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LA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春燕;陈孝柏;霍萌;孙莹;沈文彬;王仁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应用VFM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收缩期左心室心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 探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收缩期左心室心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收缩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组:DCM患者30例;对照组:健康志愿者40名.在VFM成像模式下测量并比较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峰值流量(Fs)和收缩期负向总流量(SQ-);应用Simpson双平面法获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三腔心的Vs、Fs、SQ-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观察并描述病例组收缩期左心室心腔内涡流的分布特征.结果病例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Vs、Fs、SQ-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组内比较各项指标均由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递减(P<0.05);LVEF与Vs、Fs、SQ-均值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7、0.698、0.709(P<0.01);病例组在收缩期3个时相均有涡流出现,直径及圈数较对照组增多.结论 VFM技术可直观、定量评价DCM患者左心室内血流流场变化,进而显示其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有望成为临床检测DCM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宿阳;田家玮;姜双全;刘冬梅;郭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甲状腺显像评估甲状腺体积的方法及影响因素

    利用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已经成为临床的主要方法之一.131I治疗剂量过小达不到治疗的目的,治疗剂量过大对患者和环境带来不必要的放射性暴露,特别是对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使131I导致的甲减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时间趋于长久.患者甲状腺体积(质量)是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时计算投药量的重要参数,准确测量甲状腺体积是131I治疗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本文对甲状腺显像评估甲状腺体积的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郭满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CT灌注成像在骨肉瘤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在骨肉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及化疗疗效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5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组(n=14)和化疗组(n=11),对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后行64层螺旋CT扫描,分别比较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及灌注参数的差别,并对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后,该组患者血流量(BF)、血容量(BV)、Patlak血容量(PBV)和对比剂起始时间(TTS)下降显著(P<0.05),毛细血管通透性(PS)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变化不明显(P>0.05).化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参数变化均不显著(P>0.05).治疗前后两组肿瘤体积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F、BV、PBV和PS值均与MVD呈正相关(P<0.05),TTS、TTP与MVD无相关关系(P>0.05).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组和化疗组两年生存率分别为84.71%、55.25%,两组生存曲线整体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I可为观察骨肉瘤治疗后改变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

    作者:吴春苗;靳激扬;施鑫;吴旻;邓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经静脉与经皮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兔腋窝淋巴结良恶性

    目的 探讨经静脉和经皮CEUS在兔腋窝淋巴结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只,另VX2荷瘤兔1只.两组健康兔分别成功建立VX2转移淋巴结模型(肿瘤组,14个淋巴结)及炎性淋巴结模型(炎性组,24个淋巴结),对两组所有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经静脉和经皮CEUS检查,用SonoLiver软件对静脉造影图像进行定量分析,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并与病理对照.观察两组淋巴结经静脉和经皮造影的增强模式,分析峰值强度等定量分析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炎性组比较,肿瘤组淋巴结短长径比高,两组间血流类型、经静脉造影增强模式、增强形态、经皮造影到达时间、中央缺损、边缘缺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造影定量分析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静脉、经皮超声造影可以提高鉴别兔腋窝淋巴结良恶性的能力.

    作者:李静怡;韩峰;郑玮;李安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