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瑞基;罗东;范真真;张应和
患者女,37岁,因“下腹部隐痛不适3月余”入院.体检:右上腹可扪及质硬包块,压痛不明显,移动性可,边界清.全腹盆腔CT:平扫见肠系膜内多处病灶,大者位于右上腹(图1A),星混杂密度肿块,其内弥漫分布点片状钙化影;增强扫描软组织部分不均匀显著强化,病灶周围血管未见明显受侵征象;腹腔、肠系膜、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影;CT三维重建示病灶散在分布于腹腔(图1B);考虑肠系膜恶性肿瘤.术中见小肠系膜内肿块,约20 cm×19 cm×18 cm,肿瘤包绕远端回肠约40 cm,质硬,相应肠管粘连明显;遂行肠系膜肿物切除及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
作者:曹务腾;周智洋;黄艳;邱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慢性胰腺炎后假性囊肿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CT、MRI、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超声、内镜超声等检查技术的发展,临床对胰腺假性囊肿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主要就慢性胰腺炎后假性囊肿的形成机制、影像表现和治疗原则进行综述.
作者:闫媛媛;靳二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前后肾皮质、髓质血流灌注变化的CEUS特征.方法 建立12只兔肾IRI模型,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24 h后行CEUS检查,并对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肾皮质缺血前TIC上升支斜率(Grad)明显高于再灌注24 h后(P<0.05),开始增强时间(AT)、灌注峰值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明显低于再灌注24 h后(P<0.05),肾皮质灌注峰值强度变化(A)值在缺血前及再灌注24 h后无明显改变(P>0.05);肾髓质TTP、AT值在再灌注24 h后较缺血前明显增高(P<0.05),A、AUC、Gra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能够观察兔肾IRI前后肾皮质的血流灌注变化,可为临床无创评价肾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罗志建;李明星;陈晓梅;宣吉晴;张敏;叶帆;王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患者女,39岁,因体检发现子宫肿物18天入院.查体:左、右附件区各触及一个肿物,大小分别约7 cm×6 cm、5 cm×4 cm,界尚清,较固定,无压痛.经阴道超声:子宫无明显增大,宫壁见数个低回声结节,大者约2.6 cm×2.2 cm,界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盆腔见数个低回声团块,大者约7.9 cm×4.0 cm,界尚清,回声欠均匀(图1).肝、胆、胰、脾、肾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①子宫多发肌瘤;②盆腔多发团块与结节(卵巢转移性肿瘤?).盆腔MRI:子宫壁、盆腔多发病灶,考虑:①子宫肌瘤?②间质瘤?③淋巴瘤?手术所见:子宫壁多发结节,大者约3.0 cm×2.0 cm,右圆韧带结节约0.5 cm×0.5 mm,右阔韧带结节约8.0 cm×4.0cm,左骶韧带结节约6.0 cm×3.0 cm,膀胱反折腹膜结节约2.0 cm×1.5 mm,直肠壁结节约5.0cm×3.0cm,右前腹壁结节约1.0 cm×1.0 cm,左侧腹壁结节约1.0 cm×0.5cm.病理结果:子宫、右圆韧带、右阔韧带、左骶韧带、膀胱反折腹膜、直肠、肠系膜、回盲部、右结肠沟、右前腹壁、左侧腹壁平滑肌瘤.
