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黄孝伦

关键词:胰岛细胞移植, 糖尿病, 免疫耐受, 免疫排斥反应
摘要:1 胰腺和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简史根据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占糖尿病人群的5%~10%[1].尝试采用外科手段来治疗糖尿病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中叶,德国斯特拉斯堡(Strasburg)大学的Oskar和Minkowski将羊的胰腺切成组织碎片后移植给糖尿病患者,结果失败[2].直到1966年,密里苏达大学的Kelly等[3 ]首次施行了全胰腺器官移植,取得了治疗糖尿病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变的影像学评价

    目的 综合评述影像学在于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总结影像学检查在于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变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像检查策略.结果 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变可行、有效,影像学评价能及时、准确为临床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准确评估治疗效果.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路涛;黄孝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Littre疝1例报道

    病例资料 患者,男,82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肿物4年,无法返纳8h急诊入院.既往15年前行右斜疝修补术,术后恢复顺利.4年前右侧腹股沟区又出现可返性肿物,肿物反复突出,返纳后仍感腹痛不适,8h前又出现上述肿物,无法返纳伴腹部剧痛,急诊入我院.查体:右侧腹股沟区见一斜行手术疤痕,长约6.0 cm,并见一大小约10.0 cm×6.0 cm的梨形肿物,质中,边界清,肿物部分进入阴囊右侧,触痛明显,无法返纳腹腔.

    作者:张清华;王瑞华;胡景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联合肝动脉、肝固有动脉与髂内静脉切除重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在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血管切除术中应用肝动脉(HA)或肝固有动脉(PHA)与肠系膜上动脉(SMA)吻合、髂内静脉(IIV)与肠系膜上静脉(SMV)或门静脉(PV)吻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解剖20具成人尸体的HA、PHA、SMA、SMV、PV、左IIV及右IIV,测量各血管长度、血管壁厚度和血管直径;用多层螺旋CT扫描、磁共振血管成像、彩色多普勒、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测20例胰头癌患者和本组5例患者的上述血管,并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对5例已经发生血管浸润的胰头癌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HA或PHA与SMA、IIV与SMV或PV吻合重建.结果 尸体的HA-PHA长度为(5.50±1.50) cm,血管壁厚度为(0.20±0.01)mm,血管直径为(5.02±1.32) mm;SMA长度为(4.00±1.00) cm,血管壁厚度为(0.21±0.01) mm,血管直径为(6.05±1.06) mm.左IIV、右IIV及PV主干或SMV血管直径分别为(11.06±0.16) mm、(11.10±0.13) mm及(11.56±0.20) mm;左IIV、右IIV及PV主干或SMV的管壁厚度分别为(0.10±0.01) mm、(0.10±0.02) mm和(0.10±0.02) mm.活体多层螺旋CT扫描、磁共振血管成像、彩色多普勒、选择性动脉造影显示HA或PHA和SMA管壁厚度及血管直径分别稍比尸体解剖大0.1mm和0.3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A-PHA的长度比SMA长1~2 cm (P<0.05).5例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同时联合HA或PHA和SMA、IIV和PV或SMV切除重建患者的生存期均长于同期姑息性或放弃手术者,无一例发生远期并发症.结论 有血管侵犯的胰头癌不是根治术的绝对禁忌证;就本组5例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患者比同期发生血管浸润的胰头癌仅施行探查或姑息性手术的33例患者生存时间而言,前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HA或PHA和IIV是好的自体血管代用材料,没有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熟识尸体局部解剖结构对手术医生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作者:管小青;陈焰;顾书成;吴骥;吴建强;吴际生;惠本军;张亚锦;陈冬民;凌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以胰腺为轴心的相关筋膜及安全外科平面解剖研究

    目的 研究胰十二指肠区域血管的应用解剖、相关系膜及系膜间隙的解剖学特点,观察胰十二指肠区域解剖标志及安全外科平面,为临床上开展胰头及十二指肠、胆总管末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7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的十二指肠、胰腺周围供血血管及胆总管下段作了解剖学观察,对横结肠系膜构成的网膜囊及胰腺周围胚胎时期形成的潜在的筋膜间隙和解剖层次标志进行观察描述.结果 准确定位胃左动脉和肝总动脉,由胰腺前筋膜形成的肝胰襞及胃胰襞是一个很好的标志.当进行胰腺游离及后方淋巴结清扫时,在胰腺后筋膜及肾前筋膜间有一无血管平面可以应用.肾前筋膜是避免损伤腹膜后血管、肾上腺的安全界面,为避免腹膜后血管及肾上腺的损伤,肾前筋膜应作为安全分离平面的后界.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及分支主要供应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的血运,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时应注意保护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结论 充分理解胚胎发育过程胰腺周围筋膜及筋膜间隙的形成,对于手术中正确理解、辨识解剖平面非常重要,沿着筋膜间隙的操作可避免出血及副损伤,也是肿瘤外科根治性切除的基本要求.

    作者:王广伟;顾元龙;翟年宽;刘敏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兔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索建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 3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对照组给予单纯高脂饲料喂养,实验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及下肢动脉球囊损伤.实验第15周结束时观察兔下肢动脉病理形态学特征并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第15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血脂水平较空白组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均出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实验组内膜较空白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高倍(×100)镜下可见明显的斑块及纤维帽结构.结论 高脂饲料喂养与球囊损伤结合可成功建立兔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模型,方法简单、经济,可重复性强.

    作者:冉继朋;马军;张天华;张英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胸腹腔钢筋贯通伤1例报道

    病例资料 患者,男,24岁.在建筑工地作业时不慎高处坠落,致胸腹腔钢筋贯通伤急诊入院.查体:神清,T 37.3 ℃,P 76次/min,R 23次/min,BP 123/80 mm Hg(1 mm Hg 0 133 kPa).痛苦面容,左胸部见螺纹钢筋刺入,致右腰背穿出,见图1.左肺呼吸音低,中上腹压痛伴肌紧张,无反跳痛,肠鸣音弱,移动性浊音阴性.B超:胸腹腔钢筋贯通伤.血常规:WBC 19.2×109/L,Hb 12.7 g/L,BPC 210×109L;尿常规:正常.入院后立即与胸外科、麻醉科等科室会诊,急诊全麻下经胸腔联合切口探查术.

    作者:王建球;陈跃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高龄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高龄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治疗经验.方法 第二炮兵总医院肝胆胃肠病研究所在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共行机器人手术209例,其中高龄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47例(机器人组),同期开腹手术患者44例(开腹组),对比观察患者疾病分布,术前、术中及术后等相关指标,对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2组患者基线一致(P>0.05).机器人组46例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手术,手术完成率达97.87% (46/47),1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2.13% (1/47);手术方式包含肝胆胰外科所有手术方式,且其中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因血清胆红素水平极高(375 μmol/L),急诊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有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4.89%(7/47);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为2.13%(1/47);术后3个月生存率为78.15%;术后15d和术后3个月体力状况评分分别为42.87± 18.61和58.51±23.86;腹部切口总长度为(6.30± 1.70) cm.开腹组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其中急诊手术4例;术后1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9.55% (13/44),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4.55% (2/44);术后3个月生存率为72.36%;术后15 d和术后3个月体力状况评分分别为37.15±13.64和45.27±18.96;腹部切口总长度为(26.73±3.07) cm.2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5 d和术后3个月体力状况评分及切口总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对于高龄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其创伤小,操作灵活精准,术后恢复快,拓展了外科手术的年龄界限,扩大了手术适应人群.

    作者:丁磊;陈军周;张涛;方晶晶;周宁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凋亡细胞清除机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目的 了解凋亡细胞清除机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对国内、外有关研究凋亡细胞清除机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凋亡细胞清除因子转谷氨酰胺酶2、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补体系统、c-Mer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及Fas清除缺陷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核心的形成.结论 吞噬凋亡细胞受体的丰余性如何消除及研究其受体下游信号的共同通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作者:汪海飞;陈开;郑江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两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两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无锡市人民医院开展的两人两孔LC(两孔LC组,n=46)及同期完成的两人三孔LC(三孔LC组,n=68)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结果 11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孔LC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三孔LC组(P<0.05);2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孔LC组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三孔LC组(P<0.05).结论 两人两孔LC在单纯胆囊结石病例安全、可行,总住院费用低于两人三孔LC;在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病例,因视野及操作均受限,应谨慎开展.