作者:陈志奎;张秀娟;林礼务;薛恩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1 H-MRS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局灶性脑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确诊的23例AIDS局灶性脑炎患者进行MR检查,以1 H-MRS分析32个病灶,测量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化合物(Cho)、肌酸(Cr)、肌醇(mI)峰下面积均值,观察乳酸(Lac)、脂质(Lip)峰出现的频数,计算NAA/Cr、Cho/Cr、mI/Cr、NAA/Cho、(Cho+mI)/NAA值.比较AIDS局灶性脑炎实性区、坏死区、水肿区及与相邻正常脑组织代谢物差异.结果 AIDS局灶性脑炎病变各区均出现NAA、Cho、Cr、mI峰.与相邻正常脑组织比较,NAA峰在病变各区均降低,Cho、mI峰在实性区略升高,在坏死及水肿区降低.Lac、Lip峰在病变各区均出现,在实性及坏死区出现频数明显高于水肿区,且Lip峰出现频数较Lac峰高.病变各区之间NAA/Cr、NAA/Cho、Cho/Cr、( Cho+ mI)/NA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邻正常脑组织比较,病变各区Cho/Cr、(Cho+ mI)/NA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H-MRS能够发现AIDS局灶性脑炎的特征性物质及能量代谢变化,为定性、定量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张德清;王俭;牛俊巧;依巴努·阿不都热合曼;潘珂君;刘文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因素对肝脏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7名,经左侧肘静脉以6种不同剂量注射造影剂,采用QLab软件描绘TIC获取每一剂量在不同监测条件下的常用血流灌注参数.结果 ①相同面积和形状ROI:随深度增加,增强强度(△I)明显减低.②在低剂量时(0.5 ml和1.0 ml),△I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剂量增大后,△I无明显差别.③改变面积和形状,不同ROI之间△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聚焦深度增加,△I呈现下降趋势.⑤△I和上升时间(△t)的比值(△I/△t)与造影剂剂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造影剂剂量对造影参数的影响较大,而改变ROI的大小和形状对造影参数无显著影响;于适当位置选取R01才能获得理想的造影参数,聚焦位置不同可以影响造影剂微泡的稳定性,从而对造影效果产生影响.
作者:蒋洁;王金锐;曲恩泽;陈香梅;何萍;柳曦;崔立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与上消化道钡餐(UGI)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敏感度.方法 临床疑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138例,将其CDUS与UGI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34例手术结果,分析CDUS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138例拟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UGI诊断39例.以UGI为标准,CDUS对“漩涡征”的敏感度为84.62%(33/39),特异度为96.97%(96/99),准确率为93.48%(129/138),假阳性率为3.03%(3/99),假阴性率为15.38%(6/39).CDUS与UGI诊断先天性小儿肠旋转不良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4,P<0.01).结论CDUS能够敏感且较准确地诊断合并肠扭转的肠旋转不良,可作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筛查手段.
作者:杨春江;王荞;唐毅;郑鹤琳;范晓;汪朝霞;陈镜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CEUS定量分析在肿瘤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该技术仍面临着一些问题,许多因素会对其结果产生影响,仍需进行深入的规范化研究,使其发挥更大的临床作用.本文对CEUS定量分析软件及其在心脏疾病以外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张会萍;杜联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骨盆骨性标志点的左右对称性.方法 随机选取50名骨盆薄层CT扫描正常者的三维重建资料,分别测量双侧耻骨结节外缘—髂前上棘下缘、髂前上棘下缘—髂后上棘高点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耻骨结节外缘—髂前上棘下缘的距离左侧为(120.77士7.81)mm,右侧为(120.61士7.8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髂前上棘下缘—髂后上棘高点的距离左侧为(158.18士5.97)mm,右侧为(157.94士6.0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左、右侧耻骨结节外缘—髂前上棘下缘的距离高度相关(r=0.99,P<0.01).左、右侧髂前上棘下缘—髂后上棘高点的距离高度相关(r=0.98,P<0.01).结论 人体骨盆骨性标志点的左、右侧距离无明显差异,健侧数据可作为术前精确定量测量患侧的依据.
作者:王治;杨铁毅;郑士伟;丁志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1.5T MR兔坐骨神经DTI及纤维束示踪成像的优b值.方法 采用400~1400 s/mm2之间的6个不同b值对10只新西兰兔在1.5T MR上行32方向DTI,并进行纤维束示踪重建,测量并评价不同b值下纤维束数量、平均长度、FA、ADC、SNR,并由2名影像诊断医师对总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b=1000 s/mm2时纤维束数量和平均长度均高于其他b值,成像质量在6个不同b值图像中为佳,与其他b值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b值下纤维束F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和SNR随b值升高而下降.结论 1.5T MR兔坐骨神经DTI纤维束示踪成像的优b值为1000 s/mm2.