    作者:赵建国;孙力;邱斌;蔡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判断价值

    目的 评价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生深部真菌感染(DFI)中的判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2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PACHEⅡ评分预测DFI的价值.结果 132例SAP患者中39例发生DFI (29.5%),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36例(92.3%),合并热带念珠菌2例(5.1%),合并近平滑仿珠菌1例(2.6%);单部位感染27例(69.2%),多部位感染12例(30.8%).39例发生DFI患者人院时APACHEⅡ评分为(17.1±3.8)分,而93例未发生DFI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为(9.7±2.1)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t=14.316,P=0.000).APACHEⅡ评分对SAP患者发生DFI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 (P=0.000),95%CI为0.641~0.849.当截断值为15分时,预测效能佳,其特异度为0.81,灵敏度为0.72,约登指数为0.53.结论 入院时APACHEⅡ评分能较好地预测SAP患者DFI的发生,尤其当APACHEⅡ评分大于15分时,高度提示发生DFI的可能,必要时可行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作者:段群欢;唐朝晖;卿伯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青年期直肠癌的诊治特点

    目的 总结青年期直肠癌的诊治特点.方法 就目前国内、外对青年期直肠癌的研究进展的文献进行综述,并对青年期直肠癌患者及其他年龄段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总结青年期直肠癌的诊治特点.结果 青年期直肠癌患者(≤40岁)的发病与饮食、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相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讲其分期更晚,低分化比例较高,淋巴结转移较早;青年期直肠癌常易误诊,预后差,目前公认以手术治疗为佳,并辅以新辅助治疗.结论 青年期直肠癌在流行病学、病理学、治疗、预后等方面有其特殊性,但其手术治疗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作者:阿茹晗;汪晓东;李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T仿真内镜在低位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低位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8月1日至2011年3月1日期间的直肠癌患者57例,术前行直肠CTVE检查,详细记录患者直肠癌周围组织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患者术后常规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两者结果的差异.结果 术前直肠CTVE检查与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对直肠癌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判断经四格表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P>0.05),其对直肠癌周围淋巴结转移预测的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93.94%.术前直肠CTVE预测直肠癌周围组织浸润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经四格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P<0.05),其对直肠癌周围组织浸润判断的敏感性为27.78%,特异性为42.86%.结论 CTVE在术前评估直肠癌周围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可信性,但对直肠癌周围组织浸润的评价较差.

    作者:李耀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在胃肠道术后禁食患者电解质补充中对钾镁离子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目的 评价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在胃肠道术后禁食患者电解质补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潘南金)为观察药物,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观察.将11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和氯化钾注射液联用补钾,56例)和对照组(单纯使用氯化钾注射液补钾,55例),连续补充5d,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包括血钾和尿钾的跟踪检测.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水平一致(P>0.05),补钾后2组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者24 h尿钾量在术后1~4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不同时相血镁离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在禁食患者钾缺乏治疗方面疗效显著,特别是对细胞内补钾明显优于氯化钾,安全性高,是临床纠正钾缺乏的合理选择.

    作者:陈博;齐玉梅;乔岐禄;张明;徐东平;郑萍;陈亚军;肖惠娟;覃先蓬;杨平;史继荣;伍晓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1 胰腺和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简史根据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占糖尿病人群的5%~10%[1].尝试采用外科手段来治疗糖尿病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中叶,德国斯特拉斯堡(Strasburg)大学的Oskar和Minkowski将羊的胰腺切成组织碎片后移植给糖尿病患者,结果失败[2].直到1966年,密里苏达大学的Kelly等[3 ]首次施行了全胰腺器官移植,取得了治疗糖尿病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功.

    作者:黄孝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肿瘤细胞上清液对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变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检测肿瘤细胞上清液对成纤维细胞的激活情况及激活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MTT法检测普通培养液、含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普通培养液以及肿瘤细胞上清液组成的条件培养液对成纤维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成纤维细胞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与VEGF-A的表达.结果 肿瘤细胞上清液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含TGF-β1的普通培养液比普通培养液更有利于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并且能维持肌成纤维细胞的表型,但是二者均不表达VEGF-A;条件培养液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稳定表达α-SMA和VEGF-A,二者在培养后第1天均开始表达,第3天表达量达到峰值,第3天以后表达稳定.结论 肿瘤细胞上清液能够有效、稳定地激活成纤维细胞为肌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的激活程度影响VEGF-A的表达,二者均具有佳的激活时间点,并且佳时间点相一致,佳激活点的成纤维细胞有望成为一种可用于移植的促进血管重建的细胞.