作者:孙翀鹏;许乙凯;陈妙玲;陈顺;李新春;朱巧洪;伍筱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分析钼钯X线(MAM)、超声(US)及二者组合在农村妇女乳腺筛查中BI-RADS分类的异同,探讨其分类评价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乳腺筛查的本地区农村妇女,年龄35~60岁,制定入选标准,954名入选.对所有受检者先行US检查,再行MAM检查;参照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003年第4版分类标准进行US、MAM及US+ MAM分类,对所得结果行统计学分析,比较3种分类方法的差异.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3种方法所得Ⅰ、Ⅱ类结果的受检者年龄及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A类受检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V类受检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 MAM组合法BI-RADS分类可增加农村妇女乳腺Ⅱ类结果检出率;对于Ⅲ~ⅣB类结果,MAM较US检出率高.
作者:李洪德;王宏;刘艳红;刘万花;王丽霞;杜兰香;王美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的MRI表现.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8例DFSP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8例DFSP中,病灶位于躯干3例,四肢5例,均位于皮肤及皮肤下层,肿瘤大径1.8~11.6 cm.TI WI示8例肿瘤呈等或略低于肌肉信号,T2WI示肿瘤呈明亮高信号,2例病灶内部见斑点状低信号;脂肪抑制(STIR)序列示6例肿瘤呈高信号;1例对比剂动力学时间分辨成像(TRICKS)动态增强MRA示肿瘤的供血血管为腓动脉.6例接受增强扫描者病灶均明显强化,2例病灶内见斑点状无强化出血区.结论 DFSP好发于四肢、躯干及头颈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罗振东;陈卫国;郑彤;贾铭;黄婵桃;廖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患者女,35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背疼痛,间断性酸胀痛.查体发现左侧颈椎C4~6椎旁压痛,T6、7棘间压痛,无叩击痛.尿白细胞计数113/μl,上皮细胞计数244/μl,细菌计数14010.5/μl,潜血(+++).胸部CT增强扫描:于主动脉弓水平、左后纵隔、食管左后方与T4椎体间见一团状软组织密度病变,与周围分界清晰,呈不均匀强化,部分强化区域CT值达200 HU(图1A).MRI:T4椎体左侧类圆形混杂信号肿块,中心星短T1稍长T2信号,其内夹杂点片状长T2信号,病灶边缘星长T1等T2信号(图1B~D).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
作者:颜立群;李永浩;侯亚平;宋振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64排容积CT全胰腺灌注扫描成像技术定量分析不同患病时间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灌注参数,初步探讨其在反映糖尿病患者胰腺微循环中的作用.方法 将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患病时间分为3组,A组13例,病程1~5年,B组16例,病程6~10年,C组25例,病程>10年,行64排容积CT全胰腺灌注检查,测量胰腺头、颈、体和尾部实质的径线和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流容积(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各组内胰腺不同部位(头、颈、体和尾部)比较,灌注参数(BV、BF、MTT、PS和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A组与B、C组比较,胰腺头、体部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比较,胰腺颈部MTT、BF及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A组与C组比较,胰腺体、尾部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与C组比较,胰腺尾部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胰腺CT灌注成像对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微循环情况有一定价值.
作者:崔斌;赵长伶;贺建新;张晓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合并壁内或浆膜下积气的小肠套叠的发生率及其与灌肠复位成功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经超声诊断为小肠套叠患儿的资料,观察其超声表现.结果 在超声诊断的34例小肠套叠中,23例(67.65%)经保守治疗或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后恢复,11例(32.35%)未恢复而采取手术治疗.10例(29.41%)超声声像图可见壁内积气,12例(35.29%)可见浆膜下积气,其中因不可恢复而接受手术治疗者分别为7例(7/10,70.00%)、8例(8/12,66.67%).与无积气者比较,存在壁内或浆膜下积气的肠套叠患儿经保守治疗后恢复的比例较低(P<0.05).结论 对于小肠套叠患儿,超声检查中发现存在壁内或浆膜下积气提示保守治疗或灌肠复位的成功率较低,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张尧;李士星;任卫东;刘守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阵发性房颤(PAF)患者左心房功能变化.方法 分别对30例PAF患者(PAF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早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A)、E/A、肺静脉收缩峰值流速(PVs)、肺静脉舒张峰值流速(PVd)、肺静脉收缩峰值流速/舒张峰值流速(S/D)、心房收缩期流入肺静脉血流流速(PVa),计算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左心房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STI技术获取左心房各壁各节段的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e)和左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a),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mSR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AF组LAD、LAVmax、LAVp、LAVmin增大(P<0.05),LAAEF、LAPEF减低(P<0.05);E升高、A减低、E/A升高(P<0.05),PVs、PVd减低,S/D减低(P<0.05) ;PAF组左心房各壁各节段SRs、SRe和SR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F组中,SRs与SRe及SRa之间无相关性(P>0.05),mSRa与LAAEF之间呈正相关(r=0.78,P<0.01);对照组中,SRs分别与SRe及SRa呈负相关(r分别为-0.347、-0.384,P<0.05).结论 PAF患者左心房各壁应变率峰值减低,左心房辅泵功能、管道功能和储蓄功能相互代偿作用减弱或消失.
作者:王春梅;史琪;穆玉明;李艳红;荆立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结果 57例肺内支气管囊肿,48例发生于单叶肺,3例累及一侧多叶肺,6例累及双肺多叶.21例CT表现为球灶型,19例呈空腔型,8例呈肿块样型,9例呈蜂窝型.13例含有曲菌球,5例囊壁发生钙化.15例见囊肿周围透亮度增高影,24例见周围条状实变影,4例见邻近肺组织节段性压缩不张,9例见近端引流支气管扩张积液.结论 大部分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作者:尤小芳;侯准;肖湘生;孙希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实时虚拟超声(RVS)引导下弹性成像诊断冈上肌腱损伤的价值.方法 24例肩关节疼痛患者,均经常规MR检查明确为一侧慢性冈上肌腱损伤.在RVS下进行MRI与超声图像融合,然后行超声弹性成像,对患侧和健侧相应部位进行弹性成像评分和统计学分析.评分标准:1分:弹性图像90%以上为绿色,可伴有10%以下的紫色或红色;2分:弹性图像50%~90%为绿色,其余以紫色为主,可伴有10%以下的红色;3分:弹性图像50%以上为紫色,其余为绿色与红色相间;或弹性图像90%以上为红色、绿色相间;4分:弹性图像50%~90%为红色,其余以紫色为主,可伴有10%以下的绿色;5分:弹性图像90%以上为红色,可伴有10%以下的紫色或绿色.结果 24例患者中,14例灰阶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对所有患者均可进行有效的实时虚拟导航,通过MRI引导超声定位病变的冈上肌腱.超声弹性成像患侧冈上肌腱3分3例,4分13例,5分8例;健侧冈上肌腱2分5例,3分16例,4分3例;患侧弹性评分高于健侧(P<0.05).结论 借助于RVS,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诊断慢性冈上肌腱损伤.
作者:柳俊;詹维伟;周明炀;张晓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64排螺旋CT以宽体探测器、扫描时间短、空间分辨力高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使其在全身各部位的血管成像中得到广泛应用[1].空间(z轴)分辨力的高低决定着三维重组图像质量的优劣.本文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共轭技术提高图像z轴分辨力、显示细微结构的能力.
作者:吕仁锋;姜殿威;徐哲;闵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真实稳态快速回波(true FISP)序列结合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评价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IMH患者行true FISP序列扫描及3D CE-MRA,并进行MRI随访.依据随访结果将IMH患者分为稳定组及进展组,结合初诊及随访MRI对IMH的MR特征、自然史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8例IMH患者中稳定组25例,进展组13例.38例true FISP序列均可见新月形或环形主动脉壁增厚,且35例主动脉管腔与增厚管壁之间可见光滑的低信号环.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脑血管病是IMH早期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2).以主动脉管壁厚度≥11 mm和大径≥43 mm为阈值,预测IMH早期进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92%(10/13)、40.00%(10/25)和69.23%(9/13)、76.00%(19/25).结论 true FISP序列结合3D CE-MRA有助于准确监测IMH的进展,并可为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作者:李宇;范占明;辛海燕;耿冀;张兆琪 刊期: 2011年第08期