    作者:肖衡;杜成友;罗诗樵;刘定志;潘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免疫排斥研究

    目的 研究肝细胞腹腔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免疫排斥反应.方法 用胶原酶灌注法分离幼猪及BALB/c和C57BL/6小鼠肝细胞;用腹腔注射CCl4的方法建立C57BL/6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同基因移植组、同种异基因移植组和异种移植组.各组动物肝细胞移植入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腹腔内,观察受体小鼠存活情况,比较各组动物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①受体小鼠存活情况:同基因移植组为8/10,同种异基因移植组为6/10,异种移植组为3/10,同基因移植组和同种异基因移植组受体的生存情况明显好于异种移植组(P<0.05).②T细胞亚群变化:移植后7d内,同基因移植组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均无明显变化,同种异基因移植组CD4+T细胞于移植后3d时达高峰(P<0.05),而CD8+T细胞7d内无明显变化,异种移植组CD4+和CD8+T细胞移植后7d内均明显升高,且于移植后3d时达高峰(P<0.05).③免疫球蛋白水平:同基因移植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水平在移植后0.5、1和3d时未见明显变化,同种异基因移植组和异种移植组的IgM在移植后1d时达高峰(P<0.05),而IgG在移植后3d时达高峰(P<0.05).④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移植后7d,同种异基因移植组和异种移植组的IFN-γ、TNF-α及IL-2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5);异种移植组的IL-6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和同种异基因移植组(P<0.05).结论 无论同种还是异种肝细胞移植,初期均发生了强烈的CD4+及CD8+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和较强体液免疫反应.

    作者:魏玲玲;邓绍平;黄孝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与乳腺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89例乳腺癌和37例乳腺良性病变中claudin-1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块大径以及组织学分级间的关系.结果 claudin-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弱于乳腺良性病变者(x2=19.20,P=0.000 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claudin-1表达强度明显弱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3.85,P=0.049 7);TNM分期为Ⅲ期的乳腺癌组织中claudin-1表达强度分别弱于Ⅰ期(x2=5.29,P=0.021 4)和Ⅱ期(x2=7.46,P=0.006 3).claudin-1表达强度在肿块大径各组间(x2=1.58,P=0.453 8)及组织学各分级之间(x2=1.02,P=0.600 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可能与claudin-1的表达强度有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庄晓明;曹永晖;樊祥山;吴鸿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经肛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术与经直肠闭式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经肛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与经直肠闭式修补术(Block)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的62例直肠前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PH组(n=32)和Block组(n=30).对2组患者手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Longo's出口梗阻型便秘(ODS)评分,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需用止痛药次数、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后排便困难症状均有明显改善.Longo'sODS评分PPH组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ock组术后3个月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P<0.01).2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Longo'sOD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需用止痛药次数及住院时间方面PPH组均明显少于Block组(P<0.01);但PPH组的治疗费用明显多于Block组(P<0.01).在PPH组患者中,术后出现2例轻度肛门失禁,随访至术后3个月时完全恢复.结论 PPH治疗直肠前突与Block一样安全、有效,从近期疗效上看,优于Block手术且复发率较低.

    作者:袁鹿;郭剑波;林树森;李春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中意外胆囊癌的处理(附16例报道)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处理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5 832例行LC中16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意外胆囊癌中7例行LC,9例行开腹胆囊癌根治术.术后病理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4例,Ⅲ期2例.16例患者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3.3个月.随访期内死亡15例.9例接受胆囊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分别为8/9、4/9及1/9,而7例仅行LC的患者术后1年生存为4/7,无生存超过2.5年者.结论 LC术中应高度警惕意外胆囊癌的发生,意外胆囊癌多为早期,应及时中转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仅行单纯的LC治疗效果欠佳.

    作者:付振刚;陈广瑜;成广海;王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胰岛移植的分子影像示踪与监测

    目的 总结目前胰岛移植分子影像示踪与监测的不同方法.方法 对当前国内、外有关胰岛移植分子影像示踪与监测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 MRI具有高敏感性,高空间分辨率,可应用于临床,可在MR实时引导下进行药物注射,无放射性损伤等优点,但缺点是无法区分肝细胞以及未存活的移植胰岛细胞,在肝铁离子过量的患者中无法进行监测.核素分子显像的优点是特异性高,只有存活的细胞产生信号,可应用于临床,但具有离子辐射,有可能会篡改基因,无解剖成像,空间分辨率低,放射性示踪半衰期较短.光学成像特异性高,只有存活的细胞产生信号,获取途径多样,无放射性损伤,但有可能会篡改基因,空间分辨率低,尚无法应用于临床.结论 磁共振、核素影像、光学成像以及基于微囊胰岛的多模态影像,都可以对胰岛移植物进行分子影像的示踪与监测,基于微囊胰岛的多模态影像可能会是未来佳的方法.

    作者:黄子星;刘洋洋;宋